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曹魏臣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光阴默

    所谋若大,所行必然也细。

    狡狐陈恒觉得,用几年的时间、用一套组合拳来实现这个目的,更为妥当。

    反正曹丕如今的身体还算不错,暂时还死不了。

    而且,陈恒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在原先的历史轨迹上,曹睿的生母甄姬,应该是在今年就过世吧

    现今的流言,不过是开胃菜;到甄姬亡故的时候,才是大餐的饕餮!

    陈恒心中默默念叨着。在秭归城的官道上,看陈岗北上冀州的背影逐渐变小,最终消失在视线中。

    陈岗是带着狡狐的谋划,去找陈到的。

    这些年,陈到一直在曹仁的麾下领兵作战。如今驻军在冀州中山国,抵御幽州的刘备军。官职也变成了振武将军,算是军中实权的人物。

    本来,以他久处边境积累的功勋,官职应该更高一些的。

    但他终究也是己吾陈家的人。

    狡狐陈恒已经督战一方了,他的官职就无法再提得更高。无论魏武帝还是曹丕,都会考虑到这点。

    不过呢,陈恒觉得,以陈到振武将军的职位,也能做很多事情了。

    比如在他给曹睿准备饕餮盛宴的时候,帮忙物色一些容易上当的人,培养十个八个绝对忠诚的死士。

    嗯,此乃后话,暂时不表。

    陈恒回到巴郡治所江州后,便以益州牧的职权,效仿当年在荆州时设立的“百工署”、“蒙学馆”、“医馆”等设施。

    理由是要推动巴蜀之地的学风,以百工刺激农桑之事,以医馆保障疫病什么的。

    反正都是打了为黔首百姓谋利的说法,来播种世之狡狐在巴蜀的威望;收己吾陈家在此地的人心。

    尤其是巴蜀蛮夷部落的人心。

    陈恒勒令麾下所有僚佐,要对夷汉一视同仁。所有愿意被官府编户的蛮夷,賨人也好、彝人也罢,都可以送孩子去“蒙学馆”读书识字;都能享受“医馆”的免费看病。

    可以想象的,一时间陈恒在蛮夷部落中,被传颂如再生父母。

    就连马家军控制的南中越嶲郡、云南郡和永昌郡,都有不少蛮夷携家带口偷偷的跑来曹军治下,请求被编入户籍。他们之前就对“镇南田”倾心不已,如今又有让孩子读书的诱惑,怎么可能还忍得住!

    本来嘛,人生在世不就是图个吃饱肚皮,和让子孙后代有更高的前程吗

    而狡狐陈恒做了些后,不上次在荆州时,被世家大户们所诟病,说乱了“士农工商”的秩序。因为他们的眼光,都被另一个事情给吸引走了。

    天子曹丕已经让朝廷诏令,在各个郡县内推行的九品中正制。

    这种干系到世家利益的事情,他们还没好好揣摩透彻呢,狡狐陈恒又做出了意外之举。

    他让人在江州盖了栋建筑,曰:拾遗馆。

    顾名思义,乃是“拾贤良,让野无遗才”。

    对外声称是巴蜀之地招贤良。不问出身,不论名声,只要身负才学者,皆可被授予官职任事!

    等于公然为无家世的寒门士子,开辟了一条出仕之路。也是将世家所垄断的仕途之路,硬生生的撕开了一个口子。

    对此,陈恒麾下的僚佐都劝说过。

    说此举会引起世家大户们的反感,不利于巴蜀人心的归附;更重要的是,会让政敌比如钟繇等人拿来做文章,弹劾他陈恒是在违抗九品中正制的推行。

    &n




第四四六章、曹丕斯为不君矣
    夏五月,洛阳。

    这些日子,曹丕的心情还是挺不错的。

    江东孙权,对吴王的称号十分上心,已经让使者前来称藩上贡。并且在曹丕使节前去册封之前,就将善意给献上来了。

    很大的善意。

    当初荆南兵败投降的于禁,和他两个部将浩周和东里衮,都被孙权当成了取悦曹丕的礼物,送来了洛阳。

    于禁,是让所有曹魏臣子都觉得可惜的将领。

    在魏武帝时代,他与张辽、乐进、张郃、徐晃俱为名将。每次征伐,不是用为行军前锋,就是用为后拒,战功累累。而于禁持军严整,缴获来的财物从来不会私藏,因此魏武帝对他的赏赐非常重;掌控兵权也是五人中最重的。

    只是他也是最让人忿怒的。

    在尸山血海中爬了三十年,从都伯的职位做到了魏武帝最信任的外姓将领、唯一被授予“假节钺”的督帅,竟然屈节投降了!

