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大汉昭烈帝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沉舟烂柯

    简雍也不谦虚,当即拱手说道:“使君听子干先生说,今年是陛下年满三十之大喜,于是特意派草民献上这笔墨纸砚文房四宝,为陛下贺寿。”

    “卢植也在幽州是了,他是涿郡人,自然要落叶归根,这一师一徒都是身具才学的忠贞之士,殊为难得。”刘宏自问自答了几句,不禁唏嘘起来,他是昏庸,不是白痴,分得出谁有本事。

    刘宏慨叹了几句,把注意力转回简雍的说法上来,“笔墨纸砚,文房四宝,这称呼不错,以后就这么叫吧。”

    有了皇帝的认证,文房四宝这个称呼,便提前数百年出现在了华夏大地。

    三人又聊了片刻,彼此熟络起来,话题也渐渐从眼前之物,转到了千里之外的幽州大地。

    当初刘备选择简雍前来洛阳,并对他委以重任,一个原因是简雍擅长打听情报,坐镇洛阳传递信息是再好不过;另一个原因就是简雍口齿伶俐,急智过人,正适合和士人打交道。

    此时简雍动起三寸不烂之舌,从渔阳张纯张举叛乱讲起,一直讲到刘备平定叛乱,远逐乌桓于塞外,并在辽东收纳流民,发展产业,广开商路,听得刘宏和张让二人如痴如醉。

    听到白马义从寡不敌众,公孙瓒血战殉国,饶是刘宏没心没肺,也在简雍声情并茂的讲述之中潸然泪下。

    听到刘备坐镇幽州之后,让百姓安居乐业,同时整饬军队,厉兵秣马以防备外敌入侵,刘宏又击节叫好,只恨自己不能亲眼目睹。

    “今年年初,使君巡视到辽东之外的极寒之地,遇见一个上古部族,自称欧冶子之后。”简雍神秘兮兮地说道:“彼处之人久未现世,却知晓当今天子登基已有二十年,特献名刀一把以为贺。”

    刘宏震惊了,张让也震惊了。

    欧冶子,那个传说中的铸剑大师,为越王勾践铸造出湛卢、巨阙、胜邪、鱼肠和纯钧五柄宝剑,有为楚昭王铸造出七星龙渊、太阿和工布三柄神剑的奇人

    &nb




第四章 生意火爆
    “这个简宪和,还真把事情做成了。”卢植花了半天时间,终于把远道而来的信件全部看完,这才抬起头来,对刘备满意地微笑起来。

    按照简雍的说法,自从入宫觐见,让皇帝龙颜大悦之后,那首《侠客行》就出名了,士人学子无不竞相传抄阅读,乃至幽州商会售卖的高档纸张迅速告罄,连带着其他的造纸商都趁势抬价,发了一笔横财。

    按照原本的历史轨迹,“洛阳纸贵”这个典故要到西晋年间,辞赋家左思写出千古名文《三都赋》,引得洛阳城中之人争相传抄而导致,没想到刘备剽窃了诗仙的《侠客行》,将此盛况的发生时间提前了一百年。

    作为一名光荣的剽窃狗,刘备自然也学到了那股子理直气壮,他得意洋洋地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大言不惭地说道:“如此名篇足以流传后世,区区几张纸算得了什么,照我说,洛阳士子应该募集钱财,请伯喈先生勒石刻文以记之。”

    卢植似乎是被自己弟子的厚颜无耻给震住了,咂了咂嘴,却发现确实是没什么可反驳的,诗确实是好诗,豪气干云,说是能流传后世也绝非自夸。

    只是无论老先生怎么看,刘备都不像是能写出这等诗篇的人啊,这个世道到底是怎么了

    老先生琢磨半天,最终还是决定不去想这些事情,还是去找郑玄,二人对坐饮上几杯美酒更有意思。

    送走郑玄,刘备坐回椅子上,开始细细阅读简雍的来信。

    幽州商会前期的投入和故弄玄虚没有白费,他们通过几名大儒打开了士人阶层的通道,又通过皇帝和张让这条线,在朝官之中得到了推广,最后一篇《侠客行》,则是临门一脚,从此之后,整个司隶无人不知幽州商会和简宪和的大名。

