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自古红楼出才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晴了

    居然是他,他居然成了今科状元?!不少识得王洋这个在天子寿诞上与那赵挺之当场对赌的官员们纷纷砸舌不已。




第363章 苏学士赞你可安居其右
    第363章

    顿时又想到了那篇方才令天子如此称赞,然后又让朝中大臣吵作一团的那篇文章,不禁一阵无力,靠,十有**,应该就是这货写的。

    元祐八年癸酉科状元王洋苏东坡吸了一口气,深深地看了那仍旧呆在原地摆造型的王洋一眼,这才朗声喝道。

    听到自己的名字被叫响,王洋差点下意识的喊到。泥玛,差点把那后世在学校的习惯带到了这皇宫大殿之上。

    此刻,已然知道自己成为了大众睹目焦点的王洋深吸了一口气,昂首挺胸的朝着那人群的最前方走去。

    而赵煦的目光落在了他的身上,表情笑得十分的开心,目光里边充满了欣赏与赞许。不愧是自己最欣赏的大才子,这篇《少年中国论果然出自你的手笔。

    王洋刚刚来到了阶前站定,而太皇太后陡然站起了身来,眉头紧拢在了一起,眯起了眼睛,越发地觉得此人是那样的眼熟。

    听到了帘后传来的环佩之声,不少的官员顿时把目光投向了帘后边,心中一动,而那位朱光庭顿时醒悟过来,立刻越众而出。

    陛下,臣有要事启奏。朱光庭来到了阶前,冷眼一扫王洋之后,朝着玉阶之上,安坐于御案之后的天子赵煦一礼之后朗声言道。

    朱卿家,一会再禀便是,你也不看看现在是什么时候?赵煦又不是聋子,自然也听到了身后边传来的异响,而现在这朱光庭也跳了出来。

    在赵煦看来,这些家伙肯定又想要追随太皇太后,跟自己唱反调,不由得面露蕴色。

    陛下,臣下问的是,不知这王巫山的策论是哪一篇文章?

    正是方才那篇《少年中国论。赵煦硬帮帮地说道。

    陛下,臣以为,那王巫山的这篇《少年中国论虽然的确颇有才学,可是,我朝立国以来,恩正并科之时,无有恩科举子以为状元之先例。

    且这篇《少年中国论其文虽然精彩,然其内容争议颇大,故尔臣以为,当不可取为状元

    放肆!赵煦一巴掌狠狠地拍在了那御案之上,腾身而起,双目如狼,恶狠狠地瞪着那朱光庭。

    饶是那朱光庭已经有了心理准备,可是看到那少年天子如此狂怒,仍旧不禁胆寒一颤,移开了目光。

    不过他倒是很硬气的亢声道。这皆是臣忠直之言,还请陛下明鉴

    好一个忠直之言好一个忠心耿耿为国为民的忠直之臣赵煦冷笑连连,目光越来越寒,而口气也是越来越冷。

    就在这个时候,苏东坡扬了扬眉,站了出来,满脸不悦的朝着那朱光庭道。朱大人此言差矣,苏某倒觉得王巫山的这篇《少年中国论发自肺腑,皆是赤诚之言,且文采菲然,乃是难得的佳篇,陛下取之为状元,乃是恰当之举。

    此言一出,亦有不少的大臣们站出来齐声附合,而赵煦脸上的表情总算是稍稍转和,而之前对于那苏东坡一直不怎么样的印象,此刻也正在朝着好的方向而去。

    双方再一次吵着一团,王洋这货非但没有半点的主人翁意识,反倒一脸兴致勃勃的模样站在旁边看戏。

    倒是一票子站在殿中的举子一个二个满脸皆是不知所措,这些朝庭重臣怎么一个二个都是这么个德性,今到这会子,已经就吵了两次了,难道这些达官勋贵们就是这么治理国政的不成?

