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定策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吴钩雪明
    少府耿忠站了出来接口道:

    “方中尉,你也是朝廷大员,如何不懂朝中的规矩。各地军务都是直接呈给司徒大人的,

    旁人如何能看方车骑为国捐躯,我等同感痛心,但方中尉也要谨守臣子之义才是。”

    “什么臣子之义。我只要问一个究竟,一个儿子想知道自己父亲的死因,有碍臣子之义

    么”

     




第四十三章 朝会(3)
    “许大人息怒,我二哥伤心过度,一时乱了心智、失了礼数。在下在此给梁大人和许大人谢罪。”

    那人一边说一边朝梁、许二人拜了两拜,然后朗声对着众公卿说道:

    “司徒大人贻误战情的事,我想司徒大人自然会给诸位公卿和我方家一个交代。但如今西北军情万急,匈奴大军虎视眈眈随时有扑杀过来的可能。我虞朝应该如何御敌才是今日朝会要讨论的当务之急,旁的事还是过后再议吧。”

    “老三,你失了心疯么竟然帮外人说话。”

    “方仲天,失心疯的人是你吧!你还不坐下,难道要闹的满朝风雨,让匈奴人趁机夺了我大虞天下才甘休么到时候你不仅是我方家的罪人,还是全天下的罪人。父亲在九泉之下也饶你不得。”

    张嘉在旁边听的心里一阵迷惑,方家这几个人怎么还自己吵起来了。

    原来头一个起来说话,相貌粗狂的人名为方旋、字仲天,是方家的次子。

    第二个与他年龄差不多,呵斥方旋谢罪的人名方枢、字伯天,是方家长子。

    第三个年轻了些许,当面斥责方旋的人名方玑、字叔天,是方家老三。

    这三人加上老四方权、字季天,刚好是伯仲叔季之数。

    方家三子都在洛阳城内同朝为官,不去地方上任职。在外人看来是世家大族风光无限,其实这只是承帝有意安排。方起这样的重臣领兵在外,承帝自然要攥着他几个儿子的性命才能安心。

    张嘉略一思索,他虽然也希望知道事情原委,弄明白梁司徒一再贻误援救方起的原因。但现在确实要以大局为重,这时候朝中如果真闹腾起分裂来,后果不堪设想。

    于是张嘉赶紧起来打圆场:

    “方中尉,有何事你们兄弟回去慢慢说。今日朝堂议政,万不可伤了和气,传出去让外人笑话。你先稍安,一切事请交于我。如果方车骑之死真有背后隐情,无需你言语,我张嘉第一个不会善罢甘休。”

    方旋听到张嘉这样说,再看看自家大哥、三弟的眼神。只得恨恨看了一眼梁、许等人,默然坐下再不言语。

    张嘉看自己得到说话的机会,赶紧趁此空当继续前面的话头。

    “司徒大人,下官并不是要质问您老。下官提起前者梁盛部的事,也无他意。只是想知道梁盛部能否直接进驻凉州去阻截匈奴大军。这次,司徒大人可要当机立断,别再犹豫不决坏了大事。”

    张嘉盘算着梁翼不积极援救方起,背后是否有隐情先暂且不论。但是既然已经调遣了梁盛,那就顺势把他推上最前线,看看梁翼对自己的族第态度还能不能如前者对方起一般。

    “张大人......”

    “许大人,下官知道你是朝中老臣,有参论军机的权利。但你毕竟不是司徒大人的口舌,我在与司徒大人问话,还请您莫要插嘴,稍后再表高论。”

    张嘉数次与许冕斗气斗嘴,终于发现这其实土费口舌。往往一件事东扯西扯最后却没说到关键之处。所以他一句话堵住了许冕的嘴,免得他继续故意扰乱视听,破坏朝堂议政的思路。

    梁翼面对张嘉咄咄逼人的追问,想着就算答应张嘉又有何妨。匈奴人已经按约定得了凉州,在没跟自己商谈好下一步计划时,他们肯定不会轻易进军。

    所以就让梁盛去前线演场戏,装装样子,也不会有什么闪失。当即说道:

    “老夫也正有此意。梁盛既然已经从益州出发,就让这只人马直接在后方阻截



第四十四章 反目
    张嘉扯着嗓子,在王远耳畔大声喊道:

    “王司空,下官是问你。遣郭啸成为将,去抵敌匈奴的安排,妥不妥当。”

    “啊、啊。”王远点了点头,哑着嗓子回道:

    “行是行,只不过老朽觉得还得有一员副将把大军带到长安去才是。我看啊,羽林校尉夏侯无忌就是很好的人选。张大人,你说呢”

    以张嘉的敏锐,立刻觉察到王远这个提议的妙处。

    选派副将表面上是分了郭啸成的兵权,实则是与让梁盛阻截匈奴后路的方法一样。逼着梁翼无论有什么阴谋,都要一心一意支持前线的战事。因为前后两条线上的主要将领都是他自家的嫡系部曲。

    “王司空这个安排十分妥帖,下官佩服的紧。郭将军现在直面匈奴兵锋,首要任务是在长安布防,绝不能分身回朝领军然后再返回前线。让夏侯校尉任副将,把大军带过去才是上策。”

