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是三国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恋上楚辞
董卓,字仲颖,陇西临洮人,生于颍川。董卓成长于凉州,好结交羌人。麾下仅有两万大军。
皇甫嵩,字义真。安定郡朝那县人。为人嫉恶如仇且容不得半点沙子,长社一战将叛乱的黄巾俘虏全部坑杀。
刘备,字玄德,幽州涿县人,且手下文臣武将众多,且西域地处偏僻,恐难有发展。
所以,王国理想的主君还就是董卓,只要一战不能胜董卓和皇甫嵩联军,王国便准备向董卓投降!
而至于李相如的三万大军,却是因为这三万大军羁绊太多,不能为自己所用,所以才会交给李相如,供刘备屠戮。
谋定已罢,王国便于翌日一早便亲率四万大军猛攻陈仓,双方于陈仓城墙上征战一日,整个王国大军伤亡一万余士卒,而守城的皇甫嵩部伤亡五千,董卓部伤亡两千。
最终以王国未能攻下陈仓,而结束。
而在王国进攻成仓的时候,刘备便从汉阳郡亲率十万大军向王国大营敢去,待赶到王国大营,王国围攻陈仓的大战已然结束。
如此,刘备便安营扎寨,同时派遣精锐斥候入城见皇甫嵩,想要约定第二日围攻王国!
皇甫嵩得知刘备已经光复凉州全境,大喜,并且与刘备约定明日辰时出城围攻王国。
只不过刘备斥候再三叮嘱皇甫嵩说不要将此事告知董卓,所以商议之后,皇甫嵩才未通知董卓。
同时,王国也从军中派遣亲卫潜入陈仓城去面见董卓,商议投降一事!
董卓得知王国欲投降顿时大喜,王国部此事有六万多人,董卓部已有不到两万人,如此两军和军却又九万人。
拥兵九万,董卓便能吃下皇甫嵩的一万多大军,势力可谓是极速膨胀,两人约定明日辰时董卓出城纳降!
这真可谓是一酌一饮皆成定数。刘备、皇甫嵩、董卓、王国四人各怀鬼胎却又敲定了同一时间,真不可谓不巧也。
翌日一早,四人各怀鬼胎、纷纷准备,皇甫嵩由于前一天损失严重,所以今日守南城门。
辰时正点,皇甫嵩率一万五千大军出城,直奔王国大营。
同时董卓率一万大军准备出城接受王国投降!
刘备却率十万大军直攻王国后军的李相如部。
由于董卓的西门离王国大营较近,所以董卓率先抵达王国大营,正在受降的时候。
皇甫嵩率大军从西南杀入大营,一番砍杀之后,董卓出面才解释清楚此时的情况,双方收回残兵,各自罢战不在话下。
而正当皇甫嵩准备派遣亲兵去通知刘备的时候,王国却收到了李相如亲兵的禀告,说刘备率大军冲入李相如部,李相如部死伤惨重,余者皆投降刘备!
听到此言,董卓没有控制住一口鲜血喷出!原本王国有六万大军,如今一来就剩下不到三万大军,在加上自己的一万多大军。
如此王国投降董卓后,董卓也就只有五万多大军而已!足足缩水了一半!这叫董卓如何不吐血!
一场闹剧以董卓吐血结束,最终刘备与皇甫嵩兵合一处,再加上投降的李相如部,总计达到了十三万。
而董卓接受王国投降以后,率五万对人驻守陈仓。
正当刘备、董卓和皇甫嵩写表上奏朝廷的时候,何进遣使者来到了三人大营中!
何进命令董卓领兵入洛阳协助何进剿灭宦官。
同时任命皇甫嵩驻守陈仓,抵御王国;再次任命刘备领兵协助皇甫嵩攻陷王国大营。
起初,灵帝征召董卓入朝担任少府。董卓上书说
“所将湟中义从及秦、胡兵皆诣臣言‘牢直不毕,禀赐断绝,妻子饥冻。’帝挽臣车,使不得行。
羌、胡憨肠狗态,臣不能禁止,辄将顺安慰。增异复上。”
朝廷无法约束董卓。到灵帝病重时,下诏任命董卓为并州牧,命令他把军队交给皇甫嵩指挥。
董卓又上书说“臣误蒙天恩,掌戎十年,士卒大小,相狎弥久,恋臣畜养之恩,为臣奋一旦之命,乞将之北州,效力边垂。”
所以,董卓便一直与皇甫嵩在陈仓领兵对抗王国,虽然皇甫嵩的侄子皇甫郦劝说皇甫嵩除掉董卓,但是皇甫嵩却没有同意。
因此,此次何进召董卓进京,便遭到了何进手下多人反对。
侍御史郑泰劝谏何进说道“董卓强忍寡义,志欲无厌,若借之朝政,授以大事,将恣凶欲,必危朝廷。
明公以亲德之重,据阿衡之权,秉意独断,诛除有罪,诚不宜假卓以为资援也!且事留变生,殷鉴不远,宜在速决。”
尚书卢植也认为不应当召董卓,何进都不接受。郑泰于是辞职而去,告诉荀彧说“何进并不是良主。”
然而对于董卓而言,此事却是大喜,原本汉灵帝的几次调派都是严禁董卓带一兵一卒随行,所以董卓才会几次不奉召而行。
如今,何进的命令却是让董卓带兵入洛阳,剿灭宦官。因此董卓看到了自己的光明前途。
一旦进入洛阳,董卓有这五万大军在手,董卓在诛杀完宦官以后,在朝堂的话语权也会重许多。
最终获得一个封侯拜相的机会不成问题!如此,董卓自接到命令的那一刻,便毫不犹豫的率大军放弃陈仓,直接领兵向洛阳进发!
