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妙手人生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卷帘西风1

    一定是常大妮子假借我的名义给老太太送去的,唉!看起来,常晓梅是非要往一起捏合我们俩啊,真是难为她了。不成,这事得跟谢东说清楚,起码得让他知道,该领情道谢的是常大妮子呀!

    “谢……”东字还没等喊出来,忽然感觉肚子里微微动了下,把她吓了一跳,赶紧用手按住小腹,过了一阵,明显感觉到里面又动了一下。

    天啊,宝宝会动了!她顿时跟喝了十斤蜂蜜似的,从头顶一直甜到了脚底下。小家伙,骂你爹两句,你还不干了,居然还动上了。他抚摸着微微隆起的肚子,笑着嘟囔了一句,就你那破爹,难道还不许说了呀!

    抬头再看,谢东早已不知去向,不知为啥,心里忽然多了几分苦涩。

    谢东出了地下停车场,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在一楼找了个僻静的角落。他不想这个样子回家,至少等心情平静些再说吧。

    想不到会是这样一个结果,看来,事情算是彻底搞砸了,他有些沮丧,低着头叹了一口气。就算魏霞不能回心转意了,可也不能给我儿子找一个喷香水的爹吧,这也太过分了吧!

    一想到这些,心情不免又烦躁起来,同时又有些后悔,为什么刚刚不把情况说一下呢,魏霞喊自己那阵,态度明显缓和了不少,应该趁机解释一下,至少把陈龙承诺的那些话讲出来,可为啥脑袋一热,说了那样一句装逼的话呢!退一步讲,就算不解释,也应该讲几句暖心的话,或者问问孩子,或者说永远等着你之类的,总之,都比咬牙启齿的装逼要强百倍啊。

    唉!我这智商实在

    太低了,该说的没说,该做的没做,兴冲冲的赶过来,却把事情搞成一团糟,简直是十足的缺心眼!

    埋怨了自己半天,可转念一想,也罢!窝囊了几十年了,就硬气这么一回,还有啥可后悔的呢!再说,士可杀、不可辱,如果被损到了这个份儿上还摇尾乞怜的话,魏霞也未必能看得起,说不定自己这么一硬,她现在也能后悔几分呢!

    所谓强扭的瓜不甜,还是顺其自然吧。他默默的想道。站了一会,感觉心情也平静了不少,正打算离开,突然发现楼门口站着一个男人,




第233章 小姜的误会
    “你还挺厉害的呢。”电话一接通,常晓梅就笑着说道。

    “行了,常局,你就别拿我寻开心了。”他苦笑着道,却发现小玉似乎在偷听,于是拿着手机回到了自己房间,又想到小玉妈说,这丫头长了一对儿狗耳朵,隔着半里路都能听见别人说悄悄话,索性便将房门也关上了。

    “先告诉你个好消息吧,你儿子,不对,现在还不知道是儿子还是闺女,不过魏霞认为是个儿子。”常晓梅道:“你儿子会动了,魏霞说,你刚走,他就在肚子里动了一下。”

    这确实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他甚至可以想象魏霞大惊小怪的样子,然而却还是有点打不起精神,心里总是沉甸甸的。

    “没说我什么吧”他问了一句,感觉心都悬着,生怕听到什么坏消息。

    常晓梅哼了一声道:“还能不说,吵得我耳朵都疼了,要不是告诉她准妈妈们挂电话久了对胎儿不好,估计现在还没完呢。”谢东哦了一声,正想问问到底对胎儿有什么影响,却听常晓梅接着说道:“不过你这次发脾气对她触动挺大的,虽然没明确表达什么,但是话里话外,对你的评价还挺高,说你骨子里有傲气。不过,她这个人吧,总的来说是吃软不吃硬类型的,偶尔发一次脾气可以,但发多了,她就不吃这一套了。”

    一听这话,他心里一块石头总算落了地,虽说没起什么作用,但毕竟没把事情搞砸嘛,于是情绪也好了很多,笑着说道:“我本来是想来软的,可她实在太欺负人了,当着那么多人的面…….”

