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1977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镶黄旗
第六十六章 诸事顺遂
数天之后,洪衍武心里一直惦记着的几件要紧事,依次都落实了下来。
首先,是八叉一方答应的一千四百元钱按时交付。
人所共知,玩主圈子讲究的就是互相要给面子,既然已经休止干戈且得了实惠,就不能太得理不让人。
而且洪衍武虽然号称金盆洗手了,可他人毕竟还住在南城。所以为了日后好再相见,他便专程请八叉小地主和弓子一起喝了一次大酒,以表示一切仇怨就此化解,今后井水不犯河水。
固然,这种表面的亲热对于化解真正的积怨根本无效,但毕竟洪衍武走了这么一个形式,也就算是给了对方一个体面的台阶。
随后很快,高鸣也把公安五处开具的一张户籍调京证明,和一张通过知青办搞到的落户大兴红星公社旧宫大队的转入知青证明,一起交给了洪衍武。
从这件事的效率来看,高鸣的父亲高作礼还是很有点儿能力的,不然也不会办得这么快。
洪衍武当然记得,当年办事有多么地难。在这个官僚主义盛行的年代,要是他自己跑这件事,就是提着礼物,找对了庙门。恐怕没个十几天,也办不下来。看来,这手握权柄的人和普通老百姓还就是不一样。
所以既然人家已经按着自己划的道儿走了,他也就无心再去刻意为难,便很爽快地按照约定把胶卷还给了高鸣。
而经此一事,高鸣气焰顿挫,由于担心再生变故,他很快就去部队报道了。就连他的弟弟高放,也被高作礼严加告诫不许再外鬼混。所以从此之后,总参三所的院派之中,已经再听不到高家兄弟的名号。
至于对洪衍武的家庭来说,这倒真是件令人难以置信的大喜事。因为这就意味着,从现在开始,洪衍武已经等于重新拥有了京城户籍,他的二哥洪衍文也将很快脱离苦海,回到家人的身边了。
当然,对于洪衍武怎么能办成这么大的事儿,洪家老少是不会没有怀疑的。可架不住洪衍武吃铁丝儿拉笊篱他能编啊。
这小子直接把粮食局宋衙内名号打了出来,他先偷偷跟宋国甫对好了词儿,又叫这个大果脯到家里来吃了顿饭,于是在洪衍茹和苏绣想当然的佐证下,整个洪家人的猜疑也就都消除了。
不过,还得说宋国甫是个厚道人。因为白白吃了一顿王蕴琳的春饼,又受了洪家老少不少诚恳的感谢,再加上念着上次洪衍武花钱请他吃烤鸭的事儿,他总觉得心中有愧。
于是在听说洪衍武想去辽东寻药的事儿后,他就通过父亲的关系,私下里给洪衍武凑了三百斤的全国粮票,总算作为哥们儿也尽了一点心意。
事后,虽然在方婷那儿不免又落了个冒傻气,瞎大方的评价,可他自己心里,却觉得多少能交待得过去了。
最后一件事,那就是王蕴琳也终于正式答应了洪衍武的请求。
这既是因为洪禄承的病况迫在眉睫,确实已经到了威胁生命安危的地步。也是因为她深为小儿子的一片诚心所感动,实在没能耐住洪衍武的每日缠磨。
另外还有一点,那就是洪衍文身在偏远贫瘠地区,如果就这么把转插证明寄过去,实在有些不保险,万一弄丢了,可没地儿找补去。索性,还不如就让洪衍武跑一趟,安安稳稳把这件事办妥当的好。
于是这么一来,洪衍武接下来要做的事,那就是尽快完成自己的户籍调京手续,然后就可以动身上路了。而要想办妥这件事,他还不得不再跑一趟茶淀。
因为根据规定,一出才能一入。这也就是说,他只有先在清河农场办好户籍转出手续,才能在派出所这边办理户籍转入手续。
至于手续是否能够顺利地办下来,他可不怎么担心。因为他手中有五处的调令,茶淀那边作为一个下属单位,是没有权利拒绝的。
