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昭烈帝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沉舟烂柯
“小人觉得原本的酒瓶太漂亮,随酒一起卖出去太可惜了,家中婆娘便出了个主意,换了本地产的瓷坛,可惜坛大瓶小,为了赚钱,这才往酒中掺水。”郭东家说着说着,便不由自主地起身来到堂中,再次双膝跪倒,恨不得地下有条缝给他钻进去。
刘备苦笑着摇摇头,对王匡解释道:“桂花酒是用蓟城附近的一处山泉水酿造,入口绵软、醇厚柔香,可是掺了这边的水,就有生涩之感、不但颜色发浊、香味也不纯了,我说的喝不下,正是这个原因。”
他不解释还好,越解释,王匡的脸色就越难看。
我们原本喝得好好的,也没听谁说生涩了、发浊了、香味不纯了,怎么你一来,什么问题就都跟着来了
可是看着对方如此吹毛求疵,如此装腔作势,王匡却无力反驳,归根结底,这酒是人家造的,他总不能厚着脸皮,硬说掺了水的更好喝吧
看似好心解释,实际上却是在嘲笑他这个土包子。
王匡越发愤恨起来。
“那些酒瓶呢”简雍问道。
“都卖了,一个都没剩下。”郭东家答道。
这一下,修武本地豪强们开始面面相觑,他们清晰地记得,就在郭东家“研制”出桂花酒的同时,那个家伙还不知从哪搞来一批瓷瓶,很是发了一笔财。
“老东西,当初我问你,为什么崭新的瓷瓶会有桂花香气和酒味,你是怎么说的”一名坐得近的豪强子弟怒声问道。
在这人身边,也有好几人对郭东家怒目而视,因为这个疑问,他们也不止一次地询问过,结果都被郭东家用同一个理由搪塞过去。
我家就是酿酒的,瓷器放在这里自然也沾染上酒香,有什么奇怪
这就是当初郭东家的回答。
另一名河内名士更是气不打一处来,“酒瓶当瓷器卖,酒掺水卖,郭二,你可真是好手段啊!”
群情激奋之下,郭东家浑身颤抖,豆大的汗珠不断从额头滴落。
得罪了这么多人,自己以后恐怕是在修武待不下去了。
刘备瞥了王匡一眼,只见他双手紧握成拳,额头青筋暴起,牙关紧咬,脸颊上的肌肉不住跳动,双眼中更是杀意盎然。
打王匡的脸固然挺爽,但若是被他迁怒于旁人,甚至是杀人,那就没意思了。
“王太守,此人胆大包天,不仅欺骗河内诸公与王太守,还败坏了我幽州桂花酒的名声,实在是罪无可恕。”刘备心思既定,脸色也阴了下来,向王匡拱拱手,冷声说道。
王匡面色不变,硬是从牙缝里憋出两个字,“该杀!”
“单是杀头也太便宜他了,还请王太守将此人交给我。”刘备眯缝起眼睛,不怀好意地打量着郭东家,“带回幽州,让所有人看看,败坏我刘备名声的下场。”
听得此言,郭东家浑身抖得像是筛糠一般,不住磕头求饶,“使君饶命,使君饶命。”
“也好,就用他全家人,向刘使君表达歉意。”王匡沉思良久,终于调匀了气息,他紧紧抿着嘴唇站起身来,地说道:“我身体不适,不能再陪使君欢饮,今日就散了吧。”
本想羞辱刘备,反被无情打脸,这种事情换给谁,他都没心情再喝酒了。
 
第一百四十章 狼来了
刘备往东,王匡往西,双方部队在修武城下擦肩而过,随后便是各走各路,修武城再次回到往日里的平静。
为了等人,幽州大军缓缓而行,直到三天后,简雍那边处理完收尾工作,带着酒坊的郭二一家追上后军,大军前行的速度才恢复正常。
这位倒霉的酒坊主用掺水的酒欺骗了本地豪强,还无意间成为刘备打脸王匡的帮凶,从任何方面来看,他在修武都混不下去了,按照王匡的脾气,搞不好连性命也保不住。
酒里掺水、更换酒瓶这种事情虽然不对,可也远远达不到杀头的程度,刘备为了不让小事毁了一家人,便做出决定,让简雍出面做主,帮郭家把产业全都卖了,全家跟随他返回幽州,重新找个地方生活。
郭东家原本惶惶不可终日,以为自己这次是难逃一死,直到全家老小乘坐幽州商会的车辆跟上大军前进的脚步,他才真正相信,刘使君不想要自己的性命。
怀着感激和愧疚的心理,郭东家多次哀求简雍,希望献出一半财产来向刘使君赔罪,刘备拒绝了好几次之后也烦了,便收下了这笔钱财,准备到了幽州之后,再帮郭家重建一座价值差不多的酒坊。
这点小钱,还入不了刘备的眼。
经过了几个月的漫长行军,幽州将士们无比怀念家乡,此时远离战争漩涡,又满怀思乡之情,使得他们的脚步越发轻快,数日之后,大军先锋部队就到了黑山一带,和闻讯赶来的张燕接上了头。
又过几天,刘备也到了。
“张首领,事情做得怎么样了”二人刚一见面,刘备就看见张燕眉宇之间满是化不开的愁意,意识到他事有不顺,便没有过多寒暄,而是直接出言询问起来。
