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昭烈帝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沉舟烂柯
甚至连袁绍本人,也背上了滥杀无辜的恶名。
“玄德,你说说,袁本初为什么非要杀这些人”简雍叹息良久,在他看来,关东诸侯原本就貌合神离,经过这次风波,只怕是又要产生许多裂隙。
第一百四十八章 如鱼得水
“假如袁绍真有他自己以为的雄心壮志,就应该率领大军前进,用西凉军强大的威慑力,来分辨出来哪些人是支持他,哪些人是虚与委蛇。
反正董卓已经把洛阳周边给烧光了,西凉军不可能把主力推到成皋一线,在身后留下几百里没有补给的空档区,根本不可能阻碍他的前进脚步。”
说道这里,刘备停了一下,看着两名正在聚精会神听讲的幕僚问道:“对不对”
沮授看着地图,稍稍思索之后答道:“确实如此,以洛阳地区的补给能力,西凉军无力组织长时间的大规模行动,若是袁绍胆子大,甚至可以一路推进到虎牢关。”
“这不就是曹孟德的提议吗”简雍迅速回忆起来,根据情报,曹操大闹关东联军大营,吵吵着让人出兵,说的就是这一套。
“不是我吹,那群蠢材要是按照孟德的想法去做,早就把董卓赶到长安去了。”刘备正色说道。
接下来,刘备又设身处地,把他自己代入袁绍的位置,该如何从这一次毒计下脱身,在讨董之战里获取更多的资本。
胡母班那些人不过是董卓扔出来的弃子,根本不需要太过重视,而王匡早就积极向袁绍靠拢,也不需要让他斩杀亲朋,落得众叛亲离的窘境。
“袁绍想要冀州,又担心力量不足,所以想首先拿下富庶的河内,但他没想明白,这样坑掉王匡,反而会使河内不稳,其他人得到趁虚而入的机会。”
在刘备看来,袁绍现在最重要的,不是急着图谋一块落脚地,而是如何在削弱其他人的同时,尽量增强自己的部队。
人有勇怯之分,只要袁绍带领联军部队不断西进,远离那些诸侯的任职地区,就必然会出现以各种理由退缩、甚至是推脱的人。
到那时候,袁绍有大义的名分,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剥夺他们的部分兵力,集中到自己麾下。
你不想打可以,自己回去,把部队留给我,我出钱出粮养他们。
“若是别人不愿意,就要带着自己的部队离开呢”简雍问道。
“袁绍在酸枣和一众袁氏门生故吏喝了几个月的酒,再没有几个铁杆盟友,他这个盟主就白当了。”刘备冷笑起来,“愿意交出一部分兵力的就能走,不愿意交的,用大义的名头砍了,再把他的官职分给自己的亲信不就行了”
有河内王匡支持,又有冀州提供充足的粮草,袁绍就算是杀上一两路诸侯,也有足够的实力和财力安抚他们的部队,在如今这个乱世,拥有强大的兵力,要比维护几个太守实在得多。
袁绍最大的问题,就是他始终看不清楚,他聚拢的这些刺史太守都是被董卓任命,主政不过数月,根本没有掌控住地方,与其费力笼络他们,还不如绕过这些头面人物,把真正拥有力量的部分抓在手里。
“使君所言不是没有道理,只不过若是这样做了,难免有损名声。”沮授推演一番,觉得刘备的方案若是再修补修补,完全可以被袁绍用来统一黄河以南地区,只是刘备这种行事作风,不像是儒家门徒,倒像是尊王攘夷的管仲更多一些。
刘备不屑地笑了笑,“这就是我瞧不起袁绍的一点,什么都想要,却什么都舍不得付出,整天顶着四世三公的名头,就以为别人天生应该为他付出,为他铺路,甚至是为他牺牲,他也不看看,自己配吗”
“使君行事锐利果决,不受世俗眼光之囿,足以当得起枭雄二字。”沮授看着刘备,再想想自己在幽州看到的种种,心中有感,不由得脱口而出。
心无障碍,通权达变,若不能坚守本心,必将荼毒天下,这样的人,出现在这样的时代,究竟是福是祸
简雍的脸色冷了下来。
枭雄,乃是骁悍雄杰,强横而有野心之人,用来形容人,固然是称赞其才能杰出
第一百四十九章 要战便战
如鱼得水,这在原本的历史上也是刘备说出,不过那是在得到诸葛亮之后,而如今,刘备无情地剽窃了自己,提前十几年用来笼络沮授。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抄自己不算抄嘛。
此时的刘备坐拥幽州,富甲天下,是实力最强的军阀,比起历史上那个屡败屡战,困顿不堪的刘备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语。
正因如此,这句如鱼得水,更加显示出无比的器重,让沮授感激涕零,恨不得把心窝子掏出来。
