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兴唐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准噶尔刀王
京师洛阳,位于豫西山地,四面环山。再往东走,过了嵩山,就全都是一望无际的广袤平原地区。
李岌从兴教门之变后,用了十五年多的时间,先是立足河东,最终一统天下,再次中兴大唐,成为一代雄主。
此时的中原地区,日渐安定,朝廷轻徭薄赋,中原和华北平原地区一带的人口渐增,耕地也逐渐恢复,就连北部重镇幽州也是日渐繁盛。
洛阳南部的汝州,原本属于经济并不发达的地区。不过随着洛阳通往舞阳的铁路和叶县平顶山煤矿开始建设,伴随着大量铁路和煤矿、铁厂建设工人的到来,这里的州县,就逐渐变得热闹起来。
这天下初定,朝廷的重点已经转向了以经济建设为主。
与历朝开国时都在大力鼓励屯田主为的政策不同,大唐官方却是严厉禁止各地私垦荒田,而是将大批失去土地的流民招募编成军户,实施军屯,所有新垦荒地归国家所有。另外就是兴修水利和修路建桥等工程,以工代赈。
蒸汽抽水机的普及使用,使得大部分沿河两岸的农地都能够得到灌溉,这使得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粮食生产有了保证之后,畜牧业也开始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另外就是油料、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在迅速扩大。
这天下安定,生活日渐富裕,历朝以来难以解决的匪患问题,也从源头上得到了治理,维护了地方的稳定。
安定发展,使得整个华夏东部地区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
另一方面,朝廷则通过几份主要的报纸和派驻到各地方基层组织的宣讲员将政令传递到每个乡村,同时也将格物、算学、农牧、自然等知识向普通百姓普及开来。
整个社会呈现欣欣向荣的快速发展状态……
:。:
(iishu)是,,,,!
五五、治理
【】(iishu),
:
江宁王李昇在被朝廷封王后,由于年老体衰,迷上了服食“仙丹”,以求生长不老。找了一堆骗子在府里,装模作样地给他造假药。李昇最后因为这些“仙药”吃得太多,重金属中毒,终于是不治而亡,享年56岁。
李昇在临死时,也是回光返照,终于算是明白了这“仙药”的害处,非常后悔,把儿子李璟叫到身边说道:“我为了长寿,胡乱服用金石之物,反倒落了个早死的下场,你千万不要学我。”
李昇死了,这事得上报朝廷,而从朝廷反馈回来的消息是有可能会被降一等承袭为国公。这个消息传来,原来李昇的一些臣下不干了,想鼓动着李璟造反。
李璟这个人,算得上是个另类,但这绝不是因为他文学素养要比一般人高。在另一时空历史上是在华夏文学史上很有名气的南唐中主,也就是那个在文学史上比他更有名气的南唐后主李煜之爹。
李璟是李昇的长子,为人谦和温顺,文采斐然,人品非常出众,但就是对国家大事和权力争斗不太关心。还有一点更好玩,他还劝自家老爹李昇将其二弟李景迁立为继承人,兄弟负责干活,老兄我负责吃喝玩乐享福。
这一点上要比自家兄弟都打出狗脑子来的闽地王家兄弟和把自家兄弟差不多都杀光的南汉后主刘晟强了百倍。另外就是吴越钱家,钱家兄弟合起伙来反而是将鼓动他们兄弟相残的几个家伙给除掉了。
只是由于李景迁在十九岁时就暴病而死,想把他推上位也是不成了。李昇虽然还有两个儿子,但年纪幼小,李璟是只能硬着头皮准备接班。
江宁王府宰相冯延己、重臣查文徽还有枢密使陈觉都来劝告李璟。
冯延己道:“圣人教导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当深为爱惜。然而朝廷却在推行剃发易服,你看看那些北人,脑袋都剃的跟和尚似的,穿着服饰也不类中华,简直就是蛮夷之辈,这成何体统。”
陈觉也说道:“朝廷取消王号,这是要夺大王手里的军权和地方管理之权,这种事万不可轻易答应!”
不料李璟却答道:“我本就无心管理军政,如此由朝廷派人来接手,岂不正合我意。”
一从臣下纷给相劝,反而是李璟态度坚决,坚持表示接受朝廷的安排。
最终众人无奈,冯延己在离开时不由哭诉道:“完了,这煌煌华夏,最终将沦为蛮夷之地,老夫不若出家为僧去也!”
