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自古红楼出才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晴了

    而就在这个时候,枢密院副使向太皇太后提出了请求,意思就是,现如今大宋新研发出了大量的武器装备,不论是大宋元祐甲,又或者是那大宋边镇之地所急需要用来筑城寨的元祐水泥等物。

    所以,希望娘娘能够委派一位优秀的,精干的,同时还要精通这几项业务的年轻官员前往,以指导当地的官员们和士卒们使用和如何维修这些新生事物。

    因为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出自于王洋这位今科状元公之后,所以,枢密院上上下下一致认为,此项重任,非王洋莫属。

    王洋之前还正沉浸在全朝堂的大臣们齐乐融融,高呼要严惩西夏小儿,还我大宋宁靖的美好场面之中。

    怎么也没有想到,特么的画风突然一下子就突转了,搞得自己这么一个朝堂新丁似乎很是深得人望,满朝拥戴似的。

    就像是王大路人甲正吃着瓜欣赏着一场公路汽车追逐赛,突然刚刚从跟前路面经过的老司机一个飘移,车头直接就调了一个方向朝着这边窜了过来,直接把王洋这位路人甲给生生给拖上了车,然后扬长而去,这特么的也太不科学了吧?

    赵煦这位少年天子也一脸懵逼,这是什么鬼,可是似乎那些人说的很有道理的样子,让自己竟然无法反驳。

    能有谁比王洋更了解大宋元祐甲和元祐弩?还有谁比王洋更了解元祐水泥,这些玩意可都是由王洋这货呕心泣血发明出来的。

    高滔滔也有些愣神了,这些家伙们到底在搞什么飞机,这才刚刚把过去他们视若仇寇的苏东坡给拱上位高权重的陕西经略安抚使的位置上,这转眼又热枕的希望王洋这位他们昔日看不顺眼的少年俊才给拉出来去陕西溜溜。

    不过很快,高滔滔总算是砸磨出味道来了,原本显得欣慰之中又略显迷茫的表情渐渐地变得阴沉了起来。

    可问题在于,满朝旧党臣工们所拿出来的理由,着实让她这位老谋深算的太皇太后也有些麻了爪子。

    诸位卿家,那小王卿家如今尚有重任在身,怕是

    娘娘,将作监那边,同为右校署令的涂老大人正在兢兢业业的进行御街的改造工作。至于军器监这边,如今卢大人身体虽已然无恙,但是终究年老体衰,实难以远赴边镇。至于白署令与张署令虽然精明能干,但是论及他们对于大宋元祐甲和大宋元祐弩的了解,怕是皆不如小王大人吧

    臣附议,老臣也觉得,只有小王大人,才会是最佳的人选,而且小王大人还是我大宋的福星,说不定到了边镇之地,还能再建奇功

    宁大人言之有理,小王大人可绝非手无缚鸡之力,想那昔日与今科武状元之争,嘿嘿嘿

    肃静,先肃静,唔今日天色已晚,哀家也乏了,就先议到这里,其他事务,待明日再议。最终,高滔滔无可奈何之下,干脆拍屁股散场。




第479章 想要拒绝,有适合的理由吗?(第二更)
    第479章

    留下那一大群意犹未尽的文武臣工们,而这边厢苏东坡这位老司机屁颠颠地窜到了王洋的跟前,拍了拍仍旧还没缓过神来的王洋的肩膀。

    一脸欣赏地道。昔日,苏某还曾与你言之,若是有朝一日能够效法韩范二位相公,为国筹谋,以讨不臣,足慰生平,想不到居然也有实现愿望的一天。

    日后,说不定咱们二人就要同赴边塞之地,哈哈,有汝做伴,自然是极好的苏东坡满脸欢喜无限,意气风发的离开了。

    而旁边,李格非看着那强颜欢笑的王洋,只是重重地拍了拍王洋的肩膀。莫急,现如今尚未有定论然后也就随着苏东坡的脚步匆匆而去。

    至于那些旧党臣工们,都带着一副不怀好意的笑容离开了朝堂,王洋想了想,最终还是不好意思在朝堂这样相当严肃的场合朝着这群王八蛋伸出自己的中指。

    主要是就算伸出来那些人也不懂啊,岂不就相当于演哑剧给瞎子看一样郁闷吗?