“有好有坏,总的来说还是好事居多。”张燕也不隐瞒,将黑山军最近的情况说给刘备等人听了。
在黑山军内部,大多数首领、绝大多数士卒以及他们的家眷老幼,都是希望回归寻常生活,而不是整天在山沟沟里面打转,在支离破碎的小块田地上耕作,获取微薄的口粮。
他们都知道,连粮食都无法自给自足,只能依靠劫掠,这样的生活是注定不会长久的。
可是,有些原本就好逸恶劳,只是为了不劳而获才加入黑山军,并且混成了一方头领的坏胚子,还有他们的忠实党羽却反对走出太行山,加入刘备麾下。
他们觉得,现在的生活又舒服又自在,没有必要自找麻烦。
对于这种人,张燕毫不手软,带着自己的直系部队就开始清剿,但是剿着剿着,他就发现,有些剿不动了。
“是不是过于大张旗鼓,把那些家伙吓得聚在一起了”刘备有些无奈地问道,看这张燕相貌也是个文质彬彬的人,怎么做事毛毛躁躁,像个愣头青一样
张燕面色难堪地点了点头,“他们在上党附近的谷地合兵,聚起数万人马与我军连番交战,还拉来了援军,我军力不能敌,只得退回山区”
“还有人帮这群山贼的”刘备皱起眉头,浑然不觉对面坐着的这位也是山贼。
“回禀使君,是匈奴人。”张燕则根本顾不得刘备的措辞,老老实实地答道。
自从被汉朝攻击、分化成南北两部,南匈奴便一直生活在并州,接受汉朝军队的庇护,但是许多年过去了,经过一代代人的休养生息,终于恢复了不少元气。
经历了黄巾之乱、十常侍之乱和董卓乱政之后,如今的大汉王朝已经变得混乱不堪,实力派大多忙着内斗,根本无暇顾及周边异族。
于是,伪装成人畜无害的小绵羊一百多年后,南匈奴的恶狼们开始蠢蠢欲动,于夫
第一百四十一章 浩浩荡荡
有了刘备的保证,黑山军那些老弱妇孺自然是欢天喜地,纷纷收拾行囊,位于南部的那些民众直接加入了幽州军的队伍,浩浩荡荡跟在士卒后面,位于太行山深处的那些部众也有人前去通知,他们将沿着最近的通道出山,等候在幽州军行进路线上。
宁为治世犬,不为乱世人。
他们太渴望和平与安宁,太渴望好好活下去的希望了。
幽州军此次南下的部队之中,有很多都是当初被击溃、被俘虏的黄巾军,也有很多是各地逃难去幽州的流民,他们看着这些黑山军部众,看着这些人眼中对美好生活的渴望与希冀,心中感同身受。
在这样的氛围中,这支北上的队伍就像是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发地臃肿不堪,但是,纪律保持得很好。
无论军民,每个人都小心翼翼,维护着来之不易的善意和信任。
如此规模庞大、并且还在不断变得更加庞大的队伍,把冀州各地的官员和豪强都吓得够呛,他们纷纷派出人手,远远地就在城外设立粥棚,送上粮食,生怕一个不小心惹恼了这些人,遭至灭顶之灾。
流民手无寸铁,倒是不怎么可怕,真正让各地官员恐惧的,是那数千名骑着高头战马,走在最前面的幽州骑兵。
对于这些人主动释放出的善意,刘备自然是一一笑纳、并让简雍出面安抚各地,让他们不要惊慌。
虽说那些粥棚能够喂饱的人数有限,对于已经膨胀到二十多万人的流民队伍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但别人能有这份心意,就值得刘备去感谢。
几句好听的话就能换来粮食,何乐而不为呢
由于队伍之中人员身体素质参差不齐,为了防止有人掉队或是劳累过度,刘备特意吩咐放慢行军,保持着每天十里到二十里这样的速度。
正因如此,从黑山附近的朝歌到邺城,短短数百里路程,刘备等人走了足足有半个月时间。
“终于到邺城了。”看着出现在远处地平线上的土黄色城墙,刘备长长地松了一口气。
从得知幽州军决意北返,冀州牧韩馥就每天提心吊胆,担心刘备找他麻烦,后来听说刘备带了几十万人浩浩荡荡地直奔邺城而来,更是吓得寝食难安,几乎每天都要派出人手前去幽州军中,一遍遍地重申他和刘使君之间的友谊。
与此同时,一辆辆运载粮草的车辆源源不断地从邺城周边各地开出,最终汇聚到幽州军那里,根据几名年轻士子的计算,这些粮草,甚至足够五十万人从冀州走到幽州的。
韩馥如此示好,早已让刘备对他那点不满烟消云散,如今来到邺城地界,他想的也只是拉拢韩馥,让对方不要像原本的历史上那样,轻易倒向袁绍。
为了表达诚意,韩馥甚至派了耿武迎出城外十里,带着一群猪羊前来犒军,并且邀请刘备入城一叙。
