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昭烈帝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沉舟烂柯
能够在群狼环伺之下过得逍遥自在,还能在所有人的眼皮子底下做成所有想做的事,这种人绝对有大本事,而诸葛亮最佩服的就是有本事的人。
“使君是越来越没正形了,天底下哪有这种揭人短的待客之道”王烈浓眉一挑,装作不悦地说了一句,随后就伸出一对蒲扇大的巴掌把诸葛亮轻轻扶起,仔细端详起来,口中还啧啧有声,“光是看相貌就不寻常,怪不得他们都赞不绝口,说是使君这次捡到宝了。”
“他们”诸葛亮一愣。
“是啊,好几个人给张子元的信里都提到了你,说是百年难得一遇的神童,就连郭奉孝那个眼高于顶的家伙都说出了前途不可限量的话,王某这一次过来,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想见见你。”王烈哈哈一笑,充满赞许地说道:“后生可畏,真是后生可畏。”
“快别吹了,你那牛眼能看出来什么。”刘备毫不客气地打断了王烈的话头,“老实说,这次回来,是不是韩州出了什么事情”
王烈尴尬地笑了笑,转身来到刘备对面坐下,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什么事情都没出,只是那旮旯大一点地方都走遍了,觉得有些无趣,就想重新换个地方去耍耍。”
刘备也笑了起来。
在他这些朋友中间,王烈是个比较超然的角色,这人不喜欢做官、不喜欢带兵打仗、不管做什么事情,首先考虑的都是有趣无趣,能不能让他有新鲜感和挑战感。
正因为这种游侠作风,王烈虽然混到现在还只是个小小都尉,但他是整个幽州集团中少数几个可以无视刘备身份,与刘备保持比较纯粹的朋友关系的人之一。
“你的老搭档简宪和现在正在并州雁门一带,想不想过去帮忙”刘备笑了一阵,给王烈指了一个好去处。
“不去不去,我在韩州钻了几年的山沟沟,现在看见山就头晕。”王烈把脑袋摇得像是拨浪鼓一般。
“徐州那边的商会缺个主持大局的,你不
第十三章 燎原先生
“听说了吗最近从东边来了位大商人,出手阔绰得很,这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成了几大家族的座上宾。”
“屁的商人,那就是河北某个高官推到前台的摆设,帮人赚钱的!”
“河北,难道是袁绍袁本初的手下”
“我说你到底是什么年代的人袁本初都死了半年了,现在河北的执掌者可是幽州牧刘备刘玄德!”
一处气势恢宏的庄园之中,数十位不同打扮的人们正为了各自的目的,分成几个小圈子,交头接耳地谈论着什么。
其中最为显眼、也是最近城中流言的源头,那位从河北过来的豪商,正端着酒杯,在这庄园主人的陪伴下,兴致勃勃地欣赏着初夏的美景。
“燎原先生从北地而来,在河东可还住得习惯”裴潜是这座庄园的主人,也是河东裴氏年轻一代的领军人物,他身材高挑,温文尔雅的气质下是掩藏不住的从容自信,即便面前的贵客身材魁梧气势逼人,他的气势也不落下风。
听了裴潜的问话,那位燎原先生脸上露出了爽朗的笑容,“我这人天南海北都跑过,只要有钱赚,就是荒山野岭、风餐露宿也能安然入睡,要是没钱赚,就是绮罗锦帐、锦衣玉食也睡不踏实。”
“燎原先生果然是个秒人。”裴潜大笑起来,丝毫不顾形象,引来远近诸人的目光也不在意。
笑了一阵,裴潜终于压低声音,谈起了今天想要解决的正事,“燎原先生,粮价真的不能再降一降”
“长安周边的粮价已经涨到了几十万钱一石,某家这里的价格却只要五万钱一石,裴公子只要一转手就能获取近乎十倍的利润,居然还不想着如何筹钱进货,却有闲心思讨价还价”那位燎原先生笑容一敛,语气讥诮地反问起来。
裴潜轻叹一声,倾诉起了自己的苦处,“河东与弘农之间有黄河险阻,过了弘农才是长安,一路上道路崎岖,贼寇横行,还要打点沿途官员,这钱也是不好赚啊!”
