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霸的科幻世界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幸运的球球
庞学林话音落下,整个会议室安静了一小会儿,很快便陷入了喧闹之中。
谁也没想到,庞学林竟然提出了这样一个绝妙的方案。
先不说这个方案到底具不具备现实可行性的问题,单单这个想法,就非常具有讨论价值。
一时间,所有人均议论纷纷,就这个方案的可行性问题展开激烈争论,有人支持,也有人反对。
刘欣和西多夫对视了一眼,眼中闪过惊讶之色。
刘欣不得不拍了拍桌子,说道:“大家安静一下,庞教授,关于这个方案我有几个问题想要问你。第一,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你说的用于制造人工星际尘埃云的材料,我们有这样的材料吗第二,地球穿越小行星带的航程接近两亿公里,最危险的航段大概有五千万公里,如果按照你说的雪地工程计划最低要求,我们在最危险的五千万公里航道内,以其为半径布置出一个直径一千万公里的星际尘埃云,所需要的材料就是一个天文数字,材料储备是否足够第三,如何将这些材料散布在如此广泛的宇宙空间内,需要部署多少艘宇宙飞船,这些问题你考虑过吗”
会议室再次安静了下来,刘欣无疑问到了雪地工程的关键,所有人都把目光聚焦到庞学林身上。
他提出的这个方案确实比较巧妙,但地球半个月后就要穿越小行星带,人类是否还有时间、有能力执行如此庞大的工程,确实是个大问题。
庞学林微微一笑,对这些问题早有准备。
“刘秘书长,关于第一个问题,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我们有这样的材料,那就是金属基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这种材料拥有极强的电磁波反射效果,目前已经可以在江城地下城量产,据我所知,工厂的储量就已经超过了两百吨。我的想法是,我们可以将这种材料包裹在亿吨级当量的氢弹中,只要将氢弹投送到预定位置,氢弹爆炸后,每吨金属基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至少可以形成直径超过十万公里的星际尘埃云。另外我们不需要以地球航道为半径布置这种尘埃云,由于小行星带中小行星公转轨道具有单向一致性,我们可以再地球航道的一侧布置这样的星际尘埃云即可。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我们是否拥有足够的氢弹和足够的载具,将氢弹投送到预定地点。”
刘欣眼睛微微眯起,他没想到,庞学林连这个工程的具体实施方案,都已近考虑到了。
刘欣道:“这个问题,还是由太空舰队司令员贝尔阿诺德将军回答吧。”
说着,刘欣将目光转向坐在身旁的那名身着太空舰队军装的中年男子。
阿诺德道:“庞教授,我可以告诉你,我们军方拥有足够的载具去投送你所说的金属基石墨烯纳米复合材料,至于氢弹问题,我想火石是一个合适的选项,我们的火石只要稍加改造,就可以直接变成一颗当量超过亿吨的超级氢弹。这些年,为了防止行星发动机出现问题,我们已经储备了超过两万颗火石,只要将其中一小部分拿出来稍加改造,就可以满足雪地工程的需求了。”
庞学林不由得微微一愣,火石是流浪地球电影中才出现的黑科技,是用来重启行星发动机的。
只不过在电影中并没有明确说明火石到底是一个什么玩意儿,网上有人猜测应该是一颗热核炸弹,用来点燃重聚变行星发动机。
庞学林没想到,这东西竟然真是一颗氢弹,而且当量超过了一亿吨,这可比当年前苏联在新地岛核靶场投放的那颗核弹沙皇当量还要大上一倍,都快比得上三体中的恒星型氢弹了。
刘欣道:“既然如此,对于雪地工程这个计划,在座的各位有什么意见吗”
会议室内再次安静了下来,所有人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很快,其中一名天体物理学家率先表态:“我没意见,庞教授的这个计划确实具备可行性,如果这能成功,那么可以大大降低地球穿越小行星带的风险!”
“我也没意见,这是个天才的想法!”
“我没意见”
很快,与会众人纷纷表态。
刘欣道:“既然如此,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把会议重点放在雪地工程的讨论上吧!”
接着,科学家们纷纷开始就雪地工程展开讨论。
庞学林只是给出了这个计划的大概想法和可行的工程方案,具体工程细节,自然需要科学家们对其进行详细规划,计算。
比如氢弹的具体位置,如何引爆,如何对小行星穿越金属尘埃云的轨道进行精准计算,太空舰队需要在其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等等。
这些问题,自然不用庞学林再去出马了,联合政府旗下拥有大量的科学家团队和工程师团队能站出来解决这些问题。
眼看着会议室的众人陷入了热烈的讨论之中,刘欣却微笑着踱步来到庞学林身旁,说道:“小庞,有没有兴趣和老头子我出来聊一聊。”
“荣幸之至!”
