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1977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镶黄旗
不,假若能赶上玉爷的一小半就够了,已经足以应付学校那帮狼崽子们了。到时候,他也要让“豁子”那帮王八蛋好好尝尝满地找牙,躺在床上筋断骨折的滋味!
大丈夫,男子汉,活在世上,就得有冤报冤,有仇报仇,否则这辈子白活了!
即使他是“黑崽子”又怎么样!学习班和工读学校又算的了什么!真练好了本事,天下间任凭他纵横!
对任何人来说,要想活的有生气、有意义,就必得有一个目标和希望。即使这个目标和希望原本是错误的,能把人引入歧途也不例外,总好过没有任何可以追求的东西。
对目前的洪衍武而言,能用自己的拳头去对抗整个社会的这个念头,就如同他在黑夜迷途的情形下远远地望见了一盏小灯,哪怕那盏灯的光火再昏暗,指引的前途或是阴森鬼域,对他而言也有着异乎寻常的吸引力。即使他明知这种想法有些不切实际,也预感到了飞蛾扑火的结局,却完全抵制不住这种诱惑要走向前去。
之后的日子里,洪衍武对玉爷的态度来了一个大转弯。
他瞅空就靠近玉爷,或是殷勤奉茶跑前跑后,或是夸奖师父的功夫以示敬意,对玉爷简直敬若神明。他最希望的事,不外乎是听到玉爷像对陈力泉那样叫他是“好小子”,能把那些打人的办法额外教他一两手。
可玉爷的性子只喜欢朴实的孩子,像洪衍武的这种刻意讨好反而起了反效果。玉爷既觉得他别有用心,又恼他头些日子没出息,所以只是冷冷地瞅他,并不太怎么爱搭理他。
遭遇软钉子的洪衍武有些失望,可他也是个执拗的人。一旦他真心想干什么,越难他劲越足,哪怕迂回前进,也必达目的不可。
通过对现状的思考,洪衍武心里很快就绕过了这个弯儿来。因为他发现自己身上最要命的地方其实还是功夫不到家。
如果他的“排打功”高强,任凭棍棒加身也丝毫不惧,又怎能被几块砖头拍倒如果“转七星”练到了火候,在操场任他们多少人来追杀,也碰不到他的衣服边!哪怕他能练就武松那样一身神力也行啊!正所谓“刀快不怕脖子硬”,凭着傻力气照样能放倒一片,也不至于被打得那么惨!
所以说他觉着玉爷暂时不教他打法也没什么,他所能做的倒是应该先把基本功捡起来,反正基本功在那摆着,既然知道了是有用的东西,再怎么练也不为过。而且玉爷也是因为他不练功才恼他的,这样或许才能真正让师父消了气。
就这样,洪衍武又恢复了练功。和以往不同,他不仅不再偷奸耍滑,而且还热情万丈。他自己把的每日练功的时间几乎增加了一倍,天天要比往常多练两个小时。凌晨第一个起,夜里最后一个睡。每天都披星戴月、挥汗如雨地埋头苦练。
洪衍武彻底地变了,他对自己相当严格。一个把式做不准,就必须练到位。
过去
第166章 开刃
“老小孩”是一个比较贴切地概括老年人性格特点一个词儿。
这就是说人一上了年纪,脾气往往就会变得象小孩一样,很天真,很任性,总是喜怒无常。什么事儿都必须别人哄着来,顺了他的意才行。
玉爷也是这样。一开始的时候,他确实是气洪衍武气得很了。所以哪怕洪衍武重新恢复了练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勤奋,他也怒气难消,甚至还怀疑洪衍武是否是在演戏,能否坚持下去。
直至两个月之后,看到洪衍武依然故我地苦练,老爷子的火气才散了。
按理说这会儿师徒就该和睦如初了,可偏偏洪衍武私下里又开始了睡石枕、练劈砖、找拳谱的行为。这可立刻又让玉爷肚子里生出了一堆闲气。
老爷子想当然地认为,这是对他这个师父授艺方法的不信任,又或是以行为来表示抗议,于是老爷子便有心再晾这个徒弟一阵,看看洪衍武还能折腾出什么新花样来。
这也就正应了“欲速不达”这句话,洪衍武恰恰没想到,正是他的“求艺心切”,反倒真正地耽搁了他学艺的进程。其实这可以算是对“自作聪明”这个词儿,比较好的一个例证。
