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推理悬疑

学霸的科幻世界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幸运的球球

    又经过一周的测试,人们很快便发现,这些尘埃云对小行星的追踪效果甚至比庞学林预测的还要好。

    凡是直径超过十米的小行星,穿越这些尘埃云后,都可以在一千万公里外的雷达画面上呈现出清晰的运行轨迹。

    雪地工程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唯一有些遗憾的就是,因为金属基石墨烯材料产量有限,这些尘埃云没办法覆盖全部航道,只能对重点航道进行监控。

    但即便这样,这些尘埃云的存在也大大降低了太空舰队的工作量,使得太空舰队对地球航道的警戒范围扩充到了200万公里,大幅度增加了地球的反应时间。

    ……

    半个月后,地球正式开始了穿越小行星带的旅程。

    除了极少数必须在地面值班的工作人员,地面上大部分人都撤入了地下城。

    太空舰队也开始忙碌起来,地球驾驶室内,庞学林在行星发动机控制中心,第一次见到了反物质炸弹摧毁小行星的场景。

    通过太空战舰外置摄像头拍摄到的画面,庞学林看到,一颗直径两百米的小行星出现在了太空舰队的警戒范围。

    随后,太空舰队发射装有反物质炸弹战斗部的星际导弹,导弹跨越数万公里,精准命中小行星。

    在反物质炸弹爆炸的那一刹那,即使隔着数万公里,摄像机镜头也被一道白光彻底覆盖,直到过了十余秒之后,这道白光渐渐消失,而之前小行星所在的位置,那颗直径将近两百米的小行星已经彻底消失不见。

    据说在地面,反物质炸弹形产生的闪光,瞬间照亮了整个处于黑夜中的东半球,就仿佛一颗超级太阳突然出现在天空中。

    这样的亮光,如果在地面用肉眼直视,有可能直接导致失明。

    而这,仅仅是百克反物质与正物质中和之后,爆发出的能量(一克反物质产生的能量相当于一颗四千万吨当量的热核炸弹),却足以将这颗小行星粉碎成成千上万块碎片。

    由于地球的引力效应,一两天后,这些小行星碎片降临地球。

    天空中开始出现无数壮观的火流星。

    这些火流星中,只有一部分在大气层中燃烧殆尽,剩下大部分坠落在南半球。

    从无人机以及地面监控摄像机拍摄到的画面可以看到,一颗火流星如同天罚,在大气的摩擦下变成绚丽的火球,瞬间击中了封冻的海洋。

    水蒸气形成的白色蘑菇云腾空而起,厚厚的冰层轰隆隆地破碎开去,方圆数公里内的平面彻底破碎,冰面上呈现出了波浪的形状,慢慢扩散开去,然后因为封冻的海洋衰减下来。

    最后,无人机的画面中,撞击点数百米范围内的冰原已经重新融化成了海水。

    而这,仅仅是一枚直径不到一米的火流星造成的伤害。

    更恐怖的是那种直径数十米、上百米的火流星撞击地面时的场景。

    在二十世纪初期,曾经有一颗直径二三十米的小行星在俄国克拉斯诺雅尔斯克边疆区的石泉通古斯河附近坠落并引发大爆炸,这次爆炸将面积大约50万英亩(2000平方公里)的西伯利亚森林夷为平地,并且在地面形成了一个直径达百米的撞击坑。

    后来科学家认为,通古斯大爆炸的威力大约相当于10到20兆吨tnt,这一威力是在广岛投放的原子弹的1000倍。

    类似通古斯大爆炸这样的撞击场景,每天都会发生。

    而牺牲也紧跟着到来。

    在地球进入小行星带的第二天,就已经出现清理小行星的太空战机被小行星碎片击中,导致飞行员牺牲的场面。

    甚至在一周后,一艘太空战舰被一块高速小行星残片击中聚变反应炉,战舰内一万多人瞬间死亡。

    最大的悲剧出现在地球进入小行星带一个月,一枚至今接近一百米的小行星进入大气层,在大气层内,小行星与大气摩擦碎裂成了三块,其中一块,轨道发生改变,最后击中了新德里二号发动机,直接导致新德里二号发动机重聚变核心舱熔融。