    梁翼漠然的看着这两个人一唱一和的双簧,心中全明白他们背后的心思。可他们如何知道,这样的举荐反倒遂了梁翼的愿。

    “几位大人忠君爱国,建言有方,老夫甚是敬佩。就如几位大人所举荐,任郭啸成为安西将军,夏侯无忌为平西将军。率北军五万驻守长安,剿灭虏寇。”

    一次朝堂议政就这样结束,似乎除了方家诸子以外,所有人都得到了想要的结果。

    表面上满朝公卿和和气气的讨论政事,各抒己见为朝廷建言献策,一个个都是忠心为国的贤良之臣。

    实则背后隐藏着多少勾心斗角和彼此谋算,每个人的每一句话似乎都有着言外之意或者某些隐秘目的。虞国朝堂就如漫天密布的乌云,压的人踹不过气,却不知道真正的风雨何时才会到来。

    下了朝,方家三子方玑低头想着什么。他快步往宫门外走,去赶赴陈留王姚启的邀约,到王府叙谈。但方玑还没来得及上自己的车架,就被身后赶来的方旋一把抓上了回府的车。

    “老二,你又发什么疯,快把我放开。”

    “父亲头七还没过,母亲一日能哭昏三五回,家里大小事物全没个头绪。你不在家里照料,要跑哪里去”

    “我与陈留王有约,有要事相商。”

    “要事还有什么要事重要过咱父亲的死。你到底有无心肝,父亲故去、四弟也杳无音讯,你竟然还有心思去别人家里说什么闲话”

    “莽夫,我与你无话可说。你放我下去,晚间回了家当着大哥面前再做理论。”

    “何必晚间。我早与大哥说了,一会便都回家。当着父亲的灵位,让全家上下好好瞧瞧你这吃里扒外的好儿孙。”

    方玑自幼身体有些虚弱,也不喜练武。自然不是方家诸子中武艺最好的方旋对手,挣扎了几下挣脱不开,也就只得任由着他拿捏着自己的胳膊,一路将自己带回了家。

    方家府邸在洛阳城南,旁边住着的大多数是姚氏皇族的宗亲们。这宅子还是当初文帝亲自下旨赐予方家的,从此一住就是几十年。

    与附近极尽豪奢的王亲府院相比,方府显得很有些格格不入。府内许多建筑都有些陈旧,暖阁花园等处也略有些破败,甚至连门口那两个石狮子也比旁人家小了许多。

    此时方府举家带孝,府内正厅设了灵堂,摆上了衣冠椁。门口挂上了孝幅,各处也都绑了孝巾。

    往来吊唁的不止有朝中显贵,洛阳城内外的大户人家也多有到场。洛阳百姓更是把方家大门都围了个水泄不通,众百姓哭声足足



第四十五章 反目(2)
    “够了,都少说两句吧。父亲大仇未报,你们自家兄弟反倒先打起来了,成什么样子。平日里兄弟不合也就算了,现在咱方家危亡的时候你们还是如此。是要逼死我这个当大哥的么”

    老大方枢兵法武艺在诸位兄弟中不是最好,谋略策划也不是最佳。算来唯有忠厚老实这一点好处,在众兄弟姐妹中还能有点做长兄的样子。

    方起远调西北时,他就常常暗自忧虑不能管理好这么一大家子的事务。现在方起出了变故,他更是辗转反侧不知道如何应对。

    而这时两个弟弟还闹僵起来,方枢实在是力不从心。

    “大哥,不是我想与叔天起冲突,是他不跟咱们一条心。平常就属他最有心机,可这关键时刻怎么不见他给出谋划策”

    “我不把事情的前后因果都调查清楚,我如何谋划。难道都如你一样,不管不顾就要跟人拼命么今日早朝时再任由你冲动下去,咱方家三兄弟险些都走不出那朝堂大殿。”

    “怂包。羽林军一半都是我出生入死的兄弟,他们还能拿我不成”

    方玑听到这话,反唇相讥道:

    “羽林校尉现在是夏侯无忌,不是你方仲天了。你以为你从校尉提到中尉是升迁么那是架空,羽林军的实权早让人拿了去。”

    方玑这些话倒是说进了方旋的心坎,中尉的职责是负债整个洛阳的安保和城防。可自从升迁后,他在这个位置上待了一年半载的时间才发现。手下几个校尉对他只是表面上恭维,实际上他谁也调遣不动。

    尤其是羽林卫这样的皇城亲卫军,是禁军中的重中之中。夏侯无忌接任羽林校尉后,把羽林军中方旋的亲信将领挨个裁撤了个干净。而方旋作为膈级长官,却还不好直接插手这类事务。导致现在方旋几乎处在徒有名号的尴尬境地。

    方旋也知道方玑的话有些道理,压了压火气,勉强说道:

    “那你说,咱们现在到底该怎么做”

    “父亲战死的原因还不清楚,现在万不可再轻举妄动。如果父亲是正常殉国,咱们闹起来就是冤枉了朝廷重臣,耽误了军国大事。”