他也不想想,这当和尚也是要剃光头的。
共和十七年(公元943年)朝廷撤吴王、江宁王、吴越王号,改封为吴国公、宁国公和越国公,迁杨氏、李氏和钱氏往洛阳居住,在朝为官,另外三个封国内一切军、政事务移交收归朝廷任命官员接收。
至此,自中唐以来为患国内的所有藩镇算是彻底消除。
……
另一时空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和气候变化有关,可有很大一部分是人为因素。
自清中期口外草原开始私人胡乱开垦,再到末期为了增加税收所采取的大面积毫无节制的统一管理的滥垦开发,造成草原大面积的衰减退化。这沙退人进,一直延续到了九十年代,国家才开始了大规模的退耕绿化动运。
另外就是行政区划的设置极不合理,河西的领导只管自家种地,谁还去管别省的生态环境?过度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也是造成环境恶化的另一根源。
从河套到河西,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环境。
这草原上的土层仅只有十数厘米厚,之下便是沙层,生态极为脆弱。原本的草原被开垦成耕的后,没几年的功夫口外特有的大风就把失去植被保护的土地上的土层吹走,最终后原本肥沃的庄稼,便开始严重的沙化。
另一时空时没有人会在意这些,口外的草原好像永远也开垦不完一样。一块的废了,就搁荒,还可以再另垦一块,反正这若大的口外草原总有垦不尽、开不完的荒的。口外的大风加上口外特有的的表环境,风从已经失去保护的沙的边吹走边缘的泥土保护层,慢慢的沙的地面积越来越大,直到已经彻底荒漠化之后,这时人们才注意到,那本的肥沃的草原已经消失大半,大量的土地沙化越来越严重,甚至于有些原本的草原已经开始变成沙漠。
在这个时代,李岌不想再重复前人的错误。
黄河因为每年春天春季大量的冰坝存在,而造成河水泛滥漫延所形成的大片盐碱沼泽地带,实际上在一个夏天都在为西北草原上补充着极为需要的水蒸汽。这种大自然在自我调节的恩赐,却被当作严重的自然灾害,每年都在“治理”,不惜用飞机和大炮来轰开这些冰坝。
李岌却不允许治理和开垦从贺兰山到狼山之间黄河两岸所形成的大片沼泽荒地。
他不想在这个世界再制造出乌兰和布沙漠和库布齐沙漠这两个现在还不存在的沙漠地带出来。
许多人虽然不理解,但却在遵命行事。
后世的阿拉善一带虽然是荒原戈壁,却不是沙漠。
沙漠和戈壁是两个概念,戈壁上虽然植被稀少,却依然是有着供荒地植物生长的环境,可是沙漠,却是生命禁区。
这个时代的腾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区域还很小,李岌准备趁着它们还比较容易治理的时候,就将它们给治理固化下来。
这需要建两道从黄河往沙漠中的输水工程,一道是从贺兰山北段,一道是从狼山南段。
不过,这种工程实在是太过浩大,目前也只是在规划之中。
华夏人的生育能力是十分强大的,平均每户能够生育五胎以上。在以前的时候,老百姓所生的孩子汉中,十个里面会有将近一半会在还成年之前就不幸夭折。在随着生活日渐富裕,再加上卫生保健知识和官方医疗机构的建,新生儿童的死亡率在逐年下降。
随着北地草原上的人口数量在增加,朝廷方面也在李岌的要求下,开始讨论起了继续向北方草原进行开拓的问题……
:。:
:
(iishu)是,,,,!
五六、香料
【】(iishu),
:
阳春三月,江南的气温早就回升到了夏天。
刘江、夏承廷和丁宁组织了四十多船商船自州出发,将波斯或是大食商人运来的香料、地毯、手工艺品等运往北方。
所谓香料,指的是豆蔻、胡椒、丁香等调味品。香料,是目前大唐贸易的最重要的商品之一,早在秦朝的时候,香料贸易就已经出现了,到了汉末这一规模的到了扩充,从而引进了不少的粮油、蔬菜和瓜果品种。
可惜后来的出现了五胡乱华,那些马背上的民族不理解什么叫做海上贸易,所以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这种贸易在中原出现了断层。
到了隋唐时期,这种贸易再次繁盛起来。
不过,这种交易,原来大多是通过陆路来进行的,这也是丝绸之路的由来。
受限于航海技术,前唐时期海上丝绸之路虽然存在,但完没有发挥它自己长处。虽然一艘船的载货量远远要比一支驼队要多得多,运输成本也要低很多,路上所花费的时间也要更少,为什么精明的商人会对此视而不见?
主要是因为在海上的损失实在太过惊人了一些,那此前往大唐的商船,有可能被直接刮去了南海群岛之间,迷失了航向,最终彻底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不过在胡商的不断开拓下,如今这条航线慢慢变得成熟了起来,走海路的商人日渐增多,这也导致因为饱受战乱困扰的陆上丝绸之路逐渐被淘汰,慢慢开始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在这三年里,夏承廷奉命派出过三支前往南海的探险队,根据他们回来报告,在夷州的南部发现了原来只是听说过的吕宋岛,在吕宋的南部还有大片的群岛。
另外就有说那些大食、波斯胡商船上的部分香辣料是来自于南洋群岛。
这份报告让船政署和水师顿时生出了前往南洋去搞香料的想法。
经过三年多的探险和调查,船政署和水师已经积攒了不少的海洋调查报告,现在的问题是,怎么把这些情报转化为财富?