    “行了,不要说了,她都跟我学一遍了,我已经知道发生什么了。”常晓梅打断了他的话:“东子,还是那句话,靠谁也不如靠自己,自己活出个人样来,比什么都重要,就算不为了魏霞,也要为孩子着想啊如果真是个儿子,难道将来你打算让他跑江湖不成或者接班当个按摩技师我并没有瞧不起这些职业的意思,也是为社会作贡献,可是,为什么不让孩子有更好的发展空间呢,让他将来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呢”

    这句话让谢东陷入了沉思,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不论和魏霞到底能否和好,目前的职业确实有点拿不出手。况且师傅也曾不止一次的说过,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要按这个理论,师傅顶多算是个中隐之士而已,真正的隐士,是不回避世俗的一切,甚至为官一方,但一样可以淡泊名利、藐视权贵,我为啥就不能做一个大隐之士呢

    这样一想,便赶紧说道:“你放心吧,我明天就动身回平原,一定把那封信拿回来。”

    “好吧,祝你顺利!”常晓梅说完,便挂断了电话。他沉默了良久,最后长出了一口气。

    师傅啊,如果泉下有知,就原谅我这个没用的徒弟吧,您隐姓埋名一辈子,宁愿整天走街串巷,也不愿意抛头露面,没想到仙去之后,还要因为这些破事,硬被我搬到法庭上来,不是弟子不孝,实在是没办法啊,总不能眼睁睁看着您守护了一辈子的两本奇书,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被不相干的人抢走,如果真要那样的话,才是对您最大的不敬吧。

    正胡思乱想,忽然听小玉在门外道:“哥,吃饭了。”

    他赶紧开了门,只见小玉怯生生的站在门外,便笑着问道:“干嘛这表情,像是猫受惊了似的。”

    小玉尴尬的笑了下,一句话也没说,只是盯着他的耳朵看,他也不想再解释什么,只是朝厨房指了下道:“走吧,先吃饭再说,我早就饿了。”

    这顿饭是两天以来吃得最饱的了,小玉父母因为做了针灸治疗,对不甜的食物自然没什么感觉,倒是小玉皱着眉头,一小口一小口的,好像在吃药似的。

    吃过了饭,他先给客运站和火车站分别挂了电话,得知公路和铁路仍然没有通车,心里不免有些焦急,于是想了想,又给小姜打了一个,心想这小子点子多,没准会有啥办法。

    果然不出所料,小姜一听说要回平原,二话不说,都没问做什么,便满口答应了下来,直截了当的告诉他,明天早上六点,在小区大门外等他。

    他还想叮嘱几句,比如什么天冷路滑,注意安全之类的话,不料小姜却猴急似的挂断了电话。

    这小子!就是个急脾气,他在心里嘟囔了一句,放下电话,却发现小玉正坐在对面,两只手托着腮,一双大眼睛直勾勾的看着他,便笑着问道:“有事吗”

    “你明天要回平原县”小玉幽幽的问:“要去多久呢”

    “当天就回来,处理一点事儿。”他站了起来,一边往卧室走,

    一边说道:“今天有点累了,休息吧。”

    走到门口,忽然感觉有点不对劲,回头一瞧,小玉就跟在身后,眼巴巴的看着自己,不由得愣住了。

    “哥,我就想跟你学医。”她撅着嘴道。

    “没有丫头干这行的,你还小,不懂。”他瞪了小玉一眼道:“我都想好了,等你母亲病情稳定一些,你还是回学校复读,然后考个大学,至于经济方面,就不用你操心了,一切我来想办法。”

    本以为小玉听说还可以读书,一定



第234章 吃了一惊
    玩笑归玩笑,车都借来了,哪有不去的道理,小姜虽然很失望,却只能暗暗责怪自己遇事太毛糙,慌慌张张的没问清楚。于是只好撅着大嘴上路了。

    高速公路没通车,但是下面辅路基本可以通行,丰田霸道的越野性能极佳,小姜的驾驶技术又非常过硬,所以尽管速度慢,但五个多小时之后,总算进入了平原县境内。

    到了平原,路况反而好了很多,原来这边的雪比省城要小得多,路面已经基本正常了,中午时分,二人终于到了青云观附近,远远望见那一片气势恢宏的古建筑,谢东不禁想起与玄真道长彻夜长谈、坐而论道的那段神仙般的日子,不由得心生感慨,久久不能平复。

    停好了车,沿着台阶拾级而上,进入山门后,二人先拜过三清长老,又在永春真人常怀之的神像前叩头行礼,然后找到知客道人,一打听才得知,目前青云观的住持道长叫于升元,道号启乾。

