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汉昭烈帝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沉舟烂柯

    &nb




第九十九章 镇南堡
    “启禀都督,港口有朝廷的战船来了。”

    “嗯”

    孙策一把扯掉脸上用来遮挡阳光的宽大树叶,起身便向外走去。

    他的住处地势颇高,出门来到望台,便可将远方的海港景色一览无余,此时此刻,两艘身躯扁平,船帆异常宽大的战船已经缓缓驶入港口,再远一些,则是十几艘高大魁梧的商船。

    “来人,随本都督去港口,迎接朝廷的客人。”孙策招呼一声,不消片刻便整饬衣装,带着十几名卫士纵马绝尘而去。

    战船靠上码头,船工和士卒们忙着下帆、下锚、用粗大的绳索将船身固定在木桩上,船上的官员和将领们却乐得悠闲,欣赏起海天一色的美景。

    “北方已经是秋风萧瑟了,这夷州居然还温暖如夏,真是好地方啊。”一位初次前来的年轻官员感慨地说道。

    “夷州气候温暖,雨水充沛,稻谷一年两熟,还能有很高的亩产,只要朝廷多支持,鼓励民众移居于此,不出百年,这里必定会成为鱼米之乡。”接过话头向众人介绍的将领身材高大,相貌英俊,谈吐之间更是豪气干云,此人正是庐江周氏的杰出子弟,故洛阳令周异之子,大汉楼船将军周瑜周公瑾。

    众人放眼望去,只见这镇南港周边地势广阔平坦,阡陌相通,各种房屋鳞次栉比,片片农田之中尽是正在辛勤劳作的农夫,心中本就喜不自胜,听到周瑜的豪言壮语,便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之前的奏报上说,夷州大部是崇山峻岭,宜居之地只有西侧沿海地区,却不曾想,竟是一望无际的上好良田。”又有一名中年官员说道,此人不住地打量着远近的地势,脸上尽是兴奋和跃跃欲试,仿佛心中在盘算着什么。

    “枣公,这夷州南北近千里,东西数百里,应该是够让阁下施展本事的吧”见到他这幅模样,有人便出言调笑起来。

    “够了,够了。”这名中年官员开怀大笑道。

    见到他这副模样,其余众人也纷纷笑了起来。

    这名被众人调笑的官员名叫枣祗,颍川人士,早年追随曹操起兵反董,后来被任命为东阿令,正是在他的主持下,曹操势力在兖州开展屯田,从此建立起后勤优势,节节胜利,将吕布逐出兖州。

    曹操死后,其余部大都归顺了朝廷,但枣祗心灰意懒,辞官而去,此后周游河北各地,意欲探究刘备在短短数年间横扫天下的奥秘所在,几年时间下来,枣祗对农业生产的统筹分工方面又有了极深刻的见解,还出了几本书,在行业内部激起了不小反响。

    消息传到刘备耳中,刘备就决定让这位能人继续发挥光热,便将枣祗召入洛阳,任命为屯田都尉,希望他前往夷州或是交州,摸索出一套适合当地实际情况的屯田计划来。

    枣祗一听就急了,当即表示臣是千里之才,陛下要么就别任命,继续让我周游各地,要是任命,就给个大点的地方,比如荆州,扬州这些,让我施展本领。

    什么夷州,听都没听说过,估计也就是巴掌大,这种地方随便去个人就行了,哪用得着我这种大才

    刘备原本觉得枣祗有本事又有名望,想给他提供点青史留名的机会,结果一看这家伙不识抬举,那不去就不去了呗,屯田都尉你也别当了,继续周游各地去吧。

    双方话不投机半句话,险些就要双双拂袖而去,还是荀彧出言相劝,总算是说动了枣祗,让他去夷州看看,要是不中意,再去交州也行,就这样,枣祗才不情不愿地来到了海外。

    “公瑾——”

    正在众人说笑之时,一行骑士风驰电掣地



第一百章 夷州都护的由来
    “真是想不到,我孙伯符当初能率领一千五百壮士横扫江东,如今却在这小小夷州束手束脚,被土人弄得焦头烂额。”孙策自嘲地笑道。

    “怎么,后悔了”周瑜轻笑道。

    “没有。”孙策摇了摇头,“这里虽然是孤悬海外的蛮荒之地,但愿意过来的,要么是想要成就一番事业,青史留名,要么是冲着朝廷减免二十年田租的承诺,都是想做事的,没有勾心斗角尔虞我诈,苦了点,但心里安生。”

