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兴唐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准噶尔刀王
李岌从蜀地巡视回到洛阳后,便是哪儿都没去,就窝在皇宫里,整天与张敬达、宋廷浩还有已经进入谘政院,退居二线的老将元行钦、夏鲁奇等研究征服契丹的事情。结果刘江那厮有一回凑了进来,随口说了一句“为什么不先从海路动手?先搞定高丽再从东往打,先易后难。”
结果李岌认为他说得很有道理,让众人把原来的方案重倒了再重新商议。
气得张敬达是长叹一声,把手里的小旗子扔在了沙盘上,一言不发。
这也难怪,枢密院搞了好几个月的作战计划,让刘江这厮这掺和,就给搅黄了。
夏承廷这货也不知道怎么得到了这消息,从泉州跑回到了洛阳,然后就天天往皇宫里跑,呆在这军机参议处的作战室里,怎么也不肯离开。
反正他脸皮也够厚,李岌不发话撵他,别人也拿他不啥好办法。
枢密院对于辽东和高丽的地形做得很不准确,李岌看着别扭,就命人做了一个新的,更大的辽东和半岛沙盘送了过来,换下了那老沙盘桌。结果引来了一帮好奇心十分旺盛的老家伙们,搞得这作战研究室里一时人满为患,十分热闹。
高丽的王城是开京,也就是后世谈判时,位于三八线上的那个开城,旧都平壤成了西京。只不过并不是前朝的延续,而是这后高丽王王建本身就是出身于松岳城(开城)豪族,这开城是他的大本营。
这高丽王立国时间倒也是和后唐立国时期差不多。
李岌从外面进来,见大家讨论得热闹,便指着正在吹牛的夏承廷道“高丽现在有多少兵马?动员能力有多少?从海路进攻的话,哪些港口适合当作登陆地点?还有那几条河流水文情况,能不能通航?整天呆在这整没用的,还不赶紧把情报人员给派出去!”
夏承廷挠了挠头“陛下,这搜集情报的工作不都是归密谍司管么?”
“这水师要走向外洋,有些情报需要很专业的人员来做,比如港口情报、水文、潮汐等,所以将来成立海军,这情报部门一定不能少。”李岌瞪了他一眼,“刚才吹个什么牛,只要两万水师就能平定高丽?!简直是笑话,雄狮搏兔亦要尽力,都像你这个样子,成何体统!”
夏承廷只能是低着脑袋挨训,不过心里还是有些不服气原来您还教过我们这打仗时能省力气就省力气,用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战果。
反正您是老大,咋说都是有理!
目前的高丽,开国君主王建病死,其子王武体弱多病,地方豪族纷纷割据自立,犹如一盘散沙,正是最为虚弱的时期。
李岌却是看向张敬达“先控制鸭绿水和大同江一带,十万兵马可否够用?”
张敬达道“那一带正好是契丹与高丽相接壤的边地,兵马并不多,要攻下来,也许只三、五万就足够,但若是想要长期所有,恐怕得至少移民二十万过去实行军屯。”
李岌说道“先从这里打进去,再慢慢往两边扩展,一面是辽东,一面是高丽。前唐的教训就是统治得时间太短,另外对于这些少民的改造不完。要重视教育啊,认同大唐,得从娃娃就开始抓起。”
有了蒸汽船,这海上的运输十分方便,就是供应数十万大军在前方作战也不成问题。
只是李岌认为不值得为此兴师动众。
另外就是有关倭国的情报。这倭国从大唐学习了文化和一些技术,也就是刚从野人阶段脱离出来,受大唐的影响,从原始社会一步迈入到了封建社会。不过倭国的社会还很不完善,基本上还处于各大庄园地主各自为政的状态,所谓的倭王也不受重视,权力完被控制平安城的藤原家所把持,也是一团散沙。
受后世的影响,李岌老是觉得自己怎么像是得到的一些假情报。
现在这倭国甚至还不如那流求国发达和先进?!
反正是李岌准备把周边能见到的小国都弄没了,这自立为王多难受,小国寡民,老是受人欺负,能成为大唐的臣民是件多么幸福和走运的事情!
这大唐帝国的胸怀是多么的宽广,绝对要能容纳下整个太平洋!
想到这里,李岌突然觉得有点很无趣,自己这明显是在欺负人。
不过,这种感觉确实是很好。
目前已知的情况,周边只有契丹、喀喇罕国还能玩玩。
那些土蕃贵族还在围绕着逻些城周边争斗不休。
高原上空气稀薄,得慢慢适应后,才能逐渐渗透过去。
他原来想着倭国应该是比较强大的,谁知道仅仅是个刚开化的蛮夷之地。
这还有什么玩头?!
