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汉昭烈帝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沉舟烂柯
    “孔明,仲达,我们下去看看”为首的中年男子招呼一声便翻身下马,沿着主道旁边的台阶走下河堤,身后众人也都纷纷下马,紧跟上他的步伐。



    此人正是韩州最高执政官,大都督张焕张子元。



    在他身后紧跟着的两个年轻人,则是前来韩州游历的刘备门徒,诸葛亮和司马懿这二人。



    “拜见都督——”这些工匠们久在张焕手下做事,彼此熟悉得很了,见到张焕过来,许多坐在一旁歇息的工匠们起身行礼,而那些正在忙着做事的则是打个招呼就算,手上的活计根本不停。



    “诸位辛苦了,怎么样,今年的冰层厚吗”张焕随意点点头就算是回礼,然后来到桥边,扒着栏杆向下张望起来。



    “回禀都督,今年的结冰期比去年提早了两日,冰层也厚了一些。”一名工匠头领大声答道。



    张焕轻轻拍着栏杆,心情有些沉重。



    这几年的天气跟刘玄德说得一模一样,是一年冷过一年,一天冷过一天,汉江的结冰期比五年前提早了七日,解冻期则是拖后了将近一旬时间。



    还没算明年开春的呢。



    在这样下去,日子就越来越难熬了。



    “敢问都督,我们为何要除去浮桥附近的河冰呢”诸葛亮有些不解地问道。



    “我们一开始也不懂这个,后来才明白了。”张焕回过神来,见诸葛亮和司马懿都是一脸疑惑,便缓缓讲述起来。



    汉江水量充沛,每年夏季又有大量降水导致的水流湍急,两岸民众往来十分不便,为解决这个问题,张焕便从船厂订做了一批高大宽阔、造型却十分简单的大船作为浮箱,在其上搭建木板,架起一座浮桥,论起长度和规模都是冠绝当世。



    然而,仅仅过了一年,就有往来行人发现许多船只发生了漏水的情况,质疑船厂用劣质的产品来蒙哄官府,张焕勃然大怒,下令彻查此事,同时对破损船只进行检查。



    蹊跷的是,这些船只破损的情况都差不多,工匠们分析来分析去,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受到巨大外力挤压导致船身变形漏水。



    这下张焕就纳闷了。



    当初造船的时候他也去巡查过,用的木料绝对没问题,船体厚度也没问题,说句不好听的,就是来个张飞那样的壮汉提着大锤去砸,也未必能砸成啥样。



    难道




第一百三十七章 捕鲸
    隆冬时节,天寒地冻。



    韩州的绝大多数民众都躲在温暖的屋子里面,用煤炭和木柴烧热土炕,一家人暖暖和和地凑在一起,再熬上一锅由杂粮、夏秋季节采摘晒干的各种菜、鱼干混合而成的杂菜粥,就是顶好的日子了。



    张焕这个最高领导同样无所事事,每天蹲在家里,跟自家婆娘和儿子大眼瞪小眼,实在是无聊得很,索性将州府的事务委托给副手,自己带着诸葛亮和司马懿这两个侄儿辈的小子去南边玩耍了。



    朝鲜半岛跨越几个纬度,南北气候颇有差异,甚至连位处半岛中部的汉城,跟南方地区都有较大的气温差距,如今汉江结上了厚厚的冰层,南部沿海地区的人们却还是过着较为正常的生活。



    诸葛亮和司马懿二人虽然已经见识过港口城市的热闹,但是对于以渔业为主地区的民生民俗,他们还是第一次见到,海滩上遍布的架子,挂得密密麻麻的鱼干,体长超过四五尺、需要被剖成薄片处理的大鱼,都让这对年轻的师兄弟大开眼界。



    正月初七,民众们还沉浸在新年的喜悦之中,又一条好消息从海上传来——出海捕鱼的船队抓到了一头巨鲸并成功将其带回。



    “他们这是在做什么”



