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大明当崇祯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云中怪客
对于罢黜钱谦益等一百多位东林党及亲东林党官员,其实朱由检并非全无顾虑,只是在他想来,无论结果再怎么差,也不会比满清入主中原神州陆沉的结果更差吧。
朱由检登基之初,就是太过优柔寡断,舍不得家里的坛坛罐罐,总想着极力弥合各方矛盾,让各方势力团结在他周围,大家求同存异、相忍为国,为中兴大明做贡献。
可他太高估自己的政治手段了,大明建国二百五十载,早已进入暮气沉沉的阶段,各方势力皆无比腐朽,根本就不是他能轻易改造得了的。
于是在这几个月里,朱由检频频惨遭打脸,执政能力越来越受到各方质疑,以致于阉党和东林党都没怎么把他放在眼里。
如今朱由检终于想通了,他想要中兴大明,就必须拥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气,即使过完这个年天下立马烽烟四起,也总好过在与东林党的内斗中慢慢走向消亡吧。
而且书生造反三年不成,朱由检也是看准了东林党嘴炮无敌,只说不做的秉性,认为即使东林党在东南拥立藩王造反,他也有信心平定下去。
至于后金会不会趁机南下叩关,朱由检并不太担心,毕竟历来北方异族入侵中原一般都会选择在秋高马肥之际。
原因自然是跟天气有关,如今正是隆冬时节,后金若在这个时候入侵中原,无异于自寻死路,朱由检做梦都会笑醒的。
不过对于东林党有可能掀起的造反浪潮朱由检也不得不防,首先是要在舆论上压倒东林党,以争取民心向着朝廷。
这一点朱由检已经在做了,冯铨领导的大明旬报社已经做出了《大明旬报》的样板,看起来非常不错,不日就可以发行了。
当然这还远远不够,毕竟以古代的交通条件,当快递小哥把《大明旬报》发行到江南之时,说不定东林党早已揭竿而起了。
所以朱由检不得不拿出穿越者们的一大必杀利器:永不加赋!
这一招但凡是经过网文穿越学校培训的穿越者都已经用烂了的,但招式不怕烂,有用就行。
说起来这一招历史上还是康熙的首创,康熙因为祭出这一大招,而成为历史学者口中的“千古一帝”,与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并列。
朱由检看着群臣一片沉默,便向着王承恩道:“王承恩,宣旨吧。”
王承恩站了出来,朗声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承天命,继皇兄遗诏,冲龄即位,以奉宗庙。然朕虽以眇眇之身继位,亦哀生民之多艰。朕殚精竭虑,思索再三,欲效仿上古先王民不加赋而国自用之善举,朕当与民盟誓,即令天下官府自今日始,永不加赋,如违此誓,天弃厌之,人神共诛!”
一开始听到王承恩宣读的套话,群臣皆不以为然,可当群臣听到“永不加赋”这四个字时,群臣一下惊醒过来,所有人的眼珠子都瞪得大大的,一副见鬼了的模样。
大家都愣住了,不敢相信地看着高居于御座之上的崇祯。
你特么疯了么
竟然放出“永不加赋”的大卫星!
赋税赋税,你到底知不知道什么叫赋税
崇祯当然没疯,也知道赋税对于朝廷财政的巨大作用,以及赋和税之间的区别。
赋在古代有特定的含义,即用来满足军事需要征收的军需品叫做赋,如征用的兵车、武器、衣甲等。
&nb
第一九八章 郑太妃的要求
正旦大朝会开了差不多整整一天,朱由检原本还想着给刚从东江赶回京城述职的毛文龙和郑芝龙举办授勋仪式,但想到日后东林党很可能会怂恿地方势力造反,京城不能生乱,所以他就取消了授勋仪式,以免刺激掌握京营的权贵勋戚们。
朝会虽然结束了,但今天是年初一,还有一些仪式要举行。
比如海外藩国朝鲜、安南、倭国、琉球、老挝、柬埔寨、缅甸、暹罗等使节代表本国国王给朱由检恭贺新年,并献上礼物,然后还有天下各藩代表向朱由检献礼等等。
虽然此时的大明已经是泥足深陷的虚弱病人,但没人想到大明会虚弱到快要亡国的地步,所以天朝上国的面子功夫还是做得足足的,各国使节对朱由检也十分谦卑。
朱由检虽然受后世影响,对朝鲜、安南尤其是倭国深恶痛绝,但如此重要时刻,他并未做出失礼之事,而是戴上虚伪的假面,对各国使节以礼相待。
只是在面对朝鲜使节权东万时,崇祯还是露出了一丝阴沉,问道:“朕听闻朝鲜与后金于去年结成了兄弟之国,李倧和皇太极甚至以兄弟相称,可有此事”
崇祯声音落下,朝堂上一派欢声笑语的气氛顿时一下凝滞起来,权东万脸色巨变,旋即“扑通”一声跪倒在地,痛哭流涕道:“回皇上,此事万万不能怪罪我家殿下啊,实乃后金仗势欺人,我家殿下迫于无奈才签订这个兄弟之约的。