更何况,他也不是空手回去的,还买了许多烟酒和食品带了去。一是为了用来疏通关系,二来也正好看看当初对他照顾有加的薛大爷。
果然,有了炸药包香烟和手榴弹酒,一切阻碍都能轻易排除。火爆脾气的场长一见到礼物,气性竟变得异常柔和,二话没说就盖了大印批准放行。
而老薛队长见到洪衍武也很高兴,絮絮叨叨问了好些他和陈力泉的近况。听说他这次来是办迁户的事儿后,还直夸他有出息,接着又嘱咐他既然有了京城户口,那就得找个工作,好好过日子了,千万不
第六十七章 真正的爱情
就在陈力泉辞职的当天下午,小百子也来了。
这小子最近之所以一直都没露面,是因为他父亲的伤病又严重了。不过这次,他倒是带来了一个好消息。
原来受洪衍武之托,两天前寿敬方已经去过了小百子的家。在他诊断之后,虽然断言小百子父亲的腰伤因为处理不当,已经无望根治。但他也表示,至少可以让病人恢复到日常生活可以自理的程度。而且尝试着针灸了一次,效果也十分显着,才不过两天,小百子父亲就已经可以在床上自己翻身了。
就为了这事儿,小百子今天是受父亲和姐姐之命,特意来请洪衍武去家里吃饭的。他们一家人,一定要为洪衍武介绍了这么一位医术高明的大夫,当面致谢。
另外,他们也想问问洪衍武,到底该怎么向寿敬方表达谢意,因为人家即不肯收钱,也不肯收礼,只说下周还会继续来针灸就走了,这让他们实在是不落忍。
对于小百子一家的邀请,洪衍武没有拒绝。虽然他的本意,也不愿帮了一点小忙就给人家添麻烦,让人家破费。可一是怕他不去驳了人家面子。二来也怕小百子一家不了解寿敬方的为人,枉花冤枉钱。三来他也要远走他了,再见面不知是何时。所以他觉得临别之前,还是应该当面把寿敬方的性情解释清楚的好。
只不过洪衍武却没想到,尽管他说清了这件事的里里外外,成功安抚了小百子一家不安的心情。可小百子听说他要去辽东之后,竟然也闹着非要跟他同去。
洪衍武当然不会同意。虽然他喜欢这小子的机灵劲,可毕竟这不是去旅游,弄不好还得下海,危险和困难都是可以预料到的。再说这一去在时间上也毫无把握,他又哪儿能让小百子的父亲和姐姐跟着担心呢因此毫不犹豫就断然拒绝了。
可不成想,不但小百子犯了轴劲儿,死活纠缠不肯放弃。就连小百子的父亲竟也帮忙来劝说,希望能说服洪衍武带上儿子一同前往。
老爷子就一个理由,说小百子弹弓玩儿得还不错,多半能帮上他们一点小忙,而且他也希望,自己的儿子能用这种方式替他报答一下洪衍武,对他们家的多次施手相救之恩。
对此,洪衍武连称不敢,他说小百子这个岁数还是应该去上学的好,而且他自己是个没工作的两劳人员,要跟着他时间长了,兴许就把这孩子的前程给耽误了。
却没想到这位在天桥混了大半辈子的神弹弓见识颇为不凡,他声称自己什么人物都见识过,分得清人心善恶冷暖。像洪衍武做的那些事儿,可绝非四霸天,一皇上那种纯粹的恶霸流氓能干出来的,他反而认定了洪衍武是个真正的仗义之人,儿子跟着他学不了坏。
并且他还说,小百子在念书上本身就没什么天赋,与其在家无所事事,倒不如跟着洪衍武去外面长点见识,经点风雨的好。
话说到这份儿上,洪衍武也就再难拒绝了。因为现在的他,能抵御金钱,敢抗衡权柄,却无法抗拒别人对他发自内心的认可与信任。
而小百子见洪衍武终于点头同意了,马上就变得喜不自胜起来,倒像捡了个金元宝一样。这一餐饭也吃得是摇头晃脑,眉开眼笑,格外地有滋有味
有了老边媳妇和民警张宝成的帮忙,洪衍武入籍手续办理得相当顺畅。粮油关系副食本都办好了之后,就连上路要用的介绍信也开出来了,随后就是拿着它去火车站买票。
由于当年车次很少,洪衍武买到手的已是两天之后的火车票了。不过最后在家的两天里,他也没闲着。