    说明来意后,知客道人安排二人在配殿稍候,一路小跑的去通禀了。不大一会,一个身穿灰色道袍的中年道士拎着一个小箱子健步走了进来。

    他门之后,先是将箱子箱子放在一边,然后口诵福生无量天尊,朝谢东飘然一揖。谢东也赶紧起身还礼,口称弟子前来拜访。

    启乾道长赶紧摆手道:“善信是玄真祖师的故交,这弟子二字,贫道万万担不起,还是直呼我的道号吧。”

    玄真道长的辈分极高,曾经开玩笑的告诉谢东,如果以辈儿论的话,恐怕全中国的道士都是他的徒子徒孙。青云观中一共有二十多个常驻的道士,辈分最高的,也要喊他一声师爷,剩下的就只能称师祖了。所以启乾道人如此客气,也在情理之中,于是他便不再推辞,直截了当的说出了来意。

    启乾道人听罢,微微一笑道:“按照道家的规矩,玄真祖师羽化之后,随身物品存放七七四十九天,随着道长的下葬便尽数焚烧掉了。”

    谢东一听顿时大惊失声,差点从椅子上蹦起来,不料道人继续说道:“不过,祖师羽化之前,便吩咐我将他的私人物品进行筛选整理,然后封存在此箱之中,叮嘱要妥善保管,说是他仙去之后,如果有人来寻,将此箱交给来人即可。”说完,指了指放在门口的小箱子。

    听到这里,谢东才算松了一口气,一边在心中埋怨老道说话大喘气,一边快步走过去,将箱子拿起来,打开一看,只见师傅那封信就放在最上面,不由得大喜过望,再往下看了看,除了一些信札之外,还有几本类似笔记的东西,大致翻了下,全是用毛笔书写,标准的蝇头小楷,工工整整,通篇没有任何涂改之处,足见选择道长的修为和定力。

    “祖师说,这些都是他悟道的心得,本来是该留给我们的,可惜我等都是平庸之辈,看了也没什么用处,只不过徒增烦恼而已,所以让来寻物之人送回他的老家,由家人保管。”启乾道人见谢东翻看那几本笔记,便长叹了口气,有些无奈的说道:“我等愚笨,无缘领会师祖的精髓,真乃终生憾事啊。”

    谢东的不由得一阵激动,以至于两双手都有些颤抖了,将小箱子放在座位上,起身恭恭敬敬的跪下磕了三个头,重新将箱子捧在手里,又问了清楚了玄真道长俗家的确切地址,这才告辞出了道观。

    到了车上,小姜不解的问道:“师傅,这个玄真道长好奇怪啊,我记得他去世那天,正赶上我和青林拜师,你和常局长还去后院拜访过他,为啥当时不把这些东西交给你呢,非要等着你自己来寻呢”

    其实,如果是在半年前,他还真无法回答这个问题,不过现在却早已明白了玄真所作所为的原因。与师傅一样,他们都是虔诚的修道之人,一个远离尘世,终生隐居山林,一个穿梭于市井,甘于默默无闻,其实都是在追求清静无为的内心境界。也许在他们看来,这世间的一切,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根本不需要去安排什么,与师傅将两本书放在关帝神像后静待自己发现一样,全凭一个缘字,一切顺其自然。

    于是,他淡淡的笑了笑,并没有回答徒弟的问题,只是看着远方苍茫的大山道:“走吧,回县城。”

    师傅的信拿到了,但是还得将玄真道长的东西送回故居,而小姜的车是借的,说好只用一天,所以,两个人在路上便商量好了,小姜直接开车返回省城,顺便照顾小玉一家人,省得他们在惦记,自己回家住上一晚,正好看望一下老娘,等明天处理完这些事情之后,再坐车返回。

    “要是交通还没恢复的话,我可能明天就回不去了,你就勤去家里照看下,小玉他们人生地不熟的,我又不在家,就全靠你了。”他叮嘱小姜道。

    小姜一听说让他去照顾小玉,自然喜上眉梢、满口答应,于是将谢东送到楼下,便欢天喜地的开车回去了。

    母亲见儿子突然回来了,当然非常高兴,打开冰箱,拿出一大堆好吃的,又是炖小鸡又是包饺



第235章 难道搞错了?
    师傅和玄真道长的通信主要集中在1991年至1995年之间,前前后后大概二十多封。他看的第一封信应该是两个人在研究治疗方案,看罢内容,心中不由得一阵狂喜,赶紧翻身坐了起来,按照邮戳上的日期,把相近的六七封信挑了出来,逐一详细看了一遍,连声称奇之余,不禁感慨万千。

