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自古红楼出才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晴了

    李清照俏脸微微发红,瞪了自家老哥一眼。哥哥你的才华要是像王大哥一般厉害,那小妹肯定也会祝你一举夺魁。可惜你连小妹我都比不过

    一票损友一个二个笑得东歪西倒的,李逾听得此言,脸黑得堪比那柴火烧了三五十载的铁锅锅底,这妹妹肯定不是亲生的,居然这么往自己的心窝扔刀子,插得那么的酣畅淋漓好吗?

    那什么你这么说你老哥好吗?王洋摸了摸自己的鼻梁,唔,看着站在跟前的李清照,又扫了一眼在不远处与陈杰说话聊天的柳依依,还有那古灵精怪的李师师,为神马王洋觉得这票女人那贼亮的眼珠子都瞪在自己的身上。

    我说的是实话,又不是故意贬低他。李清照眨巴着那双漂亮的丹凤眼很认真地回答道。看着她那萌萌的可爱模样,王洋不禁扬起了嘴角。

    那我可就多谢你的吉言了

    嗯嗯,那个王大哥,等你殿试结束之后,哪天有空了,记得来家里坐,我爹前几日还提起你,说你那天决赛的时候,那一脚射门,真如那神来之笔一般

    这自然是没有问题,我也想着等忙完了,正好抽个时间去拜见学正。王洋一本正经地点了点头答道。

    跟李清照又聊了几句之后,王洋这才转过了身,跟那柳依依与李师师这两份位女子打了声招呼之后,这才快步朝着赵佶和李逾那边走去。

    而此番因为是恩常并科,所以人数要较往年为多,不过,能够进入恩科的人可没多少,连王洋一起,也才一共不过七个人罢了。

    而再加上已经通过了省试的八十来名士子,全都安静地等候在那朱雀门外的御街之上,而赵佶与李逾早已经跟王洋三个人挤在了一起小声的吹牛打屁。

    赵佶伸长了脖子看了一眼前面紧闭的宫门,打了个大大的哈欠道。还得有差不多一刻钟才会开门,幸好这殿试只需要一天的功夫,不然,再跟那州试和省试似的来个三天两夜,啧啧啧,还真不如死了的好。那滋味太难受了

    是啊,幸好咱们运气都不错,嗯,特别是巫山兄,直接殿试,唉,可是羡慕死小弟了。

    李逾也一想到那州试和省试时自己那三天吃吃不好,睡睡不着,每天嗅着那满身的酸臭味道,还得要发挥自己的才华挥毫泼墨,就不禁越发地羡慕起王洋居然可以不用连熬那样两份次,而是直接殿试。

    我也没办法,这就是命啊王洋一脸深沉地叹息道。一句话把这哥俩梗得两眼翻白,无言以对。

    宫门终于缓缓的打开,在礼部的官员和宦官的引领之下,近一百号人直入皇宫之中,行不多远,便来到了他们准备要考试的地方。

    也就是朝会的大殿所在,唯有这里能够把这近百号人给塞进去坐在案几跟前考试。

    而礼部尚书,还有诸多学士则成为了本次殿试的监考官,例如苏东坡这位龙图阁直学士便是其中之一,至于天子,自然就是主考官。

    至于太皇太后高滔滔,则也坐在垂帘之后,打量着这边迈步进入了大殿之后,要么战战兢兢,要么满脸好奇的士子们。

    待诸考生入得大殿向天子行礼之后,赵煦清了清嗓子站起了身来,对这些年龄从十多岁一直到五六十岁都有的考生们大加勉励一番。

    然后赵煦开始把话题往这一次的殿试题目上引。此番乃是朕亲自主持的第一次恩正并科,而这殿试,亦该由朕亲自出题,故意朕之题目便是,诸位觉得如何可让我大宋富庶强大

    也就是赵煦不固定题目,让你们去论变法,又或者是去论吏治。但是,此次殿试的创作主题,仍旧是以怎么才能够使得大宋能够繁荣富强就是了。

    王洋听了之后,不禁心中暗喜,这个套路果然很老,自己这些日子以来,好歹是恶补了不少的过去的殿试策论。

    虽然一直没有真正的创作过,但是好歹看了那么多,把那些人的策论揉杂在一起,然后在捏巴捏巴添个几笔说不定就成自己的了。

    王洋坐在了自己的席案跟前凝神静气,然后目光扫过了殿中的这些考生们,绝大多数考生都在听到了天子所出的考题之后,都坐在了各自的位置之前垂眉闭眼的开始在心中构思,而有些才思敏捷之后已然开始在跟前铺上的稿纸上开始构思写写画画起来。