    看着提着大大小小的筐子、盆子和厨具灶具奔赴海边,满脸兴高采烈的民众们,司马懿不禁有些疑惑,拉着陪同人员询问起来。



    分肉



    得到回答之后,司马懿更加疑惑了。



    他是没有见过鲸鱼的,也无法想象那传说中的深海巨物究竟有多大,实在无法理解这遍布海滩,迅速搭起上百口大锅的数百民众的行为。



    “公子不知道,天下生灵之中就数这鲸类体型最大,我们这些年来捕获了七八头,都是好几万斤重,每一头鲸都有百余头猪的肉量。”这名随从小吏得意洋洋地答道。



    “这么大”司马懿被惊到了。



    “据说在千里之外的海中,巨鲸的身长能超过十丈,喷出的水柱高达百尺,隔着好几里都能看见呢。”夸大其词是所有人的通病,这名小吏也不例外,手舞足蹈地一番比划,就把司马懿给听得一愣一愣的。



    没过多久,几艘大船便劈波斩浪,朝着港口高速行进而来,看着那些熟悉的身影和高耸入云的巨帆,海滩上的所有人都振臂欢呼起来。



    “一,二……六,七,都回来了!”司马懿等人所站的是一块巨大的礁石,看得比其他人稍远一些,那名小吏眼尖,迅速数清了返航的舰船数量,然后才一脸欣喜地欢呼起来。



    “有那么高兴吗”司马懿有些不解,出门,回家,很正常啊。



    “公子不知道,海中凶险万分,稍有风浪便能导致船毁人亡,远海更是如此,每年都有不少好汉子折在海里,尸骨无存呢。”这名小吏再次解释道。



    司马懿沉默片刻,再次将视线投向远方,“既然危险,为何不就在近处捕捞鱼虾”



    “近海都是些小鱼小虾,稍微捞得狠一些就少得可怜了,都督说了,兔子尚且不吃窝边草,人就更不能做绝户事了。更何况远海才是好男儿的去处,官府明文告知过,只要弟兄们出海发现了新的岛屿,插上旗,就能自己给岛起个名字,甚至用人名都行。”这名小吏滔滔不绝地说道:“人生在世几十年,若是能把自己的名字留在史书或是地图上,那多威风,就是死了,也比庸庸碌碌一生,老死在家中要强上百倍。”



    “这也行”



第一百三十八章 收获
    一头巨鲸,满满几船的各种海鱼,时隔数月,吴港再次迎来了如此丰厚的收获。



    这个港口的命名其实也是经过全部住户决议之后选出来的,为的是纪念他们的祖籍吴郡,江东人擅长操舟弄船,他们的后代也深谙此道,自从来到韩州,造船、织网、出海捕鱼就是这些人的谋生之道,有了更好的船只和可以安装在甲板上的巨弩之后,就连以往的海中霸主都只能成为人类的猎物。



    这一次被捕获的巨鲸体格极为巨大,长度超过了一艘舰船,为了防止它的尸体沉入水中,顺便把舰船给拖沉,船员们不得不用三艘大船两前一后,用绳索牵引着返回了吴港。



    船只靠港,将巨鲸的尸体放到专用的斜坡底部,粗大的绳索被连接上同样粗大的滑轮组,由数十名身强体壮的大汉合力摇动,岸上的民众们也纷纷上前拖拽其他的绳索,不到半柱香的工夫,巨鲸就被拖拽上岸,伟岸如山的身形完全显露在所有人面前。



    “这应该有两丈高吧。”司马懿喃喃说道,突然,他看见半天前就在港口里乱逛,让自己怎么找都没有找到的师兄诸葛亮正和张焕一起往巨鲸尸体那边走去,连忙也跟了过去。



    诸葛亮身份超然,身后又有张焕等人跟着,完全没有遇到任何阻拦便来到巨鲸之前,伸手抚摸起那光滑又粗糙的皮肤。



    “真是想不到,世间竟然有如此巨大的生灵,更让人想不到的是,我们这些普通人也能将其击杀。”诸葛亮感觉自己的身体都在微微颤栗,眼神中更是充满了兴奋,他左手一垂,一柄带鞘短刀便从袖子里滑出,拔刀、刺入巨鲸那厚厚的皮肤,再用力将其划开,然后就是仔细观察。



