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红楼出才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晴了
你们不知道吧,今日东坡先生腿疾方好,第一次入朝议事,却惹出了大事情,朝堂之上,几乎乱作一锅粥。太皇太后弹压了好半天,最后不得不罢朝议,以图后计赵佶这货刚来到了蹴鞠社,跟已经到达的王洋等人打了一声招呼之后就洋洋得意地显摆道。
王洋不禁一愣,哎哟,不愧是苏偶像,这才刚刚腿好,上朝就闹腾到这样的地步,也实在是够了。到底怎么回事,你且说说?
嘿嘿,其实也就是东坡先生入今晨入朝议事之时,提及了有旧党重臣纵家奴于东京汴梁城外强侵百姓良田之事,却不想,东坡先生这边话音刚落。
刚刚走马上任的权知国子监祭酒事朱光庭贾易就攻击苏轼曾污蔑宋仁宗不如汉文帝,宋神宗不如汉宣帝,是以为对先王不敬
而吕陶上官均等诸多大臣也挺身而出为东坡先生辩护整个朝堂几乎都被争吵声给淹没了。
吵了几乎整整一个早上,最后还是太皇太后高滔滔炸毛了,这才弹压住,不过也耽搁了整场朝会。
那些家伙果然够混帐的,东坡先生弹劾官员私纵家奴侵占田产,这有什么了,他们凭什么如此向东坡先生身上泼不敬先帝的污水?李逾是李格非的儿子,同样也是苏东坡的铁粉,自然而然地就站在了苏东坡这边。
王洋这个老司机好歹刷过那么多的宫斗戏和朝争戏,很快就梳理出了头绪,不阴不阳地笑了笑。朱光庭他们倒是好算计,东坡先生的人品他们他们找不到差池,乌台诗案的牵强附会,已经让天下人侧目。
所以这一次,他们这么做,不外乎就是想着搅和场子,让太皇太后和天子看到,只要东坡先生在朝一日,这朝堂就没办法宁静。
同样是老司机的高俅摸了摸自己的脸颊,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道。先生所言及是,朝堂不宁,如何治理天下社稷?为了一个苏东坡,就把天下政事都耽搁下来吗?所以到时候,太皇太后怕是必然会做出选择。
赵佶这货听到了这两个老司机的分析之后,心里不由得卧了一大个槽。靠,好深的心机,没想到他们打的是这个主意。
谁让东坡先生的名声实在是太大了,只要把他往朝堂里边一搁,就会有一帮子追随者站出来替他说话,为他摇旗呐喊。王洋无限唏嘘地道。
特么的要是自己能够像自己偶像这样牛逼那就好了,不用你动,自然会有人为你而动,唔胡思乱想的都面壁去。
不会吧,你们的意思是说,就算是东坡先生不说话,他们也会这么做?赵佶不禁有些哑然。
王洋双手一摊说道。那当然了,能够与东坡先生声名并论的,如何还能有谁?可偏偏,朝中的诸多旧党大员,都不愿意头上再有一个司马光那样的人物,怕是新党也肯定不愿意再出一个王安石
这一次,高俅没有再说什么,只是冲王洋拱了拱手,以是赞同王洋之言。的确,不论是旧党还是旧党,现如今都早已经不再是过去目标和目的都很单纯的旧党与新党了,他们的心里边可以说满满的尽是自己的贪欲与私利。
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谁会喜欢自己的脑门子上面有一位品德节操满值,严于律已,同时又严格要求别人的正人君子蹲在上面?