    王洋正准备报着一种但求无功,不求有过的心态,提笔构思一篇中规中举的策论,可就在这个时候,却看到了那苏东坡这位龙图阁直学士朝着自己走来。




第359章 殿试上让人纷纷侧目的王大才子
    第359章

    若是旁人便也罢了,可是苏东坡这位身负盛名数十载的北宋大文豪,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皆在人们的睹目之中。

    而随着苏东坡的身影,无数道目光也随之而动,便是那藏身于帘后的太皇太后高滔滔也不禁轻咦了一声,坐直了身躯。

    至于那天子赵煦,也不禁有些愕然的朝着这边望来,他自然能够看得出来,苏东坡的目标,似乎就是王洋王巫山。

    看到王洋满脸愕然的看着自己来到了跟前之后,赶紧起身朝着自己一礼,苏东坡摆了摆手轻声笑道。汝乃考生,不必如此,快快坐下吧。老夫只是过来向你打声招呼,望你能够尽展一身所学,莫要让老夫,让陛下失望才是。

    多谢先生勉励,小子一定会加油。王洋点了点头,有些敷衍地答道。周围那一双双既羡又妒的目光,着实让这位王大才子有种如坐针毡之感。

    特么的老子就是来挣个声望,争取能够混个仕途的你们看个毛线?王洋满肚子的不爽,却又不好表现什么。

    这屁股才堪堪落下,王洋就看到了那位原本坐在那御案后边的赵煦不知道何时也站起了身来,晃晃悠悠的走下了御阶之后,也来到了自己的跟前站定。

    王洋这才刚刚提起的笔不得不搁下,赶紧起身一礼。见过陛下。

    先生不必多礼,今日殿试,朕希望先生能够抓住机会,让天下士子都看看,名满天下的王巫山,绝非寻常庸才,如此,朕也才好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对先生委以重任,望先生勿负朕之厚望才是

    朝着王洋一番叮嘱之后,赵煦这才移开,走到了赵佶跟前,鼓励了这位有史以来第一位参加科举的亲王殿下几句,这才回到了御案后重新坐定。

    好嘛,原本王洋还觉得自己很不显山露水的,可是现在,苏东坡这位大文豪,还有赵煦这位少年天子轮番过来找王洋说话,顿时让一开始都凝神静气构思文章的考生们都纷纷侧目不已。