    至于卢大人,却是一脸如释重负之色,哎哟,这家伙这是要离开汴梁了吗?也就是说要离开自己的地盘了?

    唔卢大人对王洋倒真没有什么成见,反倒是充满了感激之情,若不是他,这军器监怕是还会跟过去一般,三天两头的被那些军方的将士们怼来怼去的。

    现如今,有了坚固的大宋元祐甲,有了犀利的大宋元祐弩,对于军器监而言,现如今不需要再担心被人怼,而是开始期待着朝许对于他们的奖赏。

    只是,王洋这家伙实在是太那什么,至少卢大人觉得自己还想要再多活几年的情况之下,最好还是跟王洋这货保持一定的距离比较好。

    不错,李大人言之有理,现如今既然娘娘和陛下都还没有点头,一切都还说不准,不过卢某可要先在这里恭喜状元公了,恭喜你的这大宋元祐弩今日大放异彩。前途不可限量啊

    王洋带着一脸的强笑跟这几个家伙道别之后,正要离开,却看到了小马公公不知道从哪里溜了过来,鬼鬼崇崇地站在远处朝着自己招手不已。

    王洋只得走了过去。小马公公,这是陛下又要见我?

    不光是陛下,还有娘娘,快跟我走吧,莫要让那二位等急了。小马公公告诉了王洋之后,便当先领路而去。

    而此刻,太皇太后高滔滔与赵煦这才恰好迈步进入了春秋宫。二人的表情都显得有些复杂,而太皇太后接过了茶盏浅抿了一口之后,长长地吐了一口浊气,转过了头来,望向赵煦。

    今日这等情势,不知官家如何看?

    赵煦满脸的迷茫地沉响良久之后,这才缓缓言道。孙儿为何觉得像是那些臣工,想要让苏学士和王洋远离朝堂,不知孙儿的看法可对,还请皇祖母

    哀家跟官家是一样的看法。高滔滔点了点头,看来,自己的判断果然没有问题,还真是这么个原因。

    那皇祖母您应该应该怎么办?是不是拒绝他们的要求,重新找其他人代替。赵煦的表情阴沉了下来,朝着高滔滔询问道。

    理由呢?高滔滔看到赵煦那副一脸愤愤然的模样,不禁笑了笑,轻轻地拍了拍赵煦的手背以示安抚之后,这才温言问道。身为上位者,做事可不能单凭自己的好恶。

    更要有一个充足的理由,至少可以说臣下无话可说的理由。如此一来,臣下们,哪怕是就算是心里边就算是还有一些不满,却也无可奈何,毕竟那样一来,官家你是站在道理的一方。

    赵煦绞尽脑汁想了半天,愣是没能想到一个应对之法。之前说王洋还有其他公务,但是甚至的公务难道还比得上战争这样的军国大事不成?

    何况于那些大臣们的理由十分的充份,这才是最让高滔滔和赵煦最无奈与纠结的地方。而就在这个时候,王洋也赶到了春秋宫,还没进门,就看到了这二位贵人都是一副愁眉苦脸的模样。

    王巫山免礼,快坐下吧哀家还真没有想到,昨日才对你殷切期盼,今日你就给了哀家,给了陛下一个大大的惊喜。我大宋能够有你这样的盖世才俊,的确是福气啊

    若非陛下亲睐有加,简拔微臣于草芥,怕是现如今,微臣还不知道在哪厮混呢。王洋笑了笑,坐了下来。

    这话让赵煦不禁有些得意地扬了扬眉头,亦让高滔滔有些无奈地道。这倒真是陛下悲慧眼有加,不然,我大宋的损失,可就真是太大了

    当初的自己,对于王洋的感观可实在算不上好,特别是那些诸多旧党大员们的吐槽与叽歪之下,让高滔滔误以为王洋就是个嚣张跋扈,持才傲物,完全不服管教之人。

    根本就不适合出现在朝堂之上,或许,其一生的命运就应该像那柳永一般宿花眠柳。

    可是,身边的官家却一直都认为王洋是大才,是国之栋梁,硬是与自己对着干,结果呢?随着接触和了解,高滔滔也不得不承认,年纪轻轻的孙子赵煦,至少在这一次,还真没有看走眼。

    重要的是,王洋的作用,远远不是一般的什么人材可以相媲美的,越是如此,越让高滔滔觉得庆幸,若非是当初赵煦坚持要将王洋纳入恩科,大宋又焉会在短短半年多的时间之内,发生这么巨大的变化?