“某家只是个跑腿挣辛苦钱的,许多事情做不得主,裴公子自己掂量,这买卖能做最好,若是实在做不成,某家就离开河东,去其他地方碰碰运气了。”燎原先生看看裴潜,又有意无意地扫了其余人几眼,“河东世家林立,有实力的也不在少数,那边一直在注意我们的年轻人,应该就是卫家的卫觊”
随着说话声,这位燎原先生稍稍抬起了手,与相隔甚远,正被几名年龄相仿之人簇拥而坐的俊俏男子相互致意,然后微笑着侧过脑袋,跟裴潜告辞了。
“公子说得不错,河东与北地气候迥异,令人困乏得紧,感觉这酒也是喝不动了,还是尽早告退,不打扰诸位的雅兴吧。”
裴潜根本没有料到对方会如此决然地拒绝了自己的讨价还价,并且根本不给自己继续谈判的机会就抽身而退,不由得愣在当地,心中腾地冒起了火气。
在这个节骨眼上,除了裴家,哪还有旁人能够穿越黄河渡口,安安稳稳地把粮食运到三辅之地去谋求暴利
卫家没有这个实力,其他家族同样没有!
就这么耗着吧,再耗几个月就是秋收,到那时候,这个装神弄鬼,不敢以真实姓名示人的家伙就得火烧屁股了。
燎原先生大摇大摆地离开了庄园,那些被金钱的味道吸引而来的人们顿时
第十四章 路子很野
驶出裴家庄园后,那位燎原先生浓眉皱起,满是虬髯的方脸也有了一丝疑惑。
裴潜看似云淡风轻,但他对这笔粮食买卖,甚至于后续的其他物资生意都非常感兴趣。
他怎么有信心穿越数百里兵荒马乱、盗贼横行的地区,攫取那足以令人疯狂的财富
不知不觉间,马车轻巧地拐了几个弯,来到一处规模较小的半废弃庄园,这里本是高望位列十常侍之时,他的某位亲戚半抢半买来的,后来高望在那一场夺宮之变中丢了性命,在外享福的族人也都遭到了反攻倒算,这座庄园里死了不少人,也就渐渐地败落了。
如今河北来的商队看上了这块地方,花了不多的钱就从现在的所有者那里买了下来,并轻车熟路地开始了修葺和打扫,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就已经让废园重新焕发了生机。
“都尉回来了。”庄园外围设有暗哨,这些人善于掩藏身形,只有在马车驶过他们身边之时才会开口打个招呼。
“嗯。”燎原先生、或者说大汉都尉王烈点了点头,对这几名下属投去赞许的目光,“今天又有人带着消息回来了吗”
“光是上午就有四批人回来,想必是搜集到了不少情报。”几名暗哨笑着答了一句,便继续回到各自的岗位,监视起周边的动静。
进到庄园之中,王烈跳下马车,大步走向自己用来议事的那座高大厅堂,好几个商人打扮的幽州军精锐早已等在那里,见到王烈进来,连忙起身问好。
“几年没见,你们的繁文缛节是越来越多了。”王烈不耐烦地摆了摆手,直截了当地问道:“怎么样,查到这个裴潜或是裴家有什么路子了吗”
“查到了,这人可不是个普通的世家子,若是说河东有谁能绕过太守王邑做出什么大事,除了他还真没别人了。”一名面容白皙的中年男子咧嘴一笑,开始将自己搜集到情报讲给众人。
闻喜裴家在河东颇有声望,自从先汉武帝时期的水衡都尉、侍中裴盖开始,这个家族就成为当地豪族,裴盖的九世孙裴遵追随光武皇帝平定陇西和巴蜀等地,后任敦煌太守;裴遵的曾孙裴晔曾历任度辽将军、并州刺史,此人也就是裴潜的祖父。
裴潜之所以有胆量做粮草生意,主要是因为他有个在朝中当尚书令的好老子——裴茂裴巨光。
经历了董卓乱政迁都、李傕郭汜之乱,许多家族势力在关东等地的高官都遭受到了沉重的打击,犹如没了根基的浮萍一般,只能依附于那些往日里被他们踩在脚底的兵汉,任由他人欺压。