可实际上,我国上至殿下下至平民,是从来不承认这一丧权辱国盟约的,我国自始至终,都是对大明最为忠心的属国。”
朱由检将权东万扶了起来,拍拍他的肩膀道:“权卿家无需惊慌,朕当然知道,后金率兽食人,人人如禽兽一般,战力确实不是朝鲜可以抗衡的。
李倧在不敌后金的情况下,被迫签订城下之盟也是为了保全国祚的无奈之举,朕并不怪他。
只是朕要卿家转告李倧,大明是绝对不会坐视后金继续做大的,终有一日会向后金发起反攻,李倧一定要认清形势,不要首鼠两端,以免日后事有不谐,那可真叫朕遗憾了。”
权东万如释重负,连忙拱手拜道:“皇上放心,臣一定将皇上旨意转告我家殿下。”
……
崇祯会见各国使节后,时辰很快来到了晚上,乾清宫灯火通明,无数美貌宫女端着美酒佳肴穿梭往来于勋戚、群臣、外国使节之间,到处都是一片欢声笑语。
今天是年初一,春节第一天,虽然崇祯在大朝会上杀了个人,还罢黜了百官,把气氛搞得很难堪,但天子大宴群臣这一环节还是不能省略的。
天子在大年初一大宴群臣早在周朝就已经有据可查了,古称“宴飨”,亦作“宴享”。
《国语周语中》记载:亲戚宴飨,则有肴烝。
《后汉书礼仪志中》记载:每月朔岁首,为大朝受贺……百官受赐宴飨,大作乐。
《新唐书百官志二》:朝会宴享,则节其等差。
可见宴飨由来已久,明朝作为正宗的汉家王朝,自然也把这套仪式继承了下来。
不过宴飨无非就是君臣联络一下感情,大家开展一下商业互吹而已,并无什么称道之处。
和这些戴着虚伪面具的大臣们一起吃吃喝喝,朱由检颇感无趣,只跟群臣呆了不到半个时辰,他便果断离席,来到坤宁宫,参加由周皇后召开的家宴去了。
家宴上对着艳丽无双的皇嫂张嫣,温柔可人的周皇后,还有争奇斗艳的妃嫔们,自然比那些虚伪的大臣们
第一九九章 放长线,钓大鱼
“呵呵,看来福王也坐不住了!”朱由检心中冷笑着。
郑太妃自万历帝驾崩后孤单多年,可她什么时候都没提过和福王父子相聚的要求,却偏偏在这个时候提,他们分明是认为崇祯的统治已经摇摇欲坠,再加上崇祯并无子嗣,一旦崇祯出事,那么身在京城的朱由崧便可第一时间被群臣拥立,好继承崇祯皇位,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啊!
当年朱常洵和朱常洛争夺太子之位便已闹得天下动荡不安,可最后却功亏一篑,在天子垂青的情况下依然败下阵来,想必无论是朱常洵还是郑贵妃都极为不甘的。
而今崇祯无子,继位之后和东林党频频发生冲突,自然给了许多人可乘之机。
那么,朱由检明明知道福王父子的野心,为何还一口答应郑太妃的要求,令朱由崧得以顺利回京呢
答案很简单,朱由检是在钓鱼执法。
固然福王父子欲谋夺朱由检的皇位,可朱由检有何尝不想谋夺福王的财富、田地呢。
福王朱常洵豪富是众所周知的,朱常洵和朱常洛争夺太子之位时,由于郑贵妃非常受万帝的宠爱,万历帝欲封朱常洵为皇太子,奈何群臣反对,理由是祖宗历下规矩,要立长子为太子。
万历帝拗不过群臣,只好封他为福王,就藩于洛阳。
由于朱常洵争储失败,所以万历感觉愧对这个儿子,就在其它方面超额的补偿他。
福王结婚时,万历帝给他花费了三十万两银子,他又命令在福王的封地洛阳为福王建造了豪华的王府,数年后才竣工,用银二十八万两。
等福王要到洛阳去了,万历又拨四万顷王田给他,因大臣极力反对,才改成两万倾。
万历帝还把没收前首辅张居正的财产以及江都到太平沿江的杂税和四川的盐税、茶税都给了福王。
这还没完,万历帝还每年给福王一千三百引的淮盐,准许他在洛阳开店售卖,为了这个宝贝儿子,万历帝真是恨不得把整个国家都掏空了给他。
福王带着巨额财富到了洛阳,但他仍然不满足,他在洛阳横征暴敛,四处扰民,并千方百计搜刮钱财,兼并田地。
可最后这一切都便宜了李自成,崇祯十四年,李自成攻入洛阳活捉了福王,把大肥猪福王煮成一锅“福禄汤”,与部下分而食之。
李自成从福王府邸搬出的金银财宝,达到数千辆之多,运了好几天才搬完,几可和他打破京城后,从权贵大臣中拷出的七千万白银相比。
可以说,李自成的大顺军之所以能从明末众多流寇中脱颖而出,福王朱常洵的贡献是重要原因之一,李自成的军功章,也有福王的一半。
如果朱由检能取代李自成,成为福王财富的接盘侠,便可一下进账数千万两的巨额财富,更不要提万历帝批给福王的茶税盐税等各种杂税,以及遍布在河南、安徽的数百万亩良田。
有了福王的巨大财富,朱由检的军费一下便膨胀起来,他就可以在全国各地建立新军,淘汰不堪战的卫所军,只要新军成型,打败后金还不是手到擒来!