    谁都猜不透,于禁在投降的那一刻是怎么想的。

    难道这种百战余生的将军,将一生的荣光都抛弃,只是为了苟活一条性命吗

    曹丕也猜不透,但他不打算去猜。

    于禁回到洛阳之后,受到其他人的嘲笑;在朝会之上,却得到了曹丕的善待。

    当须发皓白、形容憔悴的于禁,对着曹丕泣涕而拜的时候,曹丕很有人主风范的宽慰了他。还引古喻今的,说什么荆南丢失非战之罪,过去了的事情都让它过去了什么的。

    在那个时候,朝中百官才猛然发现,于禁这位曾经“最号毅重”的大将,如今已经神态畏缩拘束,犹如没有见过世面的老农。

    唉

    也挺可怜。

    投降不光失去了名节,连为人的骨气都失去了。

    朝中百官们,都是这么想的,然后就对曹丕大加赞赏。

    曹丕以于禁旧日的功勋,任命他为安远将军,还当场就安排了任务:充当此番江东称臣的使节。

    真乃仁厚之主也!

    百官都是这么夸奖曹丕的。

    曹丕不但没有记于禁之过施以惩罚,还继续很信任的委以重任。这样的心胸,怎么能不让人夸奖呢

    怎么不能让臣子们觉得,理应誓死报效呢

    至于后面曹丕继续说,让于禁出使江东之前先去邺城拜谒高陵,也没人在意了。

    不管怎么说,于禁都曾经是魏武帝的心腹爱将。现在回来了,去魏武帝的陵墓前拜谒一番,也是应该的。

    但是呢,当感恩戴德的于禁,到了邺城拜谒魏武帝陵墓的时候,便羞愧难当。

    原来曹丕早就让人,在魏武帝的陵墓园的屋子里做了些壁画:是荆南被江东所夺、张南不屈战死、于禁屈尊降服之状。

    于禁当场见到了以后,无地自容,归来洛阳便一病不起。不等曹丕安排出使江东的事务完毕,就一命呜呼了。

    朝野对此,一片哗然。

    正所谓士可杀不可辱也!

    于禁虽然有错,但之前也有功。

    曹丕若是记过不记功,直接历数于禁战败失土、投降失节的罪名,将于禁杀了也没有人说什么。毕竟那是律法明明白白标写着。

    但这样表面宽慰,暗地里却将人羞辱之死,那就太过分了!

    用当下士人的价值观来看,曹丕的做法阴狠如同小人!这种狭窄心胸、狭小器量,连个黔首百姓都不屑为之。

    而身为天子的曹丕,竟然做出来了!

    不被人暗地里腹诽才怪!

    嗯,是暗地里没错。

    见识到曹丕的器量后,朝中百官和士人黔首们,都不敢随意说些什么了。

    万一被追责了呢

    对吧!

    曹丕也许自己也感觉到朝中气氛的诡异,便让于禁的儿子继承了爵位,又追谥于禁为厉侯,以一些补偿之举,让这件事就此过去。

    但是事情



第四四七章、挖坑待君自跳
    ntent

    先是于禁之死,后又是甄姬之死。让洛阳的天空笼罩了一片阴翳,大魏朝建立以后第一次出现了君臣相疑的局面。

    引发这一切的曹丕,心情也变得有些郁郁。

    刚好,就是在这个节骨眼上,钟繇将司马懿传来的消息,见缝插针给呈报了上去。

    可以想象的,曹丕震怒异常。

    人在生气的时候,看到块石头都想去踢两脚呢!

    曹丕在朝野一片质疑中,得到了狡狐陈恒公然违抗九品中正制的消息,怎么可能轻易就放过了!

