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血丹心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流年书柬
成双!
“苏姨挡了一刀,伤的很重。她……她还没有醒过来。呜呜呜……。”
厮杀大半夜,终于在城门刚开时冲出长安,拼了命的逃到长乐塬来。一路经历,如一场噩梦。姐姐和苏夫人都受了重伤,元一和那些叔伯们……想到这些时,泠雪抱住身子瘫软的少女,也跟着哭了出来。
在外面廊间方寸之地,负手而立的青袍老书生,两鬓染霜,听到
第三百八十八章 飞雪迹 刀痕轻
留守在长乐塬,未曾去北疆战场的五千黑鹰军统兵校尉有两位,李望和张括。虽然这次征伐辽东和出兵北疆他们都没有能够去,不过两个人并不埋怨。小侯爷早就说过,大汉朝强国盛世即将来到,开疆扩土、西征北伐的机会,有的是!
从别人口中说出这样的话,也许还要怀疑,但既然是元召这样说了,那未来的局面,一定就是这样的。元召从不妄言妄语无的放矢,这是经过无数事实证明了的。
出征的同袍连续取得的胜利,他们都听说了,无论身在何处,这样的荣誉是属于全体黑鹰军将士们的,所以,这段日子他们的心情同样振奋。
金戈铁马,沙场争雄!总有一天,他们也会去经历的。所以为了将来的光荣和荣耀,刻苦的训练一直没有停止过。这样的日子,直到今天被打断。
雪花轻舞飞扬,落了一层白。远近山川河流,层林尽染,马上骑士们黑色战袍上也有了白雪的痕迹。在不远处偶尔会传来有人打斗或惨叫的声音,那是守护这片长乐塬的人与突袭进来的高手间的过招。飞雪飘零时,正是刀剑杀人地!
“李哥,将来……你会后悔吗”
战马轻轻的嘶鸣声中,名叫张括的黑鹰军校尉侧过头,问了与他并马而立的人一句。他比李望小三岁,两人搭档,张括以勇,李望以稳健有谋而称。
话虽然问的没头没脑,但李望自然知道这其中包含的意思。他迎着张括的目光,嘴角泛起微笑,战盔下的脸上神色很坚定。
“男儿行事,本就无需顾虑太多。但求无负义气,无愧于心就好!”
听到他这么说,同时感受到身后黑鹰军兄弟们的凛然之气,心中略微有些动摇的张括收起了刚才的犹豫。没错!男子汉大丈夫,何必瞻前顾后,今日,管他与谁为敌,当尽力!
李望、张括也是长安子弟出身,与曹襄、韩嫣等俱是勋贵后人,在某些突然发生的事情上,他们的嗅觉自然比寻常人灵敏。在对面四处聚集而来的那些满怀敌意的人当中,他们早已经发现有许多曾经熟悉的面孔出没。
每一家勋贵豪门,如同枝繁叶茂的大树,树虽然倒了,但在深层下牵扯的藤蔓纠缠,外人根本就理不清。当年元召覆灭大批勋贵后,无数依附者风流云散,时刻窥探,曾经的深仇大恨,一旦有机会报复,他们是绝对不会放过的。
这是一股强大的力量,因为纠集他们而来的人是江都王刘非。那位王爷已经派人自报过了身份,并且以严厉的口气命令黑鹰军不要多管闲事。这次是他以亲王的身份,来捉拿从长安逃出来的谋逆嫌犯的,有敢无故阻拦者,当以同犯论处!
对于这样的威胁,李望和张括都装作没有听懂。长乐塬上有重要的各种设施,黑鹰军奉命在此驻守,没有皇帝陛下的亲自命令,谁也无权进来搜查,更不要说来抓人了!这就是他们的回答。
不管是为了报答元召,还是为了维护黑鹰军的威严,想要在他们的马前进入长乐塬为所欲为,做一些不可告人的事,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即便他是当朝最跋扈的王爷也不行!
