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大汉校尉
“波斯帝国看来是活腻了,从东到西,就没有王国敢对我们的使节不敬,也没有人敢挑衅我们华夏,这次我们要给他们一个教训!”
“我们‘梅’号蒸汽船请求出战!”
“‘兰’号蒸汽船状况良好,请求出战!”
一个个隶属于南洋舰队的舰长纷纷请战,他们渴望战功,他们在东南亚已经将当地土著的船队打烂了好几次,东南亚的土著王国再也没有能力重新建立哪怕一支舢板船船队。
他们将目光放在了波斯湾,那里还有波斯帝国的船队。
虽然波斯帝国的船队战力堪忧,凭借自己的力量连葡萄牙殖民者为数不多的船队都无法击败,但好歹还是一支成建制的木制船队。
“这次是‘梅’、‘兰’、‘竹’、‘菊’四艘中小型蒸汽船首次联手出战,你们要好好表现。”
邓千龙派出了南洋舰队的四艘蒸汽船。
海军部在以前就提出了十年的军备计划,要逐步以蒸汽船代替木头军舰。
民间绝大多数船只还是木制帆船和舢板船,此时的远洋能力和性价比还是木制帆船占据上风,海军部却开始走在时代的最前端。
南洋舰队已经拥有了四艘排水量在1000吨至3000吨之间的中小型蒸汽军舰。
帝国造船厂除了设计出第一代主力铁甲舰大秦级以外,还有若干中小型蒸汽军舰的设计方案。
主力铁甲舰是用来威慑诸国的海上堡垒,造价和维修成本高昂,执行平常的任务派中小型蒸汽军舰完全可以代替主力铁甲舰。
南洋舰队就有四艘设计相近的蒸汽铁甲舰——分别以梅、兰、竹、菊命名。
除了南洋舰队以外,驻扎巴达维亚的第十二兵团同样收到了命令,他们需要抽出一个旅的兵力乘坐运兵船抵达印度的加尔各答,然后再前往波斯湾。
“此次我们需要攻拔的是波斯帝国的皇都伊斯法罕。阿格拉、君士坦丁堡皆已经被我们攻拔,这次伊斯法罕也不例外。只有把他们打怕了,他们才会放下他们的高傲。我将亲自带领这一个旅的兵力参与这次远征波斯的行动。”
第十二兵团的兵团长黄得功紧急召集了部下,带领第十二兵团一个旅的兵力乘坐运兵船踏上远征波斯之路。
第十二兵团另外两个旅的兵力则留在东南亚镇压的叛乱和继续打压未臣服的土著王国。
与其他地方不一样,东南亚就在家门口,而且资源丰富,楚云要将这里消化成为本土的一部分,而不是殖民地那么简单。东南亚的资源也不只是陆地资源那么简单,而是更加丰富的海洋资源。
陆地只是地球的一部分,海洋的面积更大,海底的资源比起陆地的资源只多不少,只是科技还远远没有到大规模开采海洋资源的地步。
不管如何,一向在东南亚诸岛作战的南洋舰队和第十二兵团之一部被调往了印度,准备开始对波斯帝国作战。
印度的加尔各答,城堡里面东印度派遣军秦佐明收到了来自京城的命令,要他在印度半岛招募一支7000人的印度土邦士兵,协同第十二兵团
第一千七百四十章 兵临波斯湾
波斯湾作为世界石油宝库,如果占据这一块地方,那么将会获得源源不断的石油资源。
17世纪没有人知道石油能够有什么大作用,关于石油的记载往往是某种可燃物而已。所以没有人在意波斯湾地区的石油资源。
掠夺没有人重视的石油资源,在这个时候再简单不过了。
相反,如果所有国家都知道石油有多么重要,到时候再寻找和开采石油就没有那么简单。
一支船队突袭了波斯帝国的阿巴斯港,四艘冒着黑烟的蒸汽船在出现在海面上,大口径的前装线膛炮轰击集结在滩头的波斯军队。
蒸汽船上的火炮手专门装填了空心的爆破弹,里面装有大量的黑火药,在波斯军队中爆炸,黑烟滚滚,3000名波斯步兵、骑兵和辅兵组成的波斯军队人仰马翻。
在梅、兰、竹、菊四艘蒸汽船的旁边还有十几艘大帆船,它们同样在往海滩平射实心弹或者空心弹。
这些木制帆船使用的火炮炮弹偏轻,但胜在火炮数量众多,加剧了岸边波斯军队的溃败。
阿巴斯港的炮台装列有青铜炮,这还是当初英格兰人卖给他们的火炮。
炮台的火炮向突袭港口的大船进行反击,炮声却零零散散,很快就被来自大海上更加密集的炮火覆盖。
20条小型桨帆船战舰和用于运输部队的10艘小船开始抢滩登陆,头上包裹着头巾的印度土邦士兵再次被命令去打头阵,他们的任务是攻克阿巴斯港的海防炮台。
