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自古红楼出才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晴了

    前不久这才刚刚听自家兄长在那里吐槽大宋边军又与西夏方面发生了遭遇战,遇上了西夏的精锐铁鹞子部队,大宋军队不敌,只能退守城垣。

    言及那西夏甲兵之利,而大宋枉有百万之兵,却总是因为北辽的虎视眈眈,而不得不对西夏采取守势,因为,西夏民风彪悍,将士训练有素,重要的是装备精良,想要拿下,大宋必须要全力应对。

    可若是想要全力去对付西夏,就得小心北辽很有可能会掏大宋的心窝子。聊起这事时,还特地说起了西夏的铁鹞子们所披挂的这种剑刃难伤的瘊子甲。




第433章 大宋制式铁甲居然比不上西夏蛮子?(第二更)
    第433章

    大宋的军队过百万,而且武备精良,但是,却在制甲工具方面,却一直缺乏足够的的新观念,或者说手段来制备出重量轻,防御力强的类似瘊子甲这样的优秀重铠。

    先生你想必不知晓,我大宋的重铠,重六十斤,而西夏的瘊子甲一具不过三四十斤,其防御力却极为强悍,甚至丝毫不弱于我大宋最重的步人甲。

    你的意思是说,咱们大宋的铠甲的强度居然比不上那些西夏蛮子?王洋的眼角直接就立了起来了。

    特么的这还是泱泱华夏吗?这还是世界的中心吗?居然敢比咱们华夏民族的铠甲好,我弄不死他。

    自尊心极强的王洋瞬间变脸,一副杀气腾腾的模样,着实把那赵佶给吓了一跳。

    那什么,先生,不是我这么说,而是有真凭实据的。赵佶让王洋那副凶神恶煞的模样给吓了一跳,赶紧申明道。

    我只是觉得郁闷,我大宋的铠甲,居然比不上那些蛮夷之辈,这,这也简直太可笑了吧?王大老爷很愤怒,身为优秀的中华儿女,怎么可能眼睁睁的看着这样的事情发生呢?

    而王洋想不通,嗯,心里边相当的不爽,毕竟从古自今,一向大中华都是以天朝上国自居,而宋朝既然这么讲究武备,却偏偏铠甲的质量居然还比不上那些西夏蛮子。

    这让王大老爷那颗强大的自尊心深感受辱,而赵佶可是王大老爷的铁粉,正所为主辱臣死,唔总之很感同身受。

    对啊,我大宋泱泱大国,怎么可能会在铠甲的锻造工艺上比不上那些西夏蛮子呢?不过,赵佶虽然是亲王殿下,不过他现如今的职位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八品官员。

    想要到军器监逛逛,进行查视,可不是他们可以做得到的,毕竟大宋在军器监方面,保密工作做的还算是规范。

    他们没有办法,可并不代表大宋天子赵煦没有办法,正蹲在皇宫大内闲得蛋疼,亲自下场,正在跟一票宦官一起玩蹴鞠的赵煦接到了王洋与赵佶二人连袂来访的消息之后不禁一愣。

    心说这休沐之日,这哥俩窜到这里来,莫不是有什么重要事情,自然应允了。参见了赵煦之后,王洋便径直提出了自己的疑问。

    而赵佶也在一旁边说起二人今天聊起的大宋武器制作的话题,并且声明王大才子知道西夏的精锐之师铁鹞子所披挂的瘊子甲的生产方式。

    赵煦有些麻木地揉了揉自己的脸,呆呆地看着跟前的王洋。朕在想,这天底下到底还有什么东西是你不会的?

