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自古红楼出才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晴了

    不论是滑轮组,又或者是望远镜的原理,还是那放大镜,又或者杠杆原理等等,赵佶如饥似渴的学习着,甚至还把王洋所有的讲课内容都记录了下来。

    重要的是,因为这里是军器监,本身就有很多的军械可以作为例子来进行生动的说明。

    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赵佶更是表示他一定会好好的研究,怎么利用杠杆原理和滑轮组来让大宋的武器变得越来越便捷与犀利。

    好吧,除了干皇帝这一职业干不好,干啥都能够出成绩的端王殿下,希望他能够有朝一日成为大宋最知名的物理学家。

    为此,王洋甚至把那位沈括沈老大人发现的纵擒器结构图也拿了过来,让这货研究,生怕只要赵佶能够把这玩意研究透彻,就能够发明出一种远远比那洞壶滴漏与日冕更加方便与更加准时的计时工具。

    沈括沈大人发明的?好复杂啊赵佶看着那眼前这张洁白宣纸上那复杂得令人头皮发麻的构图,不得不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声来。

    王洋点了点头深以为然地道。当然复杂了,不复杂,就不会耗费那位沈大人无数光阴与心血了而王某早前进入军器监时,就向陛下请旨,希望陛下能够派天使去寻沈大人,请其拿出《梦溪笔谈来,交予朝庭刊行。

    不过沈大人却觉得《梦溪笔谈尚有错漏之处,他还需要再行修改,不过,这纵擒器图还有这胆水炼铜之法石油制墨等不少沈大人的研究发明,都已经被抄录了一份,送到了咱们军器监。

    王洋将那张画着纵擒器的画稿原稿拿出来朝着赵佶晃了晃之后又收回到了那厚厚一叠从梦溪抄录回来的稿纸之中。

    交给赵佶欣赏的则是王洋临摹的样图,至少里边王洋觉得有用的,这货早已经在收到了这份《梦溪笔谈稿件后,就已经自己抄录了一份下来保留。

    如果不是自己要离不开汴梁,王洋还真想把这些玩意都给鼓捣出来,要知道硫酸的出现,就代表着化学体系的初步呈现。在工化业时代,硫酸的年代量可以称量一个国家的化学工业生产能力。

    不过硫酸这玩意,或者说化学这一门学科的危险性要远远的大于基础物理学,所以王洋决定等到自己离开陕西回到汴梁之后,若是赵佶也对化学有兴趣,倒不妨把这玩意也传授给他。

    让后世当了皇帝之后喜欢嗑药求长生的赵佶明白,汞这玩意非但没有半点的养生的作用,只会让人水银中毒直到死亡,另外还能够让你智商受损。

    实在是没有想到,原来这位沈大人居然是如此的博学多才,虽然比先生您差了不少的文采,但是他在这些奇门杂科方面,可也着实够厉害的。赵佶小心翼翼地翻看着那些《梦溪笔谈的稿纸,一面小声地嘀咕道。

    这样的人材,为何我皇兄不让他回朝堂效命呢?

    还不因为他是支持变法的新党。王洋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不过,若非如此,沈括又哪里会有时间,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的光阴之中,将他的毕生所学与发明创造皆尽记录在册,流传后世。

    听到了新党这两个字,赵佶除了翻白眼之外还是翻白眼,还能说啥,现如今过去变法的所有新党全都被如今把持朝政的旧党大佬们踹到了穷乡僻壤吃土去了,而且其中已经有不少人在忧愤之中彻底凉了。