    巨鲸的皮肤一般都有一两寸厚,皮下脂肪更是厚逾两尺,诸葛亮和之后赶来的司马懿观察了片刻,又绕着巨鲸那庞大的身躯走了一圈之后才心满意足地退开,让早已准备就绪的屠夫们上场。



    经过三十多名专业屠宰人员两个多时辰的努力,巨鲸的大半个身子消失无踪,只剩下白森森的骨架和一堆巨大的内脏,厚厚的油脂被放在锅里熬煮融化,撇清浮渣,然后装在齐腰高的铁桶里,这些铁桶都是用坚韧的熟铁打造成薄片再卷制而成,比起以往的器皿轻了不少,满满一桶油脂,只需要两个成年汉子便可以扛动。



    堆积如山的鲸肉被切成二指厚的肉片,女人们手脚麻利地将其抹上一层粗盐粒,然后一层层码在铁皮桶里,同样是由精壮的汉子们抬了到别处,用铁钩子挂着晾晒起来。



    “过去我们制作肥皂都要用牛羊油脂,成本过于昂贵,只能被少数人使用,自从掌握了捕鲸的技术,油脂的来源多了,不但能用于制作军粮,就连肥皂也便宜了许多,现在很多人家都能用来洗贵重衣服了。”张焕笑呵呵地穿行在忙碌的人群中,熬制油脂的气味和肉腥味令诸葛亮和司马懿二人头昏脑涨,这位位高权重的韩州都督却丝毫不以为意,反而一副享受的样子。



    “都督不觉得这里气味难闻吗”最后诸葛亮实在是无法忍受几欲呕吐的感觉,捂着鼻子闷声闷气地问道。



    张焕淡淡一笑,“这些都是钱,都是粮食,谁会嫌粮食臭呢”



    话虽这样说,张焕还是照顾了一下两个年轻人,带着他们来到仍在接受切割的巨鲸尸体附近。



    “此种巨兽乃是天生地养而成,本是海中霸主,君王一般的生灵,如今却被我等屠杀如猪狗,真是可叹。



第一百三十九章 平安京
    春暖花开日,莺飞草长时,转眼之间,新一年的春天到了,广袤大地之上,无数民众走出家门,开始了新一年的劳作,播下新一年的希望。



    在这万物复苏的季节,诸葛亮与司马懿拜别张焕,乘坐一艘运输采矿工具的货船离开韩州,朝着东南方向缓缓驶去。



    他们的目的地是倭国。



    这艘货船属于今年从辽东开往倭国的第一支船队,由于不多的运输量几乎全部用于装载货物,不得不在吴港短暂停留,补充为数不多的淡水和食物,即便两名客人身份尊贵,每晚也只能跟船长挤在一间狭小的屋子里入睡,至于其他船员,索性就用粗毛毡铺在一捆捆木柄上将就着睡了。



    幸运的是,这艘货船运输的货物之中有一半是要送往釜山的,所以在忍受了两天的腰酸背痛和臭气熏天后,这对年轻的师兄弟终于在腾出来的空间里找到了可以安然入睡的角落,又经过两天的航行,船队进入濑户内海,最终来到了邪马台国国都平安京附近的港口。



    “嚯——”



    刚一走出船舱,诸葛亮就不由得惊呼起来,被远处那一艘通体黝黑、船首涂画有巨大的眼球和血盆大口,犹如海中巨鲸一般的巨舰吸引了全部的目光,那艘巨舰长约二十丈,桅杆高耸入云,甲板平坦宽阔,简直可以用来开办宴会,正是辽东造船业的骄傲——天鲲号。



    此时的天鲲号正静静地躺在单独的泊位上,与岸边有十余丈距离,甲板上只有几名船员在走来走去,仿佛是在进行例行的检查。



    “此等巨舰,真是大汉威仪的最佳见证。”诸葛亮由衷地赞叹道,然后用胳膊肘撞了撞身旁的司马懿,“仲达,你觉得呢”