    王巫山,我还真没有想到,这才一天的功夫,你居然又给了朕一个大大的惊喜,朕,朕实在是都高兴得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了。看着跟前气宇轩昂的王洋,赵煦不禁感慨万千地道。

    陛下,微臣只不过是做了自己该做的本份而已,现在的这种元祐弩还只是粗制,钢制弩臂还没有经过精心的设计和改造,所以其重量要略重于过去的复合材料的弩臂。

    微臣觉得这元祐弩还有许多可以改进的地方,争取能够让其重量能够再降下来,最好能够轻于神臂弩而其射程能够强于神臂弩那就更好了。

    如此一来,日后我大宋能够将所有的弩臂都更换成这种物美价廉的钢弩臂的话那就更完美了,甲坊署所屯积的那数十万斤钢材,也总算是有了用武之地。

    哈哈,若真有那样的一天,到时候,该是朕头疼,从哪里去弄到足够多的铁矿石来冶炼软钢喽。



第480章 王巫山文畴武略样样精通,让他去吧(第一更)
    第480章

    不知陛下与娘娘唤微臣过来所为何事?看到赵煦兴致颇好,王洋淡淡一笑之后,径直问道。

    赵煦脸上的笑容渐渐地敛去,第一时间把目光落在了身边的皇祖母身上,此刻唯有老谋深算的皇祖母才能够解释得清此事了。

    王巫山,今日朝堂之上,诸多臣工都认为你是最适合前往的人选,你自己有什么想法,只管直言便是,这里不是朝堂,哀家也不是端坐在朝堂之上的太皇太后高滔滔这话倒是说得极为明白。

    意思就是你小子自己有什么样的想法,只管大胆的说出来就是。

    王洋看着赵煦与高滔滔,沉吟了一小会之后朝着高滔滔一礼。娘娘,微臣身为宋人,对那恩将仇报,掠我百姓,毁我城寨的西夏宵小深恶痛绝,若是能够有机会与苏学士共赴边塞之地,为娘娘,为陛下分忧

    不仅仅是身为人臣的心愿,亦是微臣身为一位宋人的心愿。

    听得这话,高滔滔看着王洋那张坦荡的脸庞,平静却又有力的话语,越发地觉得,这样的盖世之材,哪怕是有再多的风霜雨雪,他都一定会崭露头角,大放异彩。

    赵煦有些激动得难以自抑地站起了身来,走到了王洋的跟前道。卿之言,朕心甚慰,不过,朕不希望你离开汴梁,朕有太多太多的事情,需要你。

    陛下,微臣也希望能够在君前效命,只是这一次,微臣觉得,怕是不走不行啊王洋何等老司机,今天朝堂之上的那一幕,再结合之前种种迹象。

    王洋哪里还能不清楚,这就是朱光庭刘挚等诸多旧党大佬觉得自己这位新晋崛起的年轻才子已然越来越影响到太皇太后的好恶,。

    以及自己在少年天子赵煦眼中份量越来越重的影响力,所以,他们肯定会想方设法的寻自己的漏洞,找自己的碴,把自己踢离东京汴梁。

    如果自己硬是要留下来,相信以太皇太后的信重和天子对自己的看重,应该问题不大。但是如此一来,自己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

    自己职小位卑,拿什么跟满朝旧党大员斗?更何况与自己关系颇为不错的苏东坡这位吸引火力的巨形目标也离开了朝堂,自己留下来,怕是在那些旧党官员的严密监视之下,反而放不开手脚。

    既然如此,那还不如退一步海阔天空。与苏东坡那位老司机一起前往夏宋边镇去溜上一溜,说实话,自己还真的很好奇,为什么大宋拿不下小小的西夏,这就是一个极好的近距离观察的机会。

    何况于,自己的志向是什么,不就是希望能够让华夏民族能够屹立万世而不坠吗?那么必然,不仅仅是西夏,还有北辽,还有金国,还有未来的蒙古,都是王洋眼中之敌。

    而这些敌人,可以说都是或者基本上都属于是游牧民族,所以,王洋自然也不愿意放过这个机会。

    既然如此,还不如坦荡一些,去就去,哥怕个鸟。春风吹,战鼓擂,王大爵爷怕过谁?