    当然有了,生孩子我不会。王洋十分麻利地接口答道。不过语气却显得那样的自信,那意思大概就是,除了生孩子之外,还真没有什么问题可以难得到他的。

    既然你们有兴趣,正好今日休沐,我就跟你们一起到军器监转转,话说回来,我大宋虽然有着举世最为庞大的军器监,养着过百万军队,唉说到了这,赵煦就忍不住摇了摇头。

    特么的那么精良的装备,数量如此众多的军队,为神马就是掐不过西夏和北辽呢?这个问题一直深深地困扰着热血沸腾的少年天子,至少他觉得大宋不应该如此。

    等那赵煦换上了一身便装之后,一行人赶到了军器监,自有御前护卫窜上门去一亮腰牌,嘀咕几句之后,那些守卫在军器监甲作大门口的禁军赶紧打开了大门。

    甲作可以算是我大宋第一大的制作工坊,里边常年有工匠一千余人,每天可以制作铁甲百具,一年可成甲三万余具。

    咱们大宋的铠甲有数,步兵甲为五十八斤,弩手甲为五十四斤,而弓箭手甲为六十六斤,枪手甲为七十斤。听闻天子过来巡视铠甲作坊,自然有人通知了负责的官员,官员小心翼翼地陪在一旁不停的显摆着他丰富的甲具知识。

    摆在跟前的,正是一些铠甲的成品,看着这些油亮的金属铠甲,王洋也是颇为心动地凑到了跟前去打量。

    不过很快就感觉出了问题,虽然已经上了油质保养,可是当你拿手指把油脂撇去之后,下面的甲片的金属光泽感似乎显得有些粗糙,完全没有那种后世钢材的金属光泽,更像是铁片。

    咱们的是铁甲不是钢甲?王洋拿手指点了点之后,不禁有些错愕地道。

    这是自然,一副这样的铁甲,都需要数名匠人耗费数十日之功方可完成,若是精钢打造,那造价不知道要耗费多少。一般的这种铠甲,一具便需费钱三十贯那位官员不禁显得有些不以为然,觉得这位跟随在天子身边的王大人莫非是个逗逼不成?

    铁甲,当然就是铁打造的,谁特么有那么多的钢材?上好的钢材不拿去制作刀剑,难道还拿来制作铠甲,你这是搞笑好伐?

    三十贯的确耗费不少,只是,你们的铁甲,是热锻还是冷锻的?赵佶暗暗砸舌,一副甲就要三十甲,大宋百万之师,岂不是说要耗费三千万贯才能够全部装备上这样的凯甲?

    真要那样,国库就算是全掏空也怕也不够。

    冷锻?呵呵殿下说笑了,咱们铁甲作坊,一向都是使用的热锻之法。这位姓李的负责人呵呵了,好吧,看样子,今天陛下带这位端王殿下和这位状元公是专程来找茬的。

    敢问这位大人,不知西夏的瘊子甲一副能有多重?王洋这个时候问道。

    王大人,西夏的瘊子甲大约是在四十斤上下。那位官员愣了愣之后下意识地回答了一句。

    那西夏的瘊子甲为何其质量要比我大宋的铠甲轻上许多,但是其防御力又超过我大宋的制式铠甲呢?

    朕也有些好奇,听闻西夏瘊子甲所采用的便是冷锻之法,使得他们的铁甲既轻便又坚固,而我大宋因何不用?赵煦此刻也忍不住跟风吐槽。

    这,陛下,非是我大宋的工匠不愿用,而是不能用啊这位官员没想到三个人集体来找茬,只能硬着头皮苦笑着解释道。

    为了让王洋等人知道真相,这位负责铁甲制作的官员干脆就把王洋等领到了那烈烟生腾的铠甲制作之地。

    远远的便能够看到,有数十个冶炼炉子正在火焰生腾,打着赤膊,只围着皮围裙的工匠从那火堆之中夹出了烧红的铁片,然后开始仔细地锤打起来,看着那四溅的火星,场面十分带感。



第434章 很大的原因就在冶炼燃料上(第一更)
    第434章

    而当敲打成了形状之后,便开始浸入液体之中进行退火,然后将这打好的铁片扔到了一旁边的竹筐之中。

    我大宋的铁矿的质量不是很好,所以,多只能采用这种热锻之法,若是冷锻的话这位官员似乎觉得自己说得再多还不如让这一行人眼见为实。

    让那名工匠把那块刚刚退火完毕的铁片抄起来,然后开始进行锻打,工匠虽然一脸的莫明其妙不过还是遵照官员的命令开始冷锻起来。

    只不过,在敲打了二三十锤之后,那块原本完整的铁片,已然裂开。

    赵煦赵佶,还有王洋三人都瞠目结舌地看着那块碎裂开来的甲片,这特么的是什么鬼?