夏承廷认为所有建造的蒸汽船都应该归水师节制,而船政大臣刘江则坚持认为水师应该只管战船,所有的运输船则应该归船政署统管。结果在朝廷的调解下,最终的分配方案是七成的蒸汽运输船归船政署,用于组建三大航运公司,另外三成的运输船归水师节制。
北洋船运公司、南洋船运公司和长江船运公司是刘江为所组建的三家船运公司所起的名字。不知怎么回事,报告打上去,天子却嫌北洋的名字不吉利,把北洋和南洋改成了北海和南海,另外就是将船运改成了航运。
目前这航运利润巨大,水师自然是舍不得放手,利用自己手里的运输船,也组建了所谓的东海航运公司,也是插手航运业务。
香料在内陆说是贵比黄金,这有些夸张,但是一两香料在洛阳或是晋阳要卖到一两银子以上却是没有任何问题。另外就是经过药王爷孙思邈的整理,许多香料是可以入药,用来治病的,这就更增大了许多香料的用量。
在华夏,这些产自于异域的香料有着很大的市场。早在秦汉时期,便有了香料和染料传入的记载,比如胡椒、豆寇、肉桂、丁香、沉香、檀香、**、苏合香、龙涎香等,另外还有郁金、蓝靛等染料,除了部分用于调味,大多数作为熏香或是药品使用。
如今的大唐越加富裕,人们对于对于香料的需求就更大了。
原来李岌多次告诉这帮学生们南洋的海岛上遍地都是香料,这些家伙们听了后是半信半疑,现在,刘江正在和夏承廷合谋,由船政署和水师组织一个商团,前往南洋进行开拓。
刘江是跟着船队一起返回的,他准备上奏朝廷批准他们的这份计划。
这支运输船队在长江口分成了两部分,一支继续北上,前往天津的码头进行卸货。另一支船队则进入长江,沿江而上,一直航行到江夏码头。
船队转入长江口,刘江坐在驾驶舱内一张高腿椅子上,饶有兴致地举着望远镜,眺望着江北的崇明岛。
他觉得那三座江心沙洲上似乎能够建成一座不错的造船基地。
……
李岌正在“巡幸”蜀地,考察地方政务。
自从大唐恢复对蜀地的管理以来,百姓虽然日子过得依然清苦,但好歹是安定了许多。这其中各地的军事屯驻军功不可没,至少这边地各州原来遍地都是的山匪、盗贼减少了大半,不复过去的混乱状态。
安定地方,是这些屯驻军的主要任务,反而是在真正打仗时,朝廷也很少抽调这些屯垦驻军。这是朝廷控制地方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各地的屯驻军军官虽然挂着地方州尉、县尉的职务,但却不受地方官的节制。
上千年以来,在以儒家为核心的官僚体系中,朝廷只管到县一级的行政和司法,地方上的治理则是依靠宗族和乡绅来共同管理,县衙一般只负责协调大的矛盾或争斗。可是华夏国却依靠屯驻军,将治理延伸到了乡村一级。
由地方屯驻军派出的军官,通过控制乡镇一级的地方“弓箭手”和“治安联防队”,成为了华夏朝廷派驻在地方上的代表,从而制约着地方宗族和乡绅们的权力。如此一来,让整个国家都建立在一种军事体制之上,虽然行政效率很高,但也隐含着许多弊端和风险。
对于西南少数民族众多的地区,华夏国采取了一种较为柔和的缓慢渗透策略,依靠新建的军事屯垦区逐步向南面的山区稳步推进,巩固对地方的统治,这与在西北以军事为主导的策略截然相反。
由于綦江煤铁矿的开采和钢铁厂的开办,再加上嘉陵江和长江航运的日益繁荣,这使得渝州逐渐取代了成都府,成为了川峡四路地方的工业和航运交通中心城市。随着城市的发展,人口的剧增,渝州也由州升为府,不过朝廷行文给出的府名为“重庆府”,这让很多人都大为疑惑不解。
川峡四路,四周山岭纵横,对外陆路交通极为不便,商贸和运输主要依靠水路。随着轮船的出现,这里与外界的沟通能力得到了很大的增强。即使是在后世,水路交通运输依然在川峡四路的人员往来特别是货物运输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李岌在渝州考察期间,批准了在渝州兴建“火轮造船厂”的计划……
阅读网址:
:
(iishu)是,,,,!
五七、高丽
【】(iishu),
大唐与高丽之商的海上贸易又开始频繁了起来。
李岌在研究前唐时有关高丽的文献时才发现,早在盛唐高宗一朝,大唐就已经征服了高丽和百济,在平壤城设立了安东都护府、在百济都城熊津城设熊津都督府。半岛除了新罗王国,大部都归大唐所有。
难怪前朝时有不少的高丽出身武将、诗人和文人,如高仙芝、李光弼等,原来那些地方都是大唐的领土。
只可惜一场安史之乱之后,就玩完了。
前唐时太宗和高宗两朝,历时二十五年,这才彻底征服高丽和百济,耗费了大量的人和和财力,结果却是又便宜了高丽人。在重新脱离大唐之后,高丽人利用大唐学到的文化和技术优势,迅速征服了百济和新罗,统一了半岛。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