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工业革命系统回明朝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大汉校尉
“任何人都不能走!我和皇帝还在这里,要是被我发现有任何人擅自离开,在战争结束之后必定将其处以极刑!”
波斯宰相素有威严,在紧急的时刻站出来维持秩序。
被他这么一吓唬,想着溜之大吉的波斯贵族顿时不敢动弹了。
波斯皇帝和宰相还没有逃离伊斯法罕,双方还有一点回旋的余地,而且远征军似乎并没有灭国的意思,战争结束后可能还是波斯皇帝和宰相统治这一片地区。
“随我到城墙去激励众将士作战,我们众志成城,一定能够抵御外敌!”宰相动员众人。
一众波斯贵族一副不情愿的表情,被迫冒着危险前去前线。
“皇帝不会抛弃我们!主也不会抛弃我们!我们波斯帝国一定能够获得胜利!”宰相带着贵族们上到城墙,用慷慨激昂的语言激励守城的将士奋勇作战。
他们的号召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不少城墙上的波斯士兵狂热地高举火枪或者弓箭,口中不知道在喊些什么。
身披甲胄的守城官来到宰相身边低声说道:“大人,形势似乎不大妙……”
宰相与波斯贵族往城下看去,一场在伊朗高原前所未有的大会战正在进行——
一边是各种士兵加在一起有10万人的波斯军团,另一边是仅仅只有1万人的远征军。
波斯军团里面不只有波斯人,也有其他附庸,而另外一边更是如此,主体竟然是印度土邦士兵。
令人感到惊奇的是人数偏少的远征军率先发起了攻势,以火炮、机枪甚至还有简陋的印度火箭扰乱波斯军团。
当波斯军团的阵型出现混乱的时候,五个印度步兵团组成了密集的三排火枪线列向波斯军团压过来。这种火枪线列的纵深很浅,正面的火力却很强,因为只有三排。
而波斯军团的正面是由长矛兵和火枪兵组成的火枪线列,纵深超过8排,这还是二十多年前英格兰人教会他们的战术。
正面的是波斯军团之中最精锐的波斯新军,经常与土耳其新军打仗,还算是精锐。
在波斯新军后面,则是从各地临时招募过来的红头巾民兵,他们有些人有装备火
第一千七百四十四章 破波斯军团十万
战场上硝烟弥漫,波斯宰相和众多波斯贵族在城墙上看着不远处双方的交战,目瞪口呆。
他们引以为豪的波斯新军竟然在5个印度步兵团的突击下节节败退!
“那些孱弱的印度土邦人……怎么可能……”
波斯宰相和一众波斯贵族犹不敢相信。
他们可是按照以前英格兰人交给他们的一套方法训练新军,而新军可是在和奥斯曼帝国的较量中也不落下风,怎么可能被他们瞧不起的印度土邦士兵打败
莫卧儿帝国虽然被他们视为同等地位的存在,他们在心底却不怎么看得起印度土邦士兵,认为他们无非是人口太多而已。
但是眼前的印度步兵团像是改头换面了一样,即将击溃波斯帝国最精锐的部队。
“别慌,我们高贵的骑兵会上前冲锋,冲垮他们的步兵队形。他们没有长矛手,没有任何抵挡骑兵的方法,在我们高贵的骑兵面前,就像是一场屠戮。”宰相暂时稳定众人的情绪。
十万波斯大军之中,波斯骑兵的数量超过2万,怎么也能够凭借冲锋力挽狂澜吧!
所有波斯贵族都将赌注放在了波斯骑兵这一边,波斯骑兵们感受到了来自城墙上的压力,他们整装待发,重骑兵来到了最前面。
数以千计的波斯重骑兵试图组织冲锋,对面第十二兵团的火炮已经盯上了重骑兵,实心弹落在波斯重骑兵之中,战马受惊,一阵人仰马翻。
骑兵冒着炮弹在寻找自己的将领以集结成为队形,在他们还没有来得及集结成为密集的队形,印度步兵团排成的线列已经越来越近。
“众将士随我冲锋!”波斯的骑兵统帅见对方的火炮还在猛烈地炮击己方,如果不及时反击,恐怕整个战线都会崩溃。
几千名没有来得及排成严密冲锋阵型的波斯重骑兵被迫硬着头皮开始对印度步兵团发起冲锋,前面的重骑兵平举长矛,锋利的矛头流溢着寒光。
印度土邦士兵见对面的波斯重骑兵洪流汹涌而来,他们学会了抵挡骑兵的方法。
他们比起射击的时候更加密集地靠在一起,排成了刺刀阵,最前面一排的火枪手甚至将枪托抵在地上,用以承受重骑兵的压力,而后面的火枪手还在开枪射击。
战场上流弹激飞,不时有冲锋的波斯重骑兵中弹从马背落下,淹没在滚滚洪流之中。
“机枪手就位!”
