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红楼出才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晴了
第二次,是陛下千秋寿宴之际,老夫见到你当时便立身于朝堂之中,从容自若,不卑不亢
而今日,乃是老夫与你的第三面之缘。能得见我大宋江山代有人材出,老夫幸甚,大宋幸甚
苏东坡说话的语速并不快,声音浑厚而又有力,重要的是一双深邃的眼睛,仿佛有着看透世情的睿智与淡然。
美酒佳肴,能够与苏东坡这位偶像蹲一块吃吃喝喝吹牛打屁,对于王洋而言,实在百不亦快哉。
而酒此半酣之时,苏东坡不禁吐槽起了此番入京的艰辛
本来嘛,七月份就让他进京,可问题是七月份的时候,也不知道误食了什么鬼玩意,上吐下泄,足足病了快一个月,不得已拖了一段时间,这才起程继续往东京汴梁而来。
而等他乘舟逆水而入京师之后,结果下船的时候,也不知道当时是怎么回事,脚下一滑,直接骨裂了。
本该入京之后就开始兢兢业业,准备要一展伸手大殿鸿图的苏偶像的心情简直就跟吡了狗似的,只好又蹲在家里边慢慢的养着骨头,别说上朝了,连上床都费力。
一直到得陛下的千秋寿宴之后,苏偶像这才勉强地撑着伤腿去尽一尽臣子的本份。倒没有想到当日正好看到了一幕王洋与那赵挺之互怼的好戏。
想不到那原本,心忧天下黎庶疾苦的旧党诸人,而今却变成了一帮子只知道图谋私利之辈,可偏生,娘娘被那些臣工蒙蔽,而范相公又偏偏太过忠厚苏东坡猛灌了一碗酒之后,满脸的慷慨激昂之色。
听着苏东坡之言,王洋不禁有些感慨,虽然对于北宋的历史,王洋不是很熟悉,可是对于儿时就一直很崇拜的苏偶像,王洋倒是记得十分的清楚,这位苏偶像的一生可谓是颠沛流离。
为了大宋,无数次的仗义执言,可问题在于,其为人太过真性情,想什么便说什么,不过去有所顾忌,或者说,他只会站在对的角度出发。
于是乎,在王安石执政之时,他看到了新法的弊端,指责新法之中的错误,由此被贬谪,而当新党尽去,旧党兴盛之时。
他亦看到了旧党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朝廷提出谏议。
他对旧党执政后,暴露出的**现象进行了抨击,由此,他又引起了保守势力的极力反对,于是又遭诬告陷害。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
结果才很嗨皮地在那杭州呆了一段时间,又被拉了回来。
苏偶像一脸慷慨激昂之色地说道。老夫何等样人,此番回来,有些话,该说还是要说的。大宋的朝堂,不能由着一群贪婪自私,心无天下的小人作祟
王洋刚刚拿起的酒杯差点摔到地板上,苏偶像这是准备要朝堂五日游还是一日游的节奏?
