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昭烈帝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沉舟烂柯
这种人物赚钱的眼光是有,战略眼光嘛,就别提了。
“师兄请看。”这时候田豫也站了起来,把一封密信递给刘备。
刘备接过密信一看,脸色就变得凝重了许多,等他看到最后,更是沉默不语。
过了一阵,刘备沉声说道:“宪和,向河内、颍川、邺城加派人手,凡是袁绍和韩馥身边的消息,不分巨细,全部都要收集回来。”
“是!”简雍正色答道,他虽然不知道刘备为什么会一副如临大敌的模样,可是既然有命令,他就会坚决执行。
刘备走回桌边坐下,长长出了一口气,“颍川人大举出动,荀家的荀谌,阳翟郭氏的郭图,郭嘉,都投到了袁绍麾下。”
“荀谌没听说过。”卢植回忆片刻,发现这两年来,幽州收到的情报之中,并没有这个名字。
荀家最出名的,还是那个年纪轻轻就被称作王佐之才,百年不遇之人才的荀彧荀文若。
“荀谌字友若,是荀绲的儿子,荀彧的兄长。”简雍迅速答道,他是专门搞情报的,对这些人物颇有了解。
“原来也是荀二龙的儿子。”卢植点点头,“应该不是等闲之辈。”
神君荀淑生了八个儿子,号称荀氏八龙,荀绲排行第二,熟人便称他为二龙。
&nbs
第七章 雄鹰、骏马
看着郭嘉离开,荀谌发出了无声的叹息。
那边郭图却是气急败坏地捶起了桌子,“区区一个庶子,却总是装出高深莫测的样子,他以为自己是文若”
你这个族弟正是荀文若暗中向我推荐,说是不在他之下,比你强十倍的啊!
荀谌心中打定主意,要在处理完这些情报之后,亲自去找郭嘉谈谈,让他不要因为与郭图的私怨坏了大事、
过了一炷香的时间,屋内又有一人进来,郭图正在生闷气,见到这人,却是面露喜色,大声问道:“仲治,你不在邺城,怎么来朝歌了”
荀谌和其余几名颍川青年也连忙起身询问,是不是韩馥那里出了什么变故。
“我已经命人暗中散布流言,说是幽州牧刘备觊觎冀州富庶,准备出兵来攻,韩馥心中不安,便派我前来面见袁公,希望借他的盟主身份劝说刘备。”这人笑嘻嘻地坐下,继续说道:“袁公说你们都来了,我就过来看看。”
“袁公若是能得到冀州,你辛家可就立了头功啊。”郭图的眼神中充满了羡慕。
辛评,字仲治,颍川阳翟人,早在去年就率先出仕,投到冀州牧韩馥麾下,深得韩馥器重。
此次颍川士族大举出山,想要帮助袁绍统一天下,他们选择的第一个目标就是人口众多,粮草充足的冀州,整个计划,都是出自荀谌和辛评之手,辛评潜伏在邺城,不但向朝歌送去了源源不断的情报,还在韩馥面前煽风点火,挑拨他和冀州本地士人的关系。
甚至郭图,也是仗着自己和辛评是至交好友,才能挤进荀谌为首的智囊团,第一批加入袁绍麾下,为他出谋划策。
被众人吹捧了一阵,辛评也毫不客气地笑纳了,他看着桌上堆积如山的情报,轻声笑道:“幽州那边用的都是洁白如玉的左伯纸,我们这边却是毛纸,甚至还有帛书,真是差距啊。”
“也不知道幽州那边是怎么做的。”一名青年士人叹道。
幽州出产的白纸自问世开始,就受到了所有人的疯狂追捧,在世家大族子弟眼中,白纸和翠玉笔、青石砚、松烟墨一起,都是他们彰显自己身份的宝贝,谁要是还用帛书或是竹简,就会被他们排斥、疏远。
正因如此,文房四宝的价格始终居高不下,刘备为了确保利润,便要求幽州商会控制外销数量,在这种情况的刺激下,中原大族也开始研究造纸技术,兴建工坊,希望在造纸行业分上一杯羹。
可是他们力量分散,又各自隐藏技术,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摸索,纸张是造出来了,也能用于书写,比起蔡侯纸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和幽州那边的左伯纸还是没法比,甚至被统一贬斥为“毛纸”。
这些世家大族的年轻人自然不屑于使用纸面相对粗糙、边缘还容易起毛的毛纸,但此时身在军中,花的不是自己的钱,便也忍了。
“算了不说那些了,我刚才在城西遇见奉孝,被他发了一通牢骚,说什么袁公不懂用人,好谋无断,不是可以托付才能,成就霸王基业的明主。”辛评不紧不慢地说着,然后把目光移向郭图,“到底是怎么了”
“奉孝看来是认真了。”荀谌重重叹息一声。
郭嘉年轻气盛,平日里举止轻佻,说话没轻没重,所以刚才他甩手走人,说袁绍不是明主的时候,荀谌还
第八章 令人头疼的乐浪
就这样,在简雍和田豫的诱导和暗示下,难楼越发坚定了建造城池的念头,他越说越起劲,不断对自己进行着心理暗示。
到了最后,难楼甚至认为,自己兴建一座城池,不是为了享乐,而是为了整个乌桓部族能够过上好日子。
“大王高瞻远瞩,真是让我等望尘莫及!”田豫慷慨激昂地说道,高高举起酒杯,“我敬大王一杯!”