思来想去,他觉得走之前还有两件事儿得办。一个是打听一下有关常显璋的下落,趁这次远行的机会最好能去看望一下。另一个就是他也想给玉爷扫一次墓。
这两个人,都是洪衍武内心里十分对不起的人。一个教他念书识字,使他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想。可是他不但害得人家丢了工作,被驱离
第六十八章 启程
京西的八宝山过去曾是明清两代太监养老送终的世外桃源,因盛产红土耐火土青灰等八种矿产而得名。
建国后,在这里修建成的八宝山公墓,则是京城最有名的墓地。特别是在火葬实施之后,这里已成了京城人安葬的唯一选择。
八宝山墓区分为两个区域,一个是专葬县级以上干部和知名人士的革命公墓,另一个是安葬普通百姓的人民公墓,而玉爷和陈力泉的父母,全都葬在这里。
1977年4月29日,距离清明节已经过去了多半拉月。这只是个普通日子,没有什么人来扫墓,整个墓区都是静悄悄的。
几乎可以说,洪衍武和陈力泉,是在一种可以清晰听到微风吹动的情形下,走在上山小路上的。
他们先去祭拜了陈力泉的父母,随后才去与玉爷告别。两座小墓都是那么的渺小,毫不起眼,藏在密密麻麻形态各异的墓碑中,就跟不愿意与他们见面似的,让他们找了很久才找到。
可对待两座墓里的故人,洪衍武的态度却很虔诚。两次拜祭流程完全一样,先清扫,再上供,最后下跪祭拜,完成的一丝不苟。
由于陈力泉不善言辞,对两个墓的悼词都是洪衍武自己在说。
他对陈力泉的父母说,陈叔陈婶,我和泉子一起向你们告别了,我们这一去还不知道明年清明能不能回来给您们扫墓。但我路上一定会替你们把泉子照顾好,也请你们在天之灵保佑我们平平安安回来。总之请二老放心,泉子以后就是我的亲兄弟,只要有我吃的,我就不会让他饿着,只要我有盖的,我就不会让他冻着。今后无论我有什么,泉子都有一份儿,我保证永远不让他感到孤单
他对玉爷也说,玉爷,您活着时候不待见我,那不是您的错,而是我的错。全是靠您教给我的本事,我在灰黑的日子里才活出来点儿颜色。我现在明白了,这辈子能有您这个师父,是我的运气,也是我的福气。我想着您,泉子也想着您,将来咱们要有缘再做一回师徒,我和泉子还一起坐在小院儿里听您讲故事,我给您打扇子,让泉子给您倒酒
下山的时候,有点匪夷所思的是,满山满坡的麻雀突然叽叽喳喳地叫起来。
此时抬头望去,头上是一片清澈的蓝天,还有云从天上掠过,这种晴丽的景象顿时让人感到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受。
无论是洪衍武还是陈力泉,都不觉轻松了许多
当天晚上,在洪家堂屋昏黄温暖的灯光下,王蕴琳徐曼丽和洪衍茹一起包了一顿猪肉白菜馅饺子。
她们这是遵循着上马饺子下马面的老礼儿,为明天就要出发的洪衍武和陈力泉发脚。
就当年来说,对洪家的经济条件而言,这一顿饺子不亚于今日的一顿盛宴,让洪衍武和陈力泉均感念至深。
不过看着母亲一边包饺子一边眼泪汪汪的样子,洪衍武心里也十分不落忍,嘴里便不停地相劝。
妈,您就别多想了。俗话说,羊羔跪乳,乌鸦反哺,我若不去试着跑一趟,那就连畜生也不如了。好在我虽然走了,可很快二哥就能回来了,有他在,家里的事儿总算还多个人照应,我也就能放心一些了。对我您可别太挂念,我已经成人了,又有泉子陪着,无论遇到什么,我们哥儿俩都能兜得住,您就在家安心等着我回来吧
对此,王蕴琳虽然嘴里一个劲答应着说好,心里却仍忍不住一阵酸涩,一阵惆怅。并且最终,这种表面上的强自控制也没能坚持多久。