李格非亦是一脸慷慨激昂之色。可恨学生地位低微,不能与老师一同登朝进言,以斥宵小之徒
王洋看了一眼李格非,又看了一眼苏偶像,明白了,李格非这位太学学正之所以十分的中二,原因不在于他自己,而在于他的师长,苏东坡苏偶像。
也难怪,苏东坡之才华,在这个时代而言,绝对是无人出其右者,从英宗起,其名声便已然响彻大宋,远播海外。
在这样的情况下,苏东坡却因为自己的性格问题,而导致了多次的进谏,被贬,再进谏,再被贬,继续进谏,继续被贬的过程
第320章 看来是苏某人强人所难喽(三更求订阅)
第320章
好吧,这让王大才子不由得深深地佩服着苏偶像,不愧是北宋文坛中的战斗机,呸应该是北宋文坛之中的清流,情操高洁,不愿与俗世合流。
他只愿意站在正义的角度去说真话,不愿意说假话,更不愿意媚俗地迎合大众,而导致一而再,再而三被贬谪的原因。
问题在于,苏大大继续这么做的话,很有可能王洋这才见到了苏偶像一面之后又得跟他挥泪散别。
可惜,老夫这腿,唉,都快休息了半年了,如今已无大碍,再过数日,老夫便可上朝议事。苏偶像看样终究是一个注重个人仪表的,肯定不愿意自己一瘸一拐的站在朝堂之上说话,那实在是太丢他苏东坡的面子。
王洋不由得暗暗松了口气,很庆幸这位偶像大大摔断了腿,要不,等过几天把他另外一条腿也给打折了?这样一来二去,怎么也能拖上大半年
唔只不过这么做似乎显得有点不太道德,王洋沉吟半天不言不语,倒及起了苏偶像的注意。巫山你为何沉吟不言,莫非是有何想法
王洋抬起了头来,看着苏东坡那张已然布满了皱纹,但是一双眼睛仍旧那样的明亮,仿佛过去的苦难,却依旧没有磨灭他的志向和志气。
王洋无奈地硬着头皮反问道。东坡先生,您觉得您是远离朝堂之时,对于大宋更有帮助,还是留在中枢,于大宋更有帮助?
家师若是留在中枢之地,自然更能起到大作用。不待苏东坡回答,李格非便替苏东坡作答了。
苏偶像听得此言,亦看到了王洋眼中的期盼之色,焉能不明白王洋之意,抚着那长须,慨然摇了摇头道。若真如此,那还是我苏某人吗?
只此一言,便让王洋无话可说,苏偶像这话也说得对极,如果真的他那么做了,那么他与其他人又有什么区别?他还是他吗?
虽然这样的回答让王洋有些无奈,却又不得不佩服,若他不是这样的性格,也不可能造就他的一生,亦无法造就他的传奇。
只是如此一来,先生辛苦了。王洋朝着苏东坡深深地拜言道。
老夫既然为官,当尽其所能为天下黎庶做点事,若苦,便苦中作乐吧苏东坡哈哈一笑,笑声微显涩意,可是他的目光仍旧显得那样的坚定。
看着这位北宋文坛的巨子,单单凭着他每致一地,都能够让当地吏治清明,百姓称颂,就足以得见,苏东坡不但是文学方面极有建树,在吏治方面,也有自己独到的一手。
可问题在于,这么个历史中的传奇,很有可能会再一次的因为他直言不讳而被再一次的贬谪,也不知道苏偶像去过海南没有,以他现如今已经五十多岁的年纪,指不定再被贬谪的话,真的很有可能会去海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了。
昔日安石先生主持变法之时,虽然多有扰民害民之法,可是其中亦有利民之处,然变法一派失势后,朝堂所做的,非是择其利民之法而留,择其损民之法而没。而是但凡变革新党所倡的,皆不为旧党所容
苏东坡悠悠地长叹道。安石先生与先帝一生的心血,自先帝驾崩之后,短短不足年余,新法尽废,也不知安石先生泉下有知,会作何想
