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大明当崇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云中怪客
小德子屁颠屁颠地跑到罗允禟身边吗,深深鞠躬道:“罗太医,俺的病好了,俺真是太感谢您了,若不是您及时施救,说不定俺早就死球了。”
罗允禟温和笑道:“别这么说,如果没有我,不是还有内医院嘛!”
小德子嫌弃的道:“内医院才开张几个月,他们的医术怎及得上罗太医!”
罗允禟摆摆手道:“过誉了,过誉了啊!对了小德子,你吃饭没有,我在院舎里煲了一锅香肉,过来尝尝”
小德子局促的道:“这怎么好意思,您治好了俺的病,俺还没报答你呢!”
罗允禟笑道:“小德子,不知怎么地,我就对你特别合眼缘,就想跟你交个朋友。怎么,你不愿意吗”
“愿意!”小德子大喜道:“俺太愿意了,像罗太医这
第一八五章 刺王杀驾
冬天的黑夜来得特别早。
罗允禟已经换上了小德子的太监衣服,虽然小德子因为身体尚处于发育之故,衣服穿在罗允禟身上有些不合身,看上去紧绷绷的,但借着夜色的掩护,并未有人注意到。
罗允禟一路低着脑袋,来到了御膳房,御膳房里的御厨已经做好了饭菜,太监们正紧张有序地把冒着热气的菜肴装进保温食盒里。
趁没人注意,罗允禟拎起一个食盒,随便装了两碟菜肴,便混入传膳的太监队伍中。
由于夜色太黑,太监们并没有注意到他们的队伍中,已经多出了一个人。
罗允禟亦步亦趋跟在传膳队伍后面,一路非常顺利,很快就来到了崇祯所在的东阁之中。
明亮的灯光下,朱由检正在认真地批阅奏折。
朱由检其实并不想如同前世的崇祯皇帝一般,整日里忙于政事,日理万机,以致于未老先衰。
但他毕竟管理着一个偌大的帝国,有些事情还真必须由他来拍板处理才行。
而且他对大明官员的尿性知之甚深,若是不盯紧政事,被官员们卖了都不知道,
卢九德看到传膳队伍来了,连忙凑上朱由检跟前,小声提醒道:“陛下,膳食已经备好了,陛下先用膳吧。这种天气,膳食易凉,得趁热吃才是。”
虽然醉心于工作,但朱由检同样明白身体才是革命本钱的道理,他从善如流,点点头道:“那就布膳吧。”
罗允禟已经看到了朱由检,他强行让自己镇定下来,如同鸵鸟一般把头颅埋进脖子里,深怕有人看到他那双因为仇恨,而变得血红一片的双眼。
但即使他再三控制,身体仍然微微颤抖起来,身边一位名叫胡连善的太监看到了他的异样,关心的道:“你怎么了是不是身体不舒服”
罗允禟故意捏着嗓子,学着太监说话的尖利声音,低声道:“我没事,只是头一次见得陛下天颜,有些紧张。”
胡连善不以为意,点点头道:“哦,原来如此。”
只是胡连善说完这话之后,却突然感到有些不对劲了。
要知道,如他们一般的传膳太监,历来都会用宫里老人的。
因为膳食事关皇帝安危,谁都没有胆子贸然启用新人,只有熟面熟口的老人才能令人放心。
可是面前这个人,胡连善敢对天发誓:他从未见过!
不对劲,真的很不对劲!
莫非这厮是要刺王杀驾
想到这个可能,胡连善“唰”的一声,冷汗就冒了出来。
他定了定神,出言试探道:“这位小兄弟貌似面生得紧,是新来的吗”
罗允禟在皇宫卧底多年,一听胡连善的试探,就知道自己已经露馅了。
他突然捞起两碟菜肴,向着胡连善当头砸下。
胡连善被菜肴浇了满头满脸,他终于明白,对方果然是个刺客。
顾不得被菜肴烫伤的脸庞,胡连善以无比高亢的声音尖叫道:“刺客!有刺客!”