放下酒杯之后,田豫才突然发现,自己现在睁眼说瞎话,吹捧别人,已经是熟练得不能再熟练,羞耻之心已经远去,再也回不来了。
难楼毫不犹豫,同样满饮一杯,然后开怀大笑起来。
他现在来到沮阳的感觉就像是回家一样,这边个个都是人才,说话又好听,等到有了自己的王城,一定要请几个会说话的汉人过来,天天陪自己喝酒。
按照乌桓人的规矩,遇见大事,是要所有的首领聚在一起商量的,于是在第二天酒醒之后,难楼派出亲卫,在沮阳城的各个角落,把那些喝得昏天黑地的贵族们都揪了出来,经过清点,整个乌桓部族,八成以上的贵族都在沮阳。
难楼乐了,那还等什么,开始商议!
决定乌桓人命运的一次会议,就在难楼和简雍的主持之下,在此起彼伏的打鼾声、呕吐声中热烈开始了。
乌桓贵族们早已被美酒和美食俘虏,也有不少人早就听说了难楼的建城计划,一想到以后不用跑到沮阳,可以在乌桓人自己的王城里花天酒地,为数不多清醒的人都高兴得手都不知道放在哪里。
“那就是说,以后我们喝酒吃肉的时候,就可以有女人作陪了”赫兰干难得地没有喝醉,提出了最让他牵肠挂肚的问题。
沮阳这边什么都好,就是喝酒的时候没有女人,这是最让乌桓人不满的一点,但是简雍这个人很奇怪,在其他的方面都很随和,唯有在难楼提出引入汉家美女的时候,遭到了他的严厉驳斥,有两次差点还翻脸了。
若是有了自己的王城,汉人就管不着了吧
“到时候当然是难楼大王说了算。”简雍微笑着答道。
唰的一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到难楼那里,甚至有几个醉得不省人事的家伙都抬起了脑袋。
“当然要有女人了!”难楼用力一拍座椅扶手,豪爽地大笑起来。
“筑城!筑城!”转瞬之间,整间大屋就被欢呼声淹没了。
定下主基调之后,所有人都热烈地讨论起来,只不过他们讨论的重点,就不在筑城本身了。
在简雍照本宣科地朗读了幽州商会和乌桓之间的援建筑城计划之后,这一次团结的盛会,便在欢笑声和打鼾声、呕吐声中圆满落下了帷幕。
“刘使君不愿多派人手,如此一来,岂不是要拖慢进度”难楼拉着简雍离开了那间臭气熏天的大屋,询问起另一个让他有些不满的问题。
“大王有所不知,这是使君为了表达诚意,特意给乌桓人送上的厚礼。”简雍脸不红心不跳,进入谎言模式。
“哦”难楼浓眉一皱。
简雍脚步不停,继续向前走去,“汉人有句老话,叫做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是给人钱,不如教人如何赚钱。”
难楼哪听得懂什么鱼啊渔的,但简雍说话简单明了,很快就让他明白了刘备的一片苦心。
“不仅帮我们筑城,还要教我们筑城,有了懂得筑城的工匠,乌桓人就可以拥有更多的城池,甚至可以去赚鲜卑人和匈奴人的钱。”难楼越想越是兴奋,“刘使君真是好人啊!”