    周瑜这才放下心来,长叹一声说道:“我也有这种感觉。”

    “瞧瞧我们脚下的镇南堡,以前不过是个小山包,现在已经成了足以容纳数千人的堡垒,以后还会变成拥有数十万人的大城,一砖一石,都是我孙策砥砺而为,再也没有人能指手画脚,也没有人能说我是仗着祖辈余荫才有成就。”孙策借着酒意,越说越是激动,“这座镇南堡虽然简陋,但在我心里,它比整个江东都重。”

    周瑜沉默不语,心中却是嗟叹不已,他与孙策并肩平定江东,又以江东为基业,欲与天下英豪争雄,但到头来,江东却成了让他们耿耿于怀,不愿回首的伤心地。

    何等讽刺。

    就在两年前,孙策还是威风凛凛的江东之主,但当朝廷大军以泰山压顶之势而来,在西起豫章,东至吴郡,几近千里之遥的漫长战线上展开全面进攻之时,往日里服服帖帖的家伙们就开始了动作。

    周瑜在彭蠡泽击溃了黄祖麾下的江夏水师,随即率部东进驰援丹阳,但他一走,豫章郡就不战而降,被卷土重来的北方大军轻松拿下;

    孙策亲自前往吴郡整编部队,却被故吴郡太守许贡的门客刺杀,险些没了性命;

    高层中,张昭、虞翻、陆绩等文臣四处串联,散布必败之论,劝说孙策拱手而降;

    地方上,官员与豪强沆瀣一气,阳奉阴违,拖延供应粮草物资,同时煽动民众,阻碍征募士卒民夫;

    更有甚者,朱治、程普等大将还在前线统兵,居住在后方的族人们便被人蛊惑,写下书信劝其“弃暗投明”。

    周瑜本欲通过一场江上决战摧毁北军水上力量,再腾出手来对付那群背后捣鬼的家伙,却不曾想,甘宁早已结合自身作战经验,与众多造船大匠群策群力,发明出一种新船型,并且大量建造,甫一出场,就惊掉了无数人的下巴。

    这种战船长达二十丈,宽度超过五丈,船身高达三丈,体型丝毫不亚于楼船,但奇怪的是,它们没有巍峨如城楼的上层建筑,整个顶部被层层厚甲覆盖,中央微微隆起,远远望去,活像一只只老鳖游在水中,看上去滑稽至极。

    可是一打起来,江东水师就抓瞎了,对面的战船看上去蠢笨,在水中却是惊人的灵动迅捷,并且四周和顶部都有足以抵御床弩的厚甲,凭借着超强的防御力,在江面上往来纵横,把江东水师的阵势切割得七零八落。

    更令人恐惧的是,这些老鳖船侧面的装甲还可以开合,每当游弋到合适的位置,那些装甲便齐齐张开,露出一个个黑洞洞的圆筒,随着一声声巨响和升腾而起的黑烟,江东水师那些看上去无坚不摧的斗舰楼船便被打得四分五裂,溃不成军。

    在这场一边倒的水战过后,江东水师伤亡惨重,侥幸逃回的将士们也斗志全无,说什么都不愿意再出战了,周瑜无计可施,只得眼睁睁地看着朝廷军在老鳖船的掩护下突破长江天险。

    前有大军压境,后有投降派掣肘,孙策纵使再不甘心也是无计可施,在母亲吴夫人的苦劝之下,最终选择了投降。

    “话说回来,我们都要感谢



第一百零一章 交州刺史
    最终,孙策接受了夷州都督的委任,率领部众登上海船,向茫茫不可知的未来驶去。

    由于孙策生得英武俊朗,性情豁达,能说爱笑,善于用人,在军中和地方上都有一群愿意为他尽心乃至效死的支持者,即使他明说了道阻且长,或许去了就回不了故乡,但还是有数千部众及其家眷、亲属,共计两万余人一道前往夷州。