然而裴茂过得就滋润许多了,他的家族产业都在河东,并没有遭受什么战乱,始终保持着比较强大的财力和人力,就连当初先后把持朝政的董卓、王允,见了裴茂也是客客气气,不敢像对待旁人那样肆无忌惮。
董卓和王允死后,朝中群龙无首,裴茂通过自己的人脉和家族的财力,帮助儿子裴潜与驻守华阴的段煨、驻守弘农的张济搭上了关系,这最近的一两年时间,闻喜裴家通过暗地里的交易,可是赚了不少钱财。
除了在朝廷内部和军方趟出了一条大道之外,裴潜还在河东当地广结好友,据说白波军几个头领李乐、韩暹、胡才等人都跟他在暗中有所往来。
“哟,这裴潜看起来像个普普通通的书
第十五章 敲断他的狗腿
“听说冀州那边来了商贩”
安邑城中,郡守府内,大汉河东太守王邑坐在有些破旧的蒲垫之上,皱着眉头听取下属的汇报。
“正是,据说以裴家、卫家为首,河东大部分世家豪强的子弟都聚到了闻喜,想要跟远道而来的豪商做生意。”这名下属低声答道。
王邑点点头,脸上布满了狐疑。
根据去年年底传来的消息,冀州牧袁绍兵败如山倒,成为了幽州牧刘备的阶下囚,后来又遭遇冤魂索命,全家惨死在赵忠旧宅之中。
如今整个河北都被刘备刘玄德纳入囊中,冀州又有人打着商贩的旗号千里迢迢来到河东,说句实话,王邑压根不相信在这个时候还会有人来兵荒马乱的地方做生意,他从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笃定对方背负着其他的目的。
难道是那刘玄德得陇望蜀,又盯上了河东这块地盘,预先派出了探子
“不对,河东与冀州之间可是还有个河内,刘玄德就是对我这边动了贼心思,也得先攻打那里。再说张雅叔可是个硬茬子,凭着太行山的屏障,上党和河内互成掎角之势,怎么说也不会是一年半载就能败亡的,刘玄德就是觊觎河东,这心思也动得过于早了些。”王邑起身来到墙边,看着悬挂在那里的地图自言自语起来。
过了半晌,王邑才从地图上收回目光,对一直侍立在身后的亲信说道:“去探探卫家的口风,看他们跟冀州人在做什么生意,如果能套出来交易的货物,我们就能大概推测出对方的来意了。”
日落西山,红霞满天,看着远处江山如画的美景,喝着杯中凌冽的美酒,王烈的心情也变得极好。
“当初我要买下这座庄园,你们还都嫌弃是半山坡上,地势不好,如今看看这美景,还是我有眼光吧”王烈笑着说道,引来一阵附和声。
天气渐渐热了,身边又没有娘们,以王烈为首的家伙们过得极其随意,一个个都是开襟短褂加大裤衩,微风拂过,胸毛与腿毛随风飘扬,显得极为壮观。
就在夜色快要降临之时,一辆马车缓缓进入众人视线,沿着小山坡七转转地进到了庄园,两名汉子掀开布帘跳下车厢,一边扇着风一边向王烈这边走来。
“这鬼天气,还没到夏天呢就已经热得不行了。”走在前面的汉子没走几步就已经脱下了用来见客的长袍,顺手扔到了一张空竹椅上,然后一屁股坐到王烈面前,自顾自地端起酒杯喝了起来。
“等会,想喝酒可以,先说说你这一天干了些什么。”王烈一把抢过酒壶,瞪着眼睛说道。
“对头,做了正事的才能喝酒,什么消息都没打探到的就只能喝凉水。”先回来的汉子们看热闹不嫌事大,嘻嘻哈哈地吵闹起来。
这名汉子哈哈一笑,又从王烈手中抢回了酒壶,“我亲自出马,哪有空手而归的时候卫家公子和裴家公子之间的恩怨你们应该没听说过,说起来还跟咱们幽州有点瓜葛。”
河东位于长安和洛阳之间,依仗这两座都城之间的绝佳地理位置,孕育出了不少世家豪强,其中声望最高的当属卫家。