卢九德此时正在检查菜肴,全身注意力都放在菜肴是否有毒上,当他听到胡连善的尖叫声,浑身便是一紧,冷汗一下布满全身。
其他太监亦紧张地看着卢九德试菜,深怕菜肴有异惹来杀身之祸,根本未注意到罗允禟的异状。
此时的崇祯身边,竟空无一人,正是刺王杀驾的最好时机。
罗允禟甩开袖袍,一把尖利的匕首展露出来,他深知刺王杀驾的时机只在短短几个呼吸之间,向胡连善扔去菜肴之后,便以博尔特奥运会百米冲刺的速度向着崇祯狂奔而去。
崇祯劳累了一天,警惕性无疑是最为松懈的时候,他刚刚下了御座,正要向膳桌走去,却骤然听到一道尖利的告警声,身体一下就紧绷了起来。
下一霎那,却见一名青筋毕现,面容极为狰狞的太监挥舞着匕首,正急速向自己扑来。
&n
第一八六章 血滴子
崇祯遭遇刺杀,首先闻讯赶来的便是与他休戚相关的周皇后,很快,张嫣、田妃、袁妃、张婉如、李玲玉也相继赶来。
女人一多,一屋子的人自然少不了哭哭啼啼,为崇祯的遇刺而担忧后怕不已。
周皇后更是头一次发怒,扬言要狠狠发落卢九德以及今晚的传膳太监们,连御膳房的厨子也不放过,要求皇帝将他们全部杖毙。
朱由检同样后怕不已,经过大内侍卫首领高全的检测,发现罗允禟用来刺王杀驾的匕首竟然淬上了剧毒无比的“见血封喉”,倘若朱由检被罗允禟刺中,哪怕仅仅是刺破一层皮,朱由检多半都会性命不保。
好在朱由检平日里保持了跑步撸铁的习惯,身体素质远超常人,连跟毛发都未让罗允禟刺中,否则他这次还真的要嗝屁了。
周皇后道:“皇上,卢九德疏于职守,传膳太监及御膳房的厨子更连混入刺客也不自知,此等废物要来何用,将他们都拖下去杖毙吧,眼不见心不烦。”
卢九德、胡连善等人连忙跪倒在地,磕头如捣蒜,哀求道:“皇上饶命啊!娘娘饶命啊!”
朱由检拍拍周皇后的手背,安抚道:“皇后不要过分担心,此次遇刺是朕疏于防范了,朕一定会吸取教训,不会再给贼人任何机会。
至于卢九德、胡连善等,先看厂卫的调查报告吧,若是遇刺之事与他们有关,朕便剥了他们的皮;若是与他们无关,便按照今日的表现来论功过。
朕此次遇刺,说来还多亏了胡连善的救驾之功,他先是第一个发现刺客的不妥,向朕示警,让朕得以第一时间逃过刺客的刺杀;
接着在刺客追杀于朕的时候,又是胡连善见机最快,抄起椅子将刺客砸倒,这才给了朕反戈一击的机会,将刺客一剑穿胸。”
“竟有此事”周皇后闻言,脸色不由缓和下来,甚至向胡连善投以一抹感激之色。
要知道,如今后宫诸位妃嫔还未为崇祯诞下龙子呢,倘若崇祯在这个时候被刺身亡,大臣们必定从皇家近亲中挑选一子继承大位,那么周皇后、田贵妃等人作为崇祯的遗孀,地位可就一落千丈了。
胡连善救了崇祯的性命,对后宫诸妃来说不啻于也救了她们一命,自然是感激得很。
胡连善听到皇帝承认了他的救驾之功,喜得心脏都要炸裂开来了,好在他在皇宫中待了十多年,一直兢兢业业等待机会,是以他还能强行抑制住自己的激动。
胡连善谦恭的道:“陛下太看得起小人了,陛下为天子也,自有老天庇佑,即使没有小人,也能平安度过此劫的,何来小人的微末之功!”
朱由检摆摆手道:“功就是功,过就是过,朕身为天子,当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如此方能令四方臣民宾服,倘若朕有功不赏,那和昏君又有何异”
就在这时,王承恩回来禀报说针对刺客的调查已经有了初步结果了。
周皇后、张嫣和嫔妃们为了避嫌,叮嘱了崇祯一番后,便离开了东阁。
朱由检向王承恩问道:“刺客乃何许人也”
王承恩回禀道:“陛下,刺客名罗允禟,乃太医院御医,三年前经太医院院判林萧推荐考核方才入院。
今日刺驾一案中,罗允禟先是杀死一名小太监,扒了小太监的衣服冒充太监,接着混入传膳太监的队伍中,对陛下图谋不轨。
第一八七章 杀气腾腾
刚刚穿越之初,朱由检是带着爱与和平而来的,他认为前世的崇祯之所以失败,皆因崇祯没有掌握帝王之术,用人又没有耐心,一个不爽就杀大臣,妥妥的暴君。
是以朱由检粗浅的以为,只要行事处处与前世崇祯相反,拯救大明当易如反掌尔。
所以前世崇祯残暴,他便处处以宽仁示之;前世崇祯多疑善变,他便疑人不用疑人不用;前世崇祯面皮浅薄,放不下身段,他便放下天子威严,以收买人心。
他处处显得与前世崇祯不同,以为这样便能扭转大明每况愈下的局面,力挽狂澜于既倒,完成拯救大明的历史任务。
不得不说,朱由检的想法虽然有些道理,可在政治上显得太过小白了些。
而且他在后世受了社会主义几十年熏陶教育,所思所想均与当代明人格格不入,以致于酿成水土不服的局面,登基还未到半年,他和东林党的矛盾就已经激化到几乎势不两立的地步了。
可在初初登基之时,朱由检还天真地想跟东林党求同存异,相忍为国,一齐为拯救大明做贡献的,如今看来,倒显得他自作多情了。
究根结底,还是在于朱由检和东林党的三观不合,朱由检认为,他穿越大明是可以把大明这块蛋糕做大的,只要以东林党为代表的士绅阶级愿意配合他的改革,他可以把士绅地主转变为大资本家、大殖民者,大家一起来发财,一起来剥削海外土著。
而地主阶级转变为资产阶级,剥削对象亦转变为海外土著之后,农民可以得到他们朝思暮想的土地,困扰古代中国几千年的土地兼并问题便能得到圆满解决,多么完美的设想啊!
