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血丹心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流年书柬
“陛下,臣有罪啊!老眼昏花,辨识不明,误听信了属下流言,以致险些酿成大错。还请陛下宽恕。”
“廷尉呀,你的事,朕会给你记着的。这次就算了,去好好办差吧!”
这张汤办事还是很得力的,是一把杀人的好刀,皇帝倒没想把他怎么样,只是训教一番罢了。
张汤感激涕零,连忙又重新下拜谢主隆恩!
“只是,陛下可知,那两个首告之人,却是窦太主家的亲信仆从……。”
张汤说完这句话,抬头看了看皇帝的脸色,又连忙把头低下。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就算是朕身边的人犯了错,也要严办!怎么,廷尉想要徇私嘛”
刘彻拖长了余音,声音冷淡。
“臣不敢!这就去办、这就去办……!”
张汤不敢再多说,连忙行礼毕,从地上爬起来,慢慢退回班中。脸上不敢带出来,心里暗骂。
“尼玛的!到底是谁在徇私?说是的也是你,
第一百零七章 英才天纵 舍我其谁
天上人间,无尽碧穹。苍茫大地,万物苍生。八千里路云和月,锦绣山河在心中!
史书记载,武帝元光元年初春的某个午后,天子第一次在未央宫宣室阁单独召见了长乐侯元召。
在以后的六年时间里,这样的密室君臣奏对一共进行了十次。元召每一次都针对当时朝政遇到的棘手问题,明确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后来,翰林院秘书阁把它们都整理了出来,史称“宣室十策”。
这十次奏对,内容包含了大汉朝堂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方方面面。各种创新,各种改制。伴随着皇帝的采纳与实行,短短六年时光,就实现了元召当初第一次在那篇著名的《平戎策》中所制定的目标,十年生聚的计划缩短了近一半时间,整个的综合国力那是翻着个的往上涨啊!
当大汉帝国这头巨龙终于亮出了峥嵘的鳞爪,万里长城第一次不再作为战争的前线,帝国的铁甲骑兵踏进草原大漠深处的时候,长安万众欢腾,捷报频传!站在未央宫最高处的皇帝回头看了一眼掩映在重重宫禁深处的那间宣室阁,烟笼雾遮,有素衣白衫的少年影子,依然如同六年前的那第一次召见。
“天赐此子,佑我大汉!”被称为天子的人间至高无上者,也不由祈首苍穹,虔诚拜谢!
《宣室十策》也使元召一步步走上了大汉的政治舞台,终于在元光六年站到了朝堂中央,以十五岁的年纪手綰重权,创造了一个难以超越的神话。
至于现在,当然还无人会预先知道这一切。
而且,与后面几次的那些君臣同心的大政不同,这第一次宣室奏对似乎有些不协调。有些奇怪的是,元召所说的具体内容并没有什么公之于众的资料可以查询,就连那位以“信史”著称的太史令司马迁所主编的《大汉帝国史》也对此事语焉不详,寥寥一笔掠过。这不免让后世所有元公的崇拜者们耿耿于怀,以不能尽知其生平而引以为憾。
但世间所有的事情都是有迹可循的,有敏锐的学者就从中发现了许多蛛丝马迹。
长乐侯第一次宣室奏对时,除了君臣二人之外,其实还有一个人在场,这个人就是皇帝最亲近的侍从韩嫣。
韩嫣也是出身于勋贵之家,其祖上就是高祖时的韩王信了。他少年时以良家子入选东宫侍卫,与李敢一样,那都是陪着当今天子从小一起玩儿大的发小啊!
不过这韩嫣却比所有人更受皇帝的宠信,因为他有一样长处,就是善于揣摩上意。非常有眼力价儿,对皇帝的日常喜好了解的一清二楚,因此,刘彻一刻也离不了他。
韩嫣就是第一次宣室奏对的在场者,自然知道详细情况。但他也是三缄其口,任凭任何人问起这件事,都是笑而不语。
不过在后来的一次酒醉之后,他无意中说出的一句话,却泄露了玄机!
那是三个月之后,朝廷在北疆的大行动,终于以失利而告终,天下哗然。
长安酒席宴间,说起此事,自是人人扼腕叹息,韩嫣酒意朦胧间,不禁脱口而感叹了一句“……此行劳而无功,早有人知……长乐侯真是神机妙算啊!”
机敏的人联想一下,自然就知道那次君臣间究竟是争论了什么问题了。
之所以长乐侯第一次宣室奏对不见于任何文字记载,原来这是为尊者讳啊!而避讳的对象不是别人 ,正是天下至尊皇帝刘彻也。
元召这次来长乐宫的目的,还是想要再劝一劝皇帝的,看能不能使他改变主意,放弃即将开始的这次对匈奴的军事行动。
但当他走进宣室的时候,才发现自己还是低估了这位年轻皇帝的决心。
静静听完他摆出的各种不利条件和极有可能失败的后果后,刘彻虽然听他猜到了自己的计划有些惊奇,但显然并没有认真的去想他所说的一切,而是只用一个理由就彻底的否决了这一大篇的说辞。
“朕是这大汉的天子,再也不想继续忍受这近百年的屈辱了!既然与匈奴之间早晚会有一场大战,就从现在开始吧!不破不立,不论成败,朕需要的是让整个天下人都看清朕的立场,该亮剑了!”
