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红楼出才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晴了
再加上,赵挺之人不在朝堂之后,反倒更能看得清楚情势,给他们可是出了不少的好主意。而方才聊着聊着,不禁下意识地把话题又聊到了王洋这货的身上。
听得那赵挺之不由得扬了扬花白的眉毛。
第428章 抢先发难还是勇于奋进的工部?(第二更)
第428章
是啊,听宫内的公公们说,娘娘可是已经有数次诏王洋入内谨见,聊得似乎十分的悦快,而且看到老夫现在所戴的此物没有:水晶眼镜。虽说乃是娘娘厚赐于我这个老眼昏花的臣子。可是你们不知道此物是谁弄出来的吧?
难道这眼镜,也是那小子弄出来的?另外一位旧党大佬满脸愕然地看向这位同僚道。
话说这段时间,太皇太后可是赏赐了不少大臣水晶眼镜,有老花型,还有近视型,让不少老眼昏花的大臣们很是感激涕淋,感念太皇太后的恩泽。
可谁也没有想到,这玩意居然也是那小子给搞出来的。实在是让另外两位也拿到了赏赐,很是感念娘娘恩泽的旧党大佬很是无语。
老夫怎么觉得成天就全是那小子的消息。他再怎么闹腾下去,也的确不是一件好事。可问题是诸位大人,莫要忘记了,就算是不想让他留在京师,那也得一年这后才行。
幸好他是进士出身,只需要一年,或者说等明年他上任满一年考核之后,咱们便可以寻个由头,将其外派为官。省得成日在这里上窜下跳的,干扰国政。
不过诸位大人,你们就算是真的有心将其外遣,那也得看看娘娘和天子的心思,毕竟,大宋作主的,可是这二位赵挺之忍不住提醒这几位昔日同僚道。
大家不禁沉默了下来,也对,王洋现如今这么得宠,那位少年天子对他那完全护短的态度,还有现如今太皇太后对他也是信任有加,想要让他滚出京师,何其难也。
除非那小子自己自告奋勇窜出京师去,唔如果他有精神病或者是脑萎缩之类的病痛,自己发神经才有可能会自告奋勇离开京师吧?
所有人都是大眼瞪小眼,却又没办法拿出一个切实可行能够让王洋滚离京师的办法。
那小子不是挺能打的吗?若是让他连武状元也夺了就好了,如此一来,一有战事,就可以让他去边塞之地建功立业去。某位脑洞大开的大臣如此感慨道。
换来的是同伴们那种打量神经病的白眼,你丫的这种想法忒不靠谱。
漂亮干净整洁的房间,而卧室门打开之后,雪白的墙壁,另外嘛,还有一间卫生间,里边当然安装着那种漂亮而又充满艺术感的瓷马桶。
王洋的新宅院已然改造得差不多了,收尾工作也已经完成,幸好这段时间分红已然拿到了手,所以王洋总算不再是穷鬼,有了钱,开始购置采办家具。
花草树木这些东西当然要有,如此才能够让自己的宅院显得更加的古典和立体。看着这已然完工的新宅院,一股子浓浓的幸福感由然而生。
你站就站规矩一点,不要老往奴家身上贴行不行?师师那丫头在楼上偷看呢柳依依的脸蛋粉扑扑的,一双明眸越发地显得楚楚动人。
我这不是激动吗?想要跟你一起分享一下我的喜悦。王洋干笑两声,松开了柳依依的手,漫步在院子里,地上小径用的是水泥,就连那宅院内的那几处灯柱,王洋了使用了水泥浇筑的,唔这么弄,可是比那种用石头雕的省钱得多。
而且是想弄成什么模样都成,不用顾忌那些雕匠的审美观。
你都叫奴家和师师过来瞧了,怎么不让清照妹妹也过来看看,她可是提了好几次,想要好好看一看王大哥的新宅院是什么样子的呢,还说了,到时候,她给你送一些竹子过来栽。柳依依似笑非笑地说道。
等下次吧,等置办好了所有的家具什么的,到时候请大伙都过来烧个锅底,庆祝王某人的乔迁之喜。王洋吸了吸鼻子,装着听不明白柳依依意思的样子。
郎君,你莫要负了女儿家的一片痴心才是。柳依依幽幽地长叹了一声道。