    很快,就有不少的考生反应了过来。原来是他,想不到名满东京汴梁的王巫山今日也在这里。

    王巫山一出,唉,看来这状元的称号是落不到老夫的头上了。

    说得好像巫山先生不在你就能夺得此番状元魁首似的

    想不到巫山先生州试受冤被赶了出去,而省试又因被除籍而不得入,今日却又因恩科而得入殿试,看来老天爷果然是很眷顾这样的大才子的

    此乃朝堂之中,而今乃是殿试之时,诸考生不得喧哗议论,不然以作弊论处,逐出考场,用不述用殿内的监察御史黑着脸清了清嗓子大声喝道。

    此言一出,原本七嘴八舌的议论声瞬间变得针落可闻,所有的考生都不由得心中一寒,不敢再嘀咕,老老实实的蹲在各自的案几跟前,认真的构思文章。

    那小子是谁?哀家为何觉得有些眼熟坐在帘后边的高滔滔眯起了两份眼,觉得这位身形高大的年轻人怎么看都觉得有些眼熟。

    娘娘稍待,老奴去打听打听站在高滔滔身边的一名小宦官看到高滔滔这等表现,朝着高滔滔一礼之后,绕过了那竹帘,走到了距离御案旁边,朝着一名相熟的小宦官打听起来。

    不一会的功夫,这名宦官便回到了那高滔滔身边,小声地朝着高滔滔嘀咕了两句。

    高滔滔不禁满脸愕然。他就是王洋王巫山?这王巫山自己应该没有见过才对,可为何自己偏偏又觉得得十分的眼熟。

    王洋坐在自己的案几跟前,虽然表面显得很是高深莫测,但实际上现在他的内心世界可谓是万马奔腾。

    你们这样搞好吗?哥的文言文水平也就那样,特么的能够通过这段时间所看过的那些策论捏巴出一篇就很可以了。

    可现在,一个二个都跳出来一副我很欣赏你,你肯定会成为本次科举的大明星啥的,这特么不是典型的赶鸭子上架吗?

    肿么办?自己如果真的弄出一篇普普通通的策论来,很有可能反而会被苏东坡和天子赵煦认为自己是刻意装逼。

    可问题是,王洋过去所学的知识里,策论这玩意几乎就没有,自己总不能拿《盐铁论或者是《出师表来晃点人吧。唔好像这些在北宋之前就已经出现了,那自己可就特么的变成赤果果的抄袭了。

    肿么办?王洋开始有一种抓耳挠腮苦民无计的苦逼感。看了一眼左右,不少人已经开始沙沙落笔。

    王洋深吸了一口气,定了定神,开始仔细地考虑起来,策论自己没学过,至于自己熟悉的北宋以前的名篇自然也是不能用的。

    虽然还有一些名篇不错,但问题在于,人家天子出的题目是关于大宋的繁荣富强,你特么的总不能去搞什么《爱莲说或者《陋室铭吧?

    时间一点一点的慢慢的前行,名满东京汴梁的王大才子这会子真有一种抓狂的冲动,该怎么弄,自己总不能在文言文的考场里边洋洋洒洒写出一篇白话文的《海权论和《战争论吧?

    就在王洋冥思苦想的当口,旁边不远处一位须发苍苍的老考生,提着笔,有些颤微微的,因为老眼昏花,而不得不努力地前倾,看起来整个人似乎都快要扑到那案几上一般。

    看到这样一位老人,还为了科举,而如此兢兢业业,着实更让王洋感慨万千,特别是看到这位老儒生那白发苍苍,满脸皱纹的模样。

    王洋不禁在内心颇为感慨,自己幸好还是翩翩美少年,年轻真好可惜,自己虽然还是粉粉嫩嫩一少年,而这北宋王朝,却已然犹如身畔这位白发苍苍的老考生一般,已然是垂垂老矣

    咦王洋突然灵光一闪,脸上从一开始的迷茫,渐渐的变成了一种惊喜。而此刻,已然距离赵煦宣布殿试开始,已然过去了半个时辰的时间。

    王巫山,他到底是不是真像那些人所说一般是苏学士之后我大宋又一文豪

    想要跟东坡先生并肩而坐,甚至是安坐于先生之右,今日怕是可见分晓了。

    殿中的诸多大臣们都小声的交头结耳,而大部份的话题,都跟王洋这位年轻人有关系。

    王巫山,莫要让朕失望才好赵煦坐在御案之后,大手紧握成拳良久,待看到王洋胸有成竹的提笔落于纸上之后,这才缓缓放松下来,心里边喃喃地道。

    能让苏学士和官家重视的年轻人,真是让哀家越来越好奇了高滔滔目光幽深地看向那个方向,隐隐绰绰看不真切的年轻人此刻正在奋笔疾书。



第360章 咦,《少年中国论》这个标题……(第一更)
    第360章

    王洋的书法,这大半年来,几乎是天天都在苦练,这一手的瘦金体,业已经是比之最初穿越过来之后,功力要越发地显得深厚。

    再加上长期的练字,总算是能够下笔千言而不会笔法散乱。王洋下笔如飞,思如泉涌。倒是让那些原本就注意他的人们再次把目光落了过去。

    以王巫山的大才,说不定今日又能够得见一篇令我等酣畅淋漓,脍炙人口的好文章。说出这话的,却正是那中秋文会的主持人,礼部的高侍郎。

    当日王洋的那首木兰词,至今还令人回味悠长,旁边的那王翰林也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可惜一会是需要糊名抄卷的,咱们要到明日,方知分晓。