    这几封信的内容加在一起,就是一个肺癌患者的治疗方案,从穴位的选取到用针的技法,包括如何通过点穴固本扶正,都有详尽的说明,两个人在信中互相研究、互相补充,最终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治疗方案。

    这个患者应该就是小玉爹说的那个镇领导的父亲吧,他想,又仔细研究一番,发现此人应该和玄真道长有一些亲戚关系,所以师傅在信中反复叮嘱玄真,一定不要跟任何人透露有关奇穴方面的内容,看来,对奇穴理论这件事,师傅始终非常谨慎,即使用于治病救人,也讳莫如深、避而不谈。

    到底是为什么呢信中没有说,他也想不明白,这个问题从发现那两本书起,就一直困扰着他,都懒得再琢磨了。不过,这套治疗方案倒是一个意外发现,他在心里测算了下,以自己目前的功力,是完全可以按照方案实施的。

    师傅啊,难道是你老人家显灵了吗他不禁有点激动了,简直太神奇了,如同早有安排似的,一切都在最恰当的时机、以最恰当的方式出现了。

    如果在小玉妈身上再次印证了治疗效果的话,我一定到您的灵前焚香祷告,让天下人都知道您老人家的惊世之能。

    怀着无比敬畏的心情,他又将剩下的信打开看了一遍,只是没什么特别的了,大多是一些琐事,偶尔发一些莫名其妙的感慨,他也读不懂其中的含义。等打开最后一封信,扫了几眼,便立刻被吸引住了。

    这封信写得很奇怪,师傅的心情似乎挺激动的,居然出现了好几个错别字,这在之前的信件中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他在信中告诉玄真道长,辗转了半个中国,历时十多年,终于寻到了张氏后人,愿望总算实现了。本打算将永春镇人的传世之作物归原主,了却此生的心愿,却发现张氏后人生性愚钝,且目不识丁,又恐这两本书被当成引火之物,如果是那样,实在对不起祖宗的在天之灵。

    在信中他这样写道,值此盛世,理当物归原主,让祖师神技发扬光大,可此子不堪大用,唯恐辱没了张氏先祖的名声,更加愧对张家三十余人的在天之灵,思来想去,如之奈何!

    他拿着这封信,感觉心跳都加速了。

    这两本奇书,难道也不属于师傅他隐姓埋名、走街串巷,原来是为了寻找张氏后人,而且还要物归原主,这也太离奇了吧!

    再往下看,师傅所说的张氏后人就住在平原县团甸镇黄花峪村,名为张延钟,时年五十一岁,已婚并育有一子。

    没有玄真道长的回信,不知道玄真当时是什么态度,总之,两个人的通信到此为止。他将所有书信统统翻了一遍,却再也没发现什么有价值的信息。

    他被这一切闹懵了,一头倒在床上,想了很久,这才渐渐理出了些头绪。看来,师傅一辈子对奇穴治疗讳莫如深是有原因的,也许这门绝技本来并不属于他,或许这里面有着非常血腥的故事,所以才会有张家三十余人在天之灵那句话,三十多口人,应该是一个大家族,应该都为了这两本书丢了性命。

    师傅的良心颇感不安,于是四处云游,转遍了大半个中国,最后终于在平原县找到了幸存的张氏后人,可惜事与愿违,张氏后人根本无力继承如此宝贵的文化遗产,搞得他内心无比纠结。

    不论玄真道长说了些什么,师傅最后放弃了物归原主的念头,否则,这两本书就不会落在我手中了,他想,师傅对奇穴理论钻研颇深,却至死也没有正经八百的应用过,那个癌症患者应该是唯一的病例,一定因为是玄真的亲戚,才破例为之,而起仅此一次、再无他案。

    他不禁有些茫然,争来争去的,闹了半天,这两本书压根谁都不属于,而应该拥有的人却毫不知情,天下的事就是这样,结果总是令人啼笑皆非、难以捉摸。

    我该怎么办呢他默默的想道,也许师傅有苦衷,可现在所有的人都不在了,师傅死了,玄真道长也死了,那个张氏后人,时年五十一岁,
1...6869707172...21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