    太皇太后终于忍不住了,撩起了裙角,站起了身来绕过了那竹帘,探出了半个头之后,正好看着王洋这货正站在旁边呲牙咧嘴的兴灾乐祸。

    高滔滔不由得一愣,满脸愕然的看着那张熟悉的笑脸,已然与那印象中那个高大而又阳光的年轻人陡然完全的重合在一起。居然是他?

    王洋若有所觉的转过了头去,却什么也没有看见,只能看到那帘后一个站立的身影。

    够了!尔等皆是国之重臣,吵吵嚷嚷成何体统,还不退下!随着那高滔滔的厉喝声,这位太皇太后积威之下,吵着一团的朝庭重臣们纷纷请罪退回各自站班之处。

    而之后,太皇太后高滔滔的声音再一次传了过来。王洋王巫山?哀家久闻汝之才名,今日陛下钦点汝为今科状元,却若得朝中诸多大臣争论,汝当如何处之?

    王洋有些愣了,回过了神来之后,朝着那帘后一礼。草民参见太皇太后

    汝既已经过了殿试,焉还能以草民自谓?太皇太后高滔滔的语气很是和缓地说道。

    这样的态度,让那赵煦忍不住下意识地扭转了头来,似乎想要看清楚那帘后边到底是不是那位老喜欢跟自己唱反调的太皇太后被人给假扮了。

    不然怎么会语气如何和缓,这也太不科学了吧?

    哦,那,微臣参见太皇太后王洋有些尴尬地只得又再一次一礼大声说道。

    启奏太皇太后,微臣倒觉得这不是什么坏事,天下间,任何事情都会有两面,有些人喜欢看到好的一面,而有些人却喜欢欣赏坏的一面。

    这就是为何微臣的这篇文章,在喜欢者的眼里,极有见地。而在那些厌恶的人眼中,却觉得是满篇狂勃之语的原因

    听到此言,赵煦不由得露出了一个欣赏的笑容,巫山先生果然有一手,这个回答,绝对是既圆滑,却又不是失锋锐,偏偏还让人抓不着任何的痛脚。

    看看朱光庭那些反对者那一张张发黑的脸,张口欲言又止的模样就知道了。

    唔高滔滔抚了抚自己夹杂着银丝的黛眉,打量着那站在玉阶之上,不卑不亢侃侃而言的王洋,心里边倒是越发欣赏起他那直爽的性情来。

    哀家觉得你说的倒也有几分道理,可是,你那篇文章的争议实在是让哀家有些为难,这样吧,久闻你王巫山才名满汴梁,就算是苏学士也赞你为当可安坐于其席右之俊才。

    既然如此,那你何不当场展示一番,若是能得满朝赞誉,那么你这个元祐八年癸酉科状元,也就再无人敢再置疑,如何?