“文威兄何须如此多礼,有你前来迎接,就是莫大的礼数了。”刘备见是熟人,并且是曾经在暗中向自己示好之人,便亲切地拉着他的手,满脸笑意地聊起了近况。
被刘备如此礼遇,耿武心中舒坦,满是皱纹的老脸笑得像是花儿绽放,口中连称不敢,脚下却是不停,任由刘备将他带入帐中坐了。
二人闲聊几句,刘备便询问起刘惠近况,那位老先生德高望重,一向是韩馥的首席幕僚,自从上次险些丢了性命,惊吓过度加上气怒攻心,刘惠便卧床不起,这几个月下来,也不知道好些没有。
他这不说还好,一说起刘惠,耿武便满脸怅然,神情无限萧索,“当日刘子惠一病不起,使君走后不到半个月,便忧愤吐血而亡了。”
好家伙,还真有丢了面子就能气死的
虽说刘备对这种所谓的气节并不怎么感冒,但据他所知,刘惠平日里为人正直,德高望重,对百姓也多有体恤,也算是个好
第一百四十三章 田畴的雄心
刘备赞叹了几句,方才开口问道:“这主意是谁想出来的”
听了这话,沮授刚想开口,却被田畴抢先回答,“是公与先生。”
“韩馥真是有眼无珠,放着先生这样的大才不用,反倒亲近庸人。”刘备摇了摇头,庆幸地笑道。
于是乎,一边奋力吹捧,一边极力谦虚,两人又客套了几句,沮授见刘备似乎有话要跟田畴说,便主动请辞,去巡视流民们了。
沮授离去之后,简雍微笑着说道:“看来这位沮先生的本领更多是在运筹帷幄方面,有此人出谋划策,我就能专心搞情报了。”
那可不,在当初的历史上,沮授能够在兵多将广,统领幽并青冀四州的袁绍麾下担任谋主,监督诸军,靠的就是超群出众的计谋水平。
除此之外,沮授的战场指挥水平也极其强悍,单论军事水准,比简雍高了不止两三筹。
刘备点点头,决定还是应该让简雍回到最擅长的岗位上去,一边建构情报网,一边去坑蒙拐骗,欺负那群胡人傻蛋。
简雍高高兴兴地走了,刘备又转向田畴,对他微笑起来,“子泰,决定出山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小弟虽然才疏学浅,却也愿意追随师兄,为天下人出一份力。”田畴俯下身子,恭敬地答道。
田畴和田豫、徐邈一样,都是卢植在幽州收的亲传弟子,那两人一个喜欢研究农业、一个喜欢坑害胡人,都已经在幽州出仕为官,唯有田畴生性淡泊,始终不愿加入刘备麾下。
如今他决意出山,让刘备在欣喜之余,又略略有些疑虑,不知道该怎么安排这个师弟。
关键是他也不知道田畴究竟喜欢什么、擅长什么。
“小弟不通韬略,只是对治理地方,让百姓安居乐业感兴趣,这几年又在幽州耳濡目染,此次前来,正是为了这数十万流民。”田畴似乎是看出了刘备的犹豫,便主动挑明了自己的来意。
“原来如此,那你觉得,应该把这些人安置在何处”刘备继续问道。
田畴不假思索,从背上的皮包里摸出一卷地图徐徐展开,把刘备看得一愣一愣的,心想这小子是有备而来啊。
现在幽州的学术圈里流行起了皮包,这种皮包以各种兽皮做为外层,内里以薄薄的竹篾排列支撑,用来装书籍和纸张是最适合不过,比起以往的衣襟和衣袖,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正是由于有皮包的保护,这幅地图丝毫被保管得特别好,毫无折痕且字迹清晰,将田豫选定的地方完全展现出来。
“等等,你这要在冀州安置民众”刘备看了几个地名,顿时警觉起来。
“正是冀州的河间国与渤海郡北部。”田畴微笑着答道:“这块地域方圆近二百里,位于易水和漳水之间,北与涿郡广阳相接,东边则是渤海,土地肥沃、交通便利,实为设立民屯的绝佳之处。”
听田畴这么一说,刘备沉默不语,盯着那块位于幽州下方的地域沉思起来。
历史上黄河下游曾经多次改道,最多的时候甚至在华北平原漫流,有七八个入海口,河间国这个名字就是来自那个时代。
黄河改道固然可怕,但河水干涸之后留下的平坦地面、厚实淤泥,又为发展农业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在河间国和渤海郡北部屯田,单从技术角度来说,完全可行。
“子泰,或许你想的只是那边田多水多,适合屯田,但为政一方,需要考虑的东西更多,青州黄巾肆虐,聚众近百万人,你是知道的吧”刘备想了许久,这才沉声说道。
田畴的胃口太大,划出的地域也过于广阔,虽说南部有漳水,但如此广阔的地域,一旦被数量巨大的敌人盯上,防守起来的困难也是极大。
华北平原可不像辽西或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