几挺加特林机枪从刺刀阵的豁口冒出来,机枪手紧张地握着机柄。
冲锋中的波斯重骑兵并没有发现对方已经拥有刺刀和机枪两种对付骑兵的利器。
加特林机枪冒着滚烫的白烟,金属子弹以每分钟上百发的速度快速扫射,一个个倒霉的波斯重骑兵带着重甲栽落!可以抵御冷兵器的重甲在子弹的动能面前被轻易击穿!
一个波斯骑兵将领在冲锋过程中发现身边的骑兵不时落马,而且一倒就是一大片,他有些惊疑对面火力的强大:“到底是什么火枪……”
他正嘀咕间,一发金属子弹穿透了他身上的锁子甲,让他失去了意识。
重骑兵被密集的火力打懵了,他们损失惨重之下来到印度步兵团摆开的刺刀阵面前,碰得头破血流,战马下意识想要避开明晃晃的刺刀,让重骑兵阵型陷入混乱。
&nbs
第一千七百四十五章 伊斯法罕条约
战场上一片狼藉,波斯军团的军旗倒在地上,被印度土邦士兵践踏而过。数以千计的波斯士兵成为了俘虏。
波斯军团十万大军四处溃逃,部分人逃入了城中,还有部分人逃到了北边。
远征军清扫战场,获得的战利品无数,仅仅是波斯军团的军旗就缴获了上百面,抓获波斯军官数以百计。
与莫卧儿帝国和奥斯曼帝国一样,波斯帝国照样屈服在新式火器和严格训练出来的仆从军脚下。
逃入城中的波斯士兵让伊斯法罕城一片慌乱,上到波斯贵族,下至平民和商人,人心惶惶,街道上到处都是散落的菜叶和木柴。
城中的平民门窗紧闭,害怕被溃兵抢掠或者被城外的远征军攻破城池。
极少有城池在被攻破之后还能够保存完整。
有一队波斯贵族摇着白旗从城中出来,要求再一次进行谈判。
不过这一次礼部使节团并不想要在城外的营地和波斯人和谈,而是要求在伊斯法罕城中洽谈。
礼部使节团再一次进入伊斯法罕,他们这次趾高气昂,他们是战胜者,城外还有远征军作为他们的后盾。
波斯宰相带着一群权贵在宫殿中接见礼部使节团。与第一次见到礼部使节不同,这一次他们却是怀揣着敬畏和憎恨的眼神,对方的武力让他们感到恐惧,战败的事实又让他们不愿意承认。
“宰相大人,我说过我们很快就会再次相见。你看我们多么遵守信用,这么快就又再次见面了。”
礼部大使见到了脸色苍白的波斯宰相,对方因为目睹了波斯十万军团的溃败而魂飞魄散。
“如果有可能,还是不希望再次与你们见面。我们不过是拒绝了前去参加你们的所谓万国博览会,你们有必要使用武力吗”宰相有些不满。
“宰相大人,你我都心知肚明,参加万国博览会只是外交要求的一部分,我们想要获得在波斯湾沿海进行贸易和建造要塞的特权。”
“若是不同意你们无礼的要求,又当如何”
“那就要看看城外我们的远征军是否会同意,他们是否会愿意空手而归。”
“我们波斯帝国各地的援军还在源源不断地到达,伊斯法罕城墙坚固,如果你们继续围攻我们的皇城,将会陷入我们波斯大军的包围。”
“我相信我们攻陷伊斯法罕城的速度会远远快于你们援军抵达的速度,如果攻陷伊斯法罕城,我不会保证那些印度土邦士兵、葡萄牙人会做出什么过分的事情。”
双方针锋相对,波斯宰相试图为谈判争取更加优渥的条件,减少战败的惩罚。
城外的远征军在谈判期间开始围着伊斯法罕城挖掘壕沟,摆出了一副要攻城的姿态。
他们从波斯军团时候手中缴获了大量的铜炮,这些铜炮被推到了城下,反而成为了远征军炮轰城墙的火器。
双方的谈判一度僵持。
不过当礼部使节团发出总攻的最后通牒的时候,波斯宰相和贵族为了避免伊斯法罕城被攻陷,他们还是选择了妥协。
一旦伊斯法罕城被攻陷,不只是他们个人的财产受损,而且帝国的威严都会受到严重的打击,不少臣服波斯帝国的附庸国或者附庸的部落都会想要背叛帝国。
《伊斯法罕条约》在波斯帝国皇都,古老的伊斯法罕城签订。
 
第一千七百四十六章 石油开发计划
梅、兰、竹、菊四艘蒸汽船与其他木制帆船在波斯湾先后击沉了数以十计的波斯船只,俘虏不少波斯商船。
黑灰色的蒸汽船成为游荡在波斯湾里面的幽灵,令波斯商船闻风丧胆。
波斯水师和波斯湾的海盗从来没有见过坚固的蒸汽铁甲舰,他们在蒸汽铁甲舰的面前不堪一击,就连传统的火攻都起效不大。
通过劫掠港口和俘虏波斯商船,远征军的舰队获得了大量的货物和财富。
