晚明霸业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渤海郡公
因为徐梁已经知道,崇祯对于自己和吴三桂之间重用谁,内心不停的动摇。
自己想要做更多的事情,就必须亲自表现给崇祯看,让他对于自己的能力有一个实打实的认识。
所以不同于其他人的兴奋,徐梁的表情更加的沉稳。
这个时候,王承恩听了崇祯的口谕,大声喊道:“陛下有令,接下来的比试,成绩最优者,赏赐白银五十两,赐飞衣服。”
飞鱼服对于臣子来说,是极其光荣的恩宠,是只有二品大员才配穿戴的服侍,仅次于蟒袍。
神机营的将士们忍不住一阵骚动,眼神变得无比炽热。
他们守卫大明多年,对于飞鱼服的荣耀最为清楚不过。
不过激动之后,却又有些担忧。飞鱼服的奖励虽然诱人,但是接下来的比试,是八十米。
火铳的弹丸射击出去之后,弹道极其不稳定,非工部的大匠亲自打造的鲁密铳不可成功。
可是鲁密铳乃是皇家机密,打造成本极其高。自从卢象升阵亡之后,这种火铳基本上没有再出现过。
而且还要受到风向等各种因素的制约,想要射中非常的不容易。
随着崇祯的一声令下,比试再次开始了。
首先上场的是神机营的一名百户,叫孙尚武,只见他抓了一把土,仔细观察了一般风向之后,深吸两口气稳定心神。
眼神快速移动,开始射击。
他的枪法非常不错,而且此时的风速比较,手里拿着火铳快速奔跑,同时不停的射击。
弹丸基本上都射中了靶子。
不得不说,八十步的距离,能够每一火铳都射中靶子,已经是非常光辉的战绩了。
擦了擦头上的冷汗,孙尚武在兄弟们的呐喊中,回到军中,同时偷偷摸摸的看了徐梁一眼。
对于徐梁这个忽然从外地调来,便身居高位的暴发户,内心不满的人是非常多的,而眼前这孙尚武就是其中一位。
崇祯想进一步了解京师士兵的战斗力,而火铳兵在明军中占有三四成的比例,所以他观察的非常细致。
接下来的比试依然在继续,没有丝毫要停歇的意思。
火铳手轮番上阵,八十步的距离确实非常远,就算是神机营精挑细选的火铳手,也经常打不到靶子,或者只能打到靶子的边缘。
甚至有些弹丸根本就不知所踪。
不过神机营的战绩还算是不赖,徐梁对于神机营也有了粗布的了解。虽然这些神机营的将士恃宠而骄,有些争强好胜,但是目前从他们的表现来说,确实算是一只战斗力还能算得上的战绩。
而相反徐梁这边的新兵营则差了许多,而徐梁也不愿意用手下的配军营充数,所以自己这边参与比试的人有些稀疏。
随着令旗晃动,徐梁默不作声,身影快过一道闪电,先是以一个极其华丽的趴射,射了一个十环,接着翻身而起,在地上打了几个滚,一个精彩的半跪式射击,又是一个十环,接着又跑了几步,来了一个立式射击,每一枪都快如闪电,每一枪都射中十环。
瞬间校场上呼喊声大作,军人是最纯洁的群体,你只要厉害,大家就会忍不住崇拜你。
就连一直保持镇定的崇祯都忍不住点点头。
新兵营士兵表现的差强人意,崇祯早就预料到了。而且徐梁的训练,比自己预期的好很多。
真正让他感觉佩服的,是徐梁最为指挥使,自己的单兵作战能力也那么强。
他 此时在校场上表现出来的水平,已经比起传说中的神箭手还要强悍了。
看向配军营中其他的军官,诸如大眼儿和黄韬,也不由的身材连连,急忙跟王承恩了解黄韬和大眼儿的来历。
只是问了很多,也问不清楚,只知道这两个人是配军营出身。
崇祯忍不住赞叹一声道:“能够将罪犯训练的如此精锐,徐梁名将的名声果然名不虚传,只要他能一如既往的效忠朝廷,将来朕定然不会亏待他。”
弟一百七十五章 掌军
弟一百七十五章掌军
崇祯走的心满意足,对于将新兵营交给徐梁从此放下心来,而且吩咐户部,要钱要粮,必须敞开供应,不能有丝毫的迟疑。
转眼之间,半个月已经过去。虽然非常好奇李自成的进程为什么忽然慢了下来,但是这不妨碍徐梁加强对士兵的训练。
每日清晨,天还没有亮,徐梁便吩咐将士擂鼓聚将,徐梁头戴凤翅兜鍪,身披山文甲,手持梨花枪,身后披一件拉风到几点的火红色披风,昂首挺胸最早利于校场之上。
指挥使身先士卒,将士们自然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每个士兵必须穿戴重甲,不论是骑兵还是火铳兵,必须老老实实的站在校场上,排成整齐的队列。
这个站,看起来简单,其实则是最为残酷的训练之一。
军法官会拿着棍子去挑动士兵的手臂,凡是懈怠不用,导致棍子挑开手臂者,无需禀告徐梁,就地便可以抽十鞭子。
三四月的天气,说变就变,京师更是多风多雨。
尤其是下雨天,士兵就像是上万颗被暴雨浇灌的树枝,任凭环境如何困苦,每个人都老老实实的站立在原地,不敢有丝毫的动作。
这半个月来,徐梁以身作则,从头开始,恩威并施,就是想尽办法让他们成为最职业的军人。
他们不缺乏厮杀的勇气,因为这里有很多人都是顺天府的游侠儿,很多人过惯了在刀尖上舔血的日子。
他们缺乏的只是军人的气质。
徐梁正在尽最大的努力,让他们做到,疾如风,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霆!
