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自古红楼出才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晴了

    看来你家主人又要发财了,哎?奴家为什么要说又呢?柳依依慵懒地白了王洋一眼之后,还不忘记讽刺王洋一句道。

    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吗?王洋抖了抖手中的那些与宣纸不一样的薄纸,他所拿在手中的这些并非是朝庭的邸报,而是那些。

    不就是些不尽不实,只知道哗众取宠的小报吗?难道还能是别的不成。柳依依撇了撇那红润性感的朱唇。

    你知道这是小报?王洋不禁一呆。

    当然知道了,这样的小报,奴家过去的老师当年就曾经为一个书坊抄过一段时间的小报,里边多是一些旧年陈闻,却被那些不良之人换个标题印出来哗众取宠罢了

    王洋不禁一愣,哎哟,这个时代就有标题党了?看样子新闻娱乐人员的陋习怕是从古代就已经开始流行了。

    主人,莫非你也想办那样的小报?李师师也明了了王洋的意思。

    我是要办报,但不是办这种低档次没水准的玩意王洋抖了抖手中的这些小报说道。

    那你准备搞些什么新闻?莫非准备是寻一些什么皇家的私密?柳依依不禁两眼一亮,她也想到了,王洋不但认识那位端王殿下,如今更是与那位少年天子的关系似乎还不错。

    都不是,我准备办的是一份汴梁周报,里边将会分为几个版块,有关于大朝时政要闻的,当然也会有关于咱们老百姓最关心的各种生活信息的。

    例如今年春天,雨水充足,东京汴梁的菜价比起去年可有涨跌,又或者是外地来到汴梁的人,可能通过这份报纸,知道在东京汴梁哪一片区域的房价是多少,哪里有吉屋要出租或者出售

    随着王洋之言,两个女人直接就愣住了,怎么也没有想到,王洋所要办的报纸,居然不是那种高大上的国家政务之类的大事件,反而是这些市井之事。

    这,这能有看吗?李师师与柳依依面面相窥地道。

    王洋看着这两位神情疑惑的漂亮妞,嘴角扬起了一个得意的弧度。除了之前的那些,还会有专门的女性版块,例如,圆脸的女性要如何化妆才能显瘦,而长脸的女性怎么显得圆润,又或者是什么样的颜色,适合什么样的女性穿着

    这下子,李师师与柳依依这两个女人都不由得眼前一亮。这些还能教?

    当然能啊,你们想想,咱们楼子里边,不就有好几位擅长妆容的老婆子吗?他们肯定最有经验也最有发言权

    可,可那些都是她们吃饭的本事,她们教了其他人,日后她们的生活怎么办?李师师不禁犹豫地道。

    王洋哈哈一笑,揉了揉李师师的脑袋。那么多人都识字都会写字,可是写字写得好的能有几人?再说了,王某还要给他们稿费

    除了这些,还可以写一些小的故事搁在这上面做连载,以吸引长期的客户,久而久之,就会拥有一个稳固的读者群体。

    听你说了那么多,可全都是优点,难道这报纸就没有半点的弊端吗?

    当然有,而且这个弊端还不小,那就是一旦这报纸越办越大之后,很容易遭人妒忌王洋无奈地叹息了一声说道。

    一份小报,还能办得有多大?李师师不禁好奇地道。

    若是一份报纸,每天都有数千甚至是过万人购买的话,你觉得这个影响力会有多大?王洋不禁想到了些后世在新兴的电子媒体还没有兴起之前,那时候的报刊杂志的发行量之大,绝对是令人发指,可以说只要你愿意印,那就有钱赚。




第325章 看来已经没有人阻止你上天了(第二更)
    第325章

    难怪就曾经有人说过,媒体杂志的刷钱机,其赚钱的速度,怕是比印钞机也逊色不了几分。

    因为那个时候他们不仅仅出售报纸能够从顾客手中获得回报,重要的是,广告,大量的广告,亦为这些报刊杂志们带来了极大也极为丰厚的回报,这才是最主要的。

    可是能够买得起小报的人,整个东京汴梁怕也没有多少吧?要知道这样一份小报,就差不多二十钱,偶尔烧了脑子,买一两份还行,谁有那么多的闲钱去看这些玩意?柳依依很头疼地打量着王洋,无奈地解释道。

    二十钱?王洋低头看了一眼手中的那些小报,满脸嫌弃地抖了抖。就这种破玩意还需要二十钱?