看到王洋落在自己身上的目光,柳依依笑了笑。奴家希望你能够开开心心的,而不是把事情都藏在心里边什么也不说,奴家所认识的王家哥哥,可是那位想做什么便做什么,不会为庸人俗世所扰的奇男子。
王洋有些沉默地点了点头。谢谢你,我得好好想想该怎么去做。这事,太让人头痛了,可是有些事情,的确需要自己去面对。
原本王洋准备把婚期订在秋末,可是眼下,因为御街改造工程,怕是这整个秋天都没有时间去筹备,无奈之下,只能先推迟到冬天。
整条御街,正在以超英赶美的速度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令老百姓们啧啧称奇不已,特别是那种坚硬得犹如岩石一般的路面,看着实在是让人觉得惊奇万分。
而工部那边,也看得眼热万分,终于想起来,自己这边也应该干点什么事情了。嗯,例如那位宁尚书,就决定先下手为强,代表工部出面,要求改造由东京到西京再直达长安的这一条主干道。
当然是一律铺装水泥路面,以便于大宋的百姓商贾之士往来,亦利于大宋朝庭调动军队。
而且,工部宁尚书希望能够动用五个军的厢兵来进行该项工程,毕竟现如今大宋国中安宁,依靠禁军镇守开封府已然完全足够,而那些没有什么战头力的厢兵,的确应该派上一些其他的用途。
总不能白白的养着,再就是,工部的工匠的确不少,可是想要修这条路刷政绩,总不能拖个三年五载吧?
看看王洋那货,特么的半个月的时间做出来的成绩都快让大家伙亮瞎眼了,宁尚书当然不愿意自己会输给一个年纪都不到自己三分之一的年轻人。
高滔滔倒是很痛快的批准了,毕竟那水泥的实用性和耐用性已然完全看在眼中,而真的能够将这东京与西京联在一起的话,那么,大宋的军事调动将会显得方便许多,至少不需要年年都修整路面,还有减轻各地方的负担与劳役。
娘娘真的答应了?王洋听到了这个消息之后,不禁满脸错愕。
那是自然,说起来,还不是因为有了你这个先例在前,皇祖母才会答应得这么痛快。赵佶冲王洋翘起了大拇指说道。
赵煦这位少年天子也在,呷了口美酒之后侃侃而言。那位宁卿家,可算是被王巫山你挑起了斗志喽。
这些日子,工部已经在汴梁城外建设两个水泥厂,另外还要在长安洛阳与潼关各建设一个水泥厂,准备照着你的办法,多段同时施工。预计两年之后完成全部工程。
第429章 他们怕是见不得你功劳太大了(第三更)
第429章
那费用怕是不少吧?王洋不由得砸舌道。王洋可是记得,修建御街,需要耗费十二万贯,而修建那种宽三丈,长一千两百多里地的路,光是厢兵他们就要动用五个军,也就是一万两千五百余人。
怕是所耗费的钱财,怎么也得二三十万贯才够。王洋可是记得很清楚,那些朝庭众臣们可是天天在哭穷,就连维护和改造御街,高滔滔都是晓之以情,动之以理,这才让户部尚书点头,同意调拔款项。
自然是不少,他们上呈给皇祖母的那份奏折,朕也看过了,大约需要二十六万贯的样子。
户部那边可是没有半点的留难,说是为了天下黎民计,一定会设法的筹足钱粮,以供工部修建这条要道。说到了这,赵煦不禁冷冷一笑。
说是为了天下黎民,依朕之见,他们怕是见不得王巫山你功劳太大了,所以,干脆就抢先出后,把这一活给主动揽下来,何况于有了你的前车之鉴,只要你这边怎么做,他们便如何做,运用那么多的劳力,两年还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王洋倒没有想到,那些家伙居然会这么狠,直接搞上一招釜底抽薪,原本王洋准备让将作监变成基建狂魔,搞了汴梁搞长安,搞了长安搞边疆。
把水泥直道提前一千多年出现在华夏的土地上,可现如今,自己这边才刚刚开始上路,那这,工部就跳出来一副要见义勇为的架势,不过,他们以为他们这么做就可以了吗?