先生他真是这么说的?赵煦抚了抚自己的前额,看着这位入宫来探望自己的十一弟,好奇地问道。
赵佶认真地点了点头,又想到了王洋最后总结的那句话说道。嗯,先生的话大致就是这个意思。
另外,先生还有言,不管是旧党,还是新党执政,都定然不愿意让苏学士留在朝堂之上,所以今日之后,苏学士一日不远离朝堂,这样的朝争,怕是会时时刻刻都会上演。
第329章 满屏嘴炮自带群嘲功能(第三更)
第329章
赵煦不禁眉头微微一皱,端起了香茶浅抿了一口。那苏学士一向好言喜谏,不闹腾出点事是不可能的。
而今朝中旧党,司马光已逝,范纯仁忠厚有余,坚韧担当不足,倒唯有他苏东坡算得上是可堪此,不过他那脾气嘛,着实
而自己父皇过世之后,旧党在太皇太后的感召之下尽数归来。苏东坡也回来了,不过他还真是个直性子,看不习惯那些旧党不计手段的玩命打压排挤新党官员,将一应变法皆尽除干斩尽。
之后却又走到了未变法之前的老套路上,开始混吃等死,要么就以权谋私中饱私囊,他看不下去,直接就开怼,然后把自己给怼出了朝堂。
现如今这才回来,又特么的怼上了,真的要如同王巫山所说的那般,那说不定太皇太后又得头疼脑热一段时间。
不过话说回来,赵煦对于苏东坡的印象实在是一般,毕竟这家伙过去可是曾经怼过自己的父皇和偶像王安石的。
不过赵煦对苏东坡的才华和人品还是很欣赏的,嗯,还好,至少说明这位自幼在旧党官员和高滔滔那老太婆双重打压下的少年天子还没有被憋成变态。
不过对于王洋的预言,赵煦还真是有些不以为然,毕竟现如今司马光这位旧党魁首已经呃屁了,可堪重望的,怕也就只有这位才名显于世近三十载的苏学士。
可问题是等到了第二天的早朝,赵煦总算是长见识了,那些家伙仍旧是吵闹着一团,话题居然仍旧是攻讦苏学士,不过这一次攻击的话题又转了个方向,说是苏学士过去与小王都附马交好之时,不顾公主病重,在附马府中呷妓嬉戏
赵煦看着那帮子五六十岁的朝堂重臣有板有眼的在朝堂之上讲着那苏东坡与王诜是如何在附马府中吃着玩乐,看戏呷妓。
而那苏东坡气的浑身直哆嗦,与那些朝中大臣争辩不已,而也有人站出来为苏东坡澄清没有此事,不过仍旧会有人站出来一口咬定有。
特么的这事与昨天那攻讦苏东坡有一天喝醉酒之后曾经诽谤仁宗皇帝不如汉文帝,神宗皇帝不如汉宣帝一般。
都不知道有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可问题是朝中的大臣们就特么一个二个在这里唾沫星子横飞的争个不停。
毕竟苏东坡这货一向就是个大嘴巴子,经常满屏嘴炮自带群嘲功能,所以他到底有没有说过这些话,还真不好说。
一开始赵煦还看得津津有味,可是听了半天那些家伙的叽叽歪歪之后,也不禁觉得腻歪起来,特么的这里是朝堂,麻烦你们有点严肃性和纪律性好不好?
那连的太皇太后高滔滔心里边也同样是卧了一槽又一槽,这特么的都什么鬼,说好的一团和气呢?说好的满朝旧党一家亲呢?
老娘让你们蹲在朝堂里边是希望你们呕心泣血为国为民,不是来听你们在这里摆八卦瞎扯蛋的。
重要的是,这些大臣们居然面红脖子粗的吵到已经撸起袖子开始你来我往的互怼了。想想吧,一帮子糟老头子耍起王八拳的那个画面实在是太美不敢看。
至于武臣啧啧啧,大宋的武臣们一向都类似于摆设,看着那些文臣们撕扯成一团,而武臣们则都很矜持地站在一旁含情脉脉的观战,就差特么的鼓掌叫好了。
没办法,大宋的扬文抑武太厉害,纯武将出身的好种武孔有力的壮汉子哪怕是窜入了朝堂也没有半点的人权。
要知道,大宋可是有祖规的,不杀士大夫,可没有说不杀武人,再说了,武夫若说耍起拳头来那是利索,可问题是论起嘴皮子来,自然不是经常嘴炮的文官们的对手。
所以在大宋的政治圈内,武臣们一向都甘愿当吉祥物与摆设,这也是为什么大宋自北宋初期之后,除了个狄青冒了个泡泡出来刷存在感之外就几乎再没有人露头,再就是那种武将世家只愿意在外任职而不愿意入朝的原因。
于是乎,愤怒的太皇太后不得已再次掀桌,嗯,暴脾气一发,总算是弹压住了朝堂之上的歪风邪气,可问题是这么一捣腾,好嘛今天的朝会看样子又得晚上许久才能结束了。