    当然也有不少人此刻正在满腹怨念的发愤图强,磨刀霍霍地等待着一朝若是新党再得势时,一定要狠狠地报复那些旧党。

    深知历史走向的王洋对此深感蛋疼,这一切,说起还真是因为高滔滔这个老太婆给捣腾出来的。




第497章 出征之前的各种准备工作(第二更)
    第497章

    正在高滔滔在神宗皇帝呃屁之后,全力支持司马光这位激烈反对新党,反对变法的老司机主持朝政。

    而司马光上台之后,干的第一件事,考虑的不是怎么让变法怎么缓慢着地,而是以最酷烈的手段,直接把所有的新法不论好坏一扫而空。

    然后将所有的变法新党,不论有否能力,不论其人品质道德,一律扫地出门,撵到穷乡僻壤去吃土。

    而之后,那些把持朝政大员,真是寂寞无敌手之后,则早把从政之初的志向和政治愿境忘得一干二净,想的只是怎么能够从捞一笔,让自己的小日子变得更加的滋润。

    浑然不顾大宋王朝的国力日益衰退,而高滔滔却被这帮子旧党大佬忽悠着,沉醉在了女中尧舜的歌颂声中。

    而当现如今高滔滔渐渐地清醒了过来之后,这才发现,自己简直就是被这帮子口口声声为国为民,实则成日不是勾心斗角就是想要中饱私囊的无耻之徒给忽悠了,但是,想要扼停大宋这辆沉重的马车,何其难也。

    更何况,高滔滔她业已经把新党彻底的赶出了政治中心,亦彻底的将新党完全的得罪光了。

    所以,哪怕是她有心想要做出一些改变,可是,这帮子现如今主掌着朝政大权的旧党怎么可能会让她如愿呢?

    这让高滔滔烦恼之余,又颇为自责,自己特么的算不算作茧自缚,而自己的孙儿,也就是那位性格与容貌都肖似神宗皇帝的少年天子,却是顽固的变法派,重要的是过去他的想法和意志都显得那样的外露。

    使得他与高滔滔之间的矛盾几乎变得不可调和,而当王洋这位老司机带着一股子清新而又凛冽的风,把整个朝党搅得乱七八遭,更是让那些旧党大佬连遭暗算,丢官的丢官,丢脸的丢脸。

    偏生又抓不住这小子什么痛脚,甚至还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王洋一个劲地在那里建功立业刷声望,简直就是特么的是历史上最优秀的嘲讽战士,坦度优秀。

    把所有的攻击都吸引了过去,可偏偏他那些数不胜数令人发指的劳勋都成为了他优秀的铠甲。

    让那些旧党重臣们简直就是狗咬刺猬无处下嘴,只能眼巴巴的看着王洋倍受宠信,加官进爵。

    最终,西夏入侵大宋边镇之地给予了这些旧党大员们灵感,总算是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达成了协议,集中力量,将王洋跟苏东坡这两根搅屎棍一起踢出了朝堂。

    不过也因此付出了不小的代价,苏东坡成为了一方大员陕西经略安抚使,另外还加官枢密副使。若是与西夏一役再立上一些功勋的话,回朝之后,苏东坡很有可能会接替那位中立派韩忠彥的职务,成为枢密使。

    至于王洋这位年轻人,虽然只是成为了走马承受公事这么一个朝庭文官特使,但是不要忘记,这货已经加官至军器监少卿。

    哪怕是临时加官,只要这一趟出征,能够平平安安的溜跶回来,以大宋的惯例,这货的军器监少卿很有可能会就成为正式职官。

    不过,被王洋这个愣货给冲击得份外狼狈的旧党集团也是没有办法,毕竟若是一直让王洋这货继续这么在朝堂呆下去,天知道这货还会鼓捣出什么玩意来。

    何况就凭现如今他所发明创造出来的那些事物,已然获得了民间文人士子极大的好感,还有军方将士们的亲睐。

    而那御街所铺设的水泥,更是让所有人提及王洋这位今科状元,无一不翘起大拇指说好。就连那状元桶,都成为了汴梁的老百姓们的谈资。

    特别是每当有外地人来到了汴梁之后,汴梁的百姓们都会很显摆的告诉对方什么是状元桶,还有每一位外地人来都必须要去欣赏和瞻仰的御街。

    可以说,年纪还不到二十岁的王洋,现如今在汴梁城的风头,甚至在大宋的风头可谓是一时无两。

    但是现如今的王洋除了每天抽出大约一个半时辰的时间向赵佶倾囊相授基础物理之外,更多的时间则是在监督生产以及改造偏厢车上,当然也少不了物资方面的筹备。

    状元公,咱们军器监一共就一千三百辆车,这一次出征,调拔给你五百辆,已经是老夫竭尽全力了,再多实在是不能给你,何况你把那些车辆的外型都改成那种古怪的模样,可是有不少的官员私底下埋怨你胡作非为。