因为隔壁老边家的话匣子,忽然传出了红灯记李玉和的唱腔,听得一句时令不好,风雪来得骤,妈要把冷暖时刻记心头时,触景生情的王蕴琳便控制不住地泪如泉涌,不得不把一切交给了儿媳妇和闺女,自己捂着嘴进屋去了,老半天也没能出来。
这段戏,唱得可真不是时候
1977年4月30日,周六,正式启程的日子就在今天。
昨天晚上,王蕴琳和徐曼丽不厌其烦地为洪衍武和陈力泉检查了一遍遍的行装,生怕他们遗忘了什么。今天一大早,俩人又早早起床,给他们做好了早饭。
看着洪衍武和陈力泉狼吞虎咽的样子,王蕴琳久久无语。
儿子的远行如同在她心里剜了一块肉。这种疼痛,似乎永远无法消褪。她想像着他的儿子在辽东将遇到的万千种困难,想像着她身边少了一个儿子的寂寞生活,想着差一天就过五一节了,儿子偏偏这个时候离家
想着想着,眼圈儿就又泛了红,总觉着有许多话要说,却又说不出来。
洪衍茹今天还要上学,不能去送哥哥,她也不会说什么,所以临走时,只是反复嘱咐洪衍武一句话,出门在外一定好好儿的。另外,她还掏出五块钱,非要交给洪衍武。
洪衍武说不要,洪衍茹就要哭。洪衍武只好接过钱,直到目送着妹妹背着书包走出门去,才又把钱放回了她屋里的抽屉。
等吃过了早饭,时间也已经差不多了。洪衍武便向父亲屋里走
第六十九章 火车向京城
灿烂的朝霞,升起在金色的京城,庄严的乐曲,报道着祖国的黎明,啊京城啊京城,祖国的心脏,团结的象征,人民的骄傲,胜利的保证,各族人民把你赞颂,你是我们心中的一颗明亮的星
火车行驶在黄色的土地上,方向京城。
尽管车厢嘈杂混乱,到处都挤满了人。尽管车厢的地板斑驳肮脏,满是煤烟味儿。尽管车厢的喇叭里反反复复播唱的,除了红灯记选段,就是这首京城颂歌,可受归家意念的驱使,此时坐在车厢内的洪衍文仍然倍感快乐与美好。
他沉浸在一种难以对人说明的好心情里,眼睛看的是绿人造革的座椅,黄木的短桌子,偌大的玻璃窗户,或站或坐拥挤一团的旅客,大包小包天下地下的行李被卧,可心里想的却是别的。这要用现在的话来描述,那就是爷看的不是别的,爷看的是心情。
八年前,初次离开京城的时候,他就是坐这样的火车走的,八年之中,他每次回家探亲也是坐这样火车来去往返。
而这一次,尽管坐火车的本质没变,但其意义和他的心情却已然是天壤之别。因为这次再回京城,他就不用再走了。这就像是一个毋庸置疑的圆,一个如同宿命式的回归必然。
自从彻底走出了家门,他真正知道了什么叫离别,懂得了什么叫亲情。所以过去每年十二天的探亲假,他回的时间永远选在过年。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慰藉他自己心底的那份离愁。
在家的那些日子里,因其短暂便显得弥足珍贵。他很清楚,这种回归转眼就面临着离别,于是每次过年他都是一日日数着过的,也会十分小心地避讳着走火车站这样的词汇,以免引起父母的悲伤。
只是让他不免难过的是,往往这种时候,家人的脸虽然都故意装作很平静,甚至有时还会泛出微微的笑,可内里却永远掩饰不住那种苦涩和忧虑。
没办法,生活让他所有家人都学会了表演,学会了掩饰。尤其是在过年的时刻,每一个人都为了彼此加倍努力表现着满足幸福,哪怕这幸福是一瞬即逝的。
正因为如此,八年来他甚至不敢怎么给家里写信。其实他很想家,恨不得事无巨细,把自己所有的情况都告诉家里。
可他自打知道母亲收到他的信后,为他的艰苦彻夜落泪,对他心里装满了里装满了悲哀和惦念后,他就没法再写了。因为信写得越长越频繁,就会让妈妈越难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