卫家初兴于先汉名将、长平烈侯卫青,以及他的姐姐、孝武思皇后卫子夫,依仗一位军功盖世的奇男子和一位母仪天下的奇女子,卫氏家族从他二人开始便平步青云,并一直在河东之地开枝散叶。
然而,最近几十年来,卫家却没什么出类
第十六章 改变天下的花
日子一天天过去,好消息也在不断地传入邺城。
其中最为重要的两条消息,更是从海外传来的。
就在五月底,天鲲号再一次从倭国返航幽州,途中在东莱停泊,随后,太史慈就火急火燎地派了信使快马加鞭,将好消息送往刘备那边
倭国发现了储量巨大的铜矿,短短半年时间,甘宁就已经带着土人用原始的熔炉冶炼出了三十多万斤的精铜,他特意让苏飞押运着这笔巨款返回幽州,一方面是向坐镇那边的恩师卢植禀报消息,另一方面则是希望获得更多的技术支援,更快更好地进行开采活动。
“一斤十六两,一两二十四株,一枚五铢钱耗铜四铢”诸葛亮打着算盘飞快地计算着,很快就得出了数字,然后抬起头来惊喜地叫道:“光是这第一批的三十万斤铜,就可以为我们提供两千百十万钱的收益。”
“再除去运输耗费的人力畜力、重新熔炼铸币的损耗,实际收益大概在两千三百万。”沮授眼中也露出了一丝喜色。
在太守的职位上干了两年,沮授深刻地认识到一个道理:如果没有巨量的、价值稳定的钱币作为流通,任何地方的发展都会被局限在一个极为低效、极为封闭的小圈子中,就像是缺乏油脂的车轴一般,难以高速运转。
如今倭国发现大铜矿,多了不敢说,只要每年能保证一百万到两百万斤的铜料收入,沮授就有信心在整个幽州和冀州范围内驱逐劣币,用统一价值的新钱整合货币市场,把所有人的日常交易往来纳入同一个高速运转的轨道。
“兴霸在来信中说,他每天忙着上山跨海地打仗、抓土人,有时候就顾不到倭国国内的情况,希望我们再给他派几个得力的理政人手。”刘备摩挲着胡须稀疏的下巴,有些苦恼地说道:“可如今大家都盯着中原和关中呢,谁有闲心思跑到那偏僻的地方去当个山大王”
倭国那边的金银铜矿关系重大,不是刘备绝对信任并且能力突出的,他是根本不敢派过去,可是能够被刘备信任并器重的又都是雄心勃勃的人才,眼看着己方正在蓄力,准备一举荡平天下呢,到处都是建功立业的好去处,这个节骨眼上,谁去倭国那种地方,不但会错过很多机会,更重要的是,一身本事要对着衣服都穿不齐整的土人们使,说出去都有点丢人。
沮授深有同感地点了点头。
“听说倭国风土与中原迥异,小徒倒是想去看看。”诸葛亮今年十四岁,正是中二的年龄,这两年又跟着刘备学了不少知识,自信心极度爆棚,此时见刘备有些烦恼,便自告奋勇,想去闯荡闯荡,顺便帮自家老师做点事情。
谁曾想诸葛亮话刚说出口,刘备就噌地一声站了起来,对他瞪起了眼睛。
倭国那是什么地方
那是一年能地震三四百次的灾地,绝大部分土地还是未知的蛮荒之地,说句心里话,要不是金银矿实在太过诱人,就连甘宁想去倭国常驻,他都是舍不得的。
对于刘备来说,一个有可能在眼界方面超越前世、并且有机会在大一统王朝尽情施展才华的诸葛亮,其力根本不是什么金银财宝能比的。
这是无价之宝。
“回去看书吧,你还小着呢,想要做事也不急于这一两年。”刘备憋了半天,最终还是说不出什么训斥的话,只能摆摆手,让诸葛亮暂时离开自己的视线。
诸葛亮乖巧地走了,沮授望着他的背影,颇有些感慨地叹了一口气,“能够被使君如此倾心相授又极力呵护,此子的运气真是旁人想都不敢想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