听到了这,王洋不禁扬了扬剑眉。其实,旧党也不是没有将新法尽数除之,而是他们觉得但凡是损害到他们利益的,他们才会强烈的反对,而若是不损害到他们利益的,他们还是可以做壁上观的
巫山何出此言?苏东坡有些愕然地把目光投向了王洋,而李格非也同样是一脸的不解。
例如大宋宗室制度的改革,二位先生可曾得见那朝中诸位大员反对过此法?王洋一句话,便让这二位目瞪口呆。
你是说前几日闹得沸沸洋洋的端王殿下入试科举一事是吧?苏东坡一拍自己的前额。还真是想起这事来了,事情的原委到底是什么,老夫一直在府中养伤,未曾出门,只是偶然得知,却一直未知详情
老师可还记得先帝在时,曾经以大宋宗族人口越来越多,加重朝庭财政负担一事,可是让先帝也头疼了很长的时间。最后还是安石先生提出之后,先帝决定,废除太宗皇帝所定下的祖宗规矩许皇家宗室子弟入会科举入仕经商等
而端王殿下才华过人,却又心性跳脱,肆意而为,自去岁悄悄的入试科举,结果没曾下,居然过了州试,于是他便想着要去参加省部试,可是不料他化名赵吉一事被人查之李格非径直将这个故事给说了出来。
虽然他从四品下是没有入朝议事的资格,但并不妨碍他能够知道朝堂上所发生的事情,苏东坡听到那些宗室大佬哭天抢地,而偏生那些如今主掌着朝庭话语权的那些旧党大员们却一个二个装聋作哑,仿佛事不关已之时,心里边不禁泛起了一股子荒诞的感觉。
想不到他们居然是这等人,太皇太后想必一开始就明白那些宗室之人的想法,这才干脆不理不睬。苏东坡抚着长须,不禁感慨万千地说道。
还真是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态度连这点担当也没有,老夫实在是不屑与这等人为伍
不过倒还真如巫山小老弟所言一般,若是于他们的利益没有冲突之时,他们也真的能视而不见。苏东坡的双目落在了王洋的身上,意味深长地笑道。
老夫倒没有想到,你如此年纪,不但才华横溢,诗书画皆有建树,更难得的是,你居然有如此敏锐之触角,实在难得,实在难得
对了之前老夫曾听格非言及你在太学之中,与那黄助教之争,那幅上联:寂寞寒窗空守寡。老夫亦是苦思数日,虽然倒也有一些想法,可终究不能与那上联完全契合
今日可是得见你这位正主了,不知你可有下联?
听到苏偶像的问题,王洋不禁一愣,而苏东坡还以为王洋只有上联而无下联,哈哈一笑之后摇了摇头。看来是苏某是强人所难喽
先生您会错意了,只是之前先生您与学正未来之前,学正的女儿正好跟小子聊及此联,没想到这一过来,先生也正好问起了此事,方才惊愕。
第321章 卧槽,这特么还是人脑子吗?(第一更)
第321章
其实出了这个上联之后,小子倒也有了不少的腹稿,只是不知道哪个更加的适合,今日正好遇上先生在此,那小子可就要厚着脸皮向您请教了。
苏东坡不由得满脸惊容地与那李格非对望了一眼。李格非更是有些难以置信地将手中的酒杯直接搁在了案几之上后挺直了脊梁。你的意思是,你构思了不止一幅下联?
王洋很腼腆地一笑点了点头,然后开始就在这里当着苏东坡与李格非的面扳起了手指头。
苏东坡看着王洋伸开了五指,然后一根根的手指头弯典下去,每弯下一根,苏东坡的心都不由得一跳,当五根弯完之后,这个年轻人居然又举起了另外一个巴掌,不过还好,这一次,他只弯下了一根手指头。
然后,曲着六根手指头的王洋抬起了头来,看着那表情惊愕的李格非与苏东坡,王洋这才很谦虚很腼腆地又笑了笑。大概有五六个下联待选
嘶李格非与那苏东坡异口同声地倒吸了一口凉气,心里边都不由得卧了一大个槽,特么的这还是人脑子吗?