    这群开拓者乘坐能够通行于南海与北海之间的巨大商船,从吴郡出发,沿着漫长曲折的海岸线一路南下,一直到扬州最南端才略作休整,随后便开始东渡大海,在夷州中南部登陆,期间还差点把澎湖列岛认成是目的地,闹出过不小的笑话。

    抵达夷州之后,孙策这些人发现了不少生活在海边的当地土人,这些人与外界隔绝太久,仍然处于石器时代,以石为斧锛、以鹿角为,以采集狩猎为生,见到巨大的海船和浩浩荡荡的人群,吓得纷纷逃窜不见。然而,当外来者在广袤的平原上建立起家园,并向更深处的山区探索之时,这些土人的攻击便开始了。

    论起正面作战,经历了千年战争史熏陶和几十年战争锤炼的江东将士们自然是碾压土人的,但土人们数千年来的渔猎生活,使得他们拥有大批精通隐匿、伏击的猎手,而且这些土人也不傻,根本不去招惹孙策的军队,而是三五成群,不分昼夜地袭击骚扰外出耕种、采集的民众、甚至还组织了几次大规模夜袭,给外来者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到了最后,不堪其扰的孙策终于痛下决心,将原本用来抵御野兽的两座营寨扩建加固,修筑起了两座巨大的、拥有石制外墙的城寨,这才确保了一定程度的安宁。

    其间种种艰辛,真正称得上是暴霜露,斩荆棘,乃有尺寸之地。

    朝廷早已预料到了开疆拓土的艰辛,对夷州的支援从未断绝,但由于每年夏秋之际,夷州与会稽沿海等地都会受到多场暴风雨袭击,海路十分危险,所以能够正常通航的时间都集中在秋后和冬春两季,也就是说每年都有接近一半的时间,夷州与中原之间是断绝联系的,此次的官员、工匠和物资能够安全抵达,据说下一批移民也在招募之中,不日便可出发来夷州,孙策一直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公瑾,你上次过来的时候说过,朝廷要对交州用兵了”孙策转移话题,询问起好友的近况。

    当初孙策率众投降,以他为核心的江东格局集团也不复存在,作为土地和人口的交换,原本的江东大族们大多有头面人物进京为官,外来的兵将则是经过筛选裁撤,包括程普、韩当在内的一部分老将老卒便解甲归田,返回魂牵梦萦的幽州故乡安享晚年,年轻将领们则是被打散,再也成不了气候。

    周瑜原本以为自己会被留在洛阳,庸庸碌碌地度过余生,但刘备对孙策委以重任,也同样没有忘记他这个优秀的水军统帅。

    刘备为周瑜选定的舞台则是交州。

    交州地处南疆,与荆州、扬州南部之间有群山阻隔,自从天下大乱,四方扰攘,群雄逐鹿,竞争至高无上的王座,这个对天下大势没有丝毫影响的偏远地区就几乎被人遗忘了,除了徐州、扬州这两个有海上贸易传统的大州之外,就只有刘表在刚刚接手荆州之后,对这里产生了一些兴趣,然而在遭遇抵抗之后,便也断了念想。

    然而,在汉王朝与南亚、西亚之间的海上丝绸之路中,交州又是最重要的中转站和起始地,出产



第一百零二章 安蜀之策
    章武七年,是大汉王朝重新建立正朔以来,最具象征性的一年。

    在这一年,益州刘璋遣别驾张松入京上表,声称自己体弱多病,难以继续担任州牧,希望辞去职务,前往洛阳养老治病,安稳度日。

    至于益州牧一职,刘璋认为,还是请朝廷另请高明前来担任的好。

    不得不说,即使大家都知道刘璋是形势所迫不得不降,但他以大汉益州牧的身份玩出一手称病请辞,还是做的十分漂亮,任谁也挑不出毛病,就算到了洛阳,刘备还得结合他宗亲、原州牧的身份,给予等级不低的待遇。

    但刘备一点都不在乎。

    付出区区虚名、钱财,就能换到一个完整、政局平稳、不用遭受战火侵袭的天府之国,这买卖实在是大赚。

    最重要的是,自黄巾之乱爆发,董卓乱政,各地自行其是以来,变得四分五裂的大汉王朝,终于又重新归为一统。

    长达二十年的割据时代,结束了。

    能够达成天下一统的成就,刘备欢喜异常,对千里迢迢来到洛阳的益州使团大加赏赐,尤其是为首的张松、秦宓等人,更是受到了预料之外的礼遇。

    张松是蜀郡成都人,生来身材矮小、貌不惊人,并且举止放荡不羁,说话尖酸刻薄,虽然才学过人,挂着别驾的名头,但刘璋瞧不上他,其余同僚也排挤,这次能够前来洛阳,也是靠着自己极力争取才得来的机会。

