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昭烈帝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沉舟烂柯
“是啊是啊,刘使君究竟是什么意思”席间众人也跟着询问起来。
“那么徐州牧由谁来担任,陶公与诸位可以决定吗”郭嘉微微一笑,继续反问道。
陶谦老脸一红,有些尴尬地端起酒杯浅酌了一口。
其余诸人没想到郭嘉又把皮球踢回了自己怀里,面色也有些尴尬,纷纷低下头去,不敢与郭嘉对视。
虽说天子没了,朝廷也喂了鱼,但汉室的法统未绝,徐州仍是大汉的一个州,大家还都是大汉的官员或是子民。
州牧一职位高权重,岂能说给谁就给谁
虽说现在诸侯割据,拳头硬的就是老大,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但是,把这种事情摆在台面上,理直气壮地说“我们就是要不管不顾,推一个自己想要的带头人上台。”
这种事情还是太尴尬,传出去要被人笑话的。
过了一阵,陶谦才有些为难地说道:“大汉立国四百年,自由法规制度,不是我们说行就行,当然了,我们的表态也很重要。”
一群拿着徐州待价而沽,用数百万人的命运来换取自己利益的家伙们。
郭嘉脸上笑意不改,心中却给堂中的人们打上了这样的标签,继续开口说道:“刘使君也正是这个意思,虽然朝廷蒙难,但朝廷的法规就是法规,他也不敢越俎代庖。”
说得比唱得好听啊,你家主公刘玄德本是幽州牧,现在变成冀
第四十八章 徐州易主
兴平三年月,位于东海之滨的徐州发生了一件大事。
年过六旬的徐州牧陶谦陶恭祖以年老体衰,无力理政为由,卸去了肩头重担,而此时距离他被朝廷任命为徐州刺史,已经过去了整整年。
实话实说,陶谦这个人是个有能力的,至少在他的治理之下,徐州基本上保持着政局稳定,没什么大灾大难,所以当消息被确认之后,徐州民众纷纷推举出代表,带着各种特产前往郯县,对老州牧致以最诚挚的感谢。
陶谦卸任,空出来的徐州牧一职却没有人接任,而是由徐州各界头面人物召开商议,共同推举陈登陈元龙为徐州都督,总督各郡事务。
“陈登陈元龙,徐州都督,有意思,这个刘玄德是真有意思。”得到徐州传来的消息之后,曹操不由得冷笑起来。
之前陶谦几次三番要出让徐州牧给刘备,弄得沸沸扬扬无人不晓,如今还没过几个月,就弄出个徐州都督陈登,想都不用想,肯定是刘备的主意。
“陈登陈元龙,下邳陈家那个”曹仁眉头一皱,有些不确定地问道。
“没错,他是前沛国相陈珪陈汉瑜的长子,曾任东阳县长,徐州的典农校尉,在任时政绩斐然,颇受各地民众爱戴。”荀彧是情报专家,说起这些可谓头头是道。
曹仁点了点头,继续问道:“这人没出过徐州,孟德为什么确定他与刘玄德有干系呢”
其他人也纷纷露出了同样的疑惑表情。
一个是北疆霸主,一个是东海地头蛇,怎么扯也扯不上啊。
“根据一桩十年前的旧闻说,陈元龙曾经身患怪病,多方求医都无法治愈,后来巧遇游历各地行医的神医华佗才得到治疗,为了感激华佗救命之恩,下邳陈家便在徐州各地兴建医馆,值得注意的是,同样的医馆,在幽州、冀州各地也是多如繁星。”荀彧从容不迫地答道。
“华佗”夏侯惇骤然一惊,“这名字好生熟悉。”
曹操冷笑起来,“就是我们的谯县同乡,你怎么可能不熟悉此人早在张角兄弟作乱之时就加入了刘玄德麾下,跟随他四方征战,还给我传授了不少缓解头痛的法子呢。”
华佗是刘备的人,华佗救了陈登,那就是说,刘备对陈登有再造之恩,如今陈登执掌徐州大权,意味着什么
徐州也快落入刘备手中了!