董卓走后,刘备知晓,这历史并不是这么容易改变的,董卓依然进京了,或许也同样会霍乱大汉,霍乱京师。。
同时想起来还在京师的恩师卢值和岳父蔡邕,于是便召来了张辽和赵云,命令二人秘密潜入洛阳。
将蔡邕及其手下一众学生,还有卢值一并请到凉州,若是两人不同意,绑也要将两人绑来!
0141 宦官密谋斩何进 少帝陈留逃于野
何进以消灭宦官为口号,派遣僚属王匡与骑都尉鲍信俩人回乡去召募军队,而这两人都是泰山人。
又召东郡太守桥瑁屯兵在成县,让武猛都尉丁原率领数千人进军河内郡,焚烧黄河的孟津渡口,焚烧渡口的火光直照到洛阳城中。
董卓接到何进召他进京的命令,立刻上路出发的同时,又上书朝廷说
“中常侍张让等,窃幸承宠,浊乱海内。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渍痈虽痛,胜于内食。
昔赵鞅兴晋阳之甲以逐君侧之恶,今臣辄鸣钟鼓如雒阳,请收让等以清奸秽!”
上书到洛阳,太后见之,遂不同意,派遣何苗去见何进。
何苗对何进说“兵者国之大器,且董卓乃虎狼之士,大兄之谋乃区虎吞狼也,届时狼灭当如何灭虎且国家之事,亦何容易。覆水难收,宜深思之。”
何进闻言,便开始犹豫不决起来,等到董卓到渑池时,何进更加犹豫不决,派谏议大夫种邵拿着皇帝诏书去阻止董卓。董卓不接受诏命,一直进军到河南。
种邵迎接尉劳他的军队,并劝令他退军。董卓疑心洛阳政局已发生变动,命部下用武器威胁种邵。
种邵大怒,用皇帝的名义叱责他们,士兵都害怕的散开。于是种邵上前当面责问董卓,董卓理屈辞穷,只好撤军回到夕阳亭。
而袁绍知道此事,却以为何进改变了主意,于是便劝谏他说
“矛盾已经形成,此时犹如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将军行事如此忧郁不觉,却不知将军还在等什么
吾只怕事情拖得太久会发生变化,重尔重演窦武被害的惨剧了!”何进闻之大骇。
于是任命袁绍为司隶校尉,假节,有不经请示就逮捕或处死罪犯的权力。又任命从事中郎王允为河南尹。
袁绍命属下的武吏去监视宦官动静,又催促董卓等人,让他们派驿使紧急上奏,在奏章上声称要进军到平乐观。
于是何太后大为恐惧,把中常侍、小黄门等宦官都罢免回家,只留下一些何进所亲信的人守在宫中。
诸常侍、小黄门都去向何进请罪,表示一切听从他的处置。
何进对他们说“天下动荡不定,只因怨恨汝等,而如今董卓将率大军至洛阳,尔等何不辞官返回封地,吾必不追究矣。”
何进如此,却是欲听从何太后,防一众宦官一马,而袁绍闻言则暗自摇头,之后再度进言建议何进趁此机会,将宦官一网打尽。
然但何进不许,无奈之下袁绍又用公文通知各州、郡官府,假借何进的名义,要各地逮捕宦官们的亲属。
何进谋划一众宦官之事前后时间太长,以至于一众宦官早知何进之谋,心中惧怕,但手中又无大军,
于是,张让便遣其儿媳,何太后的妹妹向何太后求救,而张让儿媳却先说与其母舞阳君。
而后舞阳君携此儿媳在入宫去找何太后,具言张让等人以知晓其罪,并愿意告老还乡,只是心中甚是感念何太后,所以求太后再让张让等人入宫伺候一回!
于是何太后下诏,让诸常侍全都重新入宫服侍,并不再提罢免一众宦官之事!