    结果来到洛阳,短短几天时间,张松就觉得自己的人生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他根本没有想到,相比起益州的上司、同僚们,洛阳城内这位九五之尊竟然如此和蔼、如此平易近人,更加令人折服的是,这位天子还具有渊博的学识、风趣诙谐的谈吐,一言一行都散发出令人折服的豪爽气息。

    跟刘备接触得越久,张松就越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值得托付才华和忠诚的明主。

    “安蜀十二策……”看着手中的薄薄一叠墨迹还很新的纸张,再看看对面张松那张尖嘴猴腮塌鼻梁、丑陋却满是严肃神情的脸庞,刘备也收起笑容,正色问道:“子乔,这是你最近写的”

    “不瞒陛下说,近些年来,臣每每念及天下之颓危、益州之暗弱,心中便犹如刀绞,故而时常思索富国强民之法,这十二条计策,绝大多数都是臣在蜀中之时便有谋划,最后两策,则是途径汉中期间思索得来。”张松拱手答道。

    “爱卿有心了。”刘备点点头,认真阅读起来。

    不得不说,张松是个有才且见识通达之人,他见刘焉父子在益州滥施恩惠,以至于官员豪强相互勾结,横行恣纵,德政不举,威行不素,许多官员骄纵妄为,不遵法令,叛乱时有发生,心中早有不满,这十二策之中,竟有七八条都是劝说刘备抑制豪强的。

    至于最后两条,更让刘备觉得,这个张松绝不是指望着用夸夸其谈引起自己重视,而是真心实意,希望为自己做一些事情的。

    比如说第十一策:嘉陵还汉,若不是真正有心的人,绝对提不出这样的计划。

    根据张松所说,贯穿汉中盆地,途径荆襄,一直奔流入长江的汉水,其源头并不是汉中西部,而是在西北方向的武都一带的西汉水,由于四百年前的一场大地震,西汉水被切断流向,转而南下汇入嘉陵水,这也就是史称的嘉陵夺汉。

    这一次河流改道也改变了两个地区的环境,汉水失去了主要源头,水量极具减少,以至于汉水的航运能力大不如前,而嘉陵江也没有得到好处,反倒由于水量急剧增加,变得更加暴虐,洪水灾害时有发生,民众苦不堪言。

    根据张松的实地考证,古汉水被截断的地区仍有旧河道存在,与现在的汉水河道最近处只有四十多里,如果能开凿旧河道,使汉水恢复原貌,则汉中得到了更多水源,嘉陵水的水患也可



第一百零三章 等几年吧
    不得不说,张松提出的计划极为宏大,以至于刘备这样见惯了大手笔的人也有些心潮澎湃,甚至在第二天的家宴之上,他还兴致勃勃地对次子刘理讲述起这两个计划。

    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满心欢喜,换来的却是儿子的当头一盆冷水。

    “关中这几年正在大力恢复生产,又支撑了平定汉中之战,汉中就更不用说了,乃是新附之地,贸然进行如此规模的工程,需要征调的民夫、花费的钱财粮草,只怕会令当地难以支撑。”刘理直截了当地说道。

    “朝廷会给予大力援助。”刘备辩解道。

    “最近两三年时间,朝廷在江汉、江淮、江东三地大量投入人力物力,每年耗资数十亿钱,与此同时,北疆、凉州战事不断,军费开支同样巨大,纵然之前积蓄有大量粮食钱财作为支撑,但各项开支越大,朝廷能够用来抵御风险的能力就越小,还望父皇三思。”刘理仍然是寸步不让。

    刘备无奈地叹了口气。

    对这一对父子之间的辩论争执,张宁早已是见怪不怪,她环视一圈,见刘华等人也已经吃得差不多了,便一声令下,带着其余人等离开了巨大的饭桌,将这里留给刘备和刘理。
1...216217218219220...22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