那些蹑影潜行进来的江湖高手,自然会有人对付他们,五千黑鹰军在两位校尉的命令下,进行了严密的分工防守,江都王刘非带来的人想要大举进入,却被对方手中闪着寒光的弩箭逼退了。
不过,刘非并不气馁,因为他有更厉害的杀招在后面!在未央宫中力量的策应下,已经秘密地调动了北军大营的部分兵马。而且更有人利用自己的职权,为他们争取了半天的时间。江都王看到东北方向涌过来的大部队汉军时,他的脸上冷厉而残酷。
北军大营,作为拱卫长安城的外部力量,素来是一些勋臣武将的势力范围,骄纵成性不说,里面盘根错节关系复杂,虽然主将都是有未央宫亲自任命,但军中的少壮中坚力量,却大多都是将门后代,往往有不法之事发生,却难与治罪。
北军大营的汉军已经多年没有经历过真正的战场厮杀了,战斗力未知如何,但他们的装备确实不错,全是重甲长刀,第一眼看上去很是威风。
江都王刘非见这一彪几千人马气势汹汹而来,暗中喝令手下这些江湖客们分散两边,等到为首两将过来见礼之后,他用马鞭遥指着前面黑鹰军封锁的道路,示意他
们不必多说,直接冲进去行事。
按照大汉制度,想要调动北军大营和细柳营这两处军事重地的汉军,没有皇帝的虎符是绝对做不到的。但什么事都有例外,有未央宫中的重要人物在天还没亮的时候,就带了王太后的亲书懿旨,来到北军大营,称长安生变,有匪类作乱,危及皇宫安全,如今天子不在宫中,为了以防万一,需调动一旅之师,协助护卫九门外城。
第三百八十九章 何为先 孰当重
汉朝几位先帝的陵墓,离长安城并不太远。除了文皇帝霸陵在东郊渭河南岸的杜东塬之外,其余的都安葬在渭河北岸的咸阳塬上。
汉文帝刘恒一生崇尚简朴,时时刻刻以百姓福祉为念。大去之日特意留下遗诏,身后事不用按照皇家制度另外建陵寝,以山为陵、棺可容身即可。这位伟大帝王被后世尊崇为仁德之君,是名副其实的。
当然,身后之事任何人都不能自己完全做主。他的子孙臣民也不可能让帝王陵寝如此寒酸。虽然最终有违其遗愿,依山而建的霸陵还是雄伟壮阔,但帝国的威严和皇家的脸面却正是体现在这些方面,正是马虎不得。
死者长已矣!无论怎样的身后名声都已经不再知道。百年易过,草木成灰,贤德的帝王长眠在地下,无论听不听的到,他们的继承者,还是会按时来祭告,告诉这些先祖们一些圣德或者是荣耀。
作为冬至节后的一部分,祭告陵庙本来就是一项重大的内容,更何况,最近以来大汉朝取得的一系列赫赫功绩,更是需要来向祖宗们好好的告诉一番了。
一系列繁琐的仪式完成后,皇帝刘彻志得意满,他从小怀有大志,立下誓愿,既然身为帝王,继承列祖列宗传下来的这万里河山,自然要好好的施展一番。高祖皇帝的功业算得了什么秦始皇帝的功业又算得了什么?当必超越之!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局面,方不负这九洲之主的尊荣。
从汉高祖的长陵来到汉文皇帝的霸陵,他站在高处,俯瞰关中平原,落雪苍茫平阔千里,胸中豪气顿生之际,长安飞骑奔至,首先送来了雁门关大捷的消息。
皇帝仰天大笑,随扈之臣皆山呼万岁,踊跃祝贺。胜利来得如此酣畅淋漓,一雪当年马邑之围的失败耻辱,更是为高祖皇帝白登山之围报了一箭之仇。大汉帝国的雄风霸业从此开始,脚下的祖先们也当欣慰了。
不过,在驻跸之处的庆贺还没有开始的时候,羽林将军李敢单骑赶来了。他带来的消息,让气氛一下子静止了下来。身边亲近侍从偷偷看向皇帝陛下的脸色时,都感到一场风暴也许就要来了。
紧急赶来报告消息的李敢并不知道太多背后情况,即便如此,皇帝刘彻也已经从这些简单的信息中察觉到了许多不同寻常之处。挥手之间,风云突变。很快,派出去的“西凤卫”侍卫们就搜集带回来了他想要知道的各种信息。
刚刚听到雁门关大胜的喜悦被沉重的乌云所遮盖,无论是皇帝本人,还是身旁的亲信臣子如东方朔等人,都立即敏锐地意识到,如果不把这件事处理好了,也许后果会很严重。
皇帝刘彻揉了揉额头,扫了一眼表情各异的几个臣子。元召那家伙是怎样的性子,通过他从前的所作所为,大家已经都深深地了解。而今他在前方亲自领兵浴血奋战,败强敌,开疆土,自己的家,却被人放火烧了……?此事如何收场,恐怕他回来后难以善罢甘休!