不过,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对真正肯下苦功的孩子每个师父都喜欢。
洪衍武这一发狠猛练就是半年,再没有一日懈怠过。在数不清的日子,在烈日当头的盛夏,在北风呼啸的寒冬,哪怕院子里就剩下他一个人,可他却还在发奋地练功。
由于下了常人不肯下的功夫,半年之后的他不仅大腿见壮,胳膊见粗,力量见大。而且三九天练二五更的功夫,他虽然单裤单褂,浑身出的却都是白毛汗。那衣服简直就跟水捞出来似的,这基本已经到了“冷不侵”的地步了。
对玉爷而言,看到这一幕是无法不动容的,这自然证实了洪衍武的苦心求艺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老爷子甚至很高兴的发现,他又有一个徒弟具备“成器”的条件了。
只是由于因洪衍武的这种转变太过突然,又过于极端,玉爷毕竟还有点不放心。他很是担心洪衍武火气冲,燥性大,一味图快,今后会犯急功冒进的大忌。于是他便又费尽苦心地为徒弟增加了一个额外的最后考验。
那一天,洪衍武和陈力泉放学回来后,玉爷院里忽然多了一个沙土山。玉爷则把洪衍武单独叫过来吩咐,“你去把沙土都搬到西墙根的坑里去,要记住搬了多少簸箕沙土。不许泉子帮你,你一个人干,听见没有。 ”
而在洪衍武点头之后,玉爷便又拿来一个大号铁簸箕,撮了满满一簸箕沙土给他做示范。
“看着,得这么搬。底桩腰挺,上腿蹬直,双手举平,慢慢蹲身,蹲到底再拔起来,要不摇不摆。”
结果等到深夜里洪衍武彻底搓完沙土,累得躺在地上起不来的时候,玉爷就从屋里出来了,盘问洪衍武搬沙一共走了多少趟
洪衍武张口便答,“921趟。”
当时玉爷听了虽然表面没动声色,可在心里却不由默默点头。原来这沙土山他早就自己量过了,数目一点不差!
说白了。也就是从这件事儿上,洪衍武表现出的踏实劲儿才彻底让玉爷放了心。老爷子彻底不再担心徒弟的心浮气躁和投机取巧了。那么后来,也才有了答应传洪衍武招式的那句话。
不过对这次考核,洪衍武自己可是完全是蒙在鼓里的。
实际上他由于这个阶段受到强烈的压迫却又无处可以发泄,根本就是有意拿自己的**发狠出气,完全是无心撒谎,靠误打误撞才过的这一关。
甚至于他后来还一直以为,玉爷是单纯因为他下功夫的狠劲才认可他的呢。故而自此之后,他对自己就越来越狠,在练功上的追求也越来越走极端了。
这不能不说是古代传承模式的一个弊病。
过去的师父授艺老爱云山雾罩的,想让徒弟自己领悟明白。正所谓“练武半辈子,一句话教给徒弟”。
其实这种方式相当于“悟禅”,如果能功成,固然效果是最好的。可却不知,从另一方面却往往也会让徒弟产生误解,走向歧途。
当然,武技中有些功、理毕竟是很“身体化”的东西,得身教力行方能体会得出,可有些浅显的道理也用这种方式,那大概就要归结于思维僵化、习惯使然上面了。
但总之,无论如何,洪衍武终究是熬过了玉爷最后的一关,成为了师父眼里的“一块好钢”。于是就在搬完沙子的第二天一大早,他便和陈力泉一起,各自从玉爷手里接过了师父相赠的一件跤衣。
而打他们穿上这件梦寐以求的“横人皮”开始,在院里新添了“跤坑”开始,也就意味着玉爷终于开始传授他们攻击技法,要给他们俩人“开刃”了。
跤行里有句俗话形容技法非常多,那就是“大绊子三百六,小绊子多如毛。”
玉爷家传跤术历经十几代人的完善,在善扑营内和御驾前经过大大小小无数比试的验证与充实,真可谓是包揽了天下间各族跤术的精华。
所以对于各路跤术都了如指掌的玉爷,也就大可不必像其他人那样墨守成规,只教两个徒弟练相同的基础绊子套路。反而可以根据两个徒弟不同的特点因材施教,传授与他们个人条件最为契合的招式。