怎么什么人什么事都跟刘备有关系啊
这个刘备难道能未卜先知,早早就在天下布局了
这也太超出常理了吧。
拥有这种想法的不仅仅是思维方式简单直接的武将们,甚至连那些足智多谋的文官也露出了有心无力的表情。
“十年前,好像卢尚书突然上书辞官,然后突然从洛阳消失也是那时候,据说司隶、冀州各地官员都没有见过他的踪迹,再次得到卢尚书的消息,他就已经回到幽州老家了。”荀攸早年就在洛阳为官,还记得这么一桩奇闻,此时细细一想,更是觉得匪夷所思。
“公达的意思是说,华佗去徐州,卢子干离开洛阳,背后都是刘玄德安排的”陈群瞪着眼睛,觉得这些事情纯属巧合,荀攸强行将其串在一起,实在是有点不合常理,“他又不是未卜先知,会腾云驾雾的神仙,哪能瞒着所有人,从幽州跑到数千里外”
“他能。”曹操苦笑着说道:“当年张角兄弟兵败身亡,朝廷论功行赏,刘玄德被派往辽东,我被派到了济南,第二年麦收之时,他就能神不知鬼
第四十九章 兼并
“小徒这些年来辗转多处,见识了民间疾苦,也算是了解了一些过去没有了解、甚至不会去想的问题。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农耕,便是一个人、一家一户、甚至是一个国家的命脉所在,先生以为如何”司马懿正色问道。
刘备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讲下去。
“农耕,并不是几个人拿着锄头,简简单单的挖几下地,撒一些种子便可以收获,农耕本身就是需要无数人合力才能完成的,具有一整套流程的复杂生产。”
“从修建水渠、各种灌溉设施开始,直到收割作物、晾晒、运输、贩卖,都不是一家一户可以单独完成的,在这种情况下,以亲缘血脉为纽带,宗族内部通力协作、互帮互助,共同建设家园、抵御天灾**带来的风险,于国于民都是好事,为何先生却如此看不顺眼,一定要把宗族拆散,剥夺他们的土地呢”
司马懿慷慨陈词,把自己心中所想都讲了出来,听得出来,他作为河内世家子弟出身,立场是向着自己阶级,反对刘备将土地收归国有的。
土地和人口,是世家豪强积蓄实力,与朝廷讨价还价的本钱所在,司马懿很聪明地不涉及其他方面,只从土地和农业生产入手,也算是对刘备的试探了。
刘备笑了笑,“仲达,你对为师在幽州、冀州各地推行的屯田有多少了解”
“小徒虽然投入师门不久,但也多次前往周边地区探访,发现先生组织人力互助屯田,起到的作用与宗族联结互助相差无几,故而小徒心生疑惑,为何先生要花费钱财从各大家族、乃至于平民手中购买土地,然后再分发下去,去做与以前没什么区别的事情呢”司马懿恭谨地答道,然后又抛出了一个问题。
“从个人角度来看是差不多,但是,将眼界上升到一州乃至一国的统治者层面,就会发现这差别是无比巨大。”刘备不紧不慢地说道:“况且为师一向对互利互助,与邻为善的宗族敬重有加,各种举措所针对的,也不过是那些强取豪夺,大肆兼并的土豪劣绅而已,仲达切不可将其混为一谈。”
司马懿嘿嘿一笑,便不再说这个话题。
河内司马家源自当年西楚霸王项羽封赏的殷王司马卬,也算是将门之后,即便经历了数百年的碌碌无为,一百多年的弃武从文,武人出身的基因仍然无比优秀,家族中男人都长得高大魁梧,在河洛一带显得有些鹤立鸡群。
或许是源于基因中的武人心态,司马防在世之时就对虚文缛节很不感冒,跟主流的经学世家子弟也混不到一起,反倒是对阉宦子弟出身的曹操青睐有加,行事作风颇为特立独行。
到了司马朗、司马懿兄弟这一代,司马朗性情刚直得像头牛,跟他老爹简直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司马懿性情稍微圆滑一些,但也是个暴脾气,从一些小事都能看出来。