不过现在最需要处理的,是赶快制止这件事的继续发酵,别的一切容后再说。于是,皇帝当机立断,命令李敢马上率领随驾的一部分羽林军,以最快的速度马不停蹄去长乐塬,防止发生更严重的冲突。
没有天子的命令,竟然连北军大营的人马都出动了这件事的性质已经很严重了。在身侧的东方朔近前一步,低低的说了一句。
“陛下,北军大营的人素来桀骜不驯,李敢将军就算是及时赶到,恐怕他们也……。”
这句话正戳到皇帝刘彻心头的那根刺上。北军大营,正如同一个顽固的堡垒一样,倚仗着盘根错节的势力,结成了一个个利益集团。营中的某些将军,就连皇帝亲自派去的主将都阴奉阳违,拉帮结派,已经换了好几位主将了,可都是困手困脚打不开局面,无法彻底做到如臂指使。皇帝早就有心思要加以彻底的整顿,只是因为种种的阻力,而没有能够实现。今天倒是一个好机会!想到这里,他不再犹豫,对东方朔点了点头,然后向暗中招了招手。
“老凤,你跟着走一趟!带上此剑,知道该怎么办吧”
“遵陛下旨意,老奴明白!一定不负使命。”
名叫凤彦之的西凤卫大统领躬身接过了天子剑,铁掌如钩,握中的此剑虽然轻飘飘的,但一旦出鞘,当震怒雷霆,重若千钧!
“真是岂有此理!朕不过出宫两日,就发生这样的事。如果不是李敢来报,朕还被蒙在鼓里呢!这是想要干
什么哼!也太不把朕放在眼里了……你们做得好大事!”
皇帝声音低沉,带了愤恨 。虽然没有指名道姓,但左右都知道他说的是什么。
东方朔偷眼看了看他的脸色,叹了口气,心中有着深深的担忧。具有大智慧者,察言观色,细致入微,能见人所不能见,查人所不能查。皇帝没有立即表态对罪魁祸首之人怎样处置,就已经说明很多东西了。
&nb
第三百九十章 长安路 风雪中
当皇帝的车驾终于回到未央宫的时候,西凤卫大统领风彦之交回了那把天子剑。他和李敢不负所托,赶到长乐塬之后,以自身的威慑力和皇命的威严,成功的制止了黑鹰军和北营大军之间的一场流血事件。
皇帝刘彻听完详细经过,松了一口气。还好自己及时得到通报,才没有把事情弄得不可收拾。认真说起来,这其中还是多亏了长公主素汐的功劳。他特别让回建章宫的卫夫人带去了自己对这个女儿的嘉奖。
皇帝已经下定了决心,涉及到这次事件的某些人,一定要有区别的进行处罚。也许他没有认识到正是他当时的一句随口承诺,才助长了这件事的发生。也许他已经意识到,却假装遗忘了。无论怎么说 ,在皇帝的眼中看来,这件事虽然让他有些恼火,但也是一个机会。
北军大营的指挥权,必须要彻底收到自己手上。他派出了司隶校尉终军和老将程不识,在大批羽林军的保护下,奉旨进驻北军大营,授权他们可以对将军以下的所有人查纠奸邪不法事,就此展开一场大整顿行动。
至于长乐塬上的那支黑鹰军,通过这件事,也让皇帝的心中暗自起了警惕。通过这次汉匈之间的较量,黑鹰军的强大已经勿庸置疑。那么一支厉害的力量,驻扎在长乐塬私人封地内,终归不是长久之计。他心中已经有了某个想法,但现在自然不是时候,这个问题,皇帝准备等元召回来的时候,交到他手中让他去自觉处理。
对于元召,他感觉是有些亏欠的。毕竟他东征西讨,取得了这么大的胜利,而家里却出了事,无论怎么说都是说不过去的。
到了现在,整件事的来龙去脉,他早已清清楚楚,自然知道这其中的源起和主谋。江都王刘非被皇帝召到宫中,当着王太后的面,狠狠的教训了一顿,大骂着让他赶紧滚蛋!这两天赶快回江都去,以后没有召见不许再踏进长安城半步。
江都王被骂了个狗血淋头,却不敢有丝毫的埋怨。虽然知道皇帝这已经是在袒护他了,但他心中并不领情。在王太后为他辩解和求情声中,这家伙反而梗起了脖子,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
“陛下,这儿既然没有外人,那我就不论那些虚礼了。想当初从小到大,我和你可都是在太后膝下长大的,这份情意怎么样,就不用多说了吧?想那元召小儿,不过是一个来历不明的野小子,蒙皇帝陛下恩典,一步步走到今天的地位。即便他今天当了什么狗屁的大将军,那又怎么样认真说起来,他也只不过是我们皇室刘家豢养的一条狗罢了。身为臣子的,即便是他受些委屈,也要自己咽下去!不是有句话叫做,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嘛。更何况,那小子嚣张的很,前次一言不合就用刀伤了我,到现在还留下一个老大的疤呢,陛下!这口气我怎么会咽的下去?哼!”