    身为臣子,当为君王分忧,臣不能因为一已之私,倒让君王为臣子之事烦忧。王洋朝着赵煦一脸感激涕淋地道。

    他越是如此,反倒越让那高涛涛和赵煦的心里边既欣慰,又遗憾,而且还对那些一心想要把王洋与苏东坡赶出朝堂的旧党大员们又多了几分的恶感。

    那些人,口口声声一心为公,忧国忧民,可是到头来,不是勾心斗角,就是争权夺利,实在是让人可恨可恼。

    小王卿家,我大宋能够有你和苏学士这样的忠耿之臣,是我大宋的福气,这样也好。哀家之前亦曾听陛下言及小王卿家你似乎精通兵法韬略

    赵煦不由得下意识地一拍前额。皇祖母所言极是,王巫山甚至将兵法融入了那蹴鞠赛中,使得一支名不见经传的万红蹴鞠队,一路过关斩将,最终一举夺得了汴梁春季蹴鞠大赛的魁首。

    那不过是凑巧罢了。王洋砸了砸嘴,总不能告诉这二位,蹴鞠这玩意也是有战术的吧?怕是就算是自己说得太多也没用。

    唔既然如此,那小王卿家你先回去吧,哀家和陛下,一定好好思量,定然不会让你受了委屈才是。高滔滔看到王洋那副谦虚的嘴脸,很是欣慰地点了点头。

    等到了王洋离开之后,高滔滔抚着花白的柳眉陷入了沉吟。对了,这王巫山进献元祐弩,朝堂还没有对他进行嘉许赏赐呢。

    皇祖母,真的要让王巫山去?赵煦则显得有些不情不愿地坐在那里,看着那杯香茶,却觉得索然无味的又重新放下。

    官家,王巫山若是不去,留在朝中,的确更容易为人所攻讦,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何况像王巫山这样的盖世之才,让他离开朝堂去历练一番也是好的高滔滔看到天子仍旧是一脸无精打彩的模样之后,不禁嘴角露出了一个淡然的笑意。

    哀家可是记得,昔年官家你可是多次慷慨激昂的告诉哀家,日后你定要让大宋兴旺富强起来,让大宋的百万虎贲之师一雪前耻,复开国之初盛况

    赵煦不禁脊梁一挺,用力地点了点头。这是自然。自己的父亲当年,不就是因为该死的西夏宵小,惊怒交加,最终英年早逝的吗?

    这个大仇,赵煦的心里边可是记得清清楚楚。

    那王洋既然文韬武略皆通,何不让他去走上一走?高滔滔看着这位与神宗皇帝容貌肖似的孙儿,轻轻地喟叹了一声之后,继续柔声说道。

    那苏学士可是一向都极为看重和欣赏他,有苏学士在,他王洋此番前往北疆,不会有什么危险才是,让他去边关多走走,多看看,说不定,以他王巫山的才学卓识,既能够磨练一下他,还能够让他先熟悉一下军略

    听着太皇太后高滔滔的解释,赵煦的表情也发生了变化,对啊,自己不是还跟王洋约定好,要做一对像刘邦与萧和,又或者是唐太宗与李靖这样的君臣吗?

    日后,自己身为天子坐镇于后方,而王洋则率领大宋之虎贲,踏平西夏北辽,到了那时候,想必父皇哪怕是在九泉之下,也能含笑瞑目了才对。

    想明白这点之后,赵煦有些不太好意思地揉了揉鼻尖,起身朝着高滔滔一礼道。多谢皇祖母提醒,看来是孙儿太过目光短浅了。



第481章 一个是好消息,另外一个是……(第二更)
    第481章

    主人你回来啦!王洋拖着疲惫的身躯,这才从车上下来,李师师就兴奋地从台阶上走了下来,拉住了王洋的手,替他拍着身上的浮灰。累坏了吧,今天师师亲自下厨,做了您最喜欢的黄焖猪脚。
1...195196197198199...55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