    陛下,这就是我大宋的铁甲无法冷锻的原因

    铁料太劣质了。王洋伸出了手,拈起了一块铁料在手中打量半天,最终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而且看到地面之上,到处都是那种黄水横流过留下的痕迹,王洋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

    铁料里边如果含硫量过高的话,的确会降低金属的抗张强度,而且还会让金属变脆。而眼前的情景,似乎正好印证了。

    再加上王洋似乎还记得,华夏大地虽然铁矿不少,但是优质的低硫铁矿却是极少。另外还有就是,大宋因为一扫过去使用木碳冶炼金属的做法,而是开始大规模的使用煤碳炼铁。

    要知道,煤碳之中,原本其含硫量就不小,于是,硫加硫,特么的能炼得出好钢好铁才有鬼。

    先生你赵佶看到王洋自打从那铁毡之上,拿起了一块碎开的铁片之后,就开始发愣,一开始还不以为意。

    可是到得现在,足足过去了十来息的功夫,他仍旧用直勾勾的目光打量着手中的铁片,口中也不知道在小声的嘀咕着什么,便忍不住小声地问道。

    不过话刚出口,就被身边的赵煦扯了一把,而且还特地把另外一只手的食指搁在了唇前,又指了指王洋。

    那意思就是让十一郎莫要打扰沉思之中的王洋,那位官员和铁匠也都有些懵逼地看着这位正在发呆的状元公,不太明白为什么王洋这么失礼的在这里发呆,亲王殿下去唤,陛下都不允许,甚至还示意大家都要安静,这是闹哪样?

    只有赵煦自己才清楚,他看到了王洋这副拿着那块碎铁片喃喃自语的模样,就不禁想起了王洋过去那无数令人瞠目结舌的丰功伟绩。

    或许,他真的有办法能够解决,能够让大宋的铁甲的质量一如那些西夏瘊子甲一般坚硬牢固。

    所以,赵煦这才制止了赵佶有可能会干扰到王洋思路的行为。

    原来如此,我明白了,哈哈哈哈王洋终于想明白了为什么大宋历史上所记载的大宋中期开始铁产量突飞猛进,可是偏偏却在铠甲的质量上却比不过西夏和北辽那些落后地区的原因。

    先生你明白什么了?赵佶早已经忍耐不住,这个时候看到王洋陡然狂笑起来,不禁下意识地问道。

    我知道为何咱们大宋现如今的钢铁制品的质量比不上西夏和北辽蛮子了。问题就出在咱们的铁矿和燃料上。

    还有这样的说法吗?那位负责铠甲制作的官员不禁一愣,下意识地开口问道。

    因为咱们大宋如今炼铁用的是煤,而北辽与西夏用的是木碳,这便是明证。王洋一脸理所当然地道。

    而且,还与咱们的铁矿的品质有很大的关系,咱们的铁矿应该含硫较高,而且在使用之前,并没有进行选矿是吧?

    选矿,当然会选了,会有有经验的老匠人挑选矿石块,选择含铁更高的矿石那名官员赶紧申明道。

    我说的不是这样的选矿,我说的是你们的矿石有没有先进行球磨成矿粉之后,用磁石进行采选?王洋问道。

    那名官员一脸懵逼地看着王洋。球磨,磁石采选?状元公,这些都是什么步骤?

    另外还有就是,你们用来冶炼矿石的煤,肯定是烟煤对吧?王洋一脸笃定地道。

    那是自然,因为烟煤的火力要比无烟煤的火力会更大。这一次回答的不是那名官员,而是那位方才把那铁片给砸碎的匠人。

    那你们知道不知道,烟煤里边的硫份含量极高,而硫这玩意,就是导致铁器容易生锈的事物,若是含量过高的话,就会让钢铁不仅仅容易生锈,而且还会降低其品质,减少了延展性,而且还会变成很脆易碎。

    硫王卿家,这硫是什么东西?

