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1977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镶黄旗
“还不贵呀这都快两千了。干嘛买这么好的咱不说好了吗买个黑白的就行了……”
“嘿,赚钱就是为花的。你说你带着孩子在家,带着没劲吧。手里还老得干着活儿。给买个大的,带色的,看着不费劲啊。你甭心疼,我现在找着窍门了,用不了一个月,这钱我就能给你赚回来……”
“我……我知道你能挣。可我不是心疼钱,是心疼你……”
“嗨,那咱看完了,我倒手再把它卖了得了。按人民币出手,咱还能挣不少呢。”
这下田香华又被他给气笑了。
“瞧把你能的……”
就这样,俩口子一边说着,一起把彩电从车上搬进屋去了。
随后拆箱、插电、开电视、调天线……
真别说嘿,严可严儿的赶了个正着。
屏幕上的现场画面宁静而肃穆,镜头正对准了**观礼台上的各位领导人的呢。
阅兵式这就要开始了,瞧这份运气。
“大得合”这才赶紧去擦汗洗脸。
然后一手一个,从床上抱起一儿一女来。
看看儿子,看看闺女,看看电视,再看看媳妇儿给自己包着饺子。
猪肉三鲜的。
他心里的甜水儿止不住的往外冒啊。
这日子,美。
与此同时,在福儒里观音院西院,水家可是正跟电视天线较劲呢。
其实,倒不是真的有多么不清楚,而是水婶儿总想追求最佳观礼效果。
一会儿觉得这么着图像清楚点,一会儿又觉得那么着,声音没杂音。
反正怎么无论怎么调怎么整,总觉得差点意思。
好家伙,结果这番挑剔,不但给水庚生累着了。
水澜也没跑了,同样上上下下的折腾了一身热汗,气得她直抱怨。
怪水婶儿这不成那不成,诚心折腾人。
还说这应该是洪老三的事儿。不使唤女婿,使唤闺女,胳膊肘朝外拐,这像话吗
没想到不说还好,一说这话,反到被父母轮流“呲儿”了一通儿。
水庚生先秉公直言。
“澜儿啊,你这是什么话啊。还朝外拐我问问你,你和涟儿的那些好吃的,好玩的,时髦衣服都打哪儿来的啊”
“要不是自家人,小武干嘛平白无故老想着你们啊人家对你们姐儿俩一点不比对自己亲妹妹差,满可以了。”
“何况你又不是不知道。人家洪家老二和四丫头都不在家。小武他们两口子不带着孩子过去陪着,那边不是太冷清了你怪的着人家吗”
“哼!都说你几回了,别老洪老三洪老三的。那是你姐夫,让邻居们听见不得笑话你这孩子,懂点事儿吧……”
水婶当然就更要数落了。
“哎哟喂,你妈我从大早上就给你做吃做喝的。就让你忙和一会儿又怎么了哼,要不是你爸腿软了,我也用不着你…
…”
“你说你,是不是又为跟罗阳的事儿,你心里不痛快啊没事找事撒邪火儿啊。不是妈说你,人家没那意思就算了。咱们小门小户的攀不上那么高的人家。你何苦呢”
“要听我的,不行就别耽误工夫了,你一个大姑娘家家的,可别耽搁成老姑娘。回头就成搓堆儿菜了。你姐好在有小武接着,可你未必能有这样的运气啊……”
好家伙,双拳难敌四手,这一张嘴当然也对付不了两张啊。
而且……而且心事不但被当面揭穿了,让人臊得慌。
这怎么连洪衍武还成好人,成香饽饽了
还运气呸!一个没文化的劳改犯。
水澜是被挤兑得又气苦又难堪。
眼瞅着水涟也吵吵起来,说她老跟姐夫作对,不识好人心。
那她更是生气,一赌气,索性连电视也不看了。
自己摔了门,进屋躺着去了。
不过,更可恶的是,居然没人在乎她嘿。
听着外头爹妈和水涟热热乎乎的接着说笑,全都关注起阅兵仪式来了,就跟家里没她这个人似的。
她这心里自然就更不是滋味儿了。