这些桨帆船和运兵船是在印度的孟买和果阿由葡萄牙人制造的。
东印度公司占领了葡萄牙人在印度的据点,孟买和果阿落在华夏手中。
当时东印度公司仍然允许愿意继续在孟买、果阿生活的葡萄牙人居住在上述地方,用他们来稀释当地土著的比例。
这些葡萄牙人拥有制造适合用来在浅水区航行的桨帆船和运兵船的技术,他们曾经占领过霍尔木兹海峡,对这片海域比较熟悉。
葡萄牙人和土邦士兵一样被雇佣来参与这次远征,他们提供的是船只和技术,虽然同样是仆从军,比起土邦士兵的地位却要高一点。
波斯守军面对密集的火炮,他们落荒而逃。
为了从败走的波斯士兵身上抢到战利品,土邦士兵一马当先,他们的小船搁浅之后便,土邦士兵手里握着落后的前膛装火枪,一边射击一边装填火药和弹丸。
海滩上集结的波斯士兵缺乏有效的反击手段,他们马上退到舰炮射程之外,准备迎击登陆部队的再次进攻。
“波斯人驻守阿巴斯港的兵力约为数千,配有大量的火枪、弓箭与传统的刀剑长矛。这些火枪估计还是你们当初英格兰人卖给他们的,为我们添加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东印度公司武装商船船队的指挥官陈邦彦向一个东印度公司的英格兰雇员说道。
以前英格兰人为了取代葡萄牙人在波斯的贸易地位,帮助波斯皇帝阿巴斯一世驱逐了霍尔木兹海峡的葡萄牙人,波斯皇帝还建立了一支波斯新军,与土耳其新军抗衡。
现在英格兰人帮助波斯皇帝建立起来的部队却成为了一种阻碍。
“波斯的新军主力在北边和西边防御土耳其人,霍尔木兹海峡因为葡萄牙人二十多年前被赶走,他们已经疏于防备了。”英格兰雇员说道。
对阿巴斯港的袭
第一千七百四十一章 威震波斯
当天夜里,秦佐明率领5个印度土邦步兵团突袭6000名波斯守军防守的堡垒,波斯人因为野战乏力而被击退,抛弃了重炮和堆积火药的要塞,混乱之中自相践踏,死伤惨重。
次日堡垒上已经插上了象征陆军的黄龙旗,而不见波斯守军的踪迹。
“他们的军备松弛,不过尔尔。”秦佐明向远征波斯的总指挥官黄得功报告。
“不要大意了,他们还没有反应过来,我们快速向伊斯法罕进军,以‘闪击战’快速攻破他们的皇城。”
黄得功并没有仔细地打扫战场,他们让海军来清点这些粮食,然后快速地向伊斯法罕推进。
虽然他们的机动力还比较落后,但是波斯帝国内部的信息的传播速度也颇为堪忧,他们想要及时反应过来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
波斯远征军因为自己的火力太过强大,黄得功认为火力过剩,没有必要集中所有兵力于一处,于是他将远征军分成了三个分队,交替向前推进。当途中遇到坚固的堡垒时,以一个分队部署重炮进行合围和袭击,另外两支部队则越过波斯人把守的堡垒向前突进,尽量在波斯帝国完全反应过来之间尽可能地推进到距离波斯皇城更近的地方。
尤其是两个印度土邦骑兵团,秦佐明亲自带着他们冲锋在最前面,使用的是后装的马枪,接连击溃了围堵他们的波斯骑兵。
波斯帝国为了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争夺领土,主力军团都部署在边疆,严重忽视海防。
远征军接连在途中大破增援过来的波斯士兵,一路大小战斗17场,无一失利!
黄得功实施的“闪击战术”取了巨大的成果,三个分队快速推进,不会因为某支部队受到阻碍就被拖延全部主力的进军速度,同时让各地的波斯将领不知道该阻击哪一支分队。三支分队分割各地守军,诱敌野战予以消灭。
分兵突进的闪击战术也存在很大的隐患,在火力不足的时候很有可能被逐一击破。
不过黄得功显然没有这个担心,因为波斯帝国南部的部队已经丧失了大部分战斗力,紧急召集过来只是各地的红头巾民兵,在正规的远征军面前一触即溃。
当远征军一路跨越几百公里的距离抵达伊斯法罕时,波斯帝国的主力才从北边和西边撤回来。
此时远征军已经先后攻拔数十座重要的城镇,掠夺马匹、骆驼和牛羊上万。这些掠夺而来的物资为远征军提供了粮食。
他们兵临波斯帝国皇城之下,同时也陷入了整个波斯帝国的包围之中!