    有了名气好办事,洛阳馆正式开门营业,在广阔的大厅之中售卖各种产自幽州的物件。

    皇帝亲自赐名的文房四宝、卢植和郑玄亲自注解的经典书籍、造型精美别致的各类瓷器、让人坐上一天都不觉得疲累的新式桌椅,乃至辽东出产的皮毛、人参、精盐,都成了洛阳世家抢购的重点。

    简雍按照刘备的嘱咐,设立了贵宾制度,分发出去三十张巴掌大的玉牌,上面镌刻有天干地支编号以及持有者姓名,唯有玉牌持有者及其指定之人才有资格入内,每次可额外携带两人,并且放出风声,说这三十张乃是第一批,今后每个月新增五张。

    消息传出之后,整个洛阳城都沸腾了,第一批入选的贵宾都是身份尊崇,德高望重之人,他们在收到玉牌之后无不自得,而那些没有入选之人,或是火急火燎地派人去幽州商会申请,或是四处托人,希望持有玉牌的人带他们进去见见世面。

    根据开业几天的火爆景象,简雍预测,之前运送过来的货物再有半个月就要售罄了,需要加大商队的运输力度,从之前的每月一支商队,增加为每月两支以上。

    “这个简宪和,真是给我出了个难题啊,组织商队穿州越郡,一路上盗贼横行,搞不好还有豪强养的匪人,哪是那么容易就组织好的。”看到这里,刘备有些纠结,幽州商会生意火爆,能赚到钱,固然是好事,可相应的,安全问题就浮上水面了。

    再往下看了一阵,刘备终于舒展开眉头,同时也知道了为什么卢植看完信件之后会放心地去喝酒。

    简雍简直是太机智了。

    幽州商会所使用的车辆都是经过数次改进的统一制式,非但载重量大,并且行驶起来也更加迅捷平稳,深受洛阳人喜爱,已经有不少人上门询价,希望购买几辆回去。

    有了车辆,自然需要拉车的马匹,刘备通过贸易,从乌桓人和鲜卑人那里买来的马匹也分等级,最好的自然是用作军马,次一些的就



第五章 会议
    和张宁交谈了一阵之后,刘备告别爱妻,一路闲庭信步出了州府,前往幽州商会去了。

    众多豪强早已等在此地,如今他们摇身一变,已经不是以往的土财主,而是掌握着许多行业的商会执事了。

    “今天招呼诸位过来,是洛阳那边传来了好消息,我们的货物大受欢迎,供不应求。”刘备跟众人随便打个招呼,坐到主位上笑着说道。

    “如此甚好!”程熙等人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心中的大石终于能放下了。

    这半年来,刘备一口气开了十几个厂子,拉了几十家豪强入伙,依靠众人齐心协力,刘备在广阳、渔阳和涿郡三地,已经有了绝对的权威,基本上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并且能做成什么。

    但是,无论是搞工业还是搞基础建设,前期是一定要砸钱的:平整土地、建立工坊、各种原料设施、改良工艺等等,都是吞金怪兽。

    别的不说,单单是在青瓷方面,为了改进原始的龙窑和馒头窑,提高烧制温度,幽州商会就投了几十万钱进去,每天扔钱却听不见个响,一众豪强都是心中打鼓,愁眉不展。

    如今好了,他们的货物得到洛阳人的追捧,那就意味着,整个天下,都不会拒绝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幽州货。

    “你们回去之后各自招募人手全力开工,提升工匠酬劳,我们的目标是每十天集齐一批货物,派出一支南下的商队。”刘备一声令下,众人轰然应诺。

    接下来,刘备又将简雍的计划给众人说了一遍,得知以后还要在长江沿岸做生意之后,急性子的张澹连忙自告奋勇,希望幽州组建一支长江船队,把这笔钱也赚了。

    “此事不妥,幽州人一向受中原歧视,如今骤然兴起,恐怕已经有很多人看不顺眼,你还想虎口拔牙,到别人的地盘去抢生意”程熙当即反驳起来,他信奉刘备所说的和气生财,不愿再做那树敌之事。

