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汉昭烈帝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沉舟烂柯

    今日天气晴朗,陶谦难得地走出了长期养病的静室,在种满奇花异草的后院内赏起了花,在他身旁,陶商神色惴惴,讲述着近日里听说的各种传闻。

    “外面都是这样说的”陶谦饶有兴趣地欣赏着面前的浅黄色小花,有一句没一句地回应着陶商的话头。

    “正是如此。”陶商答道:“依孩儿之见,父亲应该发布辟谣公文,驳斥这种无稽之谈。”

    “为父自己也有这念头,也给刘玄德写了亲笔信,怎么就是无稽之谈了”陶谦失笑着摇了摇头,神色中满是宽慰和轻松。

    陶商急了,“当时是袁术大军压境,故而不得不出此下策,如今外敌已除……”

    “闭嘴!”陶谦脸上隐隐露出不悦之色,语气也变得有些严厉了。

    自家儿子不过中人之姿,志大而才疏,成不了什么气候,这是陶谦早在十余年前就下了定论的,然而,在出镇徐州之后,陶谦还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给了儿子不少做事的机会。

    结果一模一样,陶商不行。

    为了保住陶家血脉和富贵,陶谦可谓是费尽了心思,当初与袁绍和袁术暗通款曲,正是指望着攀附上有希望在乱世中脱颖而出的强人,让子孙搭个顺风船。

    谁曾想,袁绍败亡,袁术被逐离中原,反倒是不被自己看好的刘备刘玄德声势日盛,占尽了河北和青州不算,还把半个徐州都纳入囊中。

    如今看来,转投刘备阵营,用徐州换陶家的富贵,应该是最合理的选择。

    可是陶商还做着子承父业的美梦,这让陶谦不禁有些恼火。

    权势谁不喜欢

    可你也得有本事喜欢啊!

    董卓、袁绍都是一时雄才,甚至江东那几位也都声名在外,现在坟头上的草都快有人高了。

    在这样的乱世之中,别说没有与人争雄的本事,就是本事稍稍差一点,搞不好都是身死族灭的下场。

    陶谦知道自己活不了几年了,如今他最大的愿望,就是给子孙找一棵大树,不要在黄泉路上走着走着,身后就被子孙们追上来了。

    “老夫心意已决,要将徐州大




第四十四章 往
    所谓事不过三,见到这第三封信后,刘备终于认真起来,商议起前往徐州之事。

    书房之中,刘备、沮授、郭嘉等人围坐在宽大的木桌周围,桌子正中是一尊小小的黄铜香炉,内里插着三根檀香,伴着袅袅青烟,众人有说有笑,时而端起面前的茶杯品一口香茗,气氛轻松愉快。

    “如今陶恭祖病重,袁公路败归扬州,曹孟德与吕布打得不可开交,正是我方取徐州的大好时机,机不可失,还望使君当机立断。”沮授是坚定的取徐州派,此时更是急不可耐,希望刘备即刻动身,接过徐州牧的权柄。

    “使君万金之躯,不可轻易前往他人领地,还是由我前去,探明陶恭祖的近况和心意更好。”郭嘉同样希望刘备尽快拿下徐州,将势力范围推到淮水和长江流域,但他以己推人,还是不敢相信陶谦的诚意。

    沮授皱起眉头,对郭嘉的谨慎有些不满,“陶恭祖久有声望,岂是说一套做一套,用徐州为饵坑害使君”

    “陶恭祖没有这种想法,其他人未必没有,公与兄,你这人就是太正直,把别人想得太好了。”郭嘉冷笑起来,毫不客气地反驳道。

    沮授气哼哼地转过头去,内心深处却不得不承认,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

    最终,众人达成一致,由郭嘉代替刘备前去徐州与陶谦接洽,对外则封锁消息,不让人知道这件偷梁换柱的事。

    没过几天,在五百名卫士的护送下,几辆马车离开邺城,向东南方缓缓驶去。

    这些卫士都是跟随刘备多年,一直负责他的出行安全,这几辆马车也是州府专用,车厢上镶嵌有特殊徽章的,一路行来,所有人都以为,刘使君真的接受了陶谦的邀请,前往徐州交接去了。