    就是咱们中药里边用到的硫黄。王洋拍了拍额头之后想了半天,总算是想到了一种简单而又常见的固态硫。

    那,可有办法消除,让我大宋的铠甲之坚固,如那西夏的瘊子甲一般?赵煦看着王洋,忍不住询问道。

    当然可以,甚至还可以让我大宋的铠甲变得更加的轻便。而且防护力更加的强大。王洋吸了吸鼻子,这个世界还真没有能够难得住自己的事情,自己已然找到了大宋钢铁业最大的隐患所在,自然

    唔自己是要提前数百年,让大宋直接越过重甲时代,直接进入火器时代吗?这一刻,王洋仿佛感觉到了自己身上那沉垫垫的历史的压力。

    搞不搞?不过现在似乎还缺少大量的工具和准备,直接上火药武器,貌似不太可能,或者说,如今的大宋天子还没有站在最高执政者的位置上,自己就这么冒失的告诉对方,咱们搞火器吧。

    可问题是火药武器不是三五日就能够见成效的,还不如先把注意力先放在提高钢铁质量上,只要能够搞出足够多的合格钢铁,到了那个时候再来考虑火药武器更为可行。

    不行,动不动就炸膛的火药武器,傻子才用,说不定到时候自己还会因为那些不合格的火药武器而成为历史的罪人。

    状元公,您不会是在开玩笑吧?那位铠甲作坊的官员看到王洋那一副快要牛逼上天的架势,忍不住吐槽道。

    这位大人请放心,王某说话向来都是一口唾沫一口钉,说能做到,那王某就一定可能做得到。

    不过看到赵煦虽然很激动,却又有些犹豫的样子,王洋朝着赵佶一笑。殿下,你是否还记得今日王洋在那吴氏冶炼工坊入股之时,王某拿了一份炼焦术交给了那位吴老板。

    记得,怎么了?



第435章 烟煤炼焦技术与磁石选矿术(第二更)
    第435章

    所谓的烟煤炼焦之术,就是以最大的可能性,将烟煤之类所有的杂质,甚至包括大部份的硫都给解决掉

    赵佶顿时想起来了,今天这不才刚刚到那吴老板的冶炼工坊吗?王洋的确给了对方一份炼焦术,说是能够极大的减少烟煤这种燃料之中的杂质。

    看来先生你真的有办法。赵煦看到了赵佶那副恍然大悟的表情,再看向一脸信心十足模样的王洋,心情实在是悦愉无比。

    怎么也没有想到,王洋这家伙居然还真的能够有办法。

    王卿,朕知道你的公务十分的繁忙,不过,这铠甲之坚,联系着我大宋百万将士之安危,所以,朕希望能够越早看到结果越好。

    就在这军器监的负责人的房间之内,赵煦看着跟前的王洋沉声言道。

    看着赵煦那张满是热切的脸庞,王洋也很是跃跃欲试,不过问题在于,想要让整个军器监接受自己的做法,就凭自己几句话,那自然是不可能的。

    看样子,自己只能又继续走上那条献宝的老路了。王洋想明白之后,清了清嗓子恳切地道。

    陛下,微臣也希望能够替我大将的百万雄师做一些应当之事,不过,想要一下子,让所有人都认可微臣的办法,怕是会有难度,而且,这样的事情,由下自上,而不是由上而下,更好处理。

    你的意思是,就像你过去进献元祐印刷术和元祐水泥一般?赵煦很快就明白了王洋的意思,一想到那满朝令人生厌的旧党大员们上窜下跳半天之后,又再一次被王洋窜出来啪啪啪的打脸,那种场面,实在是太带感了。

    一想到将那些人的置疑全都踩在脚下的成就感,的确很让人嗨皮,赵煦的脸上也不禁露出了几分捉狭的笑意。也好,那就这么做。

    毕竟这里是军器监的下属部门,少年天子虽然可以在这里瞎指挥,让那些负责人把工匠和场地交给王洋去捣鼓,那就过了,这相当于是干涉到了军器监的责权。说不定那货就会在朝堂之上叽叽歪歪,到时候皇祖母就算是不找自己的麻烦,肯定也少不了要唠叨自个。
1...177178179180181...55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