    张澹本来有心反驳,可是想想程熙所说并非没有道理,便也忍忍过去了。

    “程公老成持重,说得不错。”其实刘备原本的意思也是这样,把每一个赚钱的环节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但程熙的一番话,才让他意识到,自己目前的实力还是不够一手遮天。

    不如用这一部分利益,拉拢几家牢固的南方盟友刘备思考片刻,决定暂且跳过,以后再说。

    于是众人商议的话题,就转为其他方面。

    由于右北平和辽西一带的勘探工作仍在进行当中,地下蕴含的巨量铁矿和煤矿尚未被世人所知,所以幽州各项产业所需的铁和燃料,除了渔阳的小铁矿可以承担些许,绝大多数都要从辽东购买而来。

    经过这半年时间,豪强们也都知道了,辽东三郡实际上就是刘州牧的私人地盘,他虽然没有亲自坐镇,但对那边的一切事务还是拥有说一不二的权威。

    所以众人希望,刘备可以将辽东的铁料、精盐、各类皮毛、以及最重要的,产自长白山区的大型木材,这些东西的价格降一降。

    “诸位做了这么多年生意,难道还不知道任何东西都需要成本”刘备环视一圈,冷笑着说道:“再说辽东的各项产业不是本官的,更不是现任关太守的,而是属于大汉的,属于百万辽东人的。”



第六章 人才
    如今的幽州书院已经走上正规,吸引了周边各郡绝大多数年轻人才,其中光是刘备前世玩三国游戏认识的就有好几个。

    其中来自田豫、田畴和徐邈三人,尤其让刘备印象深刻。

    田豫字国让,渔阳人,今年才十七岁,但已经谈吐不凡,做事尤其干净利落,深得卢植喜爱,认为他起码也是镇守一州的人才。

    对于卢植的评价,刘备是十分认可的,在他的历史记忆中,田豫曾经短暂追随过刘备,后来因照顾老母而离开,在曹魏势力为官,威震北疆数十年,最后也是担任过护匈奴中郎将,领并州刺史。

    田畴字子泰,右北平无终人,十九岁,平日里喜好读书、击剑,也是个文武双全的人才。

    只是此人性情有些孤傲,对功名利禄不屑一顾,颇有避世倾向,刘备与之交谈几次之后也放弃劝说,任由他自己去了。

    三人之中,最受刘备重视的是蓟县本地人徐邈,这徐邈不善言辞,作风朴实无华,有古君子之风。

    尤为可贵的是,徐邈年纪轻轻,却对农业生产,各种技术推广有着浓厚的兴趣,对招募贫民租种田地,逢灾年以工代赈等方面更是有独特见解。

    刘备乐观地认为,只要徐邈在卢植身边学上两年,思想更加成熟,再安排到适合他的岗位上磨练一番,等到他三十岁,就能起到当年兴汉第一功臣萧何的作用。

    除了这三人之外,刘备在其余学子里面没有找到自己熟悉的名字,便不是那样热心了,可是卢植不一样,在他看来,不同能力、不同品行的人,有着不同的作用,只要用心培养,都能成才。

    老先生心中一直有个宏愿,就是让天下人人有书可读,有学可上,基于这个想法,他和郑玄二人对那些品行端正纯良,却明显不适合研究学问,或是走上仕途的学子也多加照拂,并极力引导这些人打好基础。

    “这些人注定是做不得学问的,然而教授孩童识字断句,却是绰绰有余,再加上他们心思单纯,耐得住寂寞,用来教书比那些心思活络的要强。”卢植是这样说的,对于他的说法,刘备相当赞同。

    自古至今,真正能够教书育人,桃李遍天下的,无不是耐得住寂寞的人才。

    这一天刘备坐在书房之中,翻阅各郡汇总上来的报告,忽然他抬起头来,对门外的裴元绍说道:“派人去右北平,请刘太守到州府一叙。”

