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自古红楼出才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晴了




第476章 元祐,又是元祐,又是那小子搞事情(第一更)
    第476章

    这是怎么一回事苏东坡一脸懵逼地打量着前后左右,身边的蜀党成员也都同样满脸的迷茫。

    而那边,刘挚正在侃侃而言。所以苏学士能够主动站出来,实在是令老臣佩服,若是老臣能够再年轻二十岁,定然不甘于人后,慨然请命。

    赵煦呆呆地坐在自己的御案后边,看着情势与昨日没有太大差别的朝堂,所有人都一致认为,西夏的这一次绥德城之举,简直就是赤果果的挑衅大宋的权威,不能再忍耐下去了,所以一定要狠狠地给西夏一个教训。

    而方才苏东坡跳了出来,又很是慷慨激昂的发表了一番演说,最后请命,希望能够效法大宋的诸位先辈们,以文臣之身,统兵讨伐西夏的不义之师。

    然后无数的旧党重臣们纷纷踊跃地跳将出来,对于苏学士的行为表示崇敬与赞许,同时也认为,如今之大宋,除了身负才名数十载,天下无人不知的苏学士之外,实在是没有什么人可以担当这个重任。

    苏东坡此刻真的很懵逼,方才只不过是放开自我,一如以往一般嘴炮一放,然后施施然的就呆在自己的位置就好。

    毕竟他很清楚,那些旧党人士,是肯定不会愿意自己再出什么风头,肯定对方会跳出来反对自己,又或者是要自告奋勇啥的。

    可是今天的那些旧党们仍旧跟昨天一样,就好像是被人拧错了开关,居然没有谁跳出来对于苏某人想要领兵讨伐西夏的请求有任何的不满,反倒是一边倒的赞同。

    这里边莫非有诈?吕陶正在跟另外一位蜀党官员小声地嘀咕道。

    可是,这对于先生绝对是一件好事啊,以先生之大材,若是去讨伐西夏小国,当无问题。

    诸位可莫要小瞧了那西夏宵小,想先帝之时,我大宋五十万大军伐夏,最终却落得一个兵败永乐城,损兵损将以十万计的下场

    先生若是留在汴梁反倒更好,若是此去,战事稍挫,必受那些人的攻讦,到那时候,还会损害到先生的名望

    听着身后边的低声议论,苏东坡也不禁有些迷茫,说实话,他倒真的想要效法范仲淹韩琦等文人领兵的先例,去狠狠收拾一顿那些不听话的西夏北辽之流。

    但同时,苏东坡虽然也算是熟读兵法,可问题是,那些都是纸上谈兵的东西,他根本就没有接触过军事。

    哪怕是被贬谪到了黄州之后,干过团练使,问题是那只是操演士卒,根本不需要行军作战啥的。

    就在苏东坡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的当口,那边,太皇太后高滔滔揉了揉自己那皱得太久,已然发酸的眉心,朝着苏东坡温言询问道。苏卿家,你自己怎么看?

    人活一张脸,树活一张皮,自己说出去的话,总不能又把它全咽回去,更何况,不论是范相还是韩相,又有谁是天生就会指挥作战的呢?

    想到了这,苏东坡心中一横,大步越众而出。还请娘娘成全微臣这一颗拳拳报国之心。

    高滔滔看着那站在大殿之中,慷慨激昂的苏东坡,内心倒是颇为感动与欣赏。但问题是苏东坡终究未历过战事,这样将其委派过去,真的好吗?

    就在高滔滔犹豫不决的当口,突然有宦官快步入殿,赶到了高滔滔的身边一阵耳语。

    高滔滔有些难以置信地霍然站起了身来。你说的是真的?!

    娘娘,奴婢岂敢拿这样的大事跟娘娘开玩笑。那位宦官让高滔滔陡然转厉的语气给吓了一跳,赶紧伏身于地说道。

    而原本处处皆是窃窃私语声的朝堂之内瞬间就冷清了下来,很多人都在好奇,太皇太后这是怎么了,难道又是北疆传来了什么令太皇太后大惊失色的坏消息不成。

    就在所有人都闭上了嘴,静听消息的当口,却又再一次听到了高涛涛那显得有些按捺不住激动的声音。让他们进来,快!