    本官可是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替你压了下去,你现在居然还觉得不够,还想再要五百辆,这不可能。已经提前服了药丸的卢老大人此刻唾沫星子横飞的对王洋无理要求表示驳斥。

    卢大人,您也知道,这知道,这一次咱们前往的可是陕西地界,那里可是战乱之地,数万甚至有可能是十数万大军交战的场所。到了那个时候,不论是武器还是铠甲,都会需要大量的工匠与原料修补,另外,太皇太后与陛下都认为正好在那夏宋边塞之地,进行这元祐水泥修筑寨堡的测试工作

    单单是元祐水泥,根据大宋边堡的建筑规模,那就至少需要五到十万斤的水泥,哪怕是五万斤,那就需要五百辆车来装载,我不找您,还能找谁?王洋无可奈何地翻了个白眼说道。

    卢老大人这下子也不禁有些犯难了,半晌之后,一拍自己的前额。这修筑城寨,那是工部的事情,你可以去找他们啊。

    工部?我说卢大人,您可是我的上官,你居然让我有了难处去找工部?您好意思我都不好意思。王洋翻着白眼没好气地道。

    就以那位工部宁尚书与自己互为仇寇的敌对关系,别说五百辆车了,能够拿出五辆车都算是太阳从西边出。

    与其拿大把的时间浪费在与那位工部宁尚书的扯皮上,还不如继续蹲在这里跟这位比较好说话的卢老大人瞎搅和,把这位老司机搅和烦了指不定还能捞点干货。

    王洋的判断果然没有错,在王洋这个厚脸皮的瞎搅和之下,卢老大人最终只能忍痛拿出了两百辆车。

    不过,拿出了两百辆车之后的卢老大人直接对王洋这位老司机下了驱逐令。赶紧走了,你要是再继续呆在这里,老夫可真要让你给气出病来,到时候老夫做了鬼也不会放过你

    得得得,那下官这就走,大人您一定保重,可千万不要有事。王洋这货嬉皮笑脸的窜出了门之后,考虑了一番,拍屁股又朝着那右校署窜了过去。



第498章 临行前的聚会(第一更)
    第498章

    陈安道听闻王洋前来拜访,心里边颇为高兴,王洋这货哪怕是已经升官发财,但好歹没有忘记他源于将作监,可是比不少背信弃义之徒强多了。

    与刻意讨好的王洋寒暄一番之后,宾主分坐,陈安道端起了茶水抿了一口,询问起了王洋的来意。

    下官一来嘛,是这段时间一直抽不出时间回来探望大人还有诸位同僚,这二来,是想询问一下高署令做得如何,三嘛,就是有些小事,想要劳烦一下陈大人您。

    哈哈,状元公你可真是有心了,本官什么都好,而且这御街的工作,那位高修德做得极好,此人心思灵巧,而且对前辈也颇为尊重,涂老大人与他相处得颇为融洽,的确是一位难得的人材啊。