所以,面对郑太妃提出的请求接朱由崧入京相聚的请求,朱由检一口便答应下来了,他要放长线钓大鱼,引诱福王父子露出反意,如此他便能以平定谋反的理由或囚或杀福王满门,夺取福王的巨额财富。
“王承恩!”朱由检叫道。
“臣在。”王承恩应道。
朱由检道:“派人接福王世子朱由崧入京,好令他与太妃相聚,缓解太妃思亲之苦。此外,令厂卫盯紧福王父子,他们每天吃了什么,做了什么,与何人在一起,乃至和谁敦伦,都要详细记录下来,每半个月写成奏折给朕御览。”
第二零零章 诛暴君,迎福王
“交代”张溥正色道:“在下现在就给尔等一个交代!”
“啪啪!”话音落下,张溥便拍了两下手掌。
随即,一个掌柜打扮的中年人便手捧着一个人头大小的锦盒进入院内,将锦盒置于圆桌之上,开锁打开,竟是一叠叠厚厚的票据。
“这是什么”钱谦益指着一堆票据,疑惑的道。
其他人也是一脸好奇的神色,不过他们心中多多少少也有一些猜测,眼前的一堆票据,如无意外,便是银票。
果然,张溥淡淡的道:“这是价值一百万两的银票,开票的钱庄均是出自山西的老字号,只要拿着这堆银票去山西钱庄兑换,就能把一百万两白银汇兑出来。如果大家不信,可以自行检查检查。”
“咕噜!”
虽然心中已经有了一丝猜测,但当张溥说这一堆票据果然是一百万两的银票时,一些出自五军都督府的武将还是不免出乖露丑。
钱谦益等文官出身东南世族,身家颇丰,倒也勉强把持住心境,但是看到价值高达一百万的票据近在眼前时,眼中还是不免露出了贪婪之光。
一位武将无法控制自己内心的贪欲,拿起银票左看右看上看下看,最后惊喜的道:“这是真的,是山西老字号昌记钱庄的银票!”
“这是和日升的银票,硬通货啊!”
“这是张记钱庄的!”
“这是联盛的!”
有人开了头,其他人也纷纷拿起银票检查起来,这堆银票数额最小的都有一百两,最大的有一千两,贪婪的武将恨不得把银票放进自己口袋里,占为己有。
钱谦益虽然也有些心动,但他毕竟出身世家大族见多识广,并未如武将们表现得这般丢人现眼,他指着银票问道:“张溥,你这是何意”
张溥开口道:“在下不请自来,确实是有一件大事要跟诸位大人商议。诸位大人本是朝廷栋梁,却被崇祯这个昏君罢黜,可以说是崇祯不死,大家伙便永无出头之日。
今日在下携一百万两银票而来,既是为福王做事,也是为了能令大家重返朝堂,甚至更进一步,掌握朝政大权。”
听到张溥的解释,不少人不禁眼睛一亮,一位武将壮着胆子道:“张公子之意,莫非是杀昏君,迎福王”
张溥点点头,可接着又摇摇头道:“确切的说,应该是诛杀暴君,迎立福王世子,大家伙的目的虽然是诛杀崇祯,却不能直接打出造反的旗号,而是以清君侧为名,逼迫崇祯禅位于福王世子。只要福王世子顺利登上皇位,那么区区崇祯小儿,也不过是一杯毒酒之事罢了。”
几位武将闻言又喜又愧,喜的是张溥言之凿凿,看来福王父子确实是已经做好了夺位的准备;愧的是自己的花花肠子果然比不上文人,有种智商被人碾压的羞耻感。
钱谦益皱眉道:“如果老夫没有记错,福王朱常洵当年之所以没有成功登位,皆为本党极力反对之故。倘若福王一系当真登上帝位,谁能保证福王会放下心中块垒,不追究本党旧账”
张溥摇头说道:“钱前辈此言差矣,相比于天子大位,区区前仇旧怨又算得了什么而且要登基为皇的是福王世子,而非福王。
福王世子向来与我党交好,对吾党士人多有照拂,况且福王世子在京城并无根基,一旦登基,除了重用吾党士人,还能用谁呢”
钱谦益向来优柔寡断,面对如此大事,自然无比犹豫,他蹙眉说道:“崇祯掌握厂卫,四卫
第二零一章 联名举事
“为……为什么”张姓文官怒目圆睁,手指张大奎道。
“呵呵,为什么张大人身为吾党中人,难道连左光斗前辈的名言‘非为同道,即为仇寇’也未听说过么”张大奎狞笑着将钢刀抽出,拿起一张手帕若无其事地擦着刀刃上的血迹,淡淡的道。
“你……你……噗!”张姓文官口喷鲜血,双目一翻,轰然倒地,却是带着无尽的痛恨不甘,嗝屁了。
钱谦益等文官见状无不脸色发白,惶恐以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