这种非传统的新兴世家,其实是游离于河内主流世家之外的,他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从其他根深蒂固的大家族手中夺取田产和人口,对于刘备的为政之道也没有切肤之痛,所以司马懿的疑惑并不坚定,只要给他的家族找到一条新路,还是完全可以成为臂助的。
刘备顺手指了指自己身后的书架,“右手边丙三那一
第五十章 秋游
九月,正是秋高气爽之时,各地的闲人们纷纷出城,登高望远,设宴饮酒,感受这收获季节带来的喜悦。
欢快热闹的气氛一直持续了好几天,直到九月十三,人们大多尽兴而归,冀州牧刘备才忙完手头事务,带着家小亲朋、百余名卫士和他们的家属,赶着几十只肥羊,浩浩荡荡地来到城西的一处小丘陵上,也算赶上了重阳的尾巴。
邺城地处平原,周边尽是广阔肥沃的农田,从月开始,一些早熟的作物就已经进入了收获季,被农人们收割干净了,如今进入九月中旬,城外已经有六七成农田被收割完毕,众人居高临下地放眼望去,只见苍茫大地之上仍有无尽的金黄色麦浪在随风翻滚,其景美不胜收。
贯穿各地的主干道、田间小道、以及密布的渠道,将广袤无垠的大地切割成一块块齐整的农田,农夫们在田间地头吆喝着号子,不住地收割着自己辛勤呵护了一年的劳动果实,一部分健壮的妇女同样在躬身劳作,挥汗如雨,孩童们则是在妇女的带领之下穿梭在各处,捡拾着遗落下来的麦穗。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眺望田间,司马懿有些感慨地说道:“虽然我等从未亲历过这种劳作,但只是看看,便能体会到一餐一饭来之不易。”
“种田还好,至少没什么危险。”诸葛亮微笑着接过了话头,他见司马懿诧异地转头过来,便继续解释道:“我们平日里吃的咸鱼、虾米,都是渔民们驾着船只出航数百里,在惊涛骇浪中穿行奔波,冒着生命危险打捞上来的。”
“我之前经常听人说海中有巨鱼巨兽出没,袭击往来船只,有些甚至大若山峦,孔明你说的危险可是这个”司马懿来了兴趣,向诸葛亮询问起来。
诸葛亮失笑着摇了摇头,开始讲述起自己的见闻,当年他跟随刘备前往幽州之时,途中在青州外海遇见一艘渔船因为因为船体开裂而倾覆,幸亏有路过的船只奋力相救,才避免了全部葬身鱼腹的噩运,饶是如此,仍然有三名新手渔夫来不及逃生,最终被海浪冲走,连同满满当当的一船渔获都损失了。
“我们这些商船和客船为了安全起见,都是沿着海岸航行,沿途水浅浪倒也太平,而那些在远洋的风浪里讨生活的人们啊,每一次出海都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着回家。”诸葛亮悠悠叹道:“先父殁后,家道中落,我也曾经觉得生活不易,心中有些怨恨,可是跟随先生求学之后,经常见到寻常民众是如何维持生计,我才发现自己能够生在官宦之家,已经是天大的幸运了。”
司马懿沉默不语,向前走了几步,独自一人站在小丘边缘,眺望着远远近近,忙忙碌碌的人群。
他与诸葛亮一样,都是出身于地方上的中等官宦世家,也同样经历了父亲去世,家道中落。相比于懂事之后就父母双亡的诸葛亮,他还是相当幸运的。
但是,相比于每时每刻都神采飞扬,浑身充满了阳光气息的诸葛亮,司马懿身上的气质就阴郁了许多,在得知父亲司马防的死讯之后,更是充满了愤怒与悲伤,也使得他不能以平和的心态来看待很多事情。
如今听了诸葛亮的讲述,又看着那些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人们,司马懿隐隐觉得,自己或许也应该敞开心扉,多去见识见识生活中的美好。
日头渐渐偏西,一场野炊也拉开了序幕,半截铁塔不用人帮忙,干净利落地宰杀了一只
第五十一章 吃了上家吃下家
被一个十来岁的孩子给自己敬酒,这对于在场的汉子们来说还是破天荒的第一次,他们不由得一愣,望向了微笑不语的刘备。
紧接着,多年相伴建立的默契就让他们意识到了刘备的用意。
以队正为首,十几名军士端起手中酒碗,几乎用尽全身力气齐声高呼起来。
“多谢少主赐酒!”
