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汉昭烈帝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沉舟烂柯

    但现在还不是可以哭的时候,更不是可以停下脚步的时候,更大的危机还在城外虎视眈眈。

    仇都心中想着,他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和血污,发出嘶哑的声音,“跟我走,出城,回我们自己的土地上去。”

    “可是弟兄们已经精疲力尽,实在是走不了了。”仇都的心腹们都围拢在他身边,这些人同样在大口大口地喘息,可是听到仇都口中说出的话,这些人都要崩溃了。

    “城外还有几万汉军,他们歇息了一夜,随时都可能进入城中,将我们一网打尽。是跟我走,还是留在这里等死,你们自己选。”仇都费力地站起身来,咬着牙,挺直了酸痛不已的脊梁,迈着沉重的脚步向城北走去,北方是他的部族领地,只要回到那里就安全了。

    片刻的迟疑之后,终于有人从地上爬了起来,踉踉跄跄地跟上了仇都的脚步。

    渐渐的,在求生**的驱使之下,更多的人爬了起来,仇都的队伍从涓涓细流,变成了一支洪流。

    一路奔流向北。

    数千名高句丽士卒几乎人人带伤,他们相互搀扶着,踉踉跄跄地走出北边城门。

    此时此刻,谁是王族,谁是五大部族,已经不重要了,他们都是高句丽人。

    所有的仇恨都已经消失在昨夜的厮杀中,消失在毁灭一切的烈火之中,他们现在已经没有了战斗的愿望,更没有了战斗的力气。

    唯一盘旋在他们脑海中的念头,就是如何活下去。

    但是,不久之后,和国内城的同胞一样,这些高句丽最后的战士也遭遇了灭亡的命运。

    他们遭遇了扶余猎手的袭击。

    在这场战争之中,尉仇台亲自挑选出来的扶余猎手们居功至伟,他们的战斗和功绩贯穿始终。

    这些扶余猎手先是担任了大军的先遣队,扫清了沿途的阻碍,并且成功实现战场屏蔽,使高句丽人事先根本没有得到任何预警。

    随后在国内城外,扶余猎手们和高句丽猎手展开了连番厮杀,从中斩获不少人头。

    在关羽改变策略之后,他们追踪五大部族派出求援的信使,潜伏在这些部族的领地附近,趁着青壮全部驰援国内城的时机,对他们的领地展开了洗劫。

    对高句丽人的最后一击也是由他们发起,那一支被汉军俘虏又释放,掀起了腥风血雨的部族军残部在逃出国内城,潜入山林之后,还没有来得及喘息,就遭遇了这些扶余猎手的伏击,全部丧命在茂密的森林之中。

    “高句丽这就算是灭亡了吧。”在班师回国的路上,尉仇台看着欢欣鼓舞的联军将士,再看看他们在这次战争中俘虏的高句丽妇孺,不禁自言自语起来。

    随着这场战争缓缓落下帷幕,曾经强盛百年,在长白山称王称霸的高句丽彻底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甚至他们的王都——国内城在数年内也不可能有其他部落占据了。

    生活在长白山里的野兽数量极其众多,并且嗅觉灵敏,在联军撤离之后,它们会循着血的气味前来饱餐,这个冬季的国内城将会变成野兽们的乐园。

    回想起班师那天,大群乌鸦盘旋在国内城上方,甚至要将天空都遮住的壮观场景,尉仇台不禁打了一个寒颤。

    能够在数百年时间里,始终和大汉保持友好关系,历代扶余国君真是太英明了。

    能够依附上这棵大树,即便不再是一国之君又有何妨

    &nb




第五十四章 龙骨船
    辽东,襄平城。

    某座占地广阔的院落中。

    一张巨大的木桌上,端端正正地摆放着几只大大小小的木船模型,桌子四周,则是一群表情严肃的工匠。

    他们三三两两,或是手中不停地写写画画,或是聚精会神地注视着模型,或是皱着眉头若有所思,这幅景象看起来分外诡异。

    刘备双手抱胸,沉默不语,端坐在这些工匠对面,活像是在传播某种不明宗教的头目。

    “这是我们大汉现在最常见的几种海船,你们也观察半天了,谁能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为什么容易倾覆。”等这些工匠看了好一会儿,刘备终于开口问话。

    今年夏秋两季这段时间里,在渤海和黄海里捕鱼的船只越来越多,渔民们在带回丰富收获的同时,也遭受了不少风浪袭击,甚至有两艘小型楼船抵挡不住侧面袭来的海浪,整个扣进了海水里。

    这些工匠们动手能力极强,可是动口能力就不行了,再加上有些拘谨,只是相互交换着眼神,一时之间竟然没人答话。

    片刻的宁静过后,一名坐在角落里,看起来只有十几岁的半大孩子忍不住了,怯生生地举起右手,但随即便被他身侧的男人用力拍打了下去,“叔伯们还没说话,哪里轮得到你这混小子!”