    你以为呢?这样一张纸,前后加起来,大约有四五百字的样子,抄一张大约十文钱,而一人一日顶多也就抄写十来份这样的小报,若这价不高点,又有谁愿意去干这样的苦活计?柳依依撇了撇嘴道。

    而且那些想要弄消息的人,还得使钱给那些什么内探之流,这些也是成本,所以啊,一份小报,老板也就一份能赚个三五文钱罢了,有时候有些小报甚至还卖到三十文去。

    这些小报,一期也就能够卖个三五千份的样子,若是有什么真的大新闻的话,怕是七八千份也有得卖的

    一位读书人,每天抄十份,那就得四五千字的模样,而且不要忘记了这特么的可是毛笔字,一天练四五千字啧啧啧,这简直就是手腕要断掉的节奏。

    而一天下来,也不过才能拿到一百钱的样子,难怪柳依依的老师干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不干了,抄写一天才能够拿到一百钱,一个月下来也就不过三贯钱,这要是心性活泼好动的王大老爷,怕是早他娘的掀桌不干了。

    王洋看着那要比宣纸薄,质量也要比宣纸差的这种纸张,单是从纸张上而言,就省了一笔钱,而那些笔墨的钱是没办法省的,至于给那些抄写者的工资自然更是不能少。

    王洋好歹也算是文学青年,这段时间可是用了不少的笔墨纸砚,再加上又开了印刷坊,自然对于这一方面的价格可谓是知之甚祥。

    得益于大宋对于文化的重视,造纸业很是兴旺发达,以纸张为例,用来作为书籍封面的是大青白纸,这种纸张每百张需七百五十文钱,每张大青白纸的长约六尺,宽约三尺。

    而印刷内容所需要的大纸长宽格式也是同样,价格却极为低廉,每百张十一文半。一张的话,才合十分之一文钱,而这样的一张大纸裁减成四张四开版面的报纸是完全足够的。

    也就是说办这样的报纸,其纸张成本是极为低廉的,之后再加上印刷的油墨和人工费,这些每张报纸所要消耗的油墨其成本也是极少的,之前王洋就曾经测算过,一套三册的《论语所耗的棕墨糊药工匠工钱等也不过是七十余文钱。

    像报纸这种只是正反两面的玩意,除了排版的时候要稍显麻烦之外,一天一台水力印刷机印个三千份简直是不要太轻松。合算下来,成本每张不足一文钱。

    再加上发行渠道,唔现在有鬼的发行渠道,那么就靠人工发行的话,如果一份小报按着三文钱来计算的话。

    每一位报童每售出一张报纸,那么他就能够获得一文钱的回扣,啧啧啧,相信会有不少的人会很喜欢这份工作。

    哪怕是一天只卖五十份报纸,一个月下来他也就能够有一贯五的进项,若是一百份那就是每个月都能够有三贯的收入,对于一位东京汴梁的普通老百姓而言,都够一家人一个月的生活了。

    毕竟在物价最高的东京汴梁,一张炊饼也就两文钱,一碗茶也不过一文钱,一盘较为精细的菜肴约需十文,若是在其他地方则要便宜许多。

    而王洋哪怕是把报纸订价为三文的话,一文算成本,一文让利予报童,而另外一文则属于纯赚。

    相比起过去那种二十文的小报而言,则是极为便宜太多,相信以大宋百姓的生活水平,但凡识字之人,每日花个三文钱就能够看到那么多的内容,一定会很开心才对。

    你还真的想要做啊?下了车,回到了府中之后,看到王洋仍旧是一副魂不守舍的模样拿着那些小报在那里神神叨叨的嘀咕,柳依依忍不住问道。

    你说,若是每一份报纸只售三文钱的话,会有人买吗?王洋摸着自己的下巴,头也不抬的问道。

    刚刚坐了下来,提起茶壶正要往王洋杯子里倒茶水的柳依依不禁哧的一声笑了出来。王家哥哥,你这是开玩笑吧?三文钱,你能赚得回来?