    -------------------------------

    “如今秋收在即,使君却召下官前来,不知有何要紧之事”右北平太守刘政的脸色有些不好看,他是汉室宗亲,两千石高官,却被年龄比自己小一半的刘备花钱买官骑在头上,本来就一直耿耿于怀,如今又被刘备呼来喝去,自然是更加抵触。

    刘备不以为意,仍是满带微笑地将几张纸递了过去,“上面是右北平郡的公文,下面是乐浪郡的公文,兄长看看有何区别。”

    见刘备以兄长相称,想是还念着宗亲的情面,刘政心中好受了一些,他粗略地将两份公文扫视一遍,觉得都差不多,便也放缓语气答道:“下官愚钝,看不出区别,还望使君赐教。”

    “右北平的公文之中,凡是涉及到具体数目,便多用约、有余等词,敢问兄长,两月有余,是余一日、两日,还是十日,二十日”

    &n



第七章 仓廪实而知礼节
    转眼之间,秋收结束了。

    广阳周边的土地,由于第一农具厂在冬天就开始投产,新型农具的供应充足,今年的收成比起以往要高上三成不止,但这样的成绩,还是不能让刘备满意。

    “还是要趁着农闲的时候兴修水利啊,那么多的田地还在看天吃饭,真是让人心急。”刘备将汇总了周边各县粮食亩产的公文看了又看,不禁叹息起来。

    坐在一旁的段浩说道:“各种挖掘工具已经就位,等百姓歇息一段时间就可开工,我们今年的计划是开挖一百里水渠。”

    段浩如今已经完全卸下了军人的身份,一门心思投入到民政方面,有他在幽州主持各项工程,刘备根本不用担心。

    几人正说着话,卢植结束了今天的课程,从学院那边过来了,在他身后跟着的,正是被刘备视为当世萧何的徐邈。

    “景山对农田之事有些疑惑,希望当面向刘使君请教,老夫便带他过来了。”见徐邈有些拘谨,卢植便笑着为他解释起来。

    刘备也不废话,伸手将一沓公文递给这位小师弟,温声说道:“自己先看,看不懂的问我。”

    徐邈是蓟城本地人,对周边田地情况颇有了解,他看了一阵,指着其中几份说道:“沿河之地水源充沛,又有翻车水车之便,田地产量普遍增加五成;然而那些贫瘠之地,单单是换了新农具,为何也能增产两三成”

    “谁说只是换了新农具”刘备失笑起来,“齐民编户,将百姓分成一个个互助屯;设立集体粥舍,百姓劳作便无后顾之忧;以往每日两餐,现在每日三餐,人的气力也足。

    除此之外,农具换成精铁制成,以往两个时辰的活,现在一个时辰能干完,然后百姓也没闲着,他们再用这一个时辰,或是帮助老弱之人耕作,或是平整道路、清理杂草。

    现在幽州各地的农官大多是辽东调来,他们年富力强,干劲十足,对集体农业生产各个环节了如指掌,并且善于从细节入手。

    不要小看这一点一滴的改变,正是这些改变,使农民的生活条件、劳动条件得到改善,才能在自然环境没什么变化的情况下,硬生生提高了两三成产量。

    等到明年有了水利设施,旱地变为水浇地,农民们更加熟悉新的劳作方式,产量还能上升三四成不止。

    “若是有人偷奸耍滑,浑水摸鱼怎么办”徐邈在赞叹之余,心中又生顾虑。

    但凡集体劳动,就不可能出现绝对公平的情况,肯定是有人干得多,有人干得少,徐邈说的这种情况,在几千年的人类社会中无处不在。

    “管子有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景山,你对此有何见解”刘备没有直接回答,反而提出一个问题。

    对于管仲这句话,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见解,甚至有人打着他的旗号,喊出富人的道德天生高于穷人,这种混账的脑残理论。

    徐邈自然不是混账、更不是脑残,他思索片刻之后,缓缓答道:“以我所见,管子的意思是说,百姓丰衣足食,生活富足,便可宣之以教化。”
1...5253545556...22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