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自古红楼出才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晴了

    怕是等到了议此事之时,朝中的官员,定然又会纷纷出言开口,希望我大宋能够秉承息事宁人的态度,多予西夏钱帛,以换和平。吐槽了半天之后的赵煦最终无奈地叹息了一声道。

    陛下,微臣觉得这样似乎不妥当吧?听到了赵煦之言,饶是王洋很杨装聋作哑,此刻也有些憋不住了。咱们大宋又不是软柿子,他西夏区区小国,我大宋凭什么让他们搓扁揉圆的?

    大宋好歹也有百万虎贲之师,而那西夏一国,人口不过三百余万之数,怕是连我大宋一路都不如,凭什么要让他们如此嚣张跋扈?

    三百万人口,哪怕是全民皆兵,青壮全捏一块,怕最多也就是四五十万,难道说整个西夏国不需要生产放牧,完全靠战争来养活吗?

    赵煦看到站在跟前,一脸愤愤然的王洋,亦不由得大升知己之感,没错,自己也是这么想的。

    你我知道又能如何?那西夏的确一向不事生产,犹如强盗一般四下掳掠为生,再加上北辽为了让我大宋难起北伐之心,常年资助西夏兵甲粮草,就是希望那西夏成为我大宋的心腹之患。

    自我父皇当政起,就一直精修兵甲,意欲荡平西夏小国,奈何天不助我大宋,唉

    郁闷了半天的赵煦突然朝着王洋冒出了一句。王卿,你觉得我大宋可以荡平西夏吗?

    这是自然,其实对付区区一个西夏不难,真正的难题是西夏与北辽之间的联盟。王洋点了点头之后,仔细地考虑了一番这才沉声言道。

    但是,北辽之所以愿意帮助西夏,那是因为西夏可以牵制我大宋的部份精力,可那也最多是在不损害其自身利益的情况之下,定然不可能损害自己利益的情况之下去帮助西夏。

    而这些年来,西夏在梁氏当政之后,一直穷兵黩武,国势衰微而他们的频频攻我大宋,一来,是因为我大宋在夏宋边境之地的经营,让西夏感受到了亡国之危,二来,北辽的催促,让他们不得不为了能够生存下去而频频发动进攻

    听着王洋之后,赵煦不禁两眼一亮。卿的这番对于西夏的见解,我还真是闻所未闻。你的意思是说,现如今之西夏就如同强弩之末?

    王洋点了点头答道。哪怕不是强弩之末,亦不远矣,不论是西夏大梁后,还是现如今的小梁后,都是以汉人之身,掌统西夏党项之政,国中矛盾极深。为了将矛盾外引,这亦是他们不得不频频发动攻伐我大宋的其中一个原因

    只是,西夏虽然兵少将寡,可是,他们与我大宋不同,我大宋疆域太过广博,防御面太宽广。而西夏虽小,却能够将自己的所有力量捏成一个拳头。

    如果我大宋在宋夏边境之地的防御是一口铁锅的话,那西夏的军队就像是一个铁钉子,铁锅虽然整体质量要强于铁钉,可是,却仍旧会有被铁钉击穿的时候。例如这场绥德城之战,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有一句民间谚语就很恰当,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道理,人心终究是会有懈怠的时候