这高处不胜寒呐。
李岌现在也是有种拔剑四顾心茫然,放眼天下,竟然找不到对手的寂寞。
这没有敌人可不成啊,帝国的稳定要建立在不断有新的敌人出现的情况,没有敌人,也要发现和创造出新的敌人来。
他现在突然觉得保留契丹还是有很大作用的。
至少想要提拔谁了,就可以让他带着兵,去往契丹人的身上割下块肉回来,这样功劳、苦劳都有了,升官发财是正常现象,别人也不好阻拦。
一个帝国的疆域能有多大,这取决于你的军队一个月内能够到达的地点……
阅读网址
。
(iishu)是,,,,!
五八、剑南
【】(iishu),
在平定交趾后,朝廷的势力,便从川南、都泥江(南盘江)和朱鸢水(红河)三个方向进入杨氏所建立的“大义宁国”境内,恢复大唐时对剑南道的统治。
在大唐灭亡的同时,在剑南割据的南诏国也是走向了变亡。先后出现郑买嗣所建立的“大长和国”,赵善政所建立的“大天兴国”和杨干贞所建立的“大义宁国”,这几个政权的交替更换,相互厮杀,也是引得剑南地方民不聊生,怨气冲天。
共和十四年,杨诏发动兵变,囚禁其兄杨干贞,自立为王。
段思平与善巨城(今永胜)守将高方、董伽罗联合,趁机起兵。
共和十七年,段思平率军在据桥(点苍山北洱源)大败杨军,杨诏兵败自杀。杨干贞在得知兵败的消息后,弃“羊苴咩城”(大理)逃往威楚府,并向朝廷称降。
杨氏势力,在段高联军的打击下,在战场上接连失利,整个所谓的“大义宁国”局势在一年多年的时间里,已经彻底糜烂。
时值春夏之交,剑南道的气温倒也算是宜人,比交趾和广南西路潮热的气候要显得清凉了许多。
交趾镇守使李继忠所部在水师的配合下,三多大军浩浩荡荡沿南定江进入秀山郡,从南部向昆州进军。
而岭南西路招抚使安审琦、静江节度使何福进也是率军从罗雄前往昆州。
在川南,川南节度使李仁罕攻会川府(会理),黎州汉源镇守使张觉攻建昌府(西昌),唐军趁机大举直入剑南。
此时哀牢山的山地间,唐军的队伍延绵三十余里,相互之间依然保持着有机的联系。
由于剑南崎岖的山地地形,自大军进入昆州之前,便不可能在行军的时候还保持严谨的军阵了。为求稳妥和避免意外,李继忠仔细规划,令大军放慢行军速度,各军呼应前行。
尽管速度不快,但是三万多大军在进军时,也是浩浩荡荡。
此时的剑南,内乱自生,朝廷大军在进入其地后,根本就没有遇到抵抗,所到之处皆是望风而降,倒也省了唐军许多麻烦。这受够了战乱之苦的剑南百姓在见到朝廷大军后,反而是感激涕零,主动为大军带路,争当向导。
只不过李仁罕在进攻会川府时,却遇到了顽强的抵抗。
南诏军也是没了退路,段思平之弟段思良纠集了两万余兵马,意图据城顽抗。
六月,延绵的红色旗帜出现在南诏军的视野当中。
李仁罕率三万南川军包围会川城,战斗随之打响。
战鼓阵阵,攻城的部队陆续在城外的坡地聚集列阵,队伍以数百人为一阵,部分火炮已经在城外的山头上摆开。
“怎么到了现在,南诏人还妄图据城顽抗?”从建昌率军赶来支援的张觉在观察了一下城头的情况,把手里的望远镜放下后说道。他是李仁罕的外甥,是朝廷为数不多与主将有亲属关系,而没有被调离的统兵大将之一。
现在进攻城池对唐军来说,已经基本不算是什么特别困难的问题。
“他们也是没办法,再跑大军就直趋羊苴咩城下了。”李仁罕说道,他的部队久在川南,对于穿山越岭已经是十分适应,而且有马湖江(金沙江)上的水路运输,他也不用担心后勤补给问题。
所以,他的心里倒是一点也不着急。
张觉摇了摇头道“上面的命令是尽量多抓俘虏,这剑南地方,许多道路都要重新整修,用人的地方太多。这从交趾修往昆州修路还要更容易一些,想要从川南把公路修到这里,却是十分困难。”
“就这样吧,先吓唬他们一顿,然后再劝降!”李仁罕说道。
这时战鼓擂响了起来,几支攻城的唐军的军阵开始缓缓逼近会川城下,隆隆的炮声响了起来,炮弹在城头上炸开,腾起一团团的火光和浓烟。
红旗飘扬,唐军从三个方向同时发起了进攻。
此时参与攻城的华夏军规模只有六千余人。但对于第一次面对朝廷大军攻势的南诏军来说,却是面临前巨大的压力。火炮和排枪,压制着城头的弓弩手们几乎无法进行还击,只要身形暴露得稍微多一点,就会中弹惨死或是受到重创。