比如说,玉爷因见洪衍武的腿功比较扎实,挪步又较为灵活。就特意先传了他一套用腿进攻的动作——“踢”、“挣”和“里
第167章 异常
体验到了技击带来的刺激与乐趣之后,洪衍武和陈力泉爱跤的心越来越盛。
特别是洪衍武,他完全沉迷于其中。每天除了练功、对练,哪怕是吃饭或走在路上,他也在琢磨招式。
由于他经常在想象中的敌人过招,所以说不准什么时候,他就会出手抓一下把位,或是踢出一脚“泼脚”,整个儿人就像魔怔了一样。
这无疑更让玉爷觉得他是可造之才。于是老爷子便把所知的看家绊子、拿手绝活,统统都拿了出来教给了他。
简单说吧,洪衍武和陈力泉一猛子就又跟玉爷学了二年。
在这两年中,与外界的“批林批孔”、李庆霖为知青上书“告御状”、黄帅反潮流、张铁生交白卷、西沙群岛自卫还击战、我国就东海大陆架开发协定发表声明,以及我国在黑龙江发现古代猛犸象骨架化石这些社会事件同步发生进行的,是在玉爷呕心沥血的传授下,洪衍武和陈力泉的跤技噌噌往上猛长。
以洪衍武来说,因为他对腿下的绊子招儿格外感兴趣,玉爷便特别有针对性地指点他去练“大挽桩”、“小挽桩”和“钻子腿”。
这几种特殊的腿功,在跤行里有“百绊之祖”之称,是使好绊子的关键前提。于是在一段长时间的疯狂苦练之后,洪衍武不仅对踢、拿、摔、打,以及坑、坎、抹、杂诸般功夫统统熟练掌握,还从玉爷的手里学到了许多类如“千斤坠”、“盘腿楼”、“喜鹊登枝”、“铁胳膊撑子”这些跤行里几近失传的偏门招数。
完全可以说,此时他的跤技已经达到了下绊子心应手,腿下出招随心所欲的地步了。
而陈力泉呢,由于天资不同,他学会招式的速度要比洪衍武慢得多。可他的优点却在于底桩牢固,心态稳健,乐意一步一步去增加基本功的本钱。
这个憨小子,一门-心思认准了“勤能补拙”和“熟能生巧”的道理,他便只管把那些揣、手别子、勾子、搓窝什么的基础招式反复练得精熟,同时还向玉爷专门讨教了石锁的练法以增长气力。
如今别看他才十四岁,可骑马蹲裆式一站,却已经完全可以把两只七八十斤的石锁,舞得上下翻飞。
正所谓“一力降十会”,这不仅直接提升了他对力量冲突的掌控能力,也大大增加了指掌抓拿的成功率。往往同样一个“手活儿”在他使来,就要比洪衍武的效果好得多,这也是洪衍武对他最羡慕,且最忌惮的地方。
说到这儿也就明白了,一个师父竟教出了两样儿徒弟,一个迅捷多变,一个稳扎稳打,两个人是个个出彩儿。
不过,尽管玉爷为此喜在心上,乐在眉梢,可他每日看着宽大的庭院里那一派跌打摔拿、龙腾虎跃的场面,渐渐地,心里却也隐隐感到了一些不妙。
这不是因为别的,而是由于洪衍武越来越表现得异常。
在玉爷看来,这小子不仅在跤术上脱了胎、换了骨,可不知为何,似乎就连性子也越来越走偏,变得有些阴鸷暴戾了。
说实在的,玉爷一向最看重的就是每日的练功,他深知一个人日常功夫练的火候不到家,基础打不牢,将来必会影响练其他功夫。而且一旦碰上劲敌,没功底更是万难应对的。
所以他一向是把“名师出高徒,苦难见真功”信奉为真理,在练功方面,也总是不断地给两个徒弟加码。
哪怕平时洪衍武和陈力泉都练得非常刻苦,他在心里不住地赞叹,却也从不当面夸奖他们。反而严上加严,吹毛求疵般地去挑毛病。而一旦发现他们哪儿有不足,立刻就会毫不客气加以纠正、训导。
但即便是如此,他这个严师也觉得洪衍武在练功上做得有些过了。因为他还从没见过有一个人,能像这小子这样见天长在院子里的。
一段时间以来,只要洪衍武一从学校回来,他马上就把上衣一脱,披着褡裢进院子,龇牙咧嘴地练了起来。除了吃饭能罢一会儿手,他这一练就得持续到深夜。而且无论他再怎么发疯地狂练,也从不叫唤一声。特别是那双眼睛显得格外凶狠,充满了戾气。
要说玉爷自己是最知道练功的酸辣苦甜咸滋味的。其实练功的苦处,除了要承受挑战肢体极限所带来的痛苦,难就难在还要每日如一,天长日久地坚持不懈,如果要没有
第168章 动力
是的,革命意志!