    当然能赚得回来。王洋抬起了头来看着柳依依认真地道。我方才已经算过了成本,每张报纸的所有成本不到一文,到时候,交给别人去卖,对方每卖出去一份报纸,那么他就能够赚到一文钱,而另外还剩的一文,自然是我们自己赚到手的。

    怎么可能那么低?柳依依与李师师两人都吃惊地瞪圆了眼睛。

    因为我不需要别人抄写,只需要印刷。王洋很得意地眨了眨眼道。无形中,这抄写的成本就没有了,单单这一项,足足省了每张十文钱的成本。

    另外嘛,我又不去找什么省探内探的,我所编撰的都是那种文人和百姓们喜欢看的东西,又或者是女性喜欢欣赏的王大爷唾沫星子横飞的在那里说个不停。

    看来是没有人可以阻止你了。柳依依与李师师对望了一眼之后,无奈地翻了个白眼苦笑道。这家伙一副快要得瑟上天的节奏,实在是让人无语。

    而且报纸我准备第一期就发行五千份,而且为了造声势,我决定前五期都不要钱。如果受欢迎的话,那么每一期都会加印,争取能够在免费期结束之前增加到三万份。王洋豪情万丈地一拍案几,朝着柳依依挑了挑眉毛说道。

    五千份咦?五千份就算是按照售价来算居然才十五贯钱?五期,也就才合七十五贯柳依依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目光落在了王洋的身上。