忍不住一扭身,趴着枕头上。哭了……
和水家的热闹不一样,这一天东院的
第二百四十四章 眼神好
与观看伟人的检阅相比,其实洪衍武对于正式开始的阅兵分列式兴趣不大。
因为实打实的说,别说他已经看过一次了。
而且就其观赏性而言,年代越近的阅兵式,观赏性才越强。
像今年三十五周年阅兵式上,虽然是小庆胜过大庆。
各军兵种、军事院校、女卫生兵、武装警察和男女民兵等,组成十八个徒步方队、二十四个机械化方队以及由九十四架战鹰组成的空中梯队。
可谓阵容强大,威武雄壮,科技含量之高也是空前。
完全展现了改革开放后我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新水平。
但这场阅兵式要和日后我们的五十年大庆,六十年大庆一比,还是有些差距的。
因为必须得说,我国的军队建设伴随着国力发展那可是突飞猛进的。
空前不代表绝后,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所以要说这场阅兵式还有什么,让洪衍武再抱有强烈期待感的。
也就是他在等着首都大学生方队在经过观礼台前,打出“小平您好”那条横幅的一幕了。
有意思的是,洪家其他人和苏家兄妹俩,也同样对首都大学生方队充满兴趣。
不为别的,而是因为洪衍茹身在其列啊。
于是当转播镜头真开始对准首都高校学生组成的大学生方队时。
洪家的电视机前无论男女老幼都精神一振,无不仔细盯着屏幕辨认着,唯恐给洪衍茹漏过去。
老爷子洪禄承先发问了。
“哎,小茹这孩子,今儿从家里走,穿的什么色衣服”
谁不清楚,当妈的也得清楚啊。
王蕴琳马上作答。
“浅白色的牛仔服吧,老三新给的那件儿……”
不想还没等她说完,老大洪衍争倒是习惯性的数落上洪衍武了。
“哎呀,老三,你说你嘿。真是成事不足啊你。”
洪衍武当然一头雾水啊,叫起屈来。
“大哥,我又怎么了您这没头没脑的……”
哪知洪衍争一拍大腿,还真有他的道理。
“你说你怎么拉给小茹的衣服颜色太素了,一进人堆儿全淹进去了。哪儿找的着啊你就应该给弄件红的,那多醒目啊,今年流行红色,女孩都穿红的。连我都知道。你老给弄衣服主儿,难道还不知道啊”
大家听了就都笑。
倒是大嫂徐曼丽比较客观,紧着替洪衍武翻案。
“行了行了,你就别瞎埋怨了。流行红色是红裙子,哪儿有流行红色牛仔服啊至于小武,我证明,人家给小茹弄了好几条呢。可你看看这都什么月份了,谁还穿裙子啊”
这下洪衍武可是得着理了。
“对喽,还是大嫂这话公道。其实要我说,你们谁也甭想看见小茹。那压根就是瞎费劲。还别说红的了,小茹就是穿得金光灿烂。你们也瞅不见。要能瞅见那就邪门了,多少人啊”
这话可是一针见血,真是一碗功效十足的泻力散。
大家一想也是啊,就没了盯着电视认人的兴趣了。
可唯独洪衍争不愿洪衍武得意,非抬杠一样的强词夺理。
“胡说。我就能认出来,我眼神好。”
洪衍武一撇嘴,索性揭开了大哥糗事。
“对,对,大哥,你眼神好,绝对的。要不然,单先生给咱们老宅花厅写的‘宾至如归’,怎么能让你给看成‘妇女至宝’呢……”
好家伙,就这哥俩儿逗闷子,真跟说相声似的。
把一屋子人都乐得前仰后合。
而这时候,电视画面中,大学生方队恰恰走到了观礼台前。
就见突然间,方队里有几个人齐心协力的,一下子举起了写有“小平您好”四个大字的横幅。
不用多说啊,这惊世骇俗的一幕,除了早有预料的洪衍武,所有人当然都会大吃一惊。
因为那横幅做得太简单了,甚至可以说是简陋。
四个字贴在一块长条布上,两头用竹杆子撑起来,被一群大学生簇拥着,高高举起。