庞学林点头道。
第七十三章 刘欣的邀请
庞学林跟着刘欣来到会议室外的走廊,走廊外便是气势恢宏的太阳系全息投影,悬浮在半空之中。
两人靠在护栏前,看着眼前一望无垠的黑色虚空。
刘欣感叹道:“小庞,早在几年前,你刚在科学界崭露头角的时候,我就注意到你了,当时想着是不是将你调到希望城来工作,没想到你在江城干得如此出色,成果一个接着一个,于是我就暂时放弃了这个想法。这次之所将你调到希望城,让你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一方面是老杜的大力推荐,另一方面,我也想见一见你,看看老杜如此推崇的年轻科学家,到底长什么模样。我却没想到,你给了我这么大一个惊喜,你是怎么想到这个方案的”
庞学林淡淡笑道:“我也是灵光一闪,可惜我半个月前才收到地球穿越小行星带的相关数据和资料,否则的话,我们应该有更多的准备时间。”
庞学林自然不会告诉刘欣,自己借鉴了三体小说第二部《黑暗森林》结尾部分雪地工程的思路。
在黑暗森林中,人类为了探测三体文明派往太阳系的探测器水滴,通过恒星型氢弹以及海王星油膜物质在太空中制造大规模尘埃云,来追踪水滴的踪迹,这项工程便被称作雪地工程。
刘欣道:“已经足够了,你提出的方案非常具有想象力和可行性,只要取得部分成功,就可以大大降低地球穿越小行星带将会遭遇的风险和损失,对我们而言意义重大!”
庞学林笑了笑道:“秘书长谬赞了!”
刘欣沉吟了片刻,问道:“小庞,你有兴趣来希望城的科学委员会工作吗以你的能力,足以担任地球科委委员了。”
庞学林呆了一呆,没想到刘欣突然提出了这样的想法。
“秘书长,这个……”
庞学林有些犹豫。
虽然他一直有着进入更高层的想法,但也没想到,自己刚到希望城的第一天,刘欣就对自己发出了邀请。
希望城的科学委员会代表着全球科学家的力量,可以说里面的每一名委员,都掌握着极高的权力和地位。
庞学林可不信,刘欣仅仅因为一个雪地工程的方案,就觉得他有资格进入全球科委了。
毕竟能力和资历,是两码事。
刘欣似乎看出了庞学林的想法,说道:“小庞,当年我和你一样年轻的时候,凭着一腔热血投入到了流浪计划中去,一晃这么多年过去了,我已经七十多岁了,在科学委员会这个职位上干不了几年了。当初联合政府制定流浪地球计划体制改革相关法案的时候,设计了一套精巧的体系,军方、政府、科学委员会三足鼎立,在任何事关流浪地球计划的决策中,科学委员会都具有一票否决权!可以说,对整个流浪地球计划能否持续进行,科学委员会责任重大。”
“这些年来,也不是没人试图挑战科学委员会的权威,但都被强力镇压了下去。这么说吧,飞船派便是某些别有用心人士放出来挑战科学委员会的一条狗,但始终不成气候。不过这种局面恐怕持续不了多久了,现在有太阳氦闪危机压着,军方、政府都还能认可科学委员会的权威,一旦地球完成与木星交汇,借助引力弹弓效应脱离太阳氦闪范围,到时候人类面临的,恐怕就是一场政治权力大洗牌。毕竟,我们手里掌握的权力,实在太大了。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到那个时候,但就算我能活这么久,到时候那些家伙能不能卖我这个老头子面子还是两说。但是,流浪地球计划要持续两千五百年时间,科学委员会的存在至关重要,否则单凭那些头脑简单的军人和一心只知道内斗的政客,人类恐怕撑不过这两千五百年。这些年我一直尝试寻找一个能有足够能力和威望接掌科学委员会的学者,但凡是被我相中的,要么不想趟这蹚浑水,要么就是威望不足以压服科学委员会内部的众多山头,因此我始终没能找到合适的人选。”
“但是现在,我觉得你有这样的潜力,一方面,你还年轻,你的学术生命很长,单单熬资历,就可以熬死一大批人。另一方面,你的贡献足够大,不说之前在碳纳米材料和bsd猜想上的贡献,单单雪地工程这个方案,就足以让你跻身科学委员会高层的行列,你的成绩、威望都足够,唯一缺乏的就是资历,假如你同意加入科学委员会,我保你十年时间,十年之后,我将科委交给你负责。我只有一个要求,在未来可能产生的动荡中,保住科学委员会这个权力机构,决不能在军方和政府面前低头!”
庞学林目瞪口呆地看着眼前这位貌不惊人的老人,心中十万头草泥马奔腾而过,头一次,他对一个人产生敬畏的感觉。
在流浪地球小说的结尾部分,人类摆脱了太阳氦闪危机,却爆发出了一场大叛乱,最后,忠于地球派的五千多人被全部处死。
而这位老人,竟然还在地球没有脱离太阳氦闪范围的时候,就仿佛穿透了重重时空,看到了遥远的未来。
这是一位真正的智者,难怪从流浪地球计划初始到现在,他始终把持着科学委员会秘书长的职位。
“刘秘书长,能给我时间好好考虑一下吗这个担子太重了,我需要慎重对待!”