十万人的波斯新军、边防军、辅兵、民兵在伊斯法罕层层布防,他们丧失了在帝国南边阻挡远征军的机会,当他们反应过来的时候,他们已经只剩下最后的机会了——保卫伊斯法罕。
要是远征军攻陷波斯帝国的皇城伊斯法罕,那么整个波斯帝国就会陷入崩溃。
波斯帝国皇庭陷入了难以想象的恐慌,整个皇庭如同热锅上的蚂蚁。
过去一个月的时间,从前线不停传回来守军战败、城镇沦陷的消息,帝国之南部遭到战乱破坏,一片动荡。
而一个月的时间过后,采用闪击战术的远征军已经打到了城外。
“怪不得我之前一直惴惴不安,觉得对方来者不善,没想到对方果然是觊觎我们波斯帝国的领土。只是南疆的守军未免败得太快了……”
波斯帝国的宰相在皇庭来回踱步,他从
第一千七百四十二章 谈判
“据说这是一座古老的城池,据说春秋时期就存在了。他们号称在对面集结了10万大军保卫皇城,不过我估计其中有战斗力的士兵不到5万。”
黄得功、秦佐明等军官手持望远镜,在城外一处高地观察波斯皇城伊斯法罕的防务。
从望远镜中可以看到来往的波斯骑兵,他们的大营人马无数,旌旗招展。
波斯帝国的边疆军团已经南下,与其他农业帝国一样,他们拥有大量的军队,但是机动能力很差,为了抵御外敌,一般都将军队集结在边关。
边疆军团到来的时候,远征军已至,他们只能够退守皇城。
“给他们进行最后的通牒,要是他们没有回应的话,我们就发起对他们皇城的总攻。”黄得功说道。
虽然伊斯法罕附近集结了大量的波斯军队,在黄得功他们看来,波斯边疆军团构建的防线同样形同虚设。
“波斯使节求见!”
“让他们去见我们的大使。”
正当远征军部署完毕准备发动总攻,波斯皇庭承受不住压力,派出了大使前来和谈。
几个贵族怀着敬畏和惧怕的心情进入了远征军的营地,他们在这里看到了形形色色的士兵和服饰,有印度人、葡萄牙人、马来人等等,显然是被华夏人召集来进行远征。
营地里面排着十几门火炮。这种火炮是可以部分拆卸,需要的时候重新组装,以获得更高的机动力。
“连以前袭击我们海岸的葡萄牙人、帮助过我们的英格兰人都变成了对方的打手,这简直就是噩梦。”波斯贵族见到远征军营地里面来自各地的士兵,总觉得一阵头大。
他们很快就见到了曾经来到伊斯法罕做客的礼部使节。
“我们有三个诉求,其一是波斯帝国与我们华夏建交通商,允许我们在伊斯法尔建立大使馆,保证我们大使的人身安全,同时我们华夏的商人可以自由在沿海港口设立商站。”
“其二,每隔十年派出使节到我们京城参与万国博览会。”
“其三,我们可以在波斯湾沿岸修建100公里的范围内修筑要塞,波斯帝国愿意主动授予我们在其疆土内开采石油的垄断权,且不得对我们开采的石油进行课税。”礼部使节说出他们的诉求。
波斯贵族们一头雾水:“石油,那是什么东西”
“即是这种东西。”礼部使节早就想到要和波斯人解释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东西,于是专门带了一小桶石油的样本过来。
波斯贵族嗅了嗅石油的气味,有人认出了是什么东西:“这个就是石油吗我们有时候用这种东西和石灰混合,点燃后用弓箭远射,或用手投掷,设法点燃敌人的船只,也可以用于医治骆驼的皮肤病。”
“既然你们认识这种东西,那么我们就好说了,我们想要获得在你们疆域内任何一个地方开采这种物资的权力,只需要支付租赁土地的费用,这笔租赁费用由我们说了算。”礼部使节说道。
“我不明白,石油虽然作为可燃物有那么一点用,但是并不算什么重要的东西,为什么你们要单独获得这种物资的开采权”波斯贵族不理解。
石油很早就为人所了解,然而在石油蒸馏、裂化、重整、异构化等技术成熟,在内燃机普及前,石油的用处十分有限。石油在这个时代用于治疗牲畜的皮肤病或者少量的军事用
第一千七百四十三章 印度与波斯士兵
波斯人不愿意华夏在波斯湾他们的领土上修建要塞,双方的谈判破裂,一场迫使波斯帝国屈服的会战在波斯皇城伊斯法罕前面展开了。
火炮在轰鸣,加特林机枪在喷着白烟,一队队印度土邦士兵在华夏军官的指挥下手持火枪向波斯人的阵地挺进。
他们在火炮和机枪的火力掩护下以这个时代最为残酷的排队枪毙的方式进行推进。
印度骑兵在两侧压阵。被挑选出来担任骑兵的都是比较高大的土邦士兵,他们虽然没有统一的服饰,不过他们经过了华夏军官严格的训练,所散发的气势和对面的波斯骑兵完全不一样。
伊斯法罕城中的波斯贵族听到城外炮火连天,一个个脸色惨白。
伊斯法罕位于波斯帝国的腹地,从来没有敌人能够深入他们的腹地,就在他们眼皮底下攻城。
随着火炮声越来越近,波斯贵族的脸色也越来越糟糕,一种无形的压力压在他们的身上。
如果皇城被远征军攻破,他们很有可能会成为亡国的大臣,而他们在城中的财产也会被远征军掠夺和破坏。
有一部分波斯贵族见势不妙,已经打算收拾细软准备逃到更加安全的地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