通过羊毛贸易和花天酒地的生活,难楼如今满脑子都是钱钱钱,刘备慷慨大方,送来个赚钱的法子,怎能不让他感激涕零。
那也得鲜卑人和匈奴人像你一样蠢啊。见到难楼咧着大嘴傻笑不止,简雍心中暗
第九章 群英会
寒风乍起,已是深秋。
经过了几个月的忙碌,刘备这边的文武官员们终于可以松一口气,总结过去一年的工作了。
而那些身处核心决策层的成员们,则是将手头事务交给了佐官或是副将,自己轻装简从,齐齐聚在蓟城。
老兄弟们久未谋面,相见之后自然要开怀畅饮,而最近才加入刘备麾下的人们也没有被忽略,在刘备和简雍的主持之下,几场酒宴下来,他们就不分彼此,像是交往了许久的老友一般。
看着众人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刘备心中也满是喜悦,这些都是青史留名的人才,能力方面无可指摘,有他们在各个方面尽心尽力,自己只需要指明前进方向,然后居中调度,协调好人际关系就可以。
文不成武不就,只有领导这个位置适合自己。
数日之后,会议才正式开始。
然而在第一天,第一个议题上,众人就吵了个不可开交。
“我们的步子迈得太大了,若是不能潜心下来,在现有的土地上进行治理,疆域再广阔也不过是个空架子。”这是张焕的意见。
“袁绍和他身后的汝颖世家对冀州虎视眈眈,若不能先下手为强,任由他发展实力,到时候鹿死谁手就不好说了。”这是沮授的想法。
双方各执一词,各有各的道理,其余官员出于自己的考虑,也纷纷加入战团,争吵起来。
见到这样的场景,卢植不禁皱起了花白的浓眉,而刘备却是面色如常,悠闲地靠在椅背上,看着众人口沫横飞。
这一场争吵从早上吵到中午,仍然没有半点要停止的趋势,裴元绍在门口晃悠了好几次,都吓得不敢进来。
“元绍,什么事”等到裴元绍第三次探头探脑地往屋里看的时候,刘备终于注意到他,扬声问道。
“启禀老——使君,饭菜都已经备齐,请诸位前去用餐。”裴元绍陪着笑,战战兢兢地答道。
“我们这就过去。”刘备笑了笑,然后扫视一圈,“先吃饭,吃完继续吵”
“好!”众人正觉得口干舌燥,腹中饥饿难忍,脑袋里面也是一团乱麻,需要休息休息,梳理思绪,便齐齐点头,起身向外走去。
争论归争论,交情归交情,到了饭桌之上,这些刚刚还脸红脖子粗的家伙又变得无比融洽,纷纷以茶代酒,喝了个饱。
“下午就别坐一起吵架了,去书院,那边空房子多。”见众人茶足饭饱,刘备脑袋里面又冒出个新点子,“给你们三天时间,各自做一份计划出来,记住,我要的是整个幽州的计划,必须把方方面面都涵盖到。”
三天时间,做一份计划。
这些人不论文武,都是才智之士,听了刘备说出的话后,他们敏锐地意识到,这三天时间,或许就要决定整个势力未来三年的走向。
“好得很,比比真本事。”张焕兴奋地攥紧了拳头,转身就往书院的方向跑去,“抓紧时间跟我走。”
呼啦一声,跑掉一半人。
沮授却是满脸苦笑,对自己这边众人说道:“沮某对幽州不甚了解,还要多多仰仗诸位。”
“好说。”关羽朗声笑道:“说起本事,我们就未必比张子元差了。”
转眼之间,原本人声嘈杂的饭厅小院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卢植看看另一边懒洋洋坐着的简雍,皱起眉头问道:“宪和,你怎么不去”
“回先生的话,搞情报要的就是心无旁骛,不能夹杂太多自己的想法,我不搀和他们之间的争论,只听玄德的吩咐。”简雍脸不红心不跳,为自己的偷懒行为找了个借口。
“果然是忠贞不二的好兄弟。”刘备感慨地赞叹起来,“去,把今年归档收纳的情报都拿到书院去,供他们参考用。”
简雍一下子惊住了,他手下的情报系统极其给力,每个月都能送回来大量情报,上至州郡动态,
第十章 外乡士子
师徒二人又聊了一阵,觉得还是应该等两群人各自做出计划,经过严密论证之后,再决定要把主要力量用在哪里。
“我想去书院看看,先生也去吗”刘备见卢植有些心不在焉,知道老先生是担心张焕他们在书院里喧哗,惹得郑玄和蔡邕不高兴,便主动提出要过去,免得闹出矛盾。
“你去就好,老夫精神不济,想回去歇着了。”见到弟子这么懂事,卢植这才放心,决定让刘备去书院约束众人,自己回家喝喝酒,再陪着卢毓读一阵书。
人老了,没必要什么都自己做。
“先生,有个外乡人。”刚出州府大门,刘备就看见一名身材高挑的年轻士子站在街角,伸着脖子四处张望,他立刻从对方的衣着上判断出来,这人是来自南边。
如今幽州流行的服装已经经过改良,大量采用纽扣,式样变得更加简单,与其他地区的主流风格截然不同了。
而且幽州本地人也不会鲁莽到深秋时节还只穿着单薄的衣衫,在寒风中瑟瑟发抖。
这小子不但是个外乡人,还是个没什么钱的外乡人。
“应该是来求学的吧。”卢植这几年来广收门徒,见过不少家境贫寒还一心向学的年轻人,此时见到这名青年窘迫的模样,心中颇为不忍。
刘备摸了摸腰间的钱包,感觉里面鼓鼓囊囊,便笑着对卢植说道:“先生只管回府歇息,我去带他入学,再给买身厚实衣服。”
“也好。”卢植知道刘备不是个小气人,便不再犹豫,转身向自己家中走去。
老先生淡泊名利,对生活水准的要求也不高,只要有饭吃,有酒喝,有书读,有房子住,就足以让他心满意足。
之前由于华佗的养生建议,这些老先生们在城里都是走路,就连刘备特意给他们分配的新式马车也被扔在家里落灰,只有出城游玩的时候才推出来坐一次。
卢植背着手走了,刘备也迈着方步来到那名年轻人身后,上下打量一番,然后突然开口问道:“哪里来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