煌煌之言,鸣于耳畔,堂堂华胄,岂容挑衅!
侍立一旁的韩嫣早已拜服在地,口称万岁,激动涕零。
元召也神色肃穆地行了一个礼,点了点头,不再劝说。
“陛下,既然如此,公主车驾启程离开长安之日,小臣愿随驾护行。”
想起昨日在建章宫中卫夫人和太子刘琚含泪请求的事,还有那张躲藏在帷幕后一闪而过的苍白少女容颜,元召不再犹豫 ,郑重说出了自己的请求。
有一丝感激的神情,悄悄从皇帝的眼中掠过,又迅速的消逝了。元召抬眼看到的依然是那张威严的面孔。
“好!你很好……朕答应你,公主和亲之日,你就以羽林侍从的身份随行吧。韩嫣,这件事你去办好。”
韩嫣连忙应诺,见皇帝没有别的什么吩咐,以目视意元召跟他出去。
“如果可以的话……就把朕的女儿好好的带回来吧!”一个身为天子的父亲终于在这一刻带了一丝人间感情。
走到宣室大殿门口的身影停下来脚步,轻轻点了点头,低声应诺了一声,然后出门而去,身后是一声无言的叹息。
元召从长乐宫出来后回到了梵雪楼,当晚与聂壹谈了很久 ……。
第二天一早他就回到了长乐塬,因为朝廷已经正式答复了匈奴使臣,下个月的初一,利安公主的和亲队伍将正式从长安出发,奔赴草原。
时间已经并不多了,而有许多的准备工作需要去做。元召从来没有自大到认为凭自己的一己之力就可以抵挡住匈奴的铁骑,那不是狂妄,也不是骄傲,而是脑残!
那是一个从出生就开始生活在马背上的民族,草原上的苍狼就是他们的图腾,他们的唯一信仰就是生存和力量。
想打败一支这样的力量,在短时间之内,谈何容易!不过,如果这次的任务只是保护好素汐公主的话,凭自己的力量应该还可以办的到。
又是一个满天繁星,微寒凛冽的夜晚,在长乐塬最南端的云
第一百零八章 神兵利器 九臂连环
世上流传着一句话,叫做树倒猢狲散。如果用这句话来形容现在的流云帮,却是很恰当。
几十年赫赫威名,通吃黑白两道,威震江湖的那么大一个帮派,被那位小小的侯爷随手一剑,就此风流云散了,这不能不说是自春秋战国以来最大的传奇了。
帮主郭解砍头诛族,大多数的帮中兄弟都被抓去做了劳役,但逃脱的余孽也大有人在。远遁山林隐于草泽,满怀怨毒之气,期待着报仇雪恨的机会。
朱木、朱刚这对朱氏兄弟就是这样的人。现在他们的目标就是伺机杀掉长乐侯,这也成了他们活着唯一的任务。
因为当初最先死在元召手上的人,都是他们关汉道这边的平日兄弟,其中就包括了他们的亲哥哥朱由。
俗话说“蛇有蛇道,鼠有鼠窝。”,流云帮虽然是回不去了,但自然另有藏身之处。
此时聚集在他们手下的还有百八十人,大多都是无家无业的单身汉子,皆是从前作恶多端之辈,自知罪大,难得赦免,从此逃亡在外。其中就包括了仅存的两位暗堂长老摩云子和破魂子。
跟随着郭解去长安的人都没有能回来,因此,那位小侯爷到底是怎样的厉害法无人得见。但想来一个未成年的孩子又能有多大得修为,还不是凭了官府的手段?再厉害的帮派也经受不住轻甲骑兵的冲击吧!
报仇的信念是一直在心里的, 为此,他们这段时间做了大量的准备,出入长安多次,摸清了关于对手的很多事。
为了尽可能一次成功,做的妥当,两位长老还去拜会了一位已经退隐多年的绝世高人,想请他出山帮忙。
只是这位与流云帮有着很大渊源的修炼之士听完了事情经过之后,虽然脸上数次闪过不易察觉的怒意,但最后终于还是拒绝了他们的要求。
江湖事,世间恩仇,他不想再管了。隐居在这终南深处五六年来,勤加修炼,磨砺心境,一身武艺修为进境飞速,比之当年他独领风骚于世间之时又不可同日而语。
摩云子和破魂子两人见他态度明确,不敢强求,只得悻悻而回。他们两人虽然也是江湖上的老资格儿了,但在这个人面前,也要毕恭毕敬,不敢有一丝的怠慢。
因为就在这个人的手上,曾经结束过两位王爷和一位重臣的性命!甚至连当年的汉景皇帝都差点被他杀掉。
这位继承了春秋侠客全部余烈的人名字叫做盖生,此人名字并不见于任何文字记载,但却是一位真正隐于世间的厉害人物。
江湖相传,当年在未央宫大殿之前,群臣上朝之际,有刺客如飞鹰从大殿之角直扑而下,一剑贯胸,刺死大臣于御阶上,然后在上千羽林侍卫的追捕中渺渺而去,不知所踪。
被杀的大臣就是当时在景帝身边红的发紫的上大夫袁盎了。
那时,袁盎与窦婴是朝堂上最重要的大臣,皇帝的左膀右臂,袁盎竟然在未央宫被杀 ,皇帝大怒,长安震动!