特别是那李格非已经震惊得都快要愤怒了,自己把上联拿回来之后,仔细的琢磨了好几天的功夫,可谓是茶不思饭不想的,愣是没能弄出一幅适合的下联来,而这小子一张嘴他就有了六幅下联备选。
这特么的哪像是人脑子,想想自己老师,才名显著于世的苏东坡这都才琢磨出了一个大约的下联
六幅下联?苏东坡震惊过之后,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目露奇色地打量着王洋,颇有些迫不及待地道。你且快快道来,让老夫也长长见识
既然如此,那小子便献丑了,小子想出来的其中一个下联是流浪江湖浮沉泪远近达道过逍遥可惜,虽然字是对上了,可是其意境相去甚远
饶是如此,依旧让那李格非和苏东坡眼前一亮。
巫山你且等下。李格非突然站起了身来招呼一声,两名家丁快步而至,将一张书案搬了过来,很快便将笔墨纸砚皆尽备下。
这意思自然再明显不过,让王洋有本事别叨叨,直接动手才是纯爷们真汉子。
哈哈,还是格非你想得周全,之前就听格非言及巫山你字亦是独辟蹊径。今日老夫正好大开眼界苏东坡不禁两眼一亮,抚掌笑道。
既然如此,那小子可就真的厚颜献丑了嘴里边说着献丑,心里边则打定主意要在苏偶像的心里边留下一个好印象的王洋坐在了书案前,凝神良久,这才提笔。
之前所言的那幅下联一挥而就,不过这张宣纸就被李格非给揭到了一旁递给了苏东坡,这后又拿来了一张干净的宣纸铺上。
苏东坡看到了王洋的字后,不由得挑了挑眉轻咦了一声。果然格非你言所非虚啊,此字别于古之书法字体,可算得上是独辟捷径,颇有自家一派之风
而王洋只是干笑了两声,继续写下了第二幅下联。接着就是第三幅,第四幅,第五幅,第六幅
苏东坡一开始也不以为意,只是认为王洋所拿出来的下联,想必与那之前的第一幅意思应该虽有差别,但是也相差不会太远。
可是当看到了第二幅下联时,苏东坡的脸色就有些变了。退避迷途反逍遥这幅下联也甚是不错
老师您看这幅,流浪江湖浮沉泪
看到了这幅时,苏东坡不由得轻咦了一声,不由得笑了起来。说来也巧了,老夫所作的下联,倒与这意思颇为近似
哦,可否请先生道来。王洋也不禁兴趣大增,满脸期待地道。
老夫作的下联是浩瀚江湖漫漂泊与你这流浪江湖浮沉泪比之如何?苏东坡也不客气,径直诵出了他所作的下联。
王洋一听,不得不佩服地朝着苏偶像一礼,满脸佩服地道。虽然都是三点水偏旁的字,可是先生的立意,可是要比起小子来要高远通达太多
哈哈,你这小子,你夸老夫,老夫也很清楚,我这幅下联,却还是对应不上你这幅上联啊,来来来,把其他的下联拿过来我看看。
梧桐朽枕枉相栖寂寞寒窗空守寡,梧桐朽枕枉相栖妙哉,绝了,真是绝了,唯有此下联,不论意还是境都极为契合。当苏东坡挑到第四幅时,不由得击案叹服地道。
好一个梧桐朽枕枉相栖的确是对得绝了。李格非也很激动,半晌之后,这才深深地看了王洋一眼,连连摇头不已。某之前还觉得自己或许也能够对得上,可是今日方知,李某之才,不及王巫山多矣
学正切莫这样说,天下万物皆有其长,亦有其短,人矣然。学正之才,乃是治学守德,这些若是让学生来做,不知道那太学会是怎样污烟瘴气的场面,学生想都不敢想。王洋赶紧谦虚地道。
平日里以王大爷的性格,是不可能这么谦虚的,不过嘛,遇上了自己的偶像,实在是谦虚一二亦无不可。
哎哟,想不到你王巫山居然也有谦虚的时候?果然,李格非很快便查觉到了王洋与往日的不同。目光又落在了苏东坡的身上,似乎透着几许的探询之意。
王洋干笑了两声之后,正色言道。那是跟东坡先生和学正您比起来,学生是自愧不如,不过,若是与旁人相比嘛虽然王洋只是嘿嘿地笑了笑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是那话语中的自信,与目光更让桀骜,都让那李格非只能无奈地摇了摇头。
少年人当轻狂肆意一些才是,人不风流枉少年嘛。反倒是苏东坡看到王洋如此,非但不怒,倒不禁放声大笑起来。老夫如你这般大时,自认天下无出吾右者,而今
说到了这里,苏东坡顿了顿之后,这才拿右手拍了拍自己的右侧榻前。汝当有一席之地
听得此言,李格非的脸色也不由得大变,王洋的表情也好不到哪儿,着实是有些诚惶诚恐地站起了身来,朝着苏东坡一礼。先生切莫如此,您这可真是折煞小子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