    刘备前去徐州的消息不胫而走,很多人的心思也活络了起来。

    半个月后,郭嘉一行抵达平原郡内的黄河渡口,准备进入青州。

    看着脚下奔腾汹涌的滔滔黄河,郭嘉脸上露出一丝古怪的笑意。

    “太史子义那边有回信了吗”郭嘉语气平静地问道。

    “回军师的话,高唐、漯阴直到济南国,一切准备就绪。”在郭嘉对面,一名中等身材的卫士抱拳答道。

    郭嘉点点头,“好,我们渡河。”

    数日后,“刘备”一行抵达青州高唐县,令所有人都预料不到的是,迎接他们的不是当地官员,而是数百名埋伏在一处要道的贼寇。

    击退贼寇之后,“刘备”一行不敢久留,连夜赶往漯阴,结果在距离漯阴数十里外的驿站留宿,又遭遇了一场无名大火,整座驿站被烧成了白地。

    消息传出,全州震动,青州都督太史慈勃然大怒,严令彻查此事,在整个青州境内拉网清查,号称不放过任何心存歹意之人。

    据坊间传闻,是一些被剥夺了土地和产业的豪强心怀不满,勾结泰山贼寇策划了这几桩谋杀,一时间济南、齐国等地人人自危,豪强们在太史慈的府邸门口排起了长龙,极力证明自己的清白。

    然而他们表忠心的举动并没有什么卵用,太史慈一纸令下,数千铁骑封锁了临淄等大城,几乎同时,那些经过多方收集,早就在太史慈书案上待了很久的罪证被公之于众,新一轮抄家灭门开始了。

    “经过这么一闹,青州之地的世家豪强削减了七八成,很难再合起伙来阻碍我们



第四十五章 诱
    州府之中早已设下宴席,不仅徐州各方头面人物齐集于此,就连久未出现在人前的徐州牧陶谦也身着华服,满面红光地高坐在主位。

    与一脸轻松的陶谦相比,本地世家豪强的代表们却是神色各异,不住地交头接耳,似乎有别的心思。

    其实这也是难免,作为天下十三州之中,难得地没怎么被黄巾之乱和之后诸侯战乱侵扰的一方乐土,徐州本地世家对外来的兵头有着发自内心的抵触。

    他们不喜欢高高在上的袁绍不喜欢好大喜功的袁术不喜欢杀人盈野的曹操不喜欢薄情寡义的吕布不喜欢打出去,向天下人展示自己的武勇不喜欢被人打进来,骑在自己头上作威作福。

    刘备这个边地武夫出身,依靠强大武力一步步走到今天,走到哪里都要把当地世家豪强铲得七零落的军阀头子,他们更不喜欢。

    前段时间里,他们也出钱出人,拼命抹黑刘备,然而陈家和糜家联手,加上一部分依附于他们的小豪强、徐州商会,实力强悍得令人绝望。

    短短数月,刘使君的光辉事迹有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又有如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反对刘备入主的声音也有,但根本无法对抗主流舆论,根本翻不起浪花。

    如今刘备刘玄德亲自来了,他们有该如何对抗

    正午时分,“刘使君”的车队在无数民众的簇拥下缓缓进城,径直驶到州府门口才停下,然后,居中那辆马车侧面的车厢门被护卫拉开,在场所有人都屏声静气,希望一睹刘使君真容。

    “为什么陶使君没有出城相迎,甚至都没有在州府门口迎接,难道是对刘使君心怀不满”

    “不可能,刘使君可是陶使君几次三番相邀才前来徐州的,陶使君怎么也不会做出这种食言之举吧。”

