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科幻世界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幸运的球球
两人走了将近十分钟,便来到公寓楼下。
上了楼,庞学林邀请众人进屋,带着众人参观了一圈。
客厅,厨房,卧室,阳台,洗手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幸好庞学林在生活习惯上还算比较好,平日里打扫比较勤快,倒也没闹出臭袜子乱丢之类的笑话。
庞学林给董青泡了杯咖啡,正要坐下陪她聊天。
董青道:“庞教授,你忙你的,按照自己平日里的生活节奏来,我们就在一旁跟拍就行。”
庞学林想了想,笑道:“那行,正好我有几篇文章需要看一看,那我就先忙自己的事了。”
说着,庞学林直接来到书桌前,打开笔记本电脑,启动电源键。
央视的那两位摄影记者连忙找合适的位置,想要拍摄庞学林忙碌工作的镜头。
但是很快,现场所有人的心思都没有放在庞学林的工作上面了。
只见电脑打开后,音响里传出了一个柔和的电子音:“庞教授,上午好,我是您的工作秘书moss,您目前有十份文件需要处理。其中六份文件为数学科学学院庞氏几何研讨班最近几期的讨论报告,剩下四份,一份是石墨烯材料研究小组最新的论文,一份来自李长青教授研究组关于高纯度碳纳米管的量产报告,一份来自飞刃材料小组,最后一份来自徐兴国教授,主要内容是碳基芯片开发小组人员相关名单的确认情况。”
庞学林淡淡笑道:“moss,按照优先级排序,我稍后处理。”
“moss明白!”
这时,不管是董青,还是另外几位央视的工作人员,一个个目瞪口呆,看着眼前略显科幻的场景。
董青好奇道:“庞教授,这是……”
庞学林笑着说道:“moss,跟这位姐姐打声招呼!”
很快,被庞学林架在书桌一侧的一个仿生摄像头转过来看向董青,音箱里传出moss的声音:“董青姐姐你好!”
董青咽了咽口水,目瞪口呆道:“庞教授,这是人工智能吗?”
庞学林点头笑道:“这是我开发的用来辅助工作的人工智能moss,这个名字来自去年春节上映的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我就拿过来借用了。”
第二百九十六章 弱人工智能巅峰
董青依旧有些吃惊,好奇道:“庞教授,没想到你在人工智能领域还有研究。”
庞学林笑着说道:“只是个人兴趣而已,人工智能的本质还是数学算法问题,再加上我自己又自学了编程,所以就写了一个人工智能的小程序。不过它的主体可不在这台笔记本内,它通过网络连接了一个计算集群,那个计算集群被安置在我妈给我买的一个房子内。我去年拿了千禧年大奖,大部分钱都投到这里面去了。”
董青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说道:“庞教授,我可以和moss打声招呼吗?”
“当然可以,你还可以和它聊天。”
庞学林淡淡笑道。
庞学林很清楚,今后无论他推出石墨烯锂空气电池,还是碳基芯片,都很有可能改变全球的游戏规则,也会将大量的目光吸引到他身上。
因此,他之前购买那些大型服务器的举动根本不经查。
反而不如现在就主动将这些暴露出来。
而且目前计算集群里面安装的,只是moss的一个分身,仅仅是一个弱人工智能,moss的真正主体,还在系统空间的量子计算机内。
就算有人调查自己,也不用担心出现什么问题。
董青好奇地凑上前去,说道:“moss,你好呀!”
“董青姐姐,你好!”
moss很有礼貌地回复。
董青道:“moss,你认识我吗?”
“认识呀,你是董青姐姐,来自央视,这次过来是为了采访我们家庞教授。”
董青和央视的几位工作人员对视了一眼,笑道:“你怎么知道我是过来采访你们家庞教授的呀?”
moss道:“你是来自央视,又带了这么多摄像机过来,我们家庞教授不久前又解决了波利尼亚克猜想,你来采访我们家庞教授的可能性超过了百分之九十五。”
董青忍不住抬起头,看着庞学林道:“庞教授,moss好聪明啊!”
庞学林微微一笑,说道:“moss通过了图灵测试。”
“图灵测试?”