别忘记了,发明水泥的是自己,第一个应用水泥到建筑上面的还是自己,他们最多也就能捞捞政绩而已。
重要的是,他们利用厢兵去做这件事情,倒是与王洋自己的构想倒是不谋而合。
陛下,您不觉得这是好事情吗?
嗯?巫山先生何出此言?赵煦正站在王洋的这边,对着那些旧党重臣们疯狂吐槽,没有想到王洋居然会冒出这么一句话来,着实让人有些措手不及。
陛下您想,我大宋共有三样弊端,冗官冗兵冗费,而兵制改革,当年神宗皇帝在时,亦曾经想过要做,可惜一直未能成行,倒不想,这些旧党大员,倒起了变革兵制之先河
你是说,他们将厢兵转为劳役?赵煦愣了愣,很快便回过了味来,对啊,不正是这个道理吗?
厢兵原本就是大宋那臃肿而又缺乏战斗力中最重要的一环,过去,父皇一直想要变革,却一直没能找到适合的办法。
可是现在,王洋这里动用了一军的厢兵,而那位宁尚书需要动作五军厢兵,虽然看似数量不多。
可是,用他们修路,等于是把他们的军饷转为了工钱,不需要再另外花钱去请工匠。
而且日后道路养护,还有建设和驻守驿站,都可以让这些厢兵去做,另外,如果说,能够将我大宋的要道都新建成这种结实的水泥道路的话,那么到时候微臣还有不少的好东西可以献给陛下。
先生,是什么好东西?赵佶忍不住问道。
八轮马车。王洋看了一眼赵佶之后,想了想解释道。八轮马车,可以用四匹马拉,在水泥直道之上行进的话,一天怕是跑个两百多里路都没问题。可以装载五十名携带着行李的旅人绰绰有余,若是能够中途换马和换车夫的话,一天四五百里也是有可能的。
那岂不是说,从东京到西京,只需要三日便至?赵佶不禁倒吸了一口凉气道。
嗯,例如从开封到平夏城,大约也就两千多里地,若是都换成了这种雨水难侵,不会泥泞的水泥直道,若是遇上警讯,那便是四天的光景,便可以派遣大军直抵平夏城下
嘶酒楼雅间之内,完全都是抽气的声音,所有人都用一种难以置信的表情看着跟前的王洋,就好像这家伙正在把一头海里的蓝鲸放飞到了天际。
许诏你熟读兵法,而且家学渊源,你且说说你的看法。赵煦有些僵硬地活动了下自己的脖子,朝着身后站立的一名侍卫道。
这位侍卫,被王洋按在御街之上暴揍过一顿的今科武状元许诏,目前任职为右班殿直,也就是皇帝身边的侍卫。
启奏陛下,平夏城至长安约八百里,而长安到开封大约一千两百多里地,若是按着王大人之言,马车一日可行四五百里的话,四五日间,倒可以赶至。不过,一辆马车只能乘载五十人的话,若是调兵一万,那需要多少马车才够?
许诏的目光落在了王洋的身上,带着几分挑衅之色道。至少需要两百辆,而若非战时,那这些车辆岂不是等于空置,这完全就是浪费朝庭的税赋。
这些车马,平日里自然可以用来跑运输,例如,过去商人想要从长安贩卖货物到开封,要么坐上十来天的舟船,又或者是赶差不多二十天的路才能够。
而且这一路之上,时间耽搁那么久,说不定早就已经误了商机,或者是紧要之事,而若是能够只耗费四五日的光景,便能够由长安赶到汴梁做生意,多挣十来天的钱,若是你,你会怎么选?