    这句话让所有人都一头雾水,下意识地把目光落向了朝堂之外,很快,军器监卿卢大人,军器监丞王洋,以及两位不认识的绿袍小官都出现在了诸人的视线之中。

    靠,那小子该不会又搞了什么事情了吧?瞬间,所有人都下意识地卧了一大个槽。而那赵煦更是好奇地伸长了脖子,这才注意到,除了这一行四人之外,还有两名禁军陪同而来,重要是的这两名禁军的手中都各自拿着一柄似乎去平时所见略有些不同的神臂弩。

    恭敬娘娘,恭敬陛下,我军器监丞小王大人连夜研发,制出了元祐弩两把,特地呈于御前

    元祐弩,这又是什么鬼?

    元祐,又是元祐,这姓王的混帐小子又在搞事情了?

    就在那些大臣们正七嘴八舌议论纷纷的当口,高滔滔的声音再一次响起。卢卿家,你且跟诸位臣工说一说这种元祐弩。

    回娘娘,还是由元祐弩的发明人王巫山来说比较好。卢大人想了想,决定还是让五洋这货自己跳出来得瑟比较好。

    当王洋站出来,拿起了其中一把弩臂银光铮亮的元祐弩,告诉在场的诸位大臣们,这玩意的弩臂是软钢制作,制作极为简单,重要的是其身程丝毫不逊色于神臂弩,并且还有很大可改良的可能性后。

    朝堂之上,再一次陷入了喧哗。赵煦这位大宋天子忍耐不住离开了御案来到了王洋跟前,抄起了一把元祐弩打量起来。

    诸位大人想必都应该很清楚,这弩臂的制度难度极高,需选六材六胶,更要应和四季,一到两年,方才制成。

    而现如今只需要用这种软钢制作的弩臂,就可以获得如神臂弩一般的射程与杀伤力。重要的是,一把神臂弩的弩臂,耗时需要将近两年的光景,而且造价更是达到了五贯之数。

    而元祐弩的钢制弩臂,从冶炼,浇筑,再到打孔成形,也花不到三个时辰,而且造价甚至不过三百钱

    巫山你是说这钢弩的弩臂只需要三百钱?而且其射程和杀伤力不逊色于神臂弩?饶是赵煦的心脏坚强,此刻也觉得自己的小心肝在胸膛里边呯呯呯地狂跳不已。



第477章 怕是挺在这里的不止一个了(第二更)
    第477章

    听着王洋在那里满脸得色的侃侃而言,在场的所有文武臣工都不由得一阵浑身无力。这小子,居然又开始了。

    元祐,过去一直都觉得这个年号相当的不错,可为神马现如今一听到这两个字,想到的不是大宋王朝。

    也不是起这个年号的太皇太后,也不是在使用这个年号的少年天子赵煦,而是王洋这货。

    另外,不少的官员在听到王洋脱口而出的钢弩臂三百钱之时,顿时霍然色变。泥玛,你丫的还能不能再给力一点?

    大宋铁甲的造价,生生从三十贯,让你丫的弄成了个那什么八贯多,而且太皇太后已然下令取消各路制新甲的预算了。

    而大宋的神臂弩的需求量不比铠甲小,更因为神臂弩的做工以及复杂,所以,每年都需要新制神臂弩达五万把,而哪怕是每一把神臂弩的造价只需要七贯多。

    但是单单是那弩臂的造价就占到了整张弩造价的七成,但是现在,你丫的一句只需要要三百钱。这点钱,连平时被那些相关利益的官员贪下来的部份都不够。

    三百钱,我甲坊署过去一张神臂弩的造价是七贯五百钱,而单单是弩臂的造价就需要花费五贯之数,如果未来,我大宋的神臂弩都使用这种造价低廉的软钢钢板为弩臂的话。那么,神臂弩的造价,也就不过两贯八百钱左右。

    小王大人,你这钢弩弩臂既然这刚刚新制,你怎么就知道这种玩意能够取而代之神臂弩,你就不怕万一你这钢弩的弩臂不经用吗?自然就有开始暗暗发急的大臣跳了出来。

    王洋用一种看智障的目光上下打量这位大臣良久,这才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道。这位大人,要不王某拿一把钢刀,您拿一把木刀,咱们试试谁的更经用?