    太皇太后圣明!苏东坡第一个跳了出来,朝着高滔滔的方向一礼之后,转过了头来冲王洋捉狭的眨了眨眼。王巫山,望你切莫要太皇太后失望才是

    赵煦有些发蒙,之前还以为太皇太后要跳出来刷存在感,然后反对自己的提议,可是不知道为什么,太皇太后居然仅仅只是让王巫山展现自己的才华。



第364章 好一个未赋新词强说愁(第二更)
    第364章

    好吧,莫非太皇太后还以为王巫山是不学无术之辈吗?不过这样也好,如此一来,相信那些大臣们也不能再反对自己的意志了。

    赵煦这才朝着王洋微微颔首。王卿家,望你莫要让朕失望才是。

    王洋深吸了一口气,罢罢罢,不就是才华吗?咱别的没有,才华却多得令人发指。既然如此,那微臣可就真的要献丑了。

    好,来人,取纸笔来,朕可是真要拭目以待了。赵煦朝着王洋点了点头。很快便有小宦官拿来了铺团和摆上了笔墨纸砚的案几摆在了殿中。

    王洋目光扫过这一殿的文武大臣,还有那些侍立于殿中的诸多举子们,目光落在了那朱光庭那老苍老而又丑陋的菊花老脸之上。

    看到王洋投来的目光,朱光庭两眼一眯,闷哼了一声。

    而王洋却自失一笑,走到了那案几跟前坐下之后,略略一考虑之后,提笔开始在那张宣纸之上奋笔疾书起来。

    不大会的功夫,王洋便搁了笔,起身朝着赵煦的方向一礼。臣幸不辱命。

    自有宦官将王洋的作品拿了起来,快步走到了那赵煦的御案前呈上。赵煦刚好接过,看到了这首词,第一眼,表情就变得极为古怪,然后抬起了头来看了王洋一眼,又再次看了一眼那首词。

    实在是有些哭笑不得,而目光落处,看到那苏东坡正伸长脖子朝着这边东张西望,便递给了宦官。还请苏学士评断一下

    苏东坡接过了这篇王洋的文章,第一眼看去之后,表情也同样显得古怪起来,看了一眼那站在原地,笑眯眯,看似谦虚恭敬,实则暗藏讥讽的王大才子。

    这下子,一直居于帘后的高滔滔也禁不住开口问道。苏学士,那王洋的词到底如何?

    娘娘,此词,自然是极好的,嗯,老臣觉得,还是恭请娘娘点评一二吧苏东坡觉得这首词自然是极好的,可问题在于,在这个场合,适合与否,还得好好商权商权。

    高滔滔没有想到苏东坡居然夸了之后,让自己来做点评,这位太皇太后也有些莫明其妙,不过当那王洋的作品来到了高滔滔的手中之上。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这臭小子啥意思?高滔滔有些哭笑不得,分明就是王洋这小子在抱怨发牢骚。

    而看到下阕时,高滔滔不禁再一次轻轻吟道。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夏天都才刚到,这小子就去说秋了,这不是胡闹吗?高滔滔实在是好气又好笑。

    这首词极为简练,可偏生满是诙谐童趣之意,朗朗上口,既自嘲,又暗讽了那些满朝文武。实在是让高滔滔的脑海里边浮现起了那一次自己生命危急关头,出现在自己跟前的那张年轻而又热切的脸庞,以及那被他连揍了两顿,鼻青脸肿的徐得功。

    好一个为赋新词强说愁哀家这个老婆子,今日可真算是见识了你王巫山的才名喽太皇太后高滔滔不禁失笑起来,而她的话,已然落入了大殿许多人的耳中。

    不过,都听出了一丝不一样的味道来,太皇太后的语气显得十分的温和与慈祥,没有半点的难为之意,只能说明这家伙的新作,获得了太皇太后的欢心。

    娘娘,不知王巫山所写的到底是何等佳作,老臣实在是心痒难耐一位老臣站了出来,主要还是天子苏东坡甚至是太皇太后三人的表现着实太奇怪了,这让他忍不住想要了解王洋这货到底写了什么鬼名堂。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太皇太后身边的一名宦官站了出来,拿着那张宣纸,然后大声的诵读出来。

    听罢这首词,所有人都,唔心情都很那什么,甚至还有几个年轻的举子偷偷的笑出了声来。

    这首词用在这里,那种淡淡的,偏偏又带着一丝嘲讽气息的词,实在是太特么的恰当不过了。

    而那赵佶甚至忍不住悄悄的冲那王洋又比划了下大拇指,你丫真牛逼,这个时候都还想着啪啪打脸。

    如此,诸卿还有何话可说?赵煦强忍住想要捧腹狂笑的冲动,努力地维持着自己的大宋天子的威仪,故作矜持的问了一声。

    不少之前跳出来反对的大臣们整齐划一的翻起了白眼,还能说啥,说个毛线啊?

    最终,以状元为首的王洋率领着所有中举的举子们,朝着天子表示朝拜。

    皇城外,那专门张贴皇榜的长安左门处,柳依依站车旁心不在焉的与那李清照聊着天,时不时的歪头望向那准备张贴皇榜的地方。

    吴七郎已经被派了过去守着,一旦看到王洋的名字,就会赶过来禀报。

    虽然经由恩科,直接进入了殿试,可是,在结果没有下来之前,谁又能说得清楚结局是什么样的?