千百年来,不论是哪朝哪代,还是武器有何种的进步和变化,但是这兵法中所言的奥妙和规律,却一直没有改变。
结合自己在后世接受训练的办法,徐梁竭尽所能训练这些士兵。
目的很简单,就是将这五千人,训练处三千精锐的骑兵和七千最强悍的火铳手。
这里的平台比起真定府更为广阔,因为这里是京师。
这里有无数的工匠,可以按照徐梁,源源不断的提供武器。
这里有崇祯赏赐的数千匹优质的战马。
“咚咚咚!”战鼓声响起,军人气质养成的站军姿结束。
虽然才半个月,但是士兵的耐力,毅力,气质都有了绝佳的进步。
有了先前在真定府训练豹韬军的经验,这一次训练士兵徐梁更可以说是得心应手。
当然,徐梁虽然是新军的指挥使,但是京师名义的指挥权属于李国桢。
可是李国桢这个人忠义之心确实有,不然崇祯也不会重用他,但是他对于兵事的了解确实有些一般的过分,甚至对于兵家大事有些过分的不关心。
新兵营自徐梁入主以来,他来巡视的次数非常少。
但是李林这个子进场来找徐梁切磋武艺,沟通感情。
每一次看过之后,李林都忍不住敞开他大喇叭一样的嘴巴,将徐梁的本事在京师四处传播一遍。
崇祯对于徐梁则越发的认可,为了收买徐梁,感觉单单送美女已经不够了,最后更是将一幢豪华的府邸送给了徐梁。
不过徐梁却没有去享用,此时白蔷薇不在身边,自己没有必要整天往府邸跑,每天的吃穿用度基本上都跟新兵在一起。
和士兵同甘共苦,是作为将军的一个不能割舍的准则。
军姿结束之后,大家稍作休息,喝上两口盐水之后,徐梁大声的发号施令。
“所有士兵,十公里越野开始!”
“一二一。”伴随着震耳欲聋的呐喊声,上万将士则围着校场开始疯狂的奔跑。
他们每个人必须背着沉重的铠甲,或者直接背上几块石头。
他们每个人都必须让双手和双脚跟上徐梁的调子,只要做错一个,便会被鞭子狠狠的抽打。
负重跑步,看似简单,但是实际可以增强一个人的体力,让人更好的融入一个团体。
因为你走的靠前一步,或者走的靠后一步,都会打乱阵型,这就不得不让士兵去关注集体,关注团队。
不同于黄韬和大眼儿那种自己一身内息却不能传授给别人,徐梁的内息在得到了神医用金针引导之后,其余的大多数都是自己慢慢摸索过来的。
所以徐梁对于自己内息的如何运转,有着非比寻常的理解。在跑步的过程中,他会融合自己的理解,让士兵跟着自己去吐纳。
每三步是一个频率,通过呼吸不停的去刺激丹田。
虽然时间只有半个月,但是起码有百人有了气感。剩下的人就算是没有气感,通过利用徐梁传授的呼吸法门,在关键时刻,也可以给自己增加些许力量。
古代士兵和将军之间,一直有一个难以逾越的鸿沟,那就是士兵都穷,没有机会学习内息之类的高等级的武术,只能靠蛮力拼杀,所以随着年龄的老去,要么战死,要么退役。
而将军则因为懂得内息的使用,随着年龄的增长,虽然战斗力会逐渐变弱,但是骤然之间,依靠内息的支撑,也能和年轻的将领争一番高下,再加上他们在战场上积累下的智慧和经验,所以将军老了,也不会被嫌弃,反而非常值钱。
所以士兵们都非常清楚,他们努力有可能成为军官,但是基本上早晚都会战死,想成为将军基本不可能。
但是徐梁常说的一句话便是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对于内息的运用,他不会敝扫自珍,而是毫不犹豫的传授给自己的士兵,对于徐梁无私的奉献,将士们没有一个不认真学习的。
就算是再辛苦,大家也毫无怨言。甚至不少人夜里,会偷偷的跑到徐梁营中,磕头认徐梁做主公,要为徐梁一辈子鞍前马后。
而训练之余,徐梁让大家做的一件事情则是让很多人感觉到不可理喻,那就是对内务的执着。