    你,哼,老夫懒得跟你计较。这位大臣的脸直接就黑了,可是王洋这货那又愣又横的脾气,他着实不愿意招惹,只能悻悻然地败退。

    而此刻,高滔滔也已然按捺不住的从帘后边走了出来,走到了朝堂之中,打量着那赵煦手中的元祐弩,又仔细地询问起来。

    王洋自然不会有半点隐瞒。现如今军器监甲坊署已经屯积了上好的钢锭数十万斤,然而每天的消耗量并不大。所以微臣就想着,看看能不能物尽其用,省得放着浪费了。

    结果当时与张署令讨论之时,获得了一个灵感,便开始测试,最终发现,使用这样的软钢钢板为弩臂,不但造价极为低廉,而且制作极为简单,重要的是,这种弩臂不惧雨雪

    高滔滔打量着那把钢弩,听着王洋解释着其优点,心里边越发地觉得,把王洋这货扔到那军器监去,果然是自己做过的最好选择。

    不对,应该是不论把他扔到那将作监,又或者是军器监,他都总是会凭借着他那过人的头脑一鸣惊人,再鸣还惊人,唔隔三岔五总是会跳出来刷在感,让你根本就无法忽略其存在。

    之前的多次试射,一共射击了近五十次,没有一次弩矢是落在那三百步以内的。足以证明了这种元祐弩的实力,绝对不会逊色于神臂弩。

    小王卿,你真是有心了,只是,只是它这模样高滔滔听罢,除了摇头感慨之外,实在是没有其他话说了,唔还有就是这种弩的造型看起来似乎有些丑。

    听到了高滔滔之言,王洋不禁腼腆地一笑。这两把元祐弩都只是试验性的产品,所以还没有进行过加工和修饰,另外就是,幸好得到了卢大人,还有白署令与张署令等人的齐心协力支持,才使得这两把元祐弩得以不过一天的功夫就能够献到御前。

    造价如此低廉,结构也似乎要比那神臂弩简单,王巫山,若是一名熟练的工匠,需要多久能够制作出来?

    这种软钢可以直接浇铸出来,只需要在这三处进行打孔处理,然后就只是安装到这弩身上即可,一名工匠,怕是一天下来,安装五十把元祐弩也没有问题。

    等等,你说是一个人,一天可以安装出五十把?

    陛下,其实王大人所言不差,我弩坊署的工匠们都是熟手,只要有足够的弩臂,每位匠师一日安装好五十把弩,还真没有什么问题。白署令赶紧跳了出来刷存在感道。

    过去,咱们弩坊署缺的不是弩身和弩机,而是弩臂,毕竟弩臂的制作耗时耗功,而且稍有不慎就会前功尽弃,所以每年我甲坊署最多也就能够制出一万五千柄左右的合格神臂弩弩臂

    陛下,这张元祐弩的钢弩臂重不过三斤,而现如今我甲坊署每日屯积下来的钢锭达到四万斤,这其中,软钢约为一万七千斤,去了零头,也有一万五千斤,足够制造五千柄元祐弩

    一日五千柄,十日五万柄,我靠!饶是赵煦身为大宋天子,此刻也忍不住暴了一句粗口。

    王洋似乎还觉得不够,继续说道。我甲坊署日产精钢六万斤,若是只保证大宋元祐甲之用,其余全生产软钢的话,那就有五万斤之数。

    若是其他的材料能够供应得上的话,一日便可以生产元祐弩一万六千六百余把

    咣当一声,白发苍苍的尉迟老将军正在拿着一柄元祐弩,哆嗦着嘴皮子细看,听到了王洋之言,眼珠子陡然睁圆,手中的另外一柄元祐弩落到了朝堂的地板上,然后白眼一番,捂着心口直接就抽了过去,朝堂顿时哗然。

    王洋大吃一惊,卧槽,有完没完了,要不要这样搞事情?

    王洋一个弓箭步窜了过去,扶住了这位抽搐的尉迟老将军。都让开让尉迟老将军能够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咦?