    “难道陶使君重病缠身,命不久矣的传言都是真的,他连出门的力气都没了”

    众人交头接耳,窃窃私语起来,同时更加期盼,等待着刘使君出现在自己面前的那一刻。

    “出来了出来了诶”

    谁都没有想到的是,率先下车的竟然是他们无比熟悉的下邳陈氏当今家主,徐州从事,在徐州推行屯田卓有成效,久享盛誉的陈登陈元龙。

    欢呼声几欲脱口而出,然后戛然而止。

    陈登笑容满面,对围观民众团团做了一揖,然后转过身去,将另一人迎下了车。

    “这就是刘使君”

    “怎地如此年轻。”

    所有人都疑惑地看着那名面容英俊,年轻得不像话的青衫男子,然后,他们就听到了对方的自报家门。

    “冀州牧刘玄德帐下从事,阳翟郭嘉,见过徐州父老。”

    郭嘉,没听说过。

    可这阳翟郭氏非同小可,只要是有些见识的就都或多或少地听说过他们的威名。

    这是大汉王朝数得上号的法律世家,颍川名门。

    想不到出身于北地的武人刘使君还能得到颍川顶级世家的效忠。

    郭嘉做事一向干净利落,简简单单地自报家门后,便与陈登并肩而行,走入了州府朱红色的大门。

    围观民众心中失落,渐渐地也就散了。

    这一下,轮到端坐在会客厅堂之中翘首以盼的徐州头面人物失望了。

    陈登与郭嘉二人施施然进入大厅



第四十六章 支持不支持
    新建白瓷工坊

    堂中氛围骤然变得热烈起来,众人互相打量,眼中尽是掩饰不住的兴奋和喜悦。

    幽州的瓷器行业是公认的天下第一,早在数年前就凭借着精美的青瓷享誉各地,上至天子下至黎民,谁家里有那么三两件正宗幽州青瓷,都是足以对任何人炫耀的。

    凭借着姻亲关系,东海糜家获得了与幽州商会合作,兴建青瓷工坊并大量贩卖的机会,将家族的财富和声势推到了前所未有的巅峰,令往日里并驾齐驱的数大家族羡慕不已。

    如今他们自己也有了这样的机会,如果不能抓住,别说别人,就是这些家主也不会原谅自己。

    一时之间,郭嘉成了众人眼中的香饽饽,那些头面人物根本不顾自己的身份和年龄,毫不矜持地跟他套起了近乎,有些脸皮厚的甚至打问起了郭嘉的婚姻状况,希望结个善缘。

    冀州牧刘备的特使、颍川郭家的子弟,光这两点,就配得上他们任何一家的嫡女了。

    更何况还有白瓷工坊这个天大的诱惑!

    “诸位,诸位,在下此次前来为的可是公事,至于个人婚姻之事,还是暂且放一放吧。”郭嘉手忙脚乱地应付着众人的热情,最后实在是没办法,向陶谦和陈登投去了求救的目光。

    “呵呵呵”陶谦看热闹不嫌事大,只顾欣赏自己面前的茶壶,此时所有的茶杯都被收了回来,齐齐整整地摆放在一起,犹如众星捧月美不胜收。

    陶谦隔岸观火,陈登跟着起哄,郭嘉就是有三头六臂也应付不了这么多热情洋溢的劝酒者,正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更何况郭嘉这次前来徐州就是为了获取本地人支持,根本无法推辞对方表达出来的善意。

    一场欢饮过后,郭嘉喝得面红耳赤,终于不胜酒力,趴倒在了面前的案桌之上,旁人怎么叫都叫不醒。

    “你们这些人啊,白白喝了半天酒,什么事都没谈成。”陈登无奈地叹了口气,请示过陶谦之后,让随从架起郭嘉,就跟抬死猪一样,将他带离了州府。

    “怎么样,我早说过徐州人就认钱,只要给他们足够的利益,谁来当这个州牧都无所谓。”马车缓缓前行,陈登的声音悠悠响起,也不知是在跟谁说话。

    “还是有所谓的,以小弟今日观察,徐州世家相当团结,相互间的关系紧密,丝毫不逊于颍川。”黑暗之中,郭嘉的声音显得格外疏懒。

    陈登微不可见地点了点头,随后问道:“没醉”