    方旋冲口而出,打断了方玑的话:

    “以父亲之勇略,遥关之坚固。父亲怎么可能会被小小的匈奴蛮夷打败旁人相信,我

    方仲天绝对不信。”

    方玑斜视了方旋一眼,回道:

    “就算父亲果真是梁翼一党所害,咱们更应该谨慎行事才对。现在洛阳城内的禁军大半都在梁翼的党羽手中,人家一声令下,随时随地能拿了咱们合家上下所有人的性命。这种形势下你还如此鲁莽,是想害了一家子的人随你陪葬么”

    “呵,你说的头头是道,你倒是拿出点办法来给我看看。”

    “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寻到四弟的下落。只有见了四弟,才能弄清楚父亲的真正死因。”

    老大、老二两兄弟齐声问道:

    “如何去寻”

    可方玑却摇了摇头说道:

    “此事我正想与陈留王商量,调些王府和咱家的亲信出去探听探听消息。哪知没上车马就被老二拽了回来。”

    “你倒怪起我来了。要不是你早朝时的言语,我能把一肚子火气撒你身上”

    “是你自己鲁莽险些坏了大事,我只是拦住你别害了全家人罢了。”

    两兄弟说着说着言语上又渐渐起了摩擦,大哥和妹婿连忙在旁劝慰了许久,才算是压住这两人越发严重的矛盾。



第四十六章 反目(3)
    在张嘉和太史官王颖的坚持下,朝中给方起拟了个“忠武”的谥号。算是给这位忠君为国,功绩垂于千古的老将军一生最大的嘉奖。

    之后,方家的丧事办了七日。家中上下诸人除了哀痛外,更多的是疲惫。王公大臣来了又去,就连不太受家里待见的梁翼和许冕几位也亲自吊唁了一番。

    可能只有方开阳和方摇光这姐妹俩不用多管杂务,专心在灵堂陪着方起的亡魂。方起的尸骨是肯定寻不回来了,棺椁里放的是方起几次大战时穿的衣甲,还有一杆纯金所制的长枪。

    为了这杆枪和这场葬礼,兄弟几个几乎拿出了数年的家底。说来都不会有人相信,几代将门的方家,连办一场风光些的丧事都差点到了举债的地步。

    方家的祖坟坐落在虞国帝王陵园的旁边,这还是文帝时的恩典。送葬队伍晨时出发,赶在巳时之前就要让死者入土为安。

    可方起下葬的时候却出了不小的插曲。大姐方开阳死死抱着方起的棺木,任谁劝说也不撒手,哭着喊着要和方起一并去。如此闹了将近半个时辰。

    最后还是他的龙凤胎哥哥方旋硬拽着,把她从墓室拉了出来,让丧事终能顺利完成。

    这一对龙凤胎兄妹生的确实相像,脾气秉性都如出一辙,自小也就最是要好。

    “二哥,你拦我作甚。父亲从小对你我最好,家里有什么东西都先可着咱兄妹。我不能就让他这么孤零零的上路,你让我随父亲去了吧。”

    “开阳,你都年过四十了,怎么还跟个长不大的孩子一样。现在父亲走了,你不思为父亲报仇,整日就寻死觅活的有什么用”

    “我倒是想报仇,我早想上前线宰杀那些匈奴狗贼了。可是你们让我去么”

    “给父亲报仇,上阵厮杀这种事我怎么能让你去要去也是哥哥去。”

    “报仇不许我去,陪父亲也不许我去。那你到底要我如何”

    方开阳心里一阵委屈,泪珠在眼眶里打着转。方旋自是不忍心看看妹妹这个样子,心下一软,柔声说道:

    “哥知道你性子执拗,所以平日我事事都顺着你。你不愿嫁人,我不说你。你喜欢练武,我也由着你。但给父亲报仇这事,你得听我的。”

    “听你的能如何,听你的就能知道害了父亲的奸贼是谁了听你的就能得报大仇了”

    “好,哥答应你。你只要现在好好的,哥去凉州找匈奴报仇时就一定带着你一块去。你二嫂走了之后哥就是孤家寡人一个,咱俩无牵无挂的舍得一条性命。那才是死得其所,对的起父亲对咱俩的好。”

    方旋二十出头时娶了并州刺史家的千金,哪想成亲不到三年这位千金小姐一命呜呼,也没留下个一男半女。此后方旋感伤爱妻,就没再续弦。这也是方家老母的心头重病。

    方开阳似被方旋说动了一些,也不再闹了。跟着众兄弟姐妹在方起墓前又大哭了一阵,才依依不舍的回府。

    到了晚间一切事情都忙完,家里只剩下方母和兄弟姐妹这几个人用晚饭。方母几日来晕晕醒醒好几回,身子一直不好。除了念叨方起的乳名,就是念叨让几个儿子赶紧把小四找回来。

    几个人唯唯诺诺的答应着,方母哭了一阵,也没吃几口饭就回房去了。

    母亲走后,方旋方玑这俩人又当着众人吵了起来。
1...1011121314...16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