“对了,公与兄,你不是有事要找使君商量吗”简雍越看越肉麻,最后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声音颇大地咳嗽了一声,希望把话题拉回正轨。
被简雍提醒之后,沮授才略略平复了激动的心情,他向刘备一拱手,开始讲述自己的来意。
原来看着中山国有大片田地被撂荒,沮授等人觉得与其再把流民们带回幽州分配,还不如就地驻扎,让他们安顿下来。
“幽州虽然还能容纳许多人口,但近几年天气转冷,粮食产量降低,需要开垦更多土地以防万一。”这是一位跟着徐邈和赤辉、张同他们走遍了幽州,统计了几年来气候规律和粮食生产规律的能吏讲给沮授的,目的就是希望给幽州留下一些余地。
“是啊,近些年来天气越来越冷了,雨雪也少,估计还得冷个几十年。”刘备重重地叹了口气。
简雍惊讶地瞪大了双眼,难以置信地问道:“几十年,玄德你怎么能断定要冷几十年”
“瞎猜的。”刘备不想闹得人心惶惶,随意打了个哈哈。
他当年拜读过竺可桢先生的著作,对那场东汉末年一直持续到西晋时期,几乎摧毁了人类文明的小冰川期有深刻的认识。
气候变冷,降水减少,导致粮食减产,引发社会动荡,再加上在冷得活不下去的游牧民族拼命南下,文明国度一个接一个地倒下,然后变为废墟,使得在数百年时间里,整个欧亚大陆上的文明之火纷纷熄灭。
在这场席卷了世界的蛮族洪流之中,唯有汉人建立的国度依仗层出不穷的英雄人物和顽强的民众,保住了东大陆唯一的火种。
如果不想让那段最黑暗的历史重演,粮食生产,就是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
沮授装作看不到刘备眼底的忧虑,继续说道:“我们认为,在中山国西北部,常山国西部开展屯田,既可以利用当地丰富的水源,还可以设立官仓储粮,为日后进军并州打好基础。”
刘备一听,这话怎么那么耳熟,不是田畴在河间屯田的翻版吗
不过根据情报,董卓已经破开了大多数皇陵,估计再过最多一年时间,他就能满载宝物去往长安,到那时候,关东联军没了目标,肯定会互相攻伐,争夺权柄。
也就是说,不管他做没做好准备,到了明年这个时候,也就该大举南下,争夺冀州了。
既然这样,还不如早早把自己的势力延伸到冀州西北部,为将来做准备呢。
“我们在冀州屯田,就必须委派官吏,驻扎军队保护,当地的官员能答应吗”刘备虽然有些动心,可现在所有人都还没有彻底撕破脸,他也不想当这个出头鸟。
“使君放心,都是自己人。”沮授有些自得地微笑起来。
刘备赞许地点了点头,对沮授又高看了两眼,“公与,我再问你个问题,只要答得好,这件事就由你来主持,田子泰给你当副手。”
“使君尽管讲。”沮授答道。
“若是在田地、水源方面与地方豪强发生冲突,该怎么做”刘备盯着沮授,缓缓问道。
地方豪强,永远代表着对抗中央的割据势力,任何人想要施政,都绕不过他们。
如何对待豪强,是能否推行政策的关键。
沮授闭上双眼,苦苦思索起来。
暗中支持刘备的冀州官员之中,几乎都是出身于世家大族,随便拎出来一个,都是坐拥广袤良田,家中
第一章 这样不行
转眼之间,深秋已经到了。
正如之前所说,今年雨水减少,河流水位也不太高,影响作物收成,除了靠近河流和渠道,水源充足的那些良田外,幽州一半以上的田地,都出现了或多或少的歉收。
孩童们仍然为了吃上新麦子而欢呼,但是那些年老的农夫,却总是徘徊在田间地头,望着早已收割完毕,又被翻过一遍,等待着来年春耕的大片农田,久久不语。
从这两年的气候和收成,他们似乎预感到了什么。
“粮食亩产量基本与去年持平,比前年则是少了——”刘备看着一叠叠报表,心中估出了一个数字,“百分之五”
负责这方面统计的官员点了点头,又从手边抽出一张白纸,轻声说道:“减产主要发生在旱田,靠近水源的良田由于管理得当,亩产量不降反升,这才将将维持在去年的水平。”
刘备沉默不语。
在同样的气候条件下,凭借着耕作水平和管理水平的提高,提升亩产,这说明幽州的农业水平在稳步提高,但是,在没有化肥和机械化的时代,一旦遇到天灾,这种提高就会被轻易地中断。
良田亩产提升,还有新开垦的土地,粮食总产量还下降了百分之五,这小小的数字看起来不起眼,真要深究,则是令人极其恐慌。
幽州现在有近四百万人口,假定粮食产量刚好够吃,减产百分之五,那就是将有二十万人要挨饿,甚至是饿死。
“这个数字包括辽东和乐浪吗”刘备沉声问道。
“那边的数字还在统计,不过据我们估算,辽东地区应该和这边差不多,乐浪河流众多,又有张公坐镇,倒是没什么减产的可能。”另一名年轻官员开口答道。
官员们口中的张公就是张焕,他这些年来为幽州的发展倾注了全部的心血,并带出了一大批精明强干的年轻官吏,由于他为人正派,做事公道,仅仅三十来岁,就已经被百姓和一部分官员冠上了“张公”这个充满敬意的称呼。