对洪衍武这一代人来说,由于从小就接受着“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或“欲与天公试比高”这种革命思想的洗礼,所以在当年,他们每个人都深刻地了解“革命意志”的重要,几乎人人都把培养自己的“革命意志”,当成了战无不胜,能挑战所有困难与极限的“必胜法宝”。
作为革命的先驱者,“老大哥”苏联人还专门写了个小册子来讨论如何培养“革命意志”,使人脱离动物性、使人有尊严的办法,书名就叫做《意志的培养》。
这本书很薄,却是当年大多数“有志”青少年的必读之书。洪衍武和陈力泉在常显璋的家中也看过这本书,他们还一起总结出了四点,作为最宝贵的人生格言。
一、意志就是实现目标的能力,就是有向目标锐进的气概,为了达成目标应不惜牺牲一切。
二、任何感情只有变成与之相适应的行动才有价值。同情要有同情的举动,反抗要有反抗的举动。意志就是把思想与情感的愿望付诸实行的能力。
三、重行动,轻说话。行动着的傻子,远胜过躺着的聪明人。
四、要有耐受力,自制力。干事要有始有终,绝不轻易作出承诺,但每一个承诺都一定要完成。
而洪衍武和陈力泉仅仅总结出来还不算完,之后随着到玉爷家中学艺,他们甚至还把这四条抄写下来,并郑重其事地贴在了房间里,以便于对自己做精神上的激励。
作为玉爷来说,其实他看不大懂他们写下的这几条,只大概其明白这是类似于“曲儿要天天唱,拳要天天打”的意思。在他心中,就不免觉得这些话有些啰嗦琐碎,大有脱裤子放屁之嫌。但说到底,这毕竟还是一种励志的表达。所以老爷子当时也没做什么干涉,反倒觉得这两个小徒弟还挺有意思的。
这件事在某种程度上,完全可以看作是当年青少年在思想动态上,所反映出的最真实的一个缩影。
同时另一方面更加普遍的情况是,由于当年在社会全方位的宣传与倡导下,电影、书籍、报纸、广播里的英雄事迹多得让人目不暇接,再加上当年的人们思想封闭,又情感单纯,就特别容易受到这些事迹和人物感染。所以实际上对电影、小说中各类英雄偶像的崇拜与效仿,才是无所不在,深深植入到每一个青少年心中的。
拿洪衍武和陈力泉来说,他们就特容易受到感动,几乎每一部电影都能征服他们。每次看完电影之后,不管国内的、国外的、打仗的、不打仗的,他们都被感动得要命,久久地沉浸在里面。
同样的,当他们阅读一本小说的时候也是如此,通常看书的过程里他们谁都不爱搭理,看过之后默默回味很久才会彼此讨论,还特恨自己又回到了这个平凡无奇的世界。他们真心希望他们自己能活在电影或是小说,那些精彩的世界里。
那么无疑,能打动他们的那些英雄人物,也就成为了对他们真实生活影响最大的因素。而他们也像大多数同龄人一样,每当拥有了一个想要追求的目标时,自然而然地就会想起内心敬仰的那些英雄人物,激发自己的“革命意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