    不错,一口铁锅,可以打造上百枚铁钉,可问题是,却很容易会被铁钉给戳破千日防贼,不管是谁,怕是都没那本事。赵煦深以为然地频频颔首。

    良久之后,看向王洋那张同样年轻的年庞,赵煦不禁有些感慨地道。可惜卿如今只是七品,不然,朕真想让你率一只虎贲,代朕荡平西夏宵小,复我大宋旧土。

    臣当然是求之不得,只要陛下一声令下,臣愿为陛下一马前卒。王洋亦不禁有些激动地答道。说实话,他真心看不起那跟块狗皮膏药似的西夏小国。

    若不是大宋需要面对像北辽这样的劲敌,岂会容得一帮子跳梁小丑在那里得瑟不停。

    你不是马前卒,你是朕的肱股之臣,有朝一日,你定要与朕一起让大宋,复我华夏汉唐之时的荣光。

    陛下之愿,亦是臣之志也。王洋看着这位有些激动的大宋天子,深深一揖至地。

    臣弟虽不材,亦愿效犬马之劳!赵佶也同样一脸激动地拜倒,大声地说道。

    看到了这一幕,孟瑶娘盈盈拜下。臣妾愿陛下心想事成

    赵煦看着眼前这三人,心中极其快活,不禁放声大笑起来,仿佛阴霾被一扫而空。




第469章 既然不能棒杀,那就捧杀呗(第二更)
    第469章

    匆匆赶到皇宫的诸多朝庭重臣们,很快便得知了西夏攻伐大宋边境重镇绥德城,绥德城破的消息,不过,对于这样的消息,在他们看来,很是习以为常了。

    那西夏年年对我边境攻伐,这又不是什么新鲜事,只是可惜那绥德城,我大宋花了十数载之功的经营全都白废了一位须发花白的老大臣不禁感慨地道。

    皆不过是一些劳民伤财之举,照某之言,不少易攻难守之地,当弃则弃,如此还能够向那西夏展示我大宋泱泱大国的气度

    休得胡言,这些边镇之地,皆是我大宋积年经营积累所得,照你所言,简直就是资敌

    我这是为了减轻朝庭的负担,你知道不知道每新筑一城,就要耗资数十万其是上百万贯,这些钱帛,若是用于民生之计,那该有多好。

    看看那些边镇诸军,哪个不像一群贪婪的蛀虫似的,要钱的时候叫得比谁都凶,可是,却败绩连连,哼,这一次,老夫定要弹劾绥德城诸官

    人都死了,你还去弹劾人家,能不能要点脸?

    你!岂有此理,居然敢如此羞辱老夫,老夫定然与你誓原来是苏学士,啊哈哈徐大人,某有一件事正想与你商议,来来来,我们去那边聊一聊

    苏东坡脸色铁青地看着那个老不要脸的御史离开,这才闷哼了一声,朝着朝堂的最前方走去。

    先生您又何必与这样的小人计较呢?吕陶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小声地劝道。

    哼,苏某就是看不惯这些人那副落井下石的嘴脸,苏某真想把这些混帐都送到边镇去苏东坡一脸愤愤之色地说道。

    而另外一边,朱光庭梁焘贾易宁尚书等人正聚拢在一起,小声地嘀咕着什么。

    还能如何,当然是照旧例,请娘娘下懿旨,训斥边镇诸军作战不力,支援友军迟缓,另外嘛,要好好的安抚边塞之地的百姓,不使百姓惶惶,流离失所才是

    贾大人言之有理,不过梁某以为,我们更应该向娘娘进言,与西夏言和,只要咱们把过去所侵西夏之地归还,想来西夏得复旧地,自然不会再南侵征伐

    就在这个时候,刘挚却注意到了那朱光庭眯起了眼,目光闪烁不定,表情亦是显得阴晴不定,不禁有些疑惑地开口相询。光庭,你莫非想到了什么良策?

    诸位大人,朱某倒觉得,这是一个极好的机会朱光庭抬起了头来,看到这帮子面带疑惑的旧党同僚皆死党,虽然现在太皇太后未至,但是很快就会赶来,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

    什么机会?

    将王巫山逐出汴梁的绝好机会。

    这,光庭兄此言何意?那夏宋边镇之战,与他王巫山有何干系几名同僚都下意识地互望了一眼,只当是朱光庭这家伙为了报复王洋,这都已经有些病态和妄想了。

    不不不,当然与那王巫山没有半点的关系。但是这一次,朱某以为,我们不应该如过去一般,对于西夏息事宁人,步步退让。

    光庭,你到底想要说什么,还不快快道来。刘挚有些不悦地皱了皱眉头之后,朝着朱光庭道,他也想不明白,这场边塞之事,与那王洋王巫山之间能够有何联系。

    诸位大人想必知道现如今王巫山留于中枢,对我等的威胁可谓是与日俱增。然其功勋卓著,深受娘娘与天子信任,咱们怕是很难让其入罪而被贬谪出京。可是现在,西夏与我大宋之战,却是一个让其离开汴梁的绝好机会

    这下子,一帮子旧党大佬们都不禁两眼一亮,刘挚也不禁轻咦了一声,表情也多了几分的变化。

    是的,因为王巫山那小子的出现,搞翻了一位堂堂的国子监祭酒,又使得朱光庭丢脸都快丢到姥姥家去,声名大跌,而宁尚书亦被这货啪啪啪的打脸。

    再加上他捣腾出来的那什么元祐流水作业法,让不少官员的利益受损,再这么让他继续呆下去,给人的感觉就像是原本这本是一锅美味而又香气扑鼻的汤。

    大家都围在锅边美滋滋的品尝着,而王洋这货冲过来之后,直接往里边吐了一口唾沫星子还不算,居然还往里边扔了一双臭袜子,这特么谁能受得了?