    还好,老将军只是激得动晕过去,没有中风。王洋飞快地给这位尉迟老将军进行了细致的检查之后,终于露出了一个轻松之色,长长地出了一口大气,大声的宣布道。

    小王大人,你,唉还好老夫有药卢大人赶紧又服了一枚药丸,要是没有这玩意,怕是这会子挺在这里的不仅仅是尉迟老将军了。



第478章 深得人望,满朝拥戴的王巫山(第一更)
    第478章

    果然,很快尉迟老将军就缓缓地睁开了双眼,似乎有些不太好意思地挣扎着站起了身来。唉,老夫老矣,真是不中用了,那什么小王大人,你是说,一日就可制元祐弩一万多把?

    看着这位强撑着弱鸡一样的体质还要打破沙锅问到底的尉迟老将军,王洋无奈地点了点头。

    若是全部用来生产元祐弩,一日便可以一万六千六百多把

    那一个月,岂不是快五十万把元祐弩?!赵煦再一次扯出了鸡仔声,满脸皆是难以置信。

    看到王洋用力地点了点头之后,所有文武大臣,连同太皇太后高滔滔这位老太婆,都忍不住在心里边狠狠地靠了一个。一天一万六千六百把,一个月就快五十万把,这要是连续不停的造个十年下来,唔高滔滔怀疑怕是大宋百姓可以达到人手一把了都。

    泥玛,谁不服,老子派几百万弩手过去,这样的画面太美,实在是不敢想象

    苏东坡不禁两眼一亮,哎哟,特么的这不就是想要瞌睡就有人送枕头来了吗?自己怎么就把这小子给忘记了,对啊,大宋元祐甲,还有这日产一万六千六百多把的元祐弩。

    自己到时候赴任之时,身边一万大宋元祐甲的精锐,还有十万元祐弩兵,特么的这样力量绝对是摧枯拉朽。

    好小子,不愧是王巫山啊,有了你,我大宋胜得十万虎贲。苏东坡大步的走到了王洋跟前,狠狠地一拳锤在王洋的胸口。

    王洋很是腼腆地一笑,倒是那苏东坡因为反震之力而反倒了一步。高滔滔看着王洋,还能说啥?

    昨天还让王洋这家伙多弄出点大宋元祐甲来着,结果,今天就给自己送上了这么一份惊天的大礼。

    就在这个时候,朱光庭一副激动得不能自然的模样拜倒在地,双手夸张的在半空舞动着,就好像是一位半身不遂,身残志坚的巫婆。

    娘娘,陛下,此乃我大宋之福,果然是天佑我大宋啊,刚刚传来消息,那西夏侵我边镇,而今,小王大人就一举发明出了元祐弩这样的利器,更有大宋元祐甲,正所谓披坚持锐,那西夏宵小,正好拿他们开刀。

    朱大人此言甚善,果然是天佑我大宋,天佑我大宋啊啊

    泥玛,看到满朝文武在那里叽啦鬼叫的,王洋等才刚刚进入朝堂没一会的这哥几个都有些懵逼,这些家伙莫非是在排练舞台剧不成?要不要这么夸张?这么煽情?

    好了,诸位卿家快快平身,快快平身,诸位卿家的心意,哀家焉能不明。我大宋,果然得天庇佑稳定了一下情绪之后,高滔滔一面劝那些表演欲旺盛的大臣们起身,一面回到了竹帘之后。

    那西夏区区一蛮夷小国,深我大宋天恩日久,却一直背信忘义,常年扰我大宋边境,坏我城池,害我将士,掳我百姓

    随着太皇太后高滔滔之言,这下子,所有人都有些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了,这样的口气,这样的宣言,如果不是宣战,那就是太皇太后高滔滔跟满朝文武开玩笑搞脑筋急转弯。

    高滔滔的旨意,让满朝文武都纷纷跪舔点赞不已。而苏东坡,更是被任命为了陕西四路经略安抚招讨使。

    而朝中那位韩忠彥则被委为陕西经略安抚副使,经略鄜延路原环庆路经略安抚使章楶亦被提拔为副使,辅佐苏东坡经略直面西夏之敌的环庆路与泾原路。
1...194195196197198...55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