    更何况王洋那货到哪都会惹出点屁事的德性,柳依依只能希望上苍保佑,王家哥哥别又在这样的紧要关头瞎得瑟,争取能够平平安安的成为一位成功上榜的进士。

    依依姐姐你不用担心,王大哥那么有才华,肯定能够金榜提名的。李清照自然也查觉到了柳依依今日的心不在焉,不禁嫣然一笑开解道。

    希望吧,只要他别又在大殿上又闹腾出什么妖蛾子,倒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

    这边正在说着话,突然站在旁边的李师师叫了一声。二位姐姐快看,那边已经开始张贴皇榜了。

    两女不约而同的朝着那边望了过去,而这个时候,高俅这位端王殿下的属官也顾不得什么文人风仪,快步便朝着那边赶了过去。

    吴七郎朝着柳依依招呼一声之后随同那李迵一块朝着那边飞奔而去,皇榜前很快便聚集了一大堆的人。

    所有人都没有大声的说话,而是努力地瞪大眼睛,看着那贴在宫墙之上的黄绸上的皇榜。

    上面是乙科二等的进士名录,随着一个又一个的名字看去,当看到了赵佶所化名的赵吉之后,高俅不由得长出了一口大气,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而那童贯与梁师成这两份个宦官更是兴奋得放声大笑起来。差点跟好基友似的搂在了一块。

    咦,我堂兄居然不在这里莫非他是乙科一等?看到了这上面没有李逾的名字,李迵非但没有失望,反而是眉开眼笑的期待起来。若是能够捞个状元榜眼探花啥的那就更牛逼了。

    以后自己出去混文化圈的时候,有个状元堂兄,那绝对也是自己吹嘘的资本。



第365章 三年一次的状元大游街(第三更)
    第365章

    李清照与柳依依没过多久就看到了那高俅喜笑颜开的跟那童贯等人回到了这里,上前询问之后这才得知那赵佶业已上榜,但是那并未得见李逾与王洋的名字。

    想必以那清芳贤弟和巫山先生之才,还在那尚未出榜的乙科一等,或者是甲科之上。

    那小妹就先代家兄谢过高大哥吉言了。李清照朝着高俅甜甜一笑说道。

    柳依依勉强一笑之后,心里边却真不如那李清照镇定,毕竟她太清楚王洋那没事他也能闹腾的天赋异能。万一这货今天在大殿之上一不小心又怼了人。

    若是把那太皇太后或者是满朝文武都得罪了的话,啧啧啧希望那个流氓明白不想前途无亮的话,最好在朝堂上的时候脑子能够清新一点别怼人就好。

    乙科一等的皇榜也被贴了出来,李逾的名字赫然在列,这让李清照脸上的笑容倍添,可是,仍旧没有王洋那个老司机的名字。

    那家伙,该不会真的能中前三甲吧?柳依依捂着自己那越跳越快的小心肝,都快不知道该怎么表达了。

    李师师一双清彻的水眸瞪得大大的,踮起了脚尖朝着那边张望,不过那边早已经被围得水泄不通,她又哪里能挤得过去。

    出来了出来了,前三甲的名字已经出来了

    你们他娘的都不许挤,还不给老子退后。

    军爷,不是小的愿意挤,是后面的在挤我啊啊

    在前三甲的皇榜被拿出来的瞬间,人潮顿时又涌动了起来,若非是那些禁军众多,强硬弹压的话,很有可能连他们这些禁军都得被挤到墙根被挤成锅贴不可。

    肃静,肃静!本官现在宣布,元祐元祐八年癸酉科探花赵谂,元祐八年癸酉科榜眼毕渐,元祐八年癸酉科状元王洋!
1...148149150151152...55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