    所以,所有的旧党大佬们已然达成了默契,王洋不能再留下,但是他现如今却深受太皇太后信重,更被天子视为肱股之臣。

    就算是想要给他捏造罪名都不行,那么怎么办呢?朱光庭之言,就好比是一盏指路明灯,让所有人都不禁两眼一亮。

    既然不能棒杀,那就捧杀呗。而刘挚下意识地看了一眼站在一旁不远处,心情似乎显得很不美丽的苏东坡,目光越发地耀眼起来。不光是那王巫山,还有一位,咱们应该也让他离开中枢,省得成日扰人视听

    听着刘挚之言,诸人顺着刘挚的目光朝着那边望去去,正好苏东坡若有所觉地看了过去,看到这帮子昔日的战友,今日的仇寇们那鬼鬼崇崇的目光,苏东坡轻蔑地撇了撇嘴,大步走了过来。

    然后朝服大袖一摆,满脸不屑地道。尔等若是想瞻仰苏某,就莫要行那鬼鬼崇崇之举。

    不愧是苏大炮,这一开口,直接就把这一票旧党大佬的怒火全都激了起来,真是吡了狗了。

    就连刘挚这位老司机都忍不住吹胡子瞪眼地怒道。苏东坡你什么意思,我等怎么就鬼鬼崇崇了。

    苏某就这么一说,你们既然这么气极败坏,看来嘛苏某所料果然不差,哼然后苏大炮就很傲娇地昂着脑袋离开了,留下这票既气极败坏又一脸懵逼的旧党大佬们。

    刘相你说得太对了,的确应该如此才对朱光庭咬着牙根,深深地吸了几口新鲜空气,觉得苏东坡这根搅屎棍的确也实在不适合呆在朝堂之上。

    与其让他呆在朝堂之上隔三岔五的搞内斗,还不如直接让他离开汴梁开封,继续让他的旧党巨头去,省得蹲在一块两看相厌。

    几名旧党大佬当即就围成了一团,然后开始小声地嘀咕起来,纷纷出谋划策,争取让计划变得更加的完善与稳妥。

    而此刻,因为午休而多拖延了一柱香功夫的高滔滔这才在天子赵煦的陪伴之下来到了朝堂。



第470章 今天朝堂气氛为何如此诡异?(第一更)
    第470章

    而这个时候,一帮旧党大佬们,却已经把事情给敲定了下来,散了开来,然后开始在诸多的旧党臣工之中交头结耳,相互传递消息,务必要统一口径,争取将此事给办成敲定了。

    至少以苏东坡为首的蜀党,因为现如今苏东坡与另外几个旧党派系势同水火,所以自然也就不会有人跟他们打招呼。

    何况刚刚苏东坡又窜过去一炮轰得一票人七窍生烟,谁特么的有病才会继续过来再让苏大炮啪啪啪打脸。

    不过,苏东坡亦看到了那些家伙们表情鬼鬼崇崇相互嘀咕不已的情形,心里边直犯嘀咕,那些家伙这是想要干嘛,难道又准备一会跟老夫干嘴仗不成?

    高滔滔坐到了帘后,便开始用她那明显透着不悦的语气开始说道。诸位卿家,想必你们都应该知道了,此番西夏蛮将梁乙逋无故攻我绥德城,伤我士卒数千,掠我子民数万

    诸位卿家议一议吧,应当如何?