    “这点酒算得了什么。”郭嘉轻哂一声,坐正身子说道:“不是我说,元龙兄,就今日所见的那些人,一个个自诩徐州英才,以小弟看来,根本没有能够望兄项背的。”

    “所以我瞧不上他们,他们也瞧不上我。”陈登笑了笑,不再说话。

    虽然出身于书香门第,官宦家族,自己也是满腹经纶,学富五车,但陈登从小到大,都跟这个阶层的主流习气格格不入,完全融不进其他年轻人的圈子。

    正如有人曾经说过的,“陈元龙湖海之士,豪气未除。”陈登说话做事不像享尊处优的世家子弟,反倒像足了边地风雪中走出来的武夫,这也正是他跟刘备一见如故,此后数年没怎么联系,甚至有过暗中争斗,双方都死了不少人,可是再次相见却还能把酒言欢,根本没有什么芥蒂的重要原因。

    他们两个人对脾气。

    但这种脾气,如今却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阻碍。

    &n



第四十七章 老夫支持
    在众人的注视之下,郭嘉来到席间正中,向四周拱手施礼,开始了他在徐州的第一次慷慨陈词。

    “昔日桓帝、灵帝之时,宦官酿祸,国乱岁凶,黄巾暴起,四方扰攘。黄巾之后,董卓、李傕、郭汜等人接踵而起,劫持天子,残暴生灵,以致狼心狗肺之辈汹汹当朝,居心叵测之徒窃据四方,使得社稷变为丘墟,苍生饱受涂炭之苦。”

    “徐州陶使君、幽州刘使君本为先帝钦封之重臣,在辖地勤修内政、广施恩泽、劝农劝桑、收拢流民,真正当得上是忠义二字。”

    俗话说千穿万穿马屁不穿,郭嘉这一番话,以先帝钦封的封疆大吏这个概念,把中原之地的诸侯们来了个泾渭分明的切割:刘备、陶谦二人是董卓乱政之前就执掌地方的,是名正言顺的一州之主而包括袁绍、袁术、曹操、吕布等人在内的大小诸侯,通通被他贬斥到“居心叵测、窃据四方”的敌对面。

    这样的高度评价,陶谦焉能不喜

    “哎老夫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这些都是该做的,奉孝你过誉了,过誉了。”陶谦满脸带笑,望向郭嘉的眼神中充满了欣赏和欣慰,活像一位老父亲在看着自己的儿子一般。

    郭嘉回身一笑,继续朗声说道:“徐州地大物博、民风淳朴,陶使君德高望重、一心为公。若是换成昔年的太平时日,必然会保得一方安宁,只可惜社稷倾覆、天下动荡,如今之天下,已经不是凭着仁义便可以保境安民了,徐州先后有曹孟德、袁公路等人率大军而来,无不想吞并徐州以满足野心和私欲。”

    听到这里,众人纷纷摇头叹息起来。

    他们也没什么野心,只想安安稳稳赚钱过日子,继续当土皇帝,外面谁跟谁打仗,打得怎么样,他们其实并不在乎。

    可是那些人总要盯着徐州这块肥肉不放,着实是令人头疼啊。

    “老夫年事已高,对侵扰徐州地界之辈也是有心无力,故而此次请刘玄德前来,商讨将徐州牧一职相让之事,奉孝既然来了,那就是说,刘玄德已经有了决断,不知他是什么个意思”陶谦见郭嘉把话题渐渐引上了正题,便又推了一把,无限唏嘘地问道。
1...161162163164165...22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