但东林党显然不是这样想的,在他们根深蒂固的观念中,天下利益是有数的,天子占一份,士绅阶级占一份,泥腿子们占一份。
三者之间,进行的是一场零和博弈游戏,若是天子利益增加一分,那么士绅阶级和泥腿子两者之间势必有一家会少一分。
泥腿子利益受损还好,若是天子叫他们跟泥腿子一起分摊利益损失,那是万万不能的。
在他们看来,无论是增加天子利益还是泥腿子利益,都意味士绅阶级的利益受损,是绝对不能接受的。
所以他们反对一切改革,任何改革都会得到他们最顽强的阻击,他们恨不能天下一直这样运行下去,如此他们便能骑在天子和泥腿子头上万万年了。
倘若天子一意孤行非要进行改革,呵呵,天子又如何,老子们大不了叫你去落水死一死!
想明白了这些,朱由检发现自己真的很傻很天真,他想做仁君没错,中国古代所有皇帝应该没有一个不想做仁君的,但时势逼人,东林党不会给他做仁君的机会。
朱由检甚至还想过废除太监制度,太监们从小就被阉割掉小叽叽,这在接受过现代教育的朱由检看来,太不人道,太过残忍了。
可现在危机四伏的局面,他若废除太监制度,估计东林党人做梦都要笑醒了。
对皇帝而言,废除太监制度,便是自断臂膀,废除自己唯一能真正掌握的力量,这跟历史上的崇祯废除商业税、矿监税有何区别
所以朱由检不但没有废除东厂、锦衣卫,反倒多了明统、军统、血滴子三大特务机构。
即使日后这些特务机关尾大不掉,他也顾不得了,罗允禟的刺王杀驾之举,令他意识到,活着才是最重要的,唯有一直活着,才有资格谈未来。
……
&n
第一八八章 正旦大朝
明天便是元旦日,也就是古代的春节,而今天,便是除夕了。
崇祯下达的戒严令已经悄然解除,无知的老百姓总是幸福的,在戒严令解除之后,老百姓犹如解除了禁锢一般,对过大年爆发了极大的热情。
大街上到处都是熙熙攘攘的人流,烟火爆竹不断响起,很有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盛世景象。
中国的老百姓总是充满着乐观精神,也许他们在过去的一年中过的十分艰辛,可毕竟过大年了,有钱没钱,不都得快快乐乐过年嘛!
但对于朝中曾参与叩阙的文武百官来说却不是这样的。
从下午开始,前内阁首辅韩爌,礼部侍郎周延儒被东厂逮捕的消息便流传开来,一些不明真相的文武百官甚至以为崇祯在追究他们参与叩阙的旧账,无不人心惶惶。
到了晚上,从宫中更是传出了天子遇刺的消息,文武百官们再也坐不住了,纷纷赶到宫中求见陛下,却全被宫中侍卫挡于宫外。
一开始,一部分大臣心中还有些窃喜,以为崇祯遇刺,快要不行了,这才封锁宫禁。
但很快又有消息传来,崇祯只是受了一点惊吓而已,并无大碍,明天将会照常出席正旦大朝会。
这令得那些心怀不轨的大臣空欢喜一场,竟连表情管理懒得做了,露出了怏怏之色。
朝臣散去之后,曾经参与叩阙之事的大臣们纷纷赶到钱谦益府邸,他们担心崇祯会追旧账,无不忧心忡忡。
钱谦益开门见山道:“诸位,原本叩阙之事的影响已经渐渐消退,陛下看似并无责罚我等之意,可如今又出了刺王杀驾之事,令得本已风平浪静的朝堂上再次掀起波澜。对此,诸位有何见解”
黄道周和倪元璐也来到钱府参会,他们心中对钱谦益,以及贪生怕死的百官们是无比鄙夷的。
但文震孟、王守履、陆澄源、姚希孟身亡之后,他们深感东林党势单力薄,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于是他们便暂时放下了心中的芥蒂,常与叩阙百官为伍。
叩阙百官误以为黄道周、倪元璐两个原本刚正不阿的东林党人也跟他们一样贪生怕死,自然是欣然接纳了他们,毕竟大家都一路货色了嘛,同流合污才是大势所趋。
对于崇祯处死文震孟、王守履、陆澄源三人,黄道周是有着很大怨气的,他含怒说道:“当今天子越发显露出昏聩、暴戾的本质,所作所为均与历代明君相去甚远,自然难免会有侠义之士行刺王杀驾之举。”
钱谦益闻言蹙起了眉头,不悦的道:“黄大人还请慎言,非议陛下又岂是人臣所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