王洋随同着李格非父女一同前往苏府,不过迎出来的人却是苏东坡第二子苏迨和第三子苏过。这才知道,苏偶像居然这才堪堪下朝回府,正在休息。
怎么了,莫非发生什么事了不成?看到这兄弟二人的表情显得有些郁郁,李格非不禁关心地道。
今日朝堂之上,又有人诽谤家父,在朝堂之上吵作一团苏迨轻叹了一声之后解释道。把家父气得不轻,此刻他老人家正在书房
李格非听罢,无奈地摇了摇头。唉,那些人怎么能这样,经是拿这些狗屁倒灶的事来攻讦老师,他们还要不要脸了我先进去见见先生。
李格非随苏迨去看苏偶像,王洋则与李清照李逾兄妹二人随同苏东坡第三子苏过到厅中奉茶。
半晌之后,苏东坡这才随同那李格非一同来到了厅中,王洋赶紧身身见礼。
不必多礼,都快坐下吧,今日本想早些回来,可是摊上了一堆破事,着实恼人得紧。苏东坡的表情虽然显得有些疲惫,不过精神很好,看样子过去也经常怼人或者是被怼,所以还能够顶得住。
不大会的功夫,酒菜便已然上桌,不愧是大宋有名的美食家,给华夏饮食文化留下了丰富遗产的苏东坡,家里边的菜肴都颇为讲究色香味俱全。
特别是那一大块的,嗯,名符其实的东坡肉端上来之后,王洋激动的都泥码想穿越回到现代弄台华为p10,然后把让东坡先生端着东坡肉,自己就蹲在东坡先生身边比划个剪刀手自拍。
微甜,入口既化,特别是肥肉和皮子,那味道简直了,莫说王洋这样的食肉动物,就算李清照这样喜欢拿水果蔬菜下酒的呆萌美少女都干掉了差不多半斤肉。
如果不是人太多,怕别人太吃惊,相信这位千古第一才女再来一斤也没有问题。至少王洋自己一个人就干了一斤的东坡肉,可是心里边仍旧觉得有些欠欠的。
味道不错,但这重要的不是味道好伐?重要的是谁做出来的肉,苏偶像做出来的东坡肉跟其他人做出来的能比吗?
或许是吃了肉有了力气,嗯,白天的不愉快被苏东坡抛在了脑后,一口抽干一碗美酒,抚着那大胡子朝着王洋道。
王巫山,老夫没想到,你居然也办了份小报,不过你这份小报倒也新奇,既不说时政,也不讲新闻,却独辟捷径让人耳目一新
第330章 这小子真不知道该怎么夸他了(第一更)
第330章
先生您也看了?王洋倒没想到苏偶像能够看到自己发行的报纸,毕竟数量太小,不过五千份,而且是找人在街边投放的。
哈哈,我家三郎那日正好与友人相聚,正好在街边免费领到了一份,老夫听产里边皆是出自于巫山居士的手笔,当然也要欣赏一二。苏偶像笑道。
这份报纸的确不错,按时令而劝农桑之事,而且其中的故事通篇白话,通俗易懂,故事虽然显得有些荒诞,却又不乏其劝人其忠君向善之念
劝人忠君,自然说的是《封神演义,而劝人向善良的,自然是那《一千零一夜,看到苏偶像居然看得这么认真,倒是让王洋心中欢喜。
边吃边聊,不大会的功夫,又扯到了那朝堂政事上去,苏偶像果然就是个管不自己嘴的人,很是抨击了一番现如今官场的混乱与**。
又聊起了将新法尽费之后,不少地方官员对于百姓的压榨越发地显得变本加利云云。
王洋对于这个时代的变法内容不甚了了,但是对于后世的改革倒是知道不少,忍不住插了一句嘴道。其实在王某看来,先帝与安石先生想要变法,是希望我大宋能够变得更好,但是他们却完全没有注意到一个问题,那就是损害一个阶层的利益去让另外一个阶层受益,这才是他们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
只此一言,李格非与那苏东坡都愕然地将目光,落在了那嘴角都尚有东坡肉油渍的王洋脸上。
巫山你何出此言?李格非颇有些疑惑地打量着王洋。
其实就拿变法之中的一项出来说,二位就知道王某言所非虚了。王洋隐蔽地打了个饱呃之后,开启了贤者模式。
嗯,贤者模式这个大家都懂,不论是心满意足的吃顿饱饭还是那什么之后,都会感觉自己的思想和道德感都会升华到一个平日里难以触摸的层次。
二位想必知道知道天子胞弟端王殿下化名科举一事。而这亦是当年的变法之中的一条,而这一条,于国家则言,是有利的,但是这条变法却损害了大宋宗室的利益,不知王某可有说错?