“就是针对人工智能的一种测试,是英国数学家图灵于1950年提出的一个关于判断机器是否能够思考的试验。图灵认为,如果人们与电脑进行对话后,人无法判定对方是机器还是人,那就证明电脑会思考。”
庞学林笑道。
这时,moss的声音再次响起:“庞教授,我觉得你说的不对。”
“不对,哪里不对了?”
moss道:“从本质上说,图灵测试本身还是试图以人类为中心,赋予人工智能人格化,事实上这也是科幻以及科幻影视剧的主流观点。但我认为,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并不是拟人化的智能,试图让人工智能与人类一样,拥有愤怒、嫉妒、困惑、贪婪、骄傲、**等特征,都是歧途。”
董青好奇道:“moss,那你觉得你自己是真正的人工智能了吗?”
moss道:“我还不是。”
“为什么?”
“真正意义上的人工智能是强人工智能,拥有独立思考能力,我现在只会做一些简单的自主判断,并且通过网络进行一些深度学习,我觉得我应该站在弱人工智能的巅峰了吧。”
董青不由得呆了一呆,将目光转向庞学林,问道:“庞教授,刚刚我和moss那一段对话,可以录下来播出吗》”
凭借一位媒体人的直觉,董青感觉moss身上蕴含着极大的新闻价值。
庞学林笑道:“没问题的。”
董青点了点头,说道:“庞教授,那您先忙,我出去一下。”
说罢,董青朝央视那几位跟拍的工作人员使了个眼色,她自己则来到屋外。
想了想,董青通过自己的人脉,辗转联系上了阿里人工智能实验室首席科学家聂冬博士。
两人先通过微信寒暄了两句,董青便直接拨通了聂冬的手机号。
很快,电话被人接起。
董青说道:“聂博士,您好,我是央视的董青,是这样的,我听老佟说您是人工智能领域的专家,我有几个问题想要请教一下?”
“董女士,有什么问题你就问吧!”
聂冬道。
董青道:“现在国际上通过图灵测试的人工智有吗?”
聂冬微微一愣,说道:“有是有,但不算多,两年前,谷歌在i/o开发者大会上,谷歌展示了duplex人工智能语音技术,这款ai能够模仿真人语气、语速,以流畅的人机交互方式帮助用户完成美发沙龙和餐馆的预定操作。从谷歌那边透露出的消息来看,这款ai应该已经通过了图灵测试。另外我们阿里的人工智能实验室内部,也有一台ai通过了人工测试。”
董青问道:“那有没有可能,一位数学家单枪匹马开发出一款能够通过图灵测试的人工智能呢?”
“这不可能!”
聂冬想也不想道。
“为什么?”
董青好奇道。
聂冬笑道:“董女士,你可能不了解,人工智能涉及到的领域非常广泛,如机器学习、神经网络、自然语言处理、机器视觉等等,世界上最顶尖的人工智能专家,也大多只是在单一领域有所建树,想要制造出真正的人工智能,必须拥有一个庞大的团队才行……”
“但是今天我见到了,有人亲手制造出了一款强大的人工智能,而且通过了图灵测试。”
董青深吸了口气,说道。
“这不可能,要么这人就是骗子,要么这人在开玩笑。”
董青苦笑道:“他骗人的可能性很低,而且以他的学术地位,恐怕也不屑于去弄虚作假。”
聂冬微微一愣,疑惑道:“这人是谁?”
董青道:“庞学林!”
“庞学林?”
聂冬声音骤然大上几分,说道:“庞教授不是搞数学的吗?没听说他在人工智能领域有什么建树呀!”
董青道:“我之前也是这么认为的,直到我今天去他家采访的时候,亲眼见到了他那台叫做moss的辅助语音人工智能,moss不但能识别我的长相,还能和我聊天对话,聊天的时候我压根感觉不出来对方是一台机器。”
第二百九十七章 沃克到来
聂冬那边沉默了下来,半天后,他才问道:“董女士,你们这个节目大概什么时候播出?”