    当即,就下令让尚书崔林持节,前往巴蜀之地查看实情是否属实。

    若是不属实,那就一切都好说。

    若是属实的话,崔林还要代天子曹丕问缘由,让陈恒上表辩解等候发落。这是曹丕看在陈恒是节制一方督帅份上,怕直接问罪会引发地方混乱,让马家军有机可乘。

    而且九品中正制属于政务,属于益州牧职位的事情,与征南大将军的军务无关,当然不会贸然让陈恒回洛阳面君自辩。

    崔林,字德儒,清河郡东武城人。

    是故中尉崔琰从弟,行事作风颇有崔琰的刚正不阿。而且他是冀州士人,既和颍川士人没有什么利益纠葛,又与狡狐陈恒没有过冲突,奉命前来巴蜀视察也能做到斌秉公处理。

    从权衡这方面,曹丕还是考虑得很清的。

    就是苦了崔林。

    他一路急匆匆的,花费了二十多天才赶到了巴中,却被告知陈恒在南中的建宁郡安抚彝族及其他部落呢!

    时值七月,天气炎热无比,正午的时候往山泽看去,依然会看到隐隐有一股气霾在缠绕其中,令人不寒而栗。

    那是瘴气!

    这玩意,是真正的杀人不见血。

    崔林是北方人,虽然没有见识过,但是有些了解的。当年秦始皇发兵五十万征百越,最后存活驻扎在岭南的,仅剩下十万。

    其中,有将近一半是死于水土不服和瘴气及疾病。

    而那只是号称蛮荒的百越,这里可是号称不毛之地的南中

    哎

    崔林有些认命的叹了口气,踏上了建宁郡的道路。

    巴郡治所江州的官佐告诉他,陈恒是前几日才前往的,估计要一两月后才能回来。直接打消了崔林想留在江州等陈恒归来的打算。

    没办法,他此番奉天子命而来,必须要亲自见到陈恒。

    尤其是他看到了那座“拾遗馆”,已经没有必要调查巴蜀有没有公然违抗朝廷的命令,只需要让陈恒写一封上表就完事了。

    护送他来的禁军将士,却没有担忧什么。

    这个时代能读书的人,都很少沦为当个拿刀子拼命的大头兵。他们也一样,仗着勇武入选禁军,没听过瘴气这种东西,便发扬了无知者无畏的精神,沿路上偷空狩猎些野味打牙祭。

    然后呢,悲剧就来了。

    两个被色彩斑斓的蛇给吻了,在几息的时间内,就当场七窍流血而亡;好几个看似被太阳晒得中了暑,只过几天的时间,就伴着头痛恶心和呕吐,不治身亡。

    顿时,这些胆敢对着虎狼发起冲锋的禁军猛士,脸色都有些发白。他们都是经历过战场的汉子,并不怕死,但这样的死法实在是太窝囊了。

    崔林的脸,当然也更白了。

    导致陈恒在看到他们的时候,都心中有些奇怪:怎么,原先历史轨迹上,男子往脸上抹粉的恶心,如今就开始初见雏形了

    咳咳

    归于正题。

    当陈恒得知崔林的来意,立刻就拱手往北而拜,口称自己有罪辜负了天子之望云云。

    马上的,提笔将谢罪上表一呵而就。还信誓旦旦的说,等他回到巴郡的第一件事,就是会让人将“拾遗馆”给拆了。

    那个作态,那个爽快,让崔林都有些目瞪口呆。

    这只狡狐,难道犯病了

    这是崔林的第一反应。

    他出仕好久了,当然也听过陈恒的名声和行事风格。

    没理还能胡搅蛮缠到一番的世之狡狐,竟然二话不说的,就认罪了!

    还将益州牧的印玺,让他带回去上缴给朝廷,说什么自己才疏学浅,不堪担任代天子牧守一方的州牧!

    崔林想不明白。

    但也不纠结,直接客套一番,便一刻都不停留的往洛阳赶去。不是因为想早点将消息回报给朝廷,而在这里多留一天都不愿意。

    &nbs



第四四八章、避不开的死结
    贾诩和钟繇没有仇。

    或者说,贾诩自从入了曹魏后,和同僚之间从来没有交往过。对任何事情也都冷眼旁观,能不说话就不说话。

    根本没有让人记恨的地方。

    但是今天的廷议呢,贾诩却是让钟繇有些难堪。

    身为太尉之职的贾诩,掌举事,对举国各地的战事比如兵卒伤亡、粮秣消耗和衣甲军械储备等都要了解。

    而此刻,他袖子里就藏了一份战事记录的布帛。

    关乎去年巴中战事的。是在前些日子,陈恒让人送来的,记录了去年南中战事伤亡的军士数目等。
1...135136137138139...149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