八月,二十五日,何进入长乐宫,奏告何太后,请求杀死全体中常侍。
中常侍张让、段商议说“大将军何进自称有病,不参加先帝的丧礼,不送葬到墓地去,如今突然入宫,这是什么意图难道窦武事件竟要重演吗”
于是派人去窃听何进兄妹的谈话,获知全部谈话内容。
得闻何进欲诛杀自己等,张让便率领自己的党羽数十人,手持武器,偷偷从侧门进去,埋伏在殿门下。
等何进出来,就假传太后的旨意召他。何进入宫。待何进入宫,张让等人责问何进说
“天下大乱,非仅吾等宦官之罪。且先帝曾因事对太后不喜,几乎废黜太后,吾等流着泪进行解救。
各人都献出家财千万作为礼物,使先帝缓和下来,只是为了托身于你的门下罢了。
如今你竟想把我们杀死灭族,却全然不念当时之情!如今汝不仁也休怪吾等不义。”
遂命众人向何进杀将过去。尚方监渠穆拔出剑来,在喜德殿前杀死何进。张让、段珪等写下诏书,任命前太尉樊陵为司隶校尉,少府许相为河南尹。
尚书看到诏书,觉得可疑,说“请大将军何进出来共同商议。”中黄门将何进的人头扔给尚书,说“何进谋反,已被处死了!”
何进部下的军官吴匡、张璋在皇宫外,听到何进被杀害,打算率军入宫,但宫门已关闭。
虎贲中郎将袁术与吴匡等共同进攻皇宫,然宫内中黄门等则手持武器,守住了宫门。
适逢黄昏,袁术便忽生一计,于是纵火烧南宫的青琐门,想以此威胁宫中交出张让等人。
张让等人到后宫禀告何太后,说“大将军何进的部下谋反,纵火烧宫,并进攻尚书门。”
何太后大惊,正无计可施之时,张让等人便裹胁着何太后、少帝、陈留王刘协,劫持宫内的其他官员从天桥阁道逃向北宫。
尚书卢植闻言,去追,却只截住了段珪,于是仰头斥责段珪,段珪惊恐害怕,于是放开何太后,何太后从窗口跳下,得以幸免。
袁绍与他叔父袁隗假传圣旨,召来樊陵、许相,把他们处斩。袁绍与何苗等率兵驻扎在朱誉门下,捉住赵忠等人处斩。
吴匡等人一向就怨恨何苗不与何进同心,而且怀疑他与宦官有勾结,于是号令军中说
“杀死大将军的人就是车骑将军何苗,将士们能为大将军报仇吗”
何进部下都流着泪说“愿拼死为大将军报仇!”
于是吴匡就率兵与董卓的弟弟车都尉董昊一起攻杀何苗,并把他的尸体扔在宫苑里。
最终袁绍关上北宫门,派兵捉拿宦官,不论老少,一律杀死,共二千余人毙命,有不少人因为未长胡须而被误杀。
袁绍乘势率军进攻,扫荡宫禁,向宫内冲击。
且说八月二十七日,张让、段珪劫拥少帝及陈留王,冒烟突火,连夜奔走至北邙山。
约二更时分,后面喊声大举,人马赶至;当前河南中部掾吏闵贡,大呼“逆贼休走!”
张让见事急,遂投河而死。帝与陈留王未知虚实,不敢高声,伏于河边乱草之内。军马四散去赶,不知少帝之所在。
少帝与王伏至四更,露水又下,腹中饥馁,相抱而哭;又怕人知觉,吞声草莽之中。
陈留王见此便说道“此间不可久恋,须别寻活路。”于是二人相依为命,爬上岸边。满地荆棘,黑暗之中,不见行路。
正无奈何,忽有流萤千百成群,光芒照耀,只在帝前飞转。陈留王曰“此天助我兄弟也!”
遂随萤火而行,渐渐见路。行至五更,奈何行走时间破旧,早就脚痛难忍,于是兄弟二人便于山岗附近一草堆休息!
却不想草堆后方便是一所宅院,而庄主当夜做梦,梦见两条金龙坠于庄后,便大惊起身。披衣出户,四下观望,见庄前草堆上金光冲天,慌忙往视,却是二人卧于草畔。
庄主问曰“两位是何人家孩子”少帝由于惧怕而不敢回答,
然陈留王却指少帝说道“此是当今天子,遭十常侍之乱,逃难到此。吾乃天子之弟陈留王也。”
庄主大惊,急忙拜道“吾乃先朝司徒崔烈之弟崔毅也。因见十常侍卖官嫉贤,故隐于此。”
遂扶帝入庄跪进酒食。却说闵贡赶上段珪,拿住问“天子何在”段珪言“已在半路相失,不知何往。”
闵贡遂杀段珪,悬头于马项下,分兵四散寻觅;自己却独乘一马。
随路追寻,偶至崔毅庄,崔毅见首级,问之,闵贡详细说明了情况,而后崔毅引贡见少帝,君臣痛哭。
闵贡然后便对少帝说道“国不可一日无君,还请陛下还帝都。”
崔毅庄上止只瘦马一匹,便送给少帝骑乘。而闵贡则与陈留王共骑一匹马。。
离庄而行,不到三里,司徒王允,太尉杨彪、左军校尉淳于琼、右军校尉赵萌、后军校尉鲍信、中军校尉袁绍,一行数百人马,接到了少帝的车驾。
少帝见到文武百官,遂与一众大臣抱头而哭。然后便先使人将段珪首级往京师号令,另换好马与少帝及陈留王骑坐,簇帝还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