就凭这个,显然不会是预先安排的行动。
但话说回来,越是这样的不在规划内的自发举动,越能把某种热烈的感情表达的那样的自然、真诚。
所以屋里的人,谁都忍不住纷纷表达惊叹。
“哎哟,这也太敢干了,谁的主意这是”
“是京大的,那是京大的学生吧”
“别说,这几笔字儿还凑合……”
但让大家更没想到的,叽叽喳喳的众说纷纭中却又响起了苏锦一声带着喜悦的提醒。
“快看,快看,小茹,小茹,就在那横幅后面,举着彩色花朵的……”
大家这在仔细一看……可不是嘛。
就见横幅的后面走的一排大学生,都在手举彩花舞动着。
中间一个最漂亮的姑娘,正是小茹。
&nb
第二百四十五章 开启
国庆节的当天晚上,洪家同样发生了一件可以载入家族史册的大事。
那就是洪家老爷子在饭桌上正式宣布,他要重新再入商海,开张做买卖了。
听到这个消息,洪衍武是喜出望外,尤为高兴啊。
赶紧起身敬他爸爸酒,连道恭喜。
由衷的说,“您总算下定决心了,可真是不容易啊。”
洪家其余人,也是赶紧随之贺喜,纷纷站起来一起给两位老家儿敬酒。
就连洪钧都带着晓影和洪镒,拿“北冰洋”敬了爷爷奶奶。
唯一不高兴的人只有洪衍争,那脸耷拉得都快掉下来了。
敬酒是没精打采,敷衍了事。
于是这下可给洪衍武送话柄儿来了。
他开始挑大哥的眼,说他不像话,连给父母敬酒都没个诚意,忒没规矩。
非让他重新来,好好敬一杯才行。
可没想到,洪禄承本人不但不以为意,反倒还站在洪衍争的角度,替他摆功劳。
“老三啊,你就别故意找你大哥麻烦了。他是直性子,什么情绪都挂在脸上。确实,他不乐意我做买卖,可他也有一点好。虽不能同心,却能协力办事。你前一段时间忙,最近老不见踪迹,好多事我都是让他帮我跑的。你看,哪怕他再不乐意,也帮我把事儿办了,是出了实在力气的。你还能怪他吗”
这么一说洪衍武赶紧换了态度,又讪着脸敬大哥酒。
道辛苦,说大哥劳苦功高。
在大家的笑声里,洪衍争白了洪衍武一眼,很有点不情不愿的喝了一杯。
不过洪禄承也没全向着长子,还是借机会说了他两句。
“衍争啊。其实你为什么不高兴我都清楚。无非是觉得我是国家正式退休职工,拿着公家退休金再做买卖不。人家会觉得,到底是咱们日子过不下去了还是咱们钻进钱眼去了对不对怎么这么长时间了你还没扭过这个劲儿来啊”
洪衍争没否认,直言不讳。
“爸,我确实想不通。您看您,都退休好几年了,六十多的人了。平时养养花,溜溜鸟,逛逛公园多好咱们家也不缺钱,您干嘛非得重操旧业呢不说落在外人眼里不好看。会误会我们不孝。说我们让老家儿退了休还出去奔饭吃。就是做买卖,操这个心也累得慌啊。我不光为了面子,更是为了您的身体考虑……”
可他充满孝心的表态,却仍让洪禄承摇头。
“老大,你是个实在心性,也是一片好心。可你却把人看得太简单了。”
“要知道,一样米养百样的人啊,你所认为的好,未必全盘适用。你边大爷爱养花,爱钓鱼,这样的日子对他来说,当然再好不过。可对旁人就不然了。”
“不说别人,你看常局长退休之后,怎么样啊你说的这些他都不爱,那乐趣也就成了无趣。刚退的时候,几乎连家门都不爱出,也不爱见人,几乎与世隔绝了。好不容易露一面,人都松垮了,看着跟刚生完大病似的。”
“最后幸亏他是在琉璃厂的旧书摊上找到了心气,这才又有了精气神。你看现在,他一天全泡在琉璃厂,晚上回家还要泡在古文堆里,给成摞成摞的字帖、文章收拾。让你干这个,你觉得累不累可人家偏偏自得其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