炮弹打散了城头上守军的阵形,火枪又压制着他们的反击。推着云梯的刀盾手们轻易地就冲到了城下,将云梯搭上了城头。炮弹在城头上飞舞、爆炸,守城的南诏军冒着炮火和弹雨朝着城下投下石块和擂木。
守军的伤亡剧增,过了好一阵才发现唐军并没有登城,架起云梯只是为了吸引城头上的守军暴露目标。仅仅在第一轮的交手中,便造成了守军上千人的伤亡。
在城头督战的段思良这才看得明白,朝廷大军之所以不做强攻,并不代表他们没有强行攻城的能力,而是为了不断消耗守军的实力,摧垮他们的战斗意志,以减少自己的伤亡而已。在战前还有一些信心,毕竟他的祖上也曾经大败过唐军,为南诏立下过汗马功劳。
现在看来,他想得太过离谱了。
朝廷大军的火器之利,让那些从建昌府逃出来的南诏军将谈之色变。
战斗只进行了半天,段思良已经切身感受到了与唐军在装备上的巨大差距,他原来所倚仗的所谓蛮部军卒的勇悍根本不值一提。
这枪炮声接连作响,手下这些蛮军的战斗意志,正在迅速地流失和崩溃。
想到这里,段思良倒也是做事光棍,直接命人在城头打起了白旗。
威楚府。
李继忠率军而来,杨干贞则率南诏“大义宁国”残余君臣,出城迎降。
在占领威楚府之后,李仁罕所率大军也赶到了弄栋府,两路大军会合,直奔羊苴咩城而来,反倒是刚赶到昆州地界的安审琦和何福进两人气得直跳。这从岭南入昆州,一路行军艰难,谁知一仗也没捞到打,前面那俩怂人都快折腾完了。
果然不出他们所料,段思平见朝廷大军赶到羊苴咩城,很明智地献城而降,并与高方两人信誓旦旦地表示,他们两人一直是心向朝廷。此次起兵反杨,目的也是携南诏回归大唐。
朝廷任命何福进为剑南镇守使,升昆州为昆明府。另外倒也没有处置高方和段思平,继续任命高方为善巨防御使,段思平为腾冲府镇守使。
至此,整个剑南也是平定。
。
。
(iishu)是,,,,!
五九、出征
【】(iishu),
:
经过十多年的征战,喀喇罕军在十五万从大马士革招募的“圣战者”战士帮助下,接连攻破疏勒、鸦尔看(叶尔羌)、末蛮(阿克苏)和龟兹(库车),军队已经损失大半的于阗和高昌两国派使团向朝廷紧急救援,请求大唐派军驻扎。
实际上大唐这边一直在密切关注着这场战争的进程,只不过决不会提出兵帮助两国的事情,反而是不断在推脱。
这得让于阗和高昌王族深切感受到灭族之祸后,才会心甘情愿地臣服于朝廷。
朝廷的大军来了,只会拿走他们手上的权力,而喀喇罕人来了,却会夺走他们的一切——宫殿、财产、地盘和女人,并且还会杀光他们的男人。
这两家王室派出的使团,不光带来了大量的珍宝,还一家送来了一位公主,这就有点太太客气了……
所以李岌这几天容光焕发,春风得意。
据那些精通房中术的骗子老道们讲,少女会让老家伙们焕发第二次春天。
不过,李岌则警告手下的老臣们,这老竹子在开过花后,就会离死不远了。
吃早饭的时候,大桌上多了两位新妇,王蔷和张贵妃两个不咸不淡地在说些酸话,这饭桌上就笼罩着一层浓浓的醝意。
唉,这自家的娘们,都给惯坏了啊!
容妃天香倒是笑容满面,这新入宫的两位夫人似乎可以算成同伙。
“皇帝似乎看上去显得年青了啊。”王蔷叹息了一声。
李岌给坐在身边的太子碗里挟了一小块皮蛋道:“哪里哪里,还是皇后显年青,这看起来才刚过二十。”
王蔷被李岌拍了一记马屁,脸色缓和了些,挟了块海参放在了李岌面前的小碟子里:“皇帝日夜操劳,得多补补身体。”
这个操劳,怎么听着不像是好词?
“我这也是为了国家……那个团结。”李岌把海参塞到了嘴里咀嚼着,在过去这玩意要想吃鲜活的可不容易,现在放在船舱里,装上海水,一天多就能运到洛阳。
这娶了人家的闺女,就得帮忙。
所以在早朝的时候,李岌当着于阗、高昌使者的面,任命康泰为平西大将军、周廷玉为征西大将军、安廷銮为安西大将军各领一支军团,共十五万大军,分别由北庭、高昌和于阗三路征讨喀喇罕国。
大唐收复西域的战争开始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