刘备点点头,然后环视在座的官员们,开口问道:“关于农业生产,诸位有没有什么想法”
“我有一言,不知当讲不当讲。”让刘备没有想到的是,首先开口的,竟然是坐在他手边的田丰。
自从来到幽州,田丰和审配二人就开始游历各地,探究幽州飞速发展的秘密,两月前刘备率军返回,他们便下定决心,正式加入刘备麾下,被任命为别驾从事。
此次会议,田丰特意说明自己初来乍到,对情况不太了解,只是旁听,但刘备发问之后,他却第一个站起身来,开始阐述自己的想法。
“诸位请看。”田丰来到悬挂在众人正面的巨大地图前,拿起精致的细木棍指点起来,“大汉疆域分为十三州,其中幽州最北,气候也是最为寒冷,近千年来都是人口最少的地区,如今在使君的治理下,以一州贫瘠之地,养活了大汉近一成的人口,已经是力有不逮。”
众人看着田丰在地图上指指画画,心中若有所思。
天下精华,都在中原地区,这是无可辩驳的事实,即便他们通过无比的毅力和勇气,将幽州建设成超越时代的好地方,也不得不承认,若是把同样的努力放在中原,取得的成绩会好看许多。
“之前我们估算过,幽州还可以承载数十万新增人口,先生未免有些危言耸听了吧”一名参与过当初估算工作的吏员有些不服气,开口反驳起来。
“诸位没有算错,而我的说法,同样是正确的。”田丰微微一笑,顺着对方的话头说了下去,“若是仅限于让人饿不死,按照幽州现有的农田、农具、水渠,别说四百万,六百万人都养得起。”
“可是要把幽州作为争夺天下的根基,就不是这样的算法了。”刘备缓缓说道,他已经听懂了田丰的意思。
&n
第二章 庞大的计划
“两位都觉得我们应该着力南下”刘备终于开口,打断了田丰和审配的激烈争吵,他见二人齐齐点头,便继续说道:“只是我最近听说,冀州本地世家对我意见很大,很多人都去联络袁本初了。”
听到刘备这样说,田丰倒没什么,反观审配,脸色就有些不好看了。
三个月前,田畴带着二十余万民众东去易水屯田,剩下的民众则是在沮授的安排下留在中山一带,在幽州的大力支援下,那些民众重新划分了因战乱而荒废的田地,兴建房屋、开挖沟渠,开始了新的生活。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和四处占领无主田地的当地豪强之间,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冲突。
作为屯田计划的主事人,沮授态度十分强硬,虽然没有大肆杀人立威,但通过他的一系列举措,中山和常山的豪强们意识到,这位刘使君恐怕不是他们想要的冀州之主。
审配的家族在魏郡是名门大族,对这种事尤其敏感,他们得到消息之后,一方面给身在幽州的审配写信询问此事,另一方面则是暗中串联,开始为自己找后路了。
刚才审配坚持认为幽州不需要向外迁徙人口,除了对边境防御的重视之外,还有一定的私心在里面。
“使君所言确是实情,包括魏郡审氏,也有不少反对使君之人。”审配考虑了一阵,还是决定实话实说,这位刘使君的情报网太厉害,瞒是瞒不住的。
田丰却没有这么多顾虑,语气轻松地说道:“田氏多为通情达理之人,在我的劝说之下,他们已经在处理产业,准备迁居幽州了。”
看来这两位也是下定决心跟随自己的,刘备心中略略有些安定,正要出言宽慰,审配却又说话了。
“刚才还在说幽州人多,现在又想着把宗族迁徙过来,元皓兄如此言行不一,着实令人费解。”审配斜眼瞥着田丰,脸上挂满了嘲讽的冷笑,他在为了家族和理想苦恼不已,田丰却已经甩下负担,在刘备这里捞足了好感。
两相对比,本就让人觉得憋屈,田丰又说什么通情达理,这不是明摆着说审氏族人不行吗
“审正南,你!”田丰没想到自己的话居然招致如此激烈的反击,他指着审配,对其怒目而视。
“二位听我一言。”刘备的脸色也冷了下来,他起身来到田丰身边,轻轻拍了一下肩膀,示意对方坐回原位,然后在屋中扫视一圈,这才继续说道:“当初邺城一见,我对几位的才学品行大为钦佩,这才多方相请,希望与诸位共谋大事。可是——”
这时候,田丰和审配两人也冷静下来了,他们见刘备面色不善,心中既羞愧又不安。
“可是今日初次正式议事,二位就相互攻讦不休,正事却说不了几句,如此做派不像是享誉一方的名士,倒像是村妇骂街,着实令人失望。”刘备强忍住骂人的冲动,用最克制的语言,表达了对这二人的不满。
他已经打定了主意,若是审配不服气,或是继续我行我素,那他大不了不要这个所谓的名士。
该去哪去哪,该干什么干什么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