言罢,众人一饮而尽,然后将右手贴在胸口,对身高刚刚达到自己胸口位置的刘永行了个标准的军礼。
刘备满意地点点头,又对他们安顿了几句,便带着刘永继续前行,去往另一处篝火,继续这一套流程。
齐整的呼喝声划破长空,不住地传入土丘上众人的耳中,张宁听着这一声一声的“多谢少主赐酒。”“愿为少主尽忠。”,仿佛明白了什么,身体不由自主地轻轻颤抖起来。
她的丈夫正在宣布继承人,而这个继承人,正是她的儿子。
“我们的永儿以后就要当这个家了,但愿他别像夫君那样忙碌,能够安享几十年太平。”糜贞似乎是喝得有些醉了,往张宁身边挪了挪,搂着她吃吃笑道。
糜贞本就是个与世无争的性子,加之与张宁感情极好,刘永更是他从小抱到大的,所以一直以来她都把这孩子当成亲生儿子一样对待,此时见到刘备确立了继承人,心中也是欢喜异常,没有半点嫉妒。
“希望永儿能好好照顾弟弟妹妹们,让他们安享太平。”张宁脸上带笑,侧身搂住有些东倒西歪的糜贞,在她耳边轻轻说道。
长久以来,张宁和糜贞二人亲密无间,将家务事处理得井井有条,这才让刘备丝毫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理政和征战方面。
如今刘备高歌猛进,已经展露出席卷天下,登顶至尊宝座的实力,整个家族的前景也是一片光明,张宁心中暗自下定决心,无论如何,也要将这种和谐稳定的局面继续下去。
农历十三,正是明月当空的好日子,在皎洁的月光下,一大一小两条身影正在手牵手肩并肩地走着。
“爹爹,我头晕。”刘永走了一阵,终于抵挡不住醉意,抬头向刘备说道。
刘永继承了刘备的优良基因,对酒精有着天生的亲近感,生平第一次喝酒就能面不改色地连续喝下七八碗清酒,虽说这就度数不高,但对于一个十岁的孩子来说,已经足够让他昏睡过去了。
结果这孩子还能坚持着走遍了所有的外围篝火,又陪着父亲走了好一段路才说自己不行了。
“来,上来。”刘备笑眯眯地转过身去,将宽阔的后背亮给儿子。
刘永微微一愣,马上就露出了喜悦的笑容,欢呼着爬到了父亲的背上。
在几年前,这曾经是这对父子之间最寻常的互动,但随着刘备的越发忙碌,刘永也越长越大,他已经很久没有与父亲如此亲近了,虽说作为州牧的儿子,平日里是从不缺少呵护的,但此时刘永趴在父亲的后背上,微微侧过脑袋,听着父亲胸膛内沉稳的心跳声,他还是感觉到了无比的安心,很快就闭上眼睛进入了梦乡。
“这个傻小子,还真是能硬撑。”刘备无奈地摇了摇头,背着迅速入睡,并且开始打鼾的儿子,大步向不远处热闹非凡的小土丘走去。
经过了一天一夜的欢饮和放松,刘备一行又浩浩荡荡地转回了邺城,酒喝了、肉吃了、歌唱了、舞跳了,也是时候收拾心情,继续投入工作了。
这时候,郭嘉也已经将徐州的事情处理
第五十二章 并州来客
回到邺城之后,郭嘉享受了几天神仙般的生活,然后,随着河东方面送回来的情报,他就又坐不住了。
“王烈那厮生得五大三粗,搞起这种偷鸡摸狗的事情倒是擅长。”郭嘉随手扔下一份情报,笑着对刘备说道。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