庞学林有些犹豫道。
刘欣点头道:“不着急,你在希望城至少还要再待两三个月,我希望你在离开这里之前,能给我一个确定的答复。”
“好!”
刘欣笑了笑,转身进了会议室。
庞学林看着对方的背影,心中波澜起伏。
之前他之所以想进入科委高层,主要是想在木星危机中发挥作用。
现在距离地木交汇也就只有五六年的时间,但假如自己能够拥有更高的权势和地位,庞学林相信,就算木星危机真的发生,他也有办法将这一危机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可现在,刘欣要自己接手的,却是一个烫手的山芋。
从他透露的意思看,只要人类成功逃离太阳系,那这场叛乱几乎不可避免,自己一旦答应进入科委高层,迟早有一天要站在叛军的对立面。
对于地球派能否在叛乱中幸存下来,庞学林并不抱任何希望。
这可是全球性的大叛乱,几乎所有人都站到了地球派的对立面,不管最后太阳氦闪会不会爆发,地球派必须死!
太阳氦闪爆发了,地球派就是人类的丰碑。
丰碑是用来纪念和瞻仰的,活人可做不了丰碑。
太阳氦闪没有爆发,那地球派就是人类的罪人,应该全部下地狱。
人性如此,概莫能外!
第七十四章 穿越小行星带
接下来的时间里,联合政府开始全方位动员,正式开始“雪地工程”的建设工作。
作为“雪地工程”计划的倡导者,庞学林也被联合政府任命为该工程的首席科学家,参与到“雪地工程”的建设中去。
让庞学林惊喜的是,两天后,他见到了护送首批金属基石墨烯复合材料前来希望城的姚冰夏和杜嘉祥等人。
地球穿越小行星带,难免发生各种意外,联合政府所在的希望城是整个地球最安全的区域之一,姚冰夏的到来,让庞学林安心了不少。
而随着雪地工程的正式展开,庞学林算是真正见识到了这个世界的航天技术水平。
按照雪地工程的初步规划,人类将发射两千枚装有金属基石墨烯符合材料的核弹,使其泊入工程师们计算的指定位置。
两千枚核弹全部由地球发射升空,而搭载这些核弹的载具,居然是采用了聚变动力的空天飞机。
相比于庞学林此前经历的三体世界和火星救援世界,流浪地球的航天工程水平显然要高出不止一筹。
这些空天飞机自重就达到五百多吨,起飞重量更是超过一千五吨,可以搭载将近一千吨的燃料和货物,自由往返于地球同步轨道,在太空中的自持力更是高达数月。
比起火星救援世界中采用了组合式动力的太空穿梭机,这种空天飞机完全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
庞学林还专门找来这些聚变动力的空天飞机和太空战舰技术资料看了一下。
他发现,空天飞机所采用的聚变堆,是氘氚核聚变小型化后的产物,最大功率可以达到百万千瓦级别,几乎可以满足现实世界一个中小型城市的用电量。
如此庞大的能量输出,难怪可以一次性装在数十枚改装后的火石升空。
如果不是因为火石的体积问题,它的装载量还可以更大。
至于那些太空战舰,那就更加夸张了,随随便便一艘总质量就超过十万吨,比火星救援世界里的国际空间站还要大上好几倍。
据说这些太空战舰最快速度可以加速到两千千米每秒(原则上在太空中战舰如果拥有足够燃料,可以无限加速,直到产生相对论效应,但一般情况下,战舰加速之后,还需要足够的燃料保证减速,另外还要维持战舰的基本运行,因此最高速度都会按照消耗三分之一燃料加速所能达到的最高速度计算),可以在缺乏补给的条件下在太空中坚持两到三年时间。
当然了,最让庞学林震撼的莫过于领航员号国际空间站,说是空间站,实际上这同样是一艘超级战舰。
其总吨位超过百万吨,几乎相当于一座太空城市,最多可以容纳超过十万名宇航员。
据说单单这艘空间站内部,就有三座核聚变反应堆,互为冗余设计,可以保证即使两座聚变反应堆出现损坏的情况下,剩下的一座反应堆,依旧可以维持空间站正常运转。
庞学林没有见过领航员号空间站的真身,但从图片上就看得出来,领航员号空间站要比电影中呈现的空间站大上许多倍。
因此,对人类而言,在小行星带内定点布设氢弹压根不是什么难题。
空天飞机载着火石与停泊在地球同步轨道上空的太空战舰对接,然后再由这些太空战舰运输火石,将其投放到小行星带内地球航道附近相应的位置。
时间一天天过去,雪地工程进展井然有序,在地球正式进入小行星带前,雪地工程项目终于完成了所有氢弹的部署工作。
随后,这些氢弹被一一引爆,在地球航道西侧一千万公里处,形成了一片片巨型尘埃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