    “李木匠,你儿子来都来了,不让说话是什么意思,不愿意让他跟本太守多亲近”刘备不乐意了,冲着李木匠一瞪眼睛就训了起来。

    李木匠就是那个辽东最好的工匠,他不但帮助刘备把水车从构想变为实物,并且推广到辽东各地,甚至又自己研究出了一套风力提水系统,对辽东沿海地区的晒盐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一次刘备召集人才,将造船的工匠和最好的木匠都召集到了一起,李木匠自然也在其中。

    他的儿子今年十四岁,从小喜欢木工制作,一直跟着他做活,于是也得到了刘备特许,进入了专为船匠们建好的新院落。

    被刘备训斥了几句,李木匠有些讪讪地抓了抓稀少的头发,“太守有所不知,我父子对于造船之术不甚了解,只怕这小子胡言乱语惹恼了大人……”

    刘备不耐烦地摆了摆手,打断了李木匠的自谦,“请各位来是让你们各抒己见,不是来给本太守歌功颂德的,城里有的是读书人专门干这个;也不是让你们来当个泥塑摆设,那还不如让你们躺家里睡觉;更不是让你们论资排辈,你就那么肯定自己儿子不行小子,别理你父亲,有什么想法尽管说。”

    “回禀太守,这几艘船的结构大同小异,都是船底平坦,上层过于高大,所以难以经受风浪。”李木匠的儿子倒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站起身来就指着面前最近的楼船模型讲述起来。

    刘备用力鼓了鼓掌,“没错,世间万物都是这个道理,头重脚轻,就会不稳。”

    一名年老的木匠摇了摇头,双手抱拳对刘备行了一礼,然后开口说道:“启禀太守,楼船本就是江面上的战船,用于海中航行肯定难以胜任,这是人的问题,而不是船出了错。”

    楼船是百越人发明的大型战船,甲板建筑特别高大,高耸如楼,故而命名为楼船。

    水面作战一般都以弓箭为攻击手段,拥有楼船,就意味着可以居高临下,占据射程优势。

    但是,正因为甲板建筑过于高大,重心太高,楼船一旦遭遇风浪,就极其容易翻船。

    “那就没有人想过,把这个船底做成大肚子,将货物都装在船舱内”刘备有些疑惑了,他拿起手边的木制船只模型,一个一个地翻看起来,这些都是按照真船结构做的,极为精细准确。

    但这些船都有一个特点:吃水特别浅,而且水线下的部位特别平坦。

    “太守有所不知,船只木料都是利用楔子相互连接,再辅以木钉或是竹钉,强度十分有限,若是将船只下部加深,货物直接压在底部,恐怕没等出海就散架了。”制作这个模型的船匠也说话了,他是沉浸造船这一行几十年的老人,见过太多次船毁人亡的惨剧,深知造船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汉室有四大造船基地:华阴、胶东、广陵和临淄,非但原料充足、造船实力雄厚,并且人才济济,不乏聪明机智之士。

    但是,由于大汉在海面上根本没有敌手,在已知的世界里也没有值得开拓的土地,所以汉朝对海船基本没有需求,更加没有将船只设计更新换代的动力。

    这也导致了一个结果,现在的汉人,只能沿着海岸线行船,或是在渤海那个巴掌大的地方穿行,想要真正的驰骋在大海之中,那绝对是异想天开。

    刘备微笑着站起身来环视众人,“如今时代不一样了,辽东孤悬海外,与中原各地联系必然以海上为主,希望各位齐心戮力,从普通的小船开始设计,造出可以纵横四海的好船来。

    现在我们有铁,足以替代以往的什么木钉竹钉,铁钉铁箍这些你们都可以利用在船上,不用担心浪费铁料,张长史那里多得是,本官只要坚固的船。”

    这个时候,一直等候在旁边的裴元绍走了过来,把手中捧着的几个长条纸卷放在桌上,然后徐徐展开,许多帆船造型顿时映入工匠们眼。

    作为工科生出身,又玩过几年模型,刘备对历史上那些标志性的帆船多多少少都有些了解,绘图这方面也不在话下。

    这些图纸上的帆船造型优美,并且还有三视图和大略的截面图,看得工匠们啧啧称奇,恨不得马上就能造出样品来仔细研究。

     



第五十五章 汉军威武
    中平二年,对于辽东百姓来说,是充满了希望,同时也充满了谈资的一年。

    打豪强、分田地这些事,他们经历了。

    上下齐心,御敌于城外,他们也经历了。

    如今,辽东历史上最为规模巨大的军事行动——征伐高句丽之战,也传来了胜利的消息。

    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数万襄平百姓再次聚集在大梁水南岸,准备以最热情的欢呼,迎接这些为辽东带来和平的子弟兵。

    位于人群最前面的,依旧是刘备和张焕、赵风为首的辽东官员,此时他们的脸上也充满了激动和兴奋之情。

    “报——”裴元绍急匆匆地跑到刘备面前,“报告太守,俺岳丈早就把刀磨好了,猪都等得不耐烦了,关将军他们啥时候回来啊。”