王洋不紧不慢的侃侃而言,却直接把那位许诏给说得瞠目结舌哑口无言。
两百辆看似很多,但实际上,并不算多,你想一条一两千里长的水泥直道之上,两百辆车搁上面,怕是行个十里都见不着一辆,很多吗?
还真是不多啊。
那是怎么,只是,微臣有些担心,按宗祖家法,四匹马拉一辆车会出问题因为似乎也不符合祖制王洋看了一眼那听得两眼放光的赵煦之后干笑道。
赵煦想了想之后,撇了撇嘴:难道就许那帮子旧党做得了初一,朕就不能做十五吗?巫山先生,此事,就交由将作监去办,你先做一辆八轮马车来且让朕看看,是不是真的如你所言,在这水泥直道之上,可以疾驰如风。
王洋张了张嘴,最终没有多说话,得,既然天子喜欢,那就做呗,反正自己头脑里边的发明创作数不胜数,爱迪生一辈子都能够有一两千件的发明,难道自己这位优秀的穿越人士凭啥就没有?
说实话,八轮马车,这玩意还真不是什么难事,至少对于王洋而言,也就是一个普通的物理构件的问题而已。
而他更在意的反倒不是这些东西,这些能够提高大宋百姓们的生产生活水平的东西,造出来交给其他人去推广就行了,而他真正要做的,应该是建立一个能够让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远远拉开差距的工业体系。
只有让农耕文明进入先进的火药时代,那么,才真正的能够将游牧文明远远的甩在身后,再也不用害怕那些游牧文明的铁蹄。
只可惜,赵煦还不能掌权,而自己现如今又被扔在将作监里边负责改造匽厕沟渠,至于高滔滔这位老太太虽然看似很慈祥,但是实际上,她也是一位标准的守旧派。
第430章 汴梁城外的工业区(第一更)
第430章
与其去花大量的时间去让守旧派扭转思想观念,还不如直接从一位优秀而又充满了进取与变革雄心的变法派入手。
而当今天子赵煦以及其弟赵佶都是这样的标杆性人物。而这两份人对于王洋都予以了充份和毫无保留的信任。
王洋所要做的就是,用一件件暂新的新生事物,让大宋的朝野都能够意识到这些新东西所能够带来的好处,而宋朝虽然在某些方面比较弱鸡,但是,却在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上十分的大胆。
不过,想要做马车,最重要的东西,还是弹簧,没有弹簧,那就等于是废柴,但是,弹簧是怎么做出来的呢?首先,必须要有钢。
而且还是需要高碳钢才行,大宋的冶铁业十分的发达,而且不论是灌钢法还是炒钢法都极为流行。
甚至连金属拉拔技术都有,所谓的金属拉拔技术,就是后世的拉铁丝技术,在这个时代已然已经出现了。
这还是王洋询问了自家的铁匠铺才得知的,毕竟这个时代的人口数量众多,单单是所耗用的缝衣针,和针炙用针,数量都可以用千万计,这么大量,当然不可能是拿铁杵磨出来的。
所依靠的,正是这种金属拔丝技术。甚至也就是将金属液倾入之后,经由小孔挤压而出得到的。
这让王洋不得不感慨古代人民的智慧果然是无穷无尽的。而在那御街的工作已经完全走上了正轨,王洋决定把自己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冶炼技术方面来。
不过令人遗憾的就是,大宋的钢铁冶炼,几乎全部都有工部负责,以王洋和那位宁尚书之间的关系,怕是很难接触。
不过没关系,王洋自己就有一家铁匠铺子,之前一直打造铁炉子,不过那位老铁匠还有一票老友,都是干类似的行业。
当然也有搞私人冶炼的,冶炼的生铁都会售卖给像王家的铁匠铺这样的老主顾。
公子,从这里再往里边走上半里路,就是吴老板家的冶炼厂陈老铁匠领着王洋主仆,一块出了城之后,来到了这片位于汴梁城南的地面,这里,一眼望去,不少地方都是烟雾升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