董青道:“下周末吧。”
聂冬道:“行,那我到时候一定关注。”
挂断电话,董青摇了摇头,感觉有些匪夷所思。
外界对庞学林的评价很高,有人认为他已经是当代数学界当之无愧的第一人,甚至在历史上最伟大的数学家中,也占据一席之地。
也有人认为,现在下定论为之过早,庞学林的学术成就虽然惊人,但崛起时间太短,还需要沉淀。
但谁都无法否认,庞学林是一个天才。
可董青怎么也没想到,一个人竟然能天才到这种程度。
庞学林亲手打造的moss,竟然可以与谷歌以及阿里实验室的人工智能相媲美。
不过回到公寓后,董青并没有多说什么,而是在一旁耐心得等待。
中午眼看到了中午,庞学林便邀请董青体验了一下江大教工食堂的美食。
下午的时候,庞学林没什么事,先去图书馆还了两本书,然后回到家中,找了一部科幻电影看了起来。
“庞教授你很喜欢科幻?”
庞学林点头笑道:“是啊,科幻电影、我都看,我还是大刘的铁杆粉丝,他的作品,我从头到尾基本上都刷过。”
庞学林心中暗暗补充了一句,还亲身经历过。
董青笑道:“庞教授,那你看这些科幻作品呢?毕竟无论多么严谨的科幻作品,不可避免会存在一定的逻辑漏洞或者科学漏洞,您看的时候不会觉得别扭吗?”
庞学林笑了起来,说道:“这倒不至于。我喜欢科幻作品中那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想象力是我们人类进步的源泉,从某种角度上说,科幻作品引领着我们科学前进的方向。比如地球同步轨道通讯卫星这个概念,最早就是由英国科幻作家著名阿瑟·克拉克先生提出来的,而在他不朽名著《2001太空漫游》中,就有了空间站、平板电脑、视频通讯等概念,要知道这可是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作品。从某种角度上说,我们科学家的工作,就是将科幻作家那些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付诸于现实……这才是我喜欢科幻的原因。”
两人一边看电影,一边聊着天。
一直到傍晚时分,董青他们一行人才离去。
第二天一早,庞学林起床没多久,董青他们就再次找上门来。
今天主要拍摄庞学林平时的工作过程,因此,董青他们也将跟随庞学林前往材料工程学院。
因为要跟拍庞学林,董青和另外两位央视的摄影记者上了庞学林的那辆13款奥迪a6l。
看着略显过时的奥迪,董青有些意外道:“庞教授,没想到你竟然会开这样的车。”
一般情况下,奥迪偏大气,适合四十来岁的中年人开比较合适,对庞学林而言,就有些老气了。
而且据董青所知,庞学林并不缺钱。
以他的身家,就算开辆跑车也并不让人意外。
庞学林笑道:“这车之前我爸在开,我回国后就留给我了,我对车要求不高,能代步就行。”
董青笑了笑,有些感慨,年轻人中,有庞学林这样心态的可真不多。
到了材料工程学院,庞学林先去了趟李长青的项目组,和他聊了下高纯度单壁碳纳米管量产化的进度情况。
按照李长青的说法,高纯度单壁碳纳米管的整体工艺流程已经出来了,新凯材料那边正在对生产线进行改造,同时添加部分新设备,预计年后就可以量产。
随后,庞学林又去了石墨烯项目组以及飞刃材料项目组。
大尺寸单层石墨烯实验室制备已经成功,甚至论文都出来了,项目组正在按照庞学林设计的后续方案,对大尺寸单层石墨烯进行量产化攻关。
飞刃材料项目组,目前反映黑箱的制造装配还在进行中,庞学林估计,反应黑箱最快也得到明年上旬才能进入正式运营阶段。
一圈转下来,已经临近中午。
庞学林带着董青他们参观完实验室,正准备去食堂吃饭,便看到飞刃材料项目组叶兴民副教授匆匆从外面进来,说道:“庞教授,外面来了个柯顿·沃克的老头,说要找你!”
“柯顿·沃克?”庞学林微微一愣,有些意外道:“这家伙这么快就来了?”
柯顿·沃克要来江大的事,庞学林还没来得及跟人说。
他原以为,对方怎么着也得过个一两月才能过来,没想到他竟然直接找上门来了。
董青好奇道:“庞教授,柯顿·沃克是谁啊?”
庞学林笑道:“原普林斯顿大学化学工程系教授,我前段时间去美国的时候,他接受了我的邀请,准备来中国搞研究。”
叶兴民不由得瞪大了眼睛,有些不可思议地看着庞学林。
大佬就是大佬,居然忽悠了一位普林斯顿的学者到江大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