苏东坡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不错,以小利而换大利,此法,确乃善政。但是的确不可否认,此法,虽然利在国家,但是却损害到了大宋宗室的利益
其实不论是哪一项变法,都代表着一次残酷的利益交换,例如先秦之时,商鞅变法,他所损害的,便是大秦宗室和那些贵族门阀的利益,但是却使得大秦从一个六国之中庸之辈,一举而跃升为六国第一强国,为大秦一统天下奠定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然,秦孝王在位期间,商鞅变法使得秦国国力蒸蒸日上,国势愈盛而那位秦惠王上位之后,即便处死了商鞅,以息宗室与贵族的怨愤,可是,商鞅变之诸策,因其于国之利,皆尽保留下来
王洋兴许是喝了不少的酒,反正大家都在吹牛逼,侃国家大事。想想在后世,王大爷每每与好友或者是同事喝酒,必定离不开三件事,足球女人天下大事。
就如同女人跟闺蜜蹲一块,必定离不开八卦,帅哥,化妆品一般。
而王洋这番言语,着实是让那苏东坡与李格非对于这哥们不禁刮目相看,原本之前还觉得这家伙也就是一个才华过来才思敏捷的少年才子。
可是还真没有想到,他对于历史也颇有了解,更重要的是,他能够极其敏锐的剖析了历史变法的个中情由,有些甚至是他们都没有考虑到的。
那依你之见,我大宋之变化缘何失败?
其一,政令不通,所用非人;其二,变法思路过于古板,不能因地制宜,因人而异王洋不由得不佩服那位后世的太宗皇帝,他哪怕是年岁大,但是在进行变革之时,却显得十分的小心翼翼。
先以特区为例,但凡新法,皆一边行动一边改良,最终确定此法益于民,并且让其弊端降低到最小之后,这才渐近式推广。
看着在跟前侃侃而言的王洋,苏东坡不由得深深地吸了一口怕气,这小子,真不简单。单是这份眼光,就不是一般人所能够相比的。
正所谓站在山巅,方知风景如何?而王洋这位年轻人,虽身处于市井之地,却能够有这样的眼光与见地,着实不凡。
这些,都是你自己想出来的?李格非忍不住问了一句道。看到王洋点了点头之后,他亦不禁长出了一口大气,这小子,真不知道该怎么去夸他了。
老夫在如你这般年纪怕,怕是都没有你看得通透啊苏东坡感慨地说道。幸好陛下今岁要开恩科,不然,置你这样的良材于朝堂之外,实乃我大宋的损失
小子太过年轻,说话常常得罪人,其实早入朝堂,也不见得是什么好事。王洋很是谦虚地道。
这倒真是。李格非听得此言,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王洋没有想到自己的谦虚居然会被李格非当成理所当然,心中不由得一梗,你这样怼我这小年青好吗?
得罪人有什么了?苏偶像却一脸激赏的模样打量着王洋。我非年轻人,就该肆意而为,放浪不羁,方不枉少年一回
听到了苏偶像这番话,王大才子越发地觉得苏偶像实在是太特么的偶像了,这话简直太合心不过了,人不风流枉少年。
这让王洋越发地觉得,像苏偶像这样的人,不应该再继续奔波流离的去吃那种苦头,安安心心地蹲在这大宋的东京汴梁,继续用他的才华渲染大宋的美好山河才是最该干的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