    “什么混帐话,谁等得不耐烦了”张焕忍不住就想踢他。

    刘备看着裴元绍天真无邪的傻笑,无奈地指了指远处不断靠近的尘烟。

    “……”

    早在三天前,大部队距离襄平还有百余里路程的时候,关羽就已经派人回城报信。

    到了昨天,几名将领终于忍不住思乡之情,决定再派个人回城,凭借一身神力,张飞成功地“说服”了其他人,带着两个亲兵就一路跑回了襄平,这时候酒足饭饱,正躺在自己家的床上呼呼大睡呢。

    尘烟越来越近,那些远征高句丽的将士们,也渐渐出现在人群的视线之中。

    来回一千多里的长途跋涉,使得这些将士们满身尘土,也使得将士们心中充满了思乡之情,他们隔着老远就看到河岸边前来迎接的密密麻麻的人群,心中同样是充满了喜悦。

    虽然在回师的道路之上也有汉人的聚居地,也有百姓夹道欢迎,但那些大多是数百人的规模,和此时的万人空巷可根本比不了。

    “嚯——”

    太史慈作为全军先锋,一马当先来到了大梁水北岸的桥头上,看着眼前奔流不息的河面,再看着巍然不动的宽阔木桥,他不禁由衷地发出了赞叹之声。

    “嚯——”

    更多的惊呼声从太史慈身后响起,这些将士都是初次看到这座桥,他们也都和太史慈一样,说不出任何华丽的辞藻,来形容心中的震撼。

    纵使太史慈一向胆大包天,面对第一次踏上的浮桥之时,他还是充满了紧张感。

    翻身下马,然后牵着马缰,太史慈小心翼翼地踏上了桥面。

    咦,怎么如此稳固

    太史慈又试探着走了几步,发现这座浮桥极其稳定,和平日里走过的小桥并没什么两样,他终于放下心来,摆出自己平日里那副昂首挺胸的架势,大步流星地向南岸走去。

    “瞧这小子的姿势,咱们是不是得想个招整整他”看着耀武扬威的太史慈,张焕不禁起了坏主意,凑到刘备耳边轻声撺掇起来。

    刘备却是半转过身,用力拍了拍张焕的肩膀,认真地对他说道:“老张,咱要有格局懂吗你看你整天琢磨着欺负人,相貌都变得阴险了,这样下去娶妻生子很难啊。”

    “啊有吗”张焕一愣,连忙摸了摸自己的脸,闭上嘴再不说话。

    此次出征的将领们走在队伍的最前方,他们昂首阔步,越来越接近南岸。

    无论是威风凛凛的将士们,还是守在岸边的百姓们,每个人心中都无比欢喜,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一千年前,汉人的先祖来到辽东,给这边土地带来了文明,一千年来,他们始终被强敌环伺,生活极为不易。

    如今,在刘太守的英明领导下,困扰了辽东百年的敌人终于倒下了,这让他们怎能不高兴呢

    “启禀太守,末将幸不辱命,得胜归来。”关羽越众而出,大步来到早已等候多时的刘备面前,单膝跪地朗声说道。

    刘备微微颔首,同样提高了音量,让周边所有人都听见。

    “高句丽国君何在”

    “高句丽国君负隅顽抗,最终葬身火海,彼国再无传承。”

    关羽的话语声斩钉截铁,掷地有声。

    听到这天大的喜讯,周围的辽东各级官员和百姓们终于放心,齐声欢呼起来。

    随着迅速蔓延的的欢呼声,热烈的庆祝开始了,百姓们纷纷举起双手,为这等了太久的胜利放声欢呼。

    在数万百姓的欢呼声中,辽东士卒们踏着坚实的桥面,陆续通过欢庆的人群,他们纷纷举起手中的兵器。

    “汉军!威武!”

    “汉军!威武!”

    整齐响亮的呼喊声响彻原野,直冲云霄。

    “辛苦了,城中早已备好了接风的酒席,就等你们呢。”刘备再也忍不住脸上的笑意,他笑着拉起关羽,用力地拍打着关羽坚实的肩膀,转身就要进城。

    &nbs



第五十六章 审贼
    气温一天天下降,冬天终于来了。

    在以往的岁月里,冬天,对于普通人家来说,是最为难熬的,无论饥饿,还是寒冷,都可以轻易地夺去人的性命。

    但是今年,数十万辽东百姓面对冬天,却是一点都不担忧了。

    他们今年获得了久违的大丰收,金灿灿的粮食堆得像小山一样高,原有的粮仓都装不下了,官府不得不新建了几个大型粮仓,才避免这些劳动果实被风吹雨淋。

    顿顿都能吃饱,隔三岔五还有咸鱼盐腌制出来的海鱼味道鲜美,无论是炖汤,还是和麦饭一起蒸熟,都让这些百姓们美得合不拢嘴。
1...3031323334...22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