    核心舱烧毁了与地下城连接的紧急出口,再加上缺乏足够的电力,导致地下城无力阻挡岩浆入侵,最后新德里地下城四十万人最后活活被炙热的岩浆掩埋。




第七十五章 地木交汇
    每天都有坏消息传来,人员伤亡动辄成千上万,甚至几十万。

    庞学林从一开始的难以接受、震惊,再到后来慢慢变得麻木。

    这本来就是一个在末日中挣扎求生的世界,死亡早就成了人类的日常。

    这场针对地球的狂轰滥炸持续了整整两个月,北半球的行星发动机因为雪地工程的关系,比预想中的要好,只损失了不到百分之五。

    而南半球,则彻底面目全非,密密麻麻的撞击坑,让这颗如同蓝宝石一般的美丽星球,彻底变成了麻子脸。

    当庞学林牵着姚冰夏的手走出地下城的时候,呈现在他们面前的是一个面目全非的世界。

    整个空气看起来都雾蒙蒙的,灯光照射过去,能看到一条清晰的灰色通道。

    天空彻底变成了漆黑一片,这是庞学林见过的有史以来最黑的一个夜晚,群星太阳都已经彻底消失,原本雪白一片的冰原,如今笼罩上了一层黑色的尘埃。

    持续两个多月的撞击,让人类仿佛进入了核冬天时代。

    漫天的尘埃将地球彻底遮掩了起来。

    幸运的是,绝大多数人都还活着。

    远方,隐隐可以看到重新启动后的行星发动机,喷射出的蓝色幽光。

    躲在地下城中的人类,开始重新返回地表,默默地舔舐着伤口。

    这只是两千五百年漫漫征途的初始,未来还要承受多少磨难,谁也不知道。

    庞学林最终答应了刘欣邀请,来到希望城工作,成为科学委员会委员,主要分管全球材料科学、数学方面的研究工作。

    对他而言,加入科学委员会,一方面出于身为一名学者的使命感,另一方面,接下来的地木危机中,江城一号地下城最终全程覆灭,如果能提前进入科学委员会,庞学林相信自己有机会救下江城。

    至于未来的叛乱危机,庞学林还没想好该怎么去应对,这个危机在他看来几乎就是一个无法解决的死结,他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有了雪地工程背书,庞学林入选科学委员会,并没有引起太大阻碍。

    地球联合政府科学委员会一共有三十九名成员,分别由三十九位在各个领域有深厚造诣和威望的科学家担任,这三十九人中,又有十一位主委,负责主持科学委员会的日常工作,刘欣作为秘书长和主委,统领科学委员会。

    庞学林目前在科学委员会内部只能算是一个小透明,但谁也不敢小看他。

    毕竟,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小年轻,已经和一群平均年龄达到六十岁的老家伙们平起平坐了。

    虽然现在在科学委员会内部,庞学林还是个小萌新。

    但十年后,二十年后呢

    谁知道这家伙,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刘欣

    穿越小行星带后,地球绕过远日点,再次向太阳跌落。

    这一次,地球不用横穿小行星带,只需擦着它的边缘通过。

    抵达近日点的时候,庞学林和姚冰夏从希望城出来,搭乘飞机前往上海祭拜父母。

    只是这一次近日点之行,并没有看到往年接近近日点时,地球上冰川融化,春暖花开的场景。

    厚厚的尘埃云依旧笼着着地球,阳光难以穿透尘埃云,使气温回升。

    地表的平均温度只有零下三十度,海洋和大地都没有解冻,天空中只能依稀看到一团阳光产生的光晕。

    一直到五年后,天空中的尘埃云才彻底散去,人类也开始了最后一次通过近日点,庞学林和姚冰夏有幸目睹了地球历史上最快的一次日出

    太阳从海平面上一跃而起,迅速划过长空,来到了天空的顶端,大地上万物的影子在极速变换角度,仿佛无数根用摄像头录制的日晷的影子,被加快了播放速度。

    这是北半球有史以来最为漫长的一个白天,从此,太阳的光芒将一直照着北半球,直到随着距离的渐渐远去,半个世纪内,它便将融入夜空,成为群星之一。

    而南半球,则将陷入永恒的黑夜之中,直到两千五百年后,半人马座a投射出的阳光,再次将它唤醒。

    地球联合政府科学委员会第198次会议,会议纪要。

    时间:065年月7日上午八点至晚上九点。

    会议主题:地木交汇可能产生的危机

    主持人:科学委员会秘书长刘欣

    与会者:科学委员会全体委员

    现将会议讨论的主要事项和决定纪要如下。

    一、会议听取了天体物理学家罗纳德关于地木交汇技术报告,讨论了地木交汇有可能引发的相关危机应急处理预案。

    二、就庞学林教授提出地木交汇,木星引力有可能对地球产生扰动,从而造成地壳板块破裂,引发行星发动机大规模停机问题,科学委员会决定组织天体物理学家和地质学家进行一场专门的研讨会。

    三、会议初步审议了065年度科研经费预算报告(草案),准备印发各部门,广泛征求各学科意见,然后做进一步修改。

    晚上九点半,庞学林有些疲惫地推开家门。

    妻子姚冰夏正在沙发上看电视,看到庞学林进来,姚冰夏连忙起身道:“小林哥,回来了,饭菜我都还热着,我现在给你端出来!”