在波斯帝国决定停战之后,蒸汽船和木制帆船封锁波斯湾的行动才宣告结束。
远征军给波斯帝国一个面子,没有攻陷他们的首都伊斯法罕,在获得了价值40万两白银的赔偿金之后,远征军原路返回,回到阿巴斯港。
远征军回师时沿途的波斯地方军队充满了恐惧,不敢有所阻碍,反而躲得远远的,希望对方走的越快越好。
“你们结束战争的速度还挺快。”
“没办法,上面要求一切战争都速战速决,见好就收,不能够在一个地方陷入战争的泥潭。如果长期待在波斯境内,我们会遭到他们防不胜防的袭击。”
邓千龙率领的海军与黄得功的陆军在阿巴斯港汇合,双方都获得了不少的金银财宝作为补偿,用以弥补发动战争的损失。
远征波斯的行动很快就结束,以后的开发才是重点。
远征军在霍尔木兹岛和格什姆岛各自修筑了一座简陋的要塞。
两座岛屿都在阿巴斯港附近,它们扼守了波斯湾的入海口霍尔木兹海峡。
以后要是从波斯湾开采石油走海路运输,任何船只都要经过霍尔木兹海峡。可以说控制了霍尔木兹海峡,相当于控制了半个波斯湾。
“以后等开发石油资源的时候再考虑修建新的城堡,我们还无法确定什么地方有油田。话说军部为什么急于需要那么多石油石油真的比香料、黄金白银还要珍贵吗”
“不清楚……波斯湾不仅仅是波斯帝国一个势力,奥斯曼帝国的势力也渗透到了阿拉伯半岛,还有几个素丹国。我们想要彻底征服波斯湾、阿拉伯半岛,还需要和更多的势力打交道。”
“走一步看一步吧,上面应该不着急着开采波斯湾的石油,南洋那边听说还有很大的石油储备。”
远征军几个军官高层也不是很明白楚云的用意。
他们无法理解将来人类文明对石油多么倚重,即使他们现在知道可以从原油中提取出煤油,还有汽油和柴油,他们也想不到这些石油燃料会在将来的交通工业中占据绝对主导的地位,将来每年消耗的石油数量是以亿吨来计算。
而这个时代,楚云命令发动机制造工厂生产的早期汽车不到1000辆,而且很多汽车其实并没有怎么使用,石油化工也刚刚起步,每年消耗的原油数量屈指可数。
目前华夏有两块主要的油田,一块在文莱,一块在苏门答腊,仅仅是南洋生产的石油就绰绰有余。
不过楚云也有着自己的石油消耗计划——优先消耗海外的石油,尽量避免开采本土的石油资源。
虽然本土也有不少的石油资源储藏量,但是石油这种不可再生资源用一点少一点。
尽管在海外开采原油和运输原油价格比本土直接开采的价格要昂贵许多,楚云还是想率先开采波斯湾的石油,然后是南洋,最后才是本土,其他的资源也是同理。
&nb
第一千七百四十七章 接送万国使节
公元1649年,距离万国博览会召开仅仅只有一年的时间,而礼部的大使已经再次出现在西洋。
他们需要召集各国前往东方的使节团,再加上此时东西方遥远的距离,提前一年的时间接送是十分必要的。
伦敦城的驻西洋大使馆总馆,在经过了长达三四年的建设,在楚云的授意下,驻西洋大使馆的总馆完全按照东方园林的风格建造,成为伦敦城中一道特殊的风景。
在大使馆总馆的旁边是英格兰的国会大厦,大使馆可以及时地与英格兰国会打交道。
礼部的人来到西洋必须先要前往大使馆总馆报到,然后再被分配到其他王国的分馆,形成一张遍布欧洲的外交网络。
此时驻西洋大使馆总馆人员来去匆忙,他们要忙着开工之后第一个大项目——安全地将各国前往京城参加万国博览会的使节团送到京城。
礼部的人员一时之间手忙脚乱。
“法兰西王国、瑞典王国、奥斯曼帝国、神圣罗马帝国、波兰王国、勃兰登堡、威尼斯……这些帝国、王国和诸侯都已经确认参加万国博览会。至于神圣同盟诸国更是不必说了。”
“西班牙、尼德兰这两个刺头呢”
“他们也会派遣使节团上路,可能规格不及其他的王国。”
“有派人来就行了。”
“北欧和地中海距离最远,率先前去北欧和地中海接人,前来伦敦城集合,切记勿要耽搁了时间。”
礼部大使十分忙碌,他们需要确认各国即将派出的使节团的名单、人数,以便安排他们的住处和行程,并通过在伦敦城的电报直接传达到京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