    就算是三万份,那也才九十贯,乖乖主人你好厉害啊。李师师的心算也很厉害,一想到三万份报纸若是垒一起,怕是要比房子还高了都。

    你这个元祐印刷术,还真是一桩省钱的好发明。若是其他的小报,按照二十文来计算的话,五千份那可就是一百贯,五期的话,五百贯就这么没了



第326章 总是会停不下来的刷存在感(三更求订阅)
    第326章

    而我这里,哪怕是五期下来,也不过不过数百贯王洋的心情显得份外的轻松与美丽。

    之前自己存了七八千贯的样子,可是自打买了宅院之后,几乎直接把钱都给捣腾光了,再加上后期还要推倒重建,王洋很苦逼的发现自己又一夜回到解放前,典型的贫下中农。

    可你就不怕这么做,天长日久,那岂不是亏得大了?柳依依估摸一算,不禁轻轻地摇了摇头道。

    放心吧,亏损不了,不信你们等着瞧好了到时候一定会让你们大吃一惊。王洋嘿嘿的奸笑了两声说道。

    而且作为一位很有节操的生意人和正人君子,我决定给咱们怡红楼和万红精品店免费打两期的广告,到时候你们就可以知道报纸对于广告宣传的效果

    好呀,那奴家可就拭目以待了。柳依依娇憨地打了个哈欠。希望王大爷您能棋开得胜,开门大吉走吧师师,陪姐姐说会话去,咱们别打扰你家主人做美梦

    喂!你这个女人太过份了,就没你这么打击别人积极性的。恶胆从边声的王洋一巴掌拍在案几之后怒喝道。

    可惜两个水灵灵的妞摇曳着靓影已然翩翩而去,根本就没理会暴跳如雷的王大官人。

    哼!岂有此理,这么小瞧哥,等着,不让你们大吃一惊,我王字倒起写。王大爷愤愤不已地坐了回去。

    说干咱就干,王洋就开始构思起了第一期的报纸版面,当然,报纸的名头一定要响亮,叫啥呢?巫山日报

    肯定不能一日一报,那自己得累吐血怕是都赶不完稿,但是十日一报又太长了,所以王洋思考了良久之后,决定根据报纸的发行周期,定名为《东京候报。

    因为大宋没有周这个概念,但是在古代的农历上,称五日为一候,十日为一旬。五天一候,为与二十四节气对应,规定三候为一节(气)。每一候均以一种物候现象作相应,叫候应。

    候的候应包括非生物和生物两大类,前者如水始涸东风解冻虹始见地始冻等;后者有动物和植物,如鸿雁来虎始交萍始生苦菜秀桃始华等。

    五日发一期报纸,称其为候报当然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至于内容,当然就简单了,王大才子的名声岂是白来的,一开始的这五期报纸,王洋现如今是穷鬼,也没有什么钱去支付什么稿费,那他就决定自己弄。

    先确定的就是首页唔,王洋的眼珠子鬼鬼崇崇地转了半天,突然想到了古代关于报业审核制度的问题。

    好罢,王洋决定把《东京候报这四个字的书写权留给我们伟大的,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

    然后自然就是内容的编排,想当年,人家金庸主是靠着一只笔养活了一份报纸。而自己难道还比不过金老湿吗?

    这个时代,小说连载绝对是从来没有过的,更别说什么心灵鸡汤心灵毒汤啥的,现如今的大宋文化人除了评论时政之外,平日里就是闲得蛋疼的吟风弄月,悲春伤秋。

    这样不好,至少忧国忧民的王大才子很不开心,所以,他决定要做的事,自己先写,起到示范的作用,说不定未来就能够吸引很多的文学青年加入到了艺术工作的创作当中来,他们不仅仅能够借此养家糊口,同时还能够极大的富富大宋的老百姓们的思想艺术文化生活。

    王洋很快就确定了几个版块,一个是读书人们最喜欢看的,那自然是关于科举的那些策论,嗯,每年考试之后,都会有那些极为仍旧的策论或者是考生的答题每汇编成册拿来出售。

    那么王洋自然也不会放过每一种顾客,所以他决定的就是一张纸,四个版面,第一个版面,将会注意明农历的农时,顺便还把这个时节,农民伯伯们应该干些什么给写下来,作为提醒。

    这些玩意,古代的农书里边多的是,摘抄出来印上就行。当然字数不够,那就继续凑,还可以挑一些过去的那些优秀的策论什么的搁在这里,反正很正能量的东西都放在最前面,当然,朝庭邸报刊发的时政新闻也可以印上去。

    这样一来第一版和第二版就差不多满了,还有第三版和第四版,第三版则是小说版面,以及诗歌版面。

    王洋决定最开始先写下的章回小说,一部是古代的神鬼异志小说《封神演义,另外嘛,还有一部老少皆宜的《一千零一夜

    两部小说,每部却都只能一千余字,这样一来,第四版却还有大片的空白,王洋思来想去,考虑了半天之后灵机一动,把这里弄成了一个异国游记。

    反正这个时代的大宋对于整个世界并不了解,或者说就没有一个人有读过世界史,甚至还到过欧美地区旅行过的王洋更了解这个世界。

    还有一些小空白,王洋干脆就自己上,写上一些自己所了解到的女性化妆基础,还有一些小生的小窍门啥的,比如怎么剥蒜轻松一点,怎么去除猪肉肉皮上的残毛等。

    至于前后的中缝,当然被王洋拿来打广告了,前面的中缝打的是万红精品成衣店的广告,而后面的中缝,则是怡红楼新楼的演出预告

    确定了版面之后,王洋深吸了一口气,决定开始创作,以他曾经在学校时,曾经思如泉涌地双开写过网络小说的能力,实在是没有问题。

    不过饶是如此,一整张的报纸弄下来,也足足花了一个晚上的功夫。到得第二天清晨,李师师端着早餐出现在王洋跟前之时,这才发现,王洋的案几之上,摆满了洋洋洒洒数千字的文稿,还有四个已然熄灭了的蜡烛头。

    嗯,这是主人说的,到了夜晚,如果要用眼,一定要让屋子里边的光线最亮。所以每一次他夜晚读书或者是写字的时候,都一定会同时点四根蜡烛。
1...132133134135136...55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