“住嘴!你咽不下也要给朕咽下去!你知道什么元召的所知所学,对朕的江山社稷至关重要,他身上的本事,远远超出我们的认知。哼!在国家大事上,岂能以私情论厚薄!你们知不知道?为了替你们摆平这件事,朕已经作了多少的苦心安排”
说到这里,皇帝来回走了几步,恨恨地看着满脸不在乎的江都王,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样子,随后又看了一眼脸上阴晴不定的王太后。
“朕为了压下这件事,已经命令将作监抓紧时间在装饰一座豪华府第,以作为新的长乐侯府,争取在北征大军回到长安之前完工。同时,朕在重重赏赐所有将士的同时,还打算再赐封元召一个侯爵,到时候他就是拥有两个万户侯爵位的人了,可以说是本朝所未曾有过……朕所做的这一切是为了什么不过是为了弥补你们所犯下的过错而已。哼!”
皇帝冷冷的哼了一声,坐到一旁,长长的喘匀了一口气。他所说的这些都已经在抓紧进行着,为的就是在元召回来之前尽快把一切做好,那小子是个聪明人,他自然会明白这些事是对他的一种弥补,应该可以平息他心中的怒火了吧!
其实,在皇帝的心中,还有另一个小心思没有对任何人提起。元召的长乐侯爵位和那座府邸,都是已经故去的窦太后所给予他的。那座侯府烧毁了也好,正好可以斩断旧日的许多恩泽。自己再给他一座新的更好的府第,赐予他一个新的侯爵称号,这也是一种象征。
江都王刘非听说皇帝还要再给元召这么多好处,心中又嫉妒又怨恨,他还想要再说什么
,却被王太后使劲瞪了一眼,示意他不许再多说。
“皇帝啊,这件事也不要怨非儿了,他起先也是为了给李夫人的兄弟争口气,这才弄出了后面的这些事。那……元召回来之后,不会再有什么麻烦了吧”
既然皇帝什么都知道了,那些什么在长乐侯府发现图谋不轨之类的栽赃借口就不必再提了。王太后毕竟
第三百九十一章 春秋义 热血行
江都王刘非并没有把皇帝和太后的话看得太重。这些年,他为非作歹的事还少了吗就算是闯下过再大的祸,最后还不是不了了之。
他心中其实比谁都清楚,作为高祖皇帝同宗同脉的子孙,只要在天下大政上与未央宫保持一致,不要触犯皇帝陛下的威严,那么就算在其他事上犯下什么过错,也算不了什么大事。
帝国的法律,那都是用来规范天下百姓的,岂能加诸于皇室帝胄后裔身上?君者为君,臣者为臣,这是一道永远无法逾越的界限。
江都王并没有马上按照皇帝的话“滚”出长安回江都,因为他还有许多没有完成的事要做。
这次临时起意发动的夜袭长乐侯府事件,让他突然发现了拥有另一种力量的重要性,那就是由江湖高手游侠辈组成的暗中力量。利用这些人,可以去达成许多光明正大不能达成的目标,完成许多利用正常手段难以做成的事。江都王觉得自己手中正是缺少这样的一股力量,有必要去好好的招揽一番了。
这次虽然因为皇帝在最后关头的出手,没有达成最终目标,也没有完成宫中某些目光的殷勤期盼,这固然有些遗憾,但把元召的长乐侯府烧了,也算是出了一口恶气。
至于皇帝怎样把这件事摆平,江都王才不去操心呢。反正做都做了,元召到时候回来又能怎么样他要是敢在皇帝已经摆明态度的前提下,还敢打上门来闹事,那才是自寻死路呢!就算他本事再大,这大汉天下也将没有他容身之地。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