    “巨舰固然威风,但我们脚下这座码头,更是汉家光辉普照异域的表现啊。”司马懿指了指脚下平坦整齐,由夯土构筑的地面,又指着遍布码头的忙忙碌碌的吏员和工人说道。



    与大汉本土港口几近相同的布局、建筑风格,令人感觉亲切的带着各地口音的汉话,都让他们生不出什么异域他乡的疏离感,仿佛这里不是倭国,而是汉朝本土某座沿海城市一般。



    “两位是从何而来,来到平安京又有何事啊”就在此时,一名年轻吏员走到二人面前上下打量起来,眼神中充满了戒备和警惕。



    这名吏员在港口干了几年,各形各色的人物都见识过,在他看来,面前的两个年轻人衣衫不整且有许多灰尘,偏偏样式面料还都是上等货色,透露出一种极度的违和感。



    再加上这二人是搭乘运输工具的货船而来,跟先行下船的船员们没什么交流,也不急着找个落脚的地方,反倒是四下里打量,形迹着实可疑。



    “我二人是从邺城而来,四处游历的士子,此行来到平安京,乃是为了拜会征夷大将军。”诸葛亮拱手一礼,微笑着答道。



    “想见大将军,就你们两个”这名小吏更加怀疑了,“路引呢”



    这两年来,从辽东、幽州各地前来的年轻士子也有那么二三十个,但大多是携带路引公文,跟随经验丰富的工匠行走各处,干的是丈量土地路程,勘探各种矿物的事情。



    像这样无所事事,一张嘴就要拜见大将军的,还真就他们两个。



    “在这里,还请尊驾检查。”诸葛亮笑吟吟地从腰间皮包里取出路引,双手递给面前小吏,结果对方一看,脸色就有些变了。



    这小吏本是辽东人,在蒙学里读了几年书,因为天赋不够而进不



第一百四十章 不要过来啊
    甘宁与刘备时常通信,还曾经去过幽州,跟诸葛亮见过一面,也知道师兄又收了个复姓司马的弟子,如今在重洋之外见到两个师侄,心中大喜,连忙命人设宴好好款待。



    只不过在款待之前,这两个乘坐了好几天货船,弄得满身馊臭的年轻小子被安排进了寝宫侧殿盥洗,结果还闹出了笑话。



    “你别过来啊!”诸葛亮缩在巨大浴盆的一个角落,拼命遮掩着自己的要害部位,面红耳赤地喊叫,极力阻止对面向自己走来的倭国侍女。



    在另外一间侧殿,司马懿则是已经被逼到角落,死死闭着眼睛,而他对面的倭国侍女已经脱得只剩下巴掌大的轻纱了。



    或许是这两个年轻人的反应过于激烈,本欲借种的几名倭国侍女最终还是选择了放弃,只是留下了崭新的华贵衣物,便蹑手蹑脚地走了出去。



    换上衣物之后,二人仍然是惊魂未定,跟做贼一样走出殿门,见到彼此熟悉的面孔之后差点激动得哭了出来。



    这位师叔玩得也太狂野了,他们实在是经受不住啊!



    由于收到了过强的精神冲击,二人始终惊魂未定,直到宫中的侍女首领前来相请,他们还会下意识地躲避任何有意无意的肢体上的接近。



    晚宴举办在王宫内最大的偏殿,除了甘宁和卑弥呼两个主人,前来平安京避寒的苏飞、几名负责倭国事务的辽东官员也都在座。



    “二位师侄,你们这是怎么了”甘宁有些奇怪,之前见面的时候,这两个小子虽然身上脏兮兮,但精神面貌十分昂扬向上,这还没过一个时辰呢,怎么就变得萎靡不振了。



    脑袋也垂着,眼神游移不定,就跟刚刚偷了东西被人抓住审问的小贼一样。



    突然,甘宁好像是意识到了什么,眼神骤然严厉起来。



    “侍奉二位公子洗浴的是谁,带过来。”



    随着这简简单单的话语,大殿内的温度好像突然下降了许多,即便地龙被烧得热气腾腾,但所有人还都是感觉浑身充满了寒意。


1...181182183184185...22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