    庞学林点点头,将外套脱下,挂在一旁的架子上,然后坐在餐桌前。

    很快,姚冰夏将饭菜一一端了上来,她在庞学林身旁坐下道:“真是的,今年是大年初一,我好不容易休息一天,结果你又要加班开会,本来还想和你出去逛逛的,今天外面可热闹得很!”

    庞学林闻言笑了笑,说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这场会议已经拖了不少时间了,之前委员们都满世界各地跑,很难凑齐人。好不容易全体成员都在,刘老爷子选择这个时间点,也是没办法的事。”

    姚冰夏笑道:“刘爷爷也真是不容易,都这么大年纪了,还这么辛苦。对了,小林哥,我今天和爸爸同电话了,只要过了三个月后的地木交汇,爸爸就完成了在领航员号空间站的服役,到时候就可以回来和我们一起生活了,如果那时候你有时间,我们带着他去世界各地走走好不好”

    庞学林微微一愣,点头道:“可以是可以,只不过”

    “只不过什么”

    庞学林叹道:“地木交汇的危险性,恐怕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简单。”



第七十六章 鬼门关
    姚冰夏皱眉道:“你是说,地木交汇可能存在危险我怎么没有听人说起过”

    庞学林道:“地木交汇时,地球和木星之间最短距离只有不到七万公里,木星强大的引力很可能会对地壳产生重大影响,从而引发行星发动机大规模停机,此外,地球引力对木星同样有影响,一旦木星质量偏移,造成地木引力变动,甚至可能导致地球轨道发生偏移利用木星对地球进行加速,其实是人类的一场豪赌,如果赌赢了,那人类就度过了太阳氦闪前的最大危机,如果赌输了”

    庞学林没有继续说,姚冰夏也明白他的意思。

    输了的话,无论对地球还是人类而言,恐怕都是一场灭顶之灾。

    庞学林道:“这个消息现在还处于保密阶段,上次地球穿越小行星带,人类伤亡惨重,飞船派趁机挑事,在不少地下城引发大规模骚乱,在北美差点夺去了好几座地下城的控制权,现在距离地球穿越小行星带才过了几年时间。如果这个消息现在传出去,很可能会引发恐慌,届时飞船派再跳出来的话,联合政府恐怕都没多少精力去应付现在我们的科学团队正在想办法解决地木交汇有可能引发的危机,这些消息你记得不要外传!”

    姚冰夏点头道:“放心吧,我懂的!”

    吃完饭,洗完澡,这对年轻夫妻宛若热恋中的男女一般深入交流了一个多小时,姚冰夏才在满足中沉沉睡去,庞学林却睡不着,枕着胳臂看着天花板发呆。

    在地球科学委员会内部工作了这么多年,庞学林对流浪地球计划以及联合政府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

    电影中,人类在应对木星危机的时候,看起来显得慌乱无序,最后联合政府甚至都主动放弃了自救行动,只是让moss执行火种计划,带着领航员空间站直接逃离。

    如果不是主角父子俩莽了一把,地球压根不存在获救的可能。

    庞学林原以为,这是联合政府对于地球与木星交汇后有可能引发的危机准备不足的缘故,但当他真正置身其中的时候,他才意识到,联合政府对这场危机,比自己想象得还要重视。

    地球想要利用木星的引力弹弓效应进行加速,其难度远远大于普通探测器借助木星进行加速。

    原因很简单,虽然相比于木星,地球还是个小家伙,但两者之间,已经组成了一个巨系统。

    其庞大的引力效应,在交汇时对这两颗行星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因此,人类必须设计出一条极为精准的轨道。

    如果轨道高度太高,加速度不足,那么地球很有可能无法逃离太阳氦闪的爆发范围。

    可如果轨道高度太低,又会有两者相撞的风险。

    因此,如何把握其中的度,难度极大。

    事实上关于地木交汇的研究,早在流浪地球计划初始阶段就已经开始。

    这些年,联合政府已经发射了大量的探测器,对木星进行全方位探测。

    甚至还试图让探测器穿越木星内部,探测木星内部结构的运行机制,但往往这些探测器在深入木星大气层一千公里以后,就会彻底失去联系。

    因此,目前人类对木星的认知还相当粗略,仅仅通过探测器观测,初步建立了木星的重力场数学模型。

    但是,这个数学模型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

    原因有很多,首先,木星的大气层可不像地球大气层这样平稳安静,一旦探测器与木星的距离缩短到一定范围,木星大气层溢出的气流,就会对探测器产生扰动,使得探测器在环木星轨道上打起了水漂。
1...3031323334...23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