    娘娘,老臣以为,当速遗援军往之,不能让那梁乙逋小儿和小梁后再毁我大宋边寨,保我大宋边寨百姓安宁才是。一位老武臣站了出来慨然大声言道。

    不错,老臣请娘娘速速下旨,着绥德城左右诸路兵马向环庆之地收拢,以抗西夏蛮兵汹汹来势

    连续跳出来好几位大臣,高滔滔的表情却不禁有些愕然,不科学,太不科学了,过去,大宋在西夏或者是北辽边寨之地,每每有战事发生,但凡有一名武臣跳出来说是要进攻。

    必然就会有超过两位文臣跳出来表示要议和,又或者是认为应该从长计议,可就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连续有武臣跳出来之后,那些文臣居然跟泥雕木胎似的不吱声。

    这实在是太过诡异了点。别说是高滔滔,就算是那些武臣也都不明觉厉的下意识把目光投向对面,很好奇这帮子只会耍嘴皮子的家伙为什么今天会显得如此的安静,难道是刚才集体服用了元祐牌哑药了不成?

    高滔滔眯起了双眸,目光扫过了那帮子旧党重臣,最终目光落在了知枢密院事韩忠彥的身上。唔韩卿家,汝以为该当如何?

    娘娘,臣还没有考虑好,不过,以臣愚见,当先着令环庆路严加戒备,紧守各隘,不得再失一城一地。朝忠彥朝着高滔滔的方向一礼之后,抚着长须言道。

    唔这倒是老成谋国之言。高滔滔不以为然地点了点头,目光又落到了那签书枢密院事王岩叟的身上。王卿,你呢?

    相比起那一种既不属于新党,也不属于旧党,完全独立特行的韩忠彥而言,王岩叟则是典型的旧党骨干,更是旧党之中,洛党派的精英,而方才业已经得到了如今的洛党领袖刘挚的授意。

    现在他深知,该是自己出手的机会了。娘娘,臣过去一直觉得,我大宋当对那西夏小国示之以仁,待之以宽,当可使西夏蛮族能够心升廉耻,知进识退,我大宋方可边塞得安

    可是现如今看来,那西夏蛮夷完全不识礼数,不通教化,我大宋示之以仁,待之以宽,他当只我大宋软弱可欺,常年攻伐我大宋边塞之地,使我大宋边镇百姓流离失所,家破人亡

    这帮子嘴炮党莫非又在花什么新花招不成?对面的那帮子武臣直接被王岩叟这些话给忽悠得有些懵逼了,面面相窥,窃窃私语不已。

    心说这特么到底是什么鬼,太阳从西边出了,还是因为今天早上出门的时候不小心看错黄历了,怎么这今天这帮子文臣的表现实在是让人搞不明白是什么意思。

    总之,臣以为,这一事,我大宋切切不可再示弱于西夏,不然,天下诸蕃,都会视我大宋软弱可欺,说不定到了那时候,不止是北辽与西夏,怕是其他诸边,都要多事了。

    高滔滔很不雅观地下意识伸手掏了掏耳朵,然后又把挂上鼻梁上的眼镜取下来,又戴上,然后招来了那徐得功,小声的询问,确定了正在那里大义凛然,侃侃而言的的确是一向极力反对用战争手段解决问题的签书枢密院事王岩叟。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那些家伙莫非又要闹腾什么高滔滔的心里边开始犯起了嘀咕。

    而另外一边的赵煦,亦同样满脸错愕的看着这位大义凛然的枢密院二把手王岩叟,难道是父皇的在天之灵显灵了,让这些家伙突然意识到了战争才是对付西夏的正确手段了?

    旁边的苏东坡满脸愕然的看着王岩叟,很快,他就考虑到了一个问题,顿时脸色阴沉了下来,没错。这帮子混帐东西,果然出招了。

    这些日子以来,但凡是他苏某人支持的,这帮子旧党大佬都绝对会反对,而自己身为蜀党魁首,自然也不会示弱,但凡是对方支持的,自己就一定会带领蜀党强烈反对。

    总之,对方让自己不爽,苏某人又岂会让你们好过。不过,那些多是小事务,倒也罢了,可是现如今却是军国大事,这些家伙居然还用儿戏一样的手段,这实在是让苏某人怒了。

    你们这帮子家伙,着实太过份了,怎么办,反对?这根本就不符合苏东坡那暴脾气,苏东坡一向就不是那种被人抽了一顿之后还要笑脸相迎的人。
1...191192193194195...55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