每一间房屋,必须打扫的干干净净,门缝上也不能有丝毫的灰尘。
每个人都不能在野外和街道之上随意大便,必须去集体厕所如厕。
喝的水,必须是经过加温的开水。
每个人必须有两套军装,一套平时穿,另外一件必须及时清洗,作为替换,谁要是有臭味,徐梁会毫不犹豫的给他们一鞭子。
徐梁虽然来京师不久,但是已经听到了不少京营闹鼠疫的传闻,他可不像自己的部下稀里糊涂的就产生减员的情况。
第一百七十六章 皇帝的心忧
第一百七十六章皇帝的心忧
一场忽如其来的鼠疫瞬间在京师流传,先是一堆堆的的尸体从军队里被拖出来扔到乱葬岗,接着便有普通的百姓染病死在大街之上。
起初没有人认为这是鼠疫,因为这病就是单纯的感觉有些发烧头疼,浑身乏力,单纯的就是感染风寒的症状。
但是当一群群的人感染风寒死掉的时候,大家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了。
鼠疫可是古代跟天花媲美的疾病,基本上染上就没有活下去的希望。
顺天府每天都要组织劳役推着车,将倒在街上的尸体捡起来,用破席子裹着,然后去焚烧。
当然,与贫困的百姓相比,城中的富贵人家基本上是没有机会感染鼠疫的,对于穷人的死活他们自然也不在乎穷人的死活,一如既往的夜夜笙歌。
紫禁城,暖阁,一道道高耸的城墙将春暖花开的宫廷与京师外面的悲惨世界完全隔绝开来。
外面是 尸横遍野的地狱,而宫内却是生机勃勃的天堂。
只是这种天堂一般的生活,让崇祯的心如何也舒坦不起来。
他是个爱民如子的仁君,千里之外的地方,现在朝廷基本上管不到了,受点而委屈,还说得过去。但是天子脚下的臣民,也遭受瘟疫的毒害,就有些过分的说不过去了。
最让崇祯恼火的是,这大明的衮衮诸公竟然没有一个人跟自己出一个好的主意。
作为帝国的统治者们,他们每日里过着富贵且逍遥的日子,对于百姓的死活,除却自己,却根本没有几个人在意。
此时大明最高统治者,崇祯皇帝朱由检正坐在一张皇兄活着时候打造的木椅上处理着奏折。
木椅宽阔而厚重,上面铺着厚厚的棉绒,温暖舒适可坐可卧。
重要的是,这张椅子是自己皇兄赠给自己的,证明自己的权利是名正言顺的是从自己皇兄那里接过来的。自己是真正的天命所归。
可是崇祯对于死去多年的皇兄,心里多好有些不满,若不是皇兄的不作为,朝廷的时局何至于落到这种地步。
一旁的宫娥心侍奉着,这些从全国各地选来的妙龄女子,任何一个都有着倾国倾城的容颜,崇祯却醉心国事,看都不看一眼。
殿内还有不少太监躬身站在一旁,随时等候陛下的差遣。
殿外阶之下,无数大汉将军(锦衣卫男神版。)手持绣春刀忠心护卫,只要崇祯一道令下,他们就会飞出自紫禁城,杀人放火不在话下。
虽然明王朝已经没落了,但是崇祯一一紧握着王朝最后的权利。
明王朝的皇帝都是聪明可以跟提线木偶一般操纵群臣的君主,能够将手中的权利紧握在手中,但是真正做到让天下臣民享福的却不是很多。
崇祯今年本应该正视年富力强的黄金年龄,可惜在沉重的国事的压力下,他的身体变得越发的削弱。
那日去徐梁的新兵营观武,徐梁亲自交给字一套引导术,说是什么全国第八套广播体操,名字非常怪异,但是将全套打下来之后,真的非常舒坦,崇祯最近不管多忙,都要早晚打上两套。
可是这对崇祯的帮助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的大。
因为崇祯真正的压力并不是来自于身体,而是来源于内心,那种对于王朝覆灭的恐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