为了此事,皇帝动用虎符,调动了北营大军,封锁长安大索近一月,却始终没有发现刺客的踪影,最后只得含恨作罢。
那件事就是这位盖生的杰作了。世间人都说他是受雇于梁王去刺杀袁盎的,但很少人知道,这未央宫中的一剑,只不过是为了报答某位冤死的忠臣曾经的恩情而已……。
看到那两个曾经自己的追随者的身影逐渐远去,这位已经是人间绝顶的剑客似乎想起了什么往事,转身来到一间原木为墙茅草做顶的小房子前,打开了一扇已经很久没有敞开过的门。
房间内没有什么别的摆设,一排简陋的木架上,依次摆放着九个剑匣。
一双略显苍老的手,依次把它们打开来,一柄柄造型各异的宝剑显露真容。
九个剑匣,八柄宝剑,最后一个剑匣却是空的。
一柄剑被轻轻地出鞘半寸,似有光华缭绕、室内大亮!凌厉得剑气吹动一缕白发如雪,端详的目光无限爱惜,良久之后,有自言自语地轻声诉说。
“当初染了血的那把,放你去世间诛杀奸邪,没想到今日竟然流落于无名小辈之手……既然如此,也该回家啦!”
谁也没有想到,世间传说中的九柄春秋古剑,竟然都在终南山深处这片不起眼的草庐中。在这位名叫盖生的修炼者手里。
墨锋、澡雪、赤火、紫釵、干将、碧水、鱼肠、青戈八剑在匣,所缺者唯有重剑无缺也!
元召今天没有在长乐塬,也没有回长安,而是一大早就带着卫青、崔弘纵马百余里来到了临邙山下。
卓家大开中门,以最隆重的礼节迎接了长乐侯。
蜀中第一富豪大家的气势果然非同小可,整个府邸占地几百亩,光是府中的侍女家人就有上千之众。此时,随着主人在大门内外列队迎接,不知道是来的什么贵客,纷纷悄悄议论着。
也不怪下人们感到惊奇,因为像这样连家主都惊动的时候已经好多年没有过了啊。平时县令、郡守等官员来拜访,家主也不过在大厅滴水檐前等候而已。
等到远方三匹马来到近前,宾主互相施礼寒暄,所有人都更惊奇了,原来等候的贵客,竟然是那样的一位年幼之人!
卓逊五十多岁的年纪,多年养尊处优保养得当,显得面色红润,十分精神,一双不大的眼睛里偶尔闪过精明的光芒。
他早就听女儿卓文君和女婿司马相如详细介绍过元召的情形,此时一见,略一打量,凭着他阅人无数的眼光,心中已有明断,此子果然非凡人也!
提前一天来通知消息的司马相如给双方介绍完毕,携手相迎到里面,元召奉上给老爷子带来的礼物,却是几种新茶各两罐,都是特意新炒制而成的极品。
卓逊果然非常喜欢,哈哈大笑,很是爽朗。
“久闻这种新茶之名,知道是小侯爷的独创,此前小女也曾带回一二,老夫甚是喜爱,一直都不舍得饮用,今日得小侯爷所赐,实在是让人欢喜!哈哈哈。”
“老伯太
第一百零九章 飞羽流云 弹指杀机
“九臂连环弩”就是元召给这种新式武器的命名。
这是一种他根据后世三国的“诸葛连弩”和宋代“神臂弩”综合改良而成的弩箭。但比起那两种杀场利器要更加先进厉害的多!因为他在上面添加了一点两千年后的元素。
元召根据以后可能的需要,设计了两种制式,一大一小。大的用于马上作战,滑膛设计了九根箭道,可以九弩依次一一发射,也可以一击九弩同时发出。
而设计小巧的那一种,只用单手就可以激发,却是近距离搏斗和防身的最佳武器。
卓家虽然是冶炼世家,祖上在赵国时也曾锻治过各种兵戈器械,但这么形状独特的军器却从所未见。
等到神情激动的卓逊伏在案上,一点儿一点儿用手指点着问清了各处的构造和用途后,已是心中大震!
“元哥儿……这、这把弓真有你说的那么厉害?”
未等别人说话,在旁边听罢多时的卫青早已忍不住,颤声问道。
“青哥,这种东西不是弓,它应该称之为弩。相比起我们现在的弓箭来,它的威力可是大得多的多。”
“小侯爷,你是说这种弩将来可以用于军阵杀敌吗”
“是的!只要严格按照我的要求做出来的,战场上致胜应该都没有问题。我们可以先试用成熟,等到以后装备于军中,呵呵,就可以一展他的雄姿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