    殿试的时间虽然仅仅只是一天,但是将这些考卷糊名抄录之后,才交给那些考官们判卷。

    而考官们则需要挑灯夜战,将判卷工作完成,所以一般是到了第二天一早的朝会,这些考官们会将这被他们按照优劣顺序排好的卷子,呈给当今天子。

    而天子审阅之后,这才会宣布成绩。

    王洋一面写,一面还得小心翼翼地规避着一些用在这个时代不适合的字句,删删减减,又加上了一些自己的体会。

    到得中午之时,分批由宦官引领到一旁去解手,吃饭,然后再回到考场,当然,胆敢交头结耳,一律按作弊论处的严令在,所有的考生都不敢逾越。

    总算是在临近黄昏之时,便将这洋洋散散近两千字的文章完成。这才徐徐吐了一口浊气。

    而这个时候,仍旧有不少人在奋笔疾书,赵佶那货就是如此,而李逾这家伙似乎已经停笔一会了,看到了王洋在东张西望,露出了一个询问的表情。

    王洋微笑着微微颔首,而李逾露出了一个信心十足的得意笑容,那意思就是哥今天写的很爽,肯定没问题。

    而很快,赵佶也终于缓缓停笔,认真地打量了一下自己的文章之后,也总算是露出了一个满意的表情。

    随着时间的推移,考生们的笔大多都放下了,而这个时候,大殿之内的也渐显昏黄,就在这个时候,一名宦官站出来吩咐了一声之后,拿出了一个小香炉,往那香炉内插了一根香。

    那意思就是,这根香一旦燃尽,便代表着殿试结束,所有人都不得再动笔。

    早上从巳时开始,到酉时二刻结束,差不多五个时辰整,近十个小时,饶是王洋这样的年轻人,也不禁坐得浑身难受。

    而当香火燃尽之后,所有的考生不能轻易起向,自有宦官过来,将他们的考卷一一收走,然后拿去糊名眷抄。

    而同样熬了差不多一天的赵煦也份外的疲惫,站起了身来叽歪几句之后,一群考生朝着天子行礼致意之后,这才离殿而去。

    出了大殿,赵佶便迫不及待地走到了王洋的身边。先生,今日我做了一篇《伐夏论,不知先生您写的是关于什么的策论?

    我?我写的是一篇《少年中国论。王洋脚步微微一顿,回头看了一眼那灯火渐起,仍旧在烟霞之中显得份外高大巍峨的大殿。

    《少年中国论?这个时候也凑了过来的李逾满脸懵逼的模样看着王洋,这题目是什么鬼玩意?

    再追问内容之时,王洋这货却卖起了贵米,只说明日便知分晓,然后就询问起了赵佶与那李逾二人的情况。

    虽然被王洋岔开了话题有些郁闷,但是聊起自己的大作,倒是让喜欢显摆的得瑟小王子赵佶很是得瑟,甚至还当场吟诵了他的《伐夏论当中的一段。

    出了皇宫,便被那足足在外面等了一整天的李师师这小丫头片子扑了上来,拽着他的大手问个不停。

    而柳依依看了一眼那一双眼眸扎在王洋身上再也移不开的李清照,明眸一转,牵着那李清照也朝着那边走了过去。

    哥,你考得怎么样?王大哥,你呢,看你笑得挺开心的样子,应该没有问题吧?李清照先是冲自家老哥打了声招呼,不等李逾得瑟,目光就已经落在了王洋的身上去。

    可把那李逾给梗的,都快心肌梗塞了都。忍不住愤愤地瞪了一眼王洋这货。

    王洋倒没有注意李逾那个单身狗的行为,而是笑眯眯地点了点头答道。我自己倒觉得没问题,可是考官有没有问题,那就不是我所能猜度的了。
1...146147148149150...55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