    状元公你现如今是越来越受朝庭重视喽,日后这将作监的各项工作,若是有劳动到状元公你的时候,还望看在昔日同僚的份上

    大人您说的哪里话,哪怕是我已经离开了将作监,但是若无将作监又岂有我王巫山今日?王洋赶紧表明自己的态度。

    叽叽歪歪斜扯一番之后,话题一歪,王洋开始感慨起了自己即将要离开东京汴梁,需要大量的元祐水泥,但是,却缺乏足够的车辆。

    陈安道看着蹲在跟前唾沫星子横飞的王洋,心情是何等的卧槽,直到这货叽歪过去之后,这才强颜欢笑道。状元公,非是陈某不愿意帮你,而是实在帮不起你啊

    你看看现如今御街那边,每天动用的总车次就超过一千,而我整个将作监庙那么小,也就才两百辆牛车,就算是我有那个心,也没那么能力啊

    这倒无妨,我记得,咱们将作监这边不是还有好几十辆年久失修,堆在库房的车辆吗?那些年失修的车辆交给下官没问题吧。王洋干笑两声,单刀直入地道。

    最终,又从这将作监拿到了近五十辆近乎报废的车辆,哪怕是近乎报废,可好歹也是车啊,至少绝大部份车的车轱辘都是好的。

    车辆最难制作的就是车轮,哪怕是现如今的王洋也没有太好的办法,而这些年久失修的车辆,之前王洋可是曾经检查过的,只不过后来因为水泥场到御街并不远,两百来辆车辆就已经足够运行,王洋也就没再打这些车辆的主意。

    但是现在,对于即将要远行的王洋而言,多一辆车,他就能够多拉走一些辎重,那么对于环庆路的大宋将士们,也就多一份的安全。

    这个时候的车辆,已经在使用铁质的轴承。是的,在汉朝时期华夏人民就已经发明并使用铁质轴承,而现如今的大宋的车辆使用轴承称为六角轴承。

    也就是内部呈六角型,车轴的两端会削切成六面之后穿进去加以固定,而在内外轴面之间会充进动物油脂以作润滑剂。

    虽然这样的轴承仍旧显得有些原始,但是却已经极起了很好的减少摩擦力的作用。

    拿来的那五十辆旧车,经过了修理之后,又按着王洋的要求,对一侧的车框进行了提升。

    虽然大家都不太理解,可是王洋现如今的声望,已经能够让那些手下无脑的不问缘由而加以改造。

    不过,七百五十多辆车,这已经是王洋所能够收拢到的车辆极限。

    大宋元祐甲的生产在增加了近三千名工匠的人手,王洋又对其流水线进行了一定的改良之后,使得产量又获得了一定的提升,达到了日产大宋元祐甲一百八十具的规模。

    而大宋元祐弩,经过了长达十日的残酷测试之后,得到了元祐弩钢制弩臂的疲劳极限远远在大宋神臂弩的四百到五百次之上。

    重要的是,在炎热多雨的夏季,哪怕是在雨中,元祐弩仍旧发挥了它的威力,虽然射程因为弩矢的原因有所缩减,但是,钢弩臂不怕雨水浸润的特性,又给它的优异性增加了一个亮点。

    大量的试验获得的结果,呈报到了太皇太后和赵煦的案头之后,让这二位长长地吁了一口浊气。

    而这个时候,从周边诸路调遣来的两万根弩身也业已经就位,在太皇太后高滔滔的旨意之下,轰轰烈烈的大宋元祐弩制作在弩坊署开始了。

    仅仅两天半不到三天的光景,三万五千柄大宋元祐弩便如期完成。经过了两天时间的检查和校验之后,交到了准备出征的那三万大宋禁军的手中,而剩下的五千柄钢弩,在那苏东坡与王洋的争取之下。

    最终留下了两千柄在东京汴梁,而三千柄则交给了到时候负责护送工匠们与物资的那六万大宋厢军中的精锐手中。

    而到了即将出征的前一天,连同屯积的一共三千两百七十余具大宋元祐甲都全部拉走。

    两百七十余具将会先用为备用品留下,由苏东坡调配,而三千具大宋元祐甲则直接拿去装备了准备出征的大宋禁军。

    只不过听闻在分配这三千具大宋元祐甲时,三万大宋禁军的将领们为了抢夺这些元祐甲差点打破了头,最后还是已经成为了这只军队名义上最高统帅的苏东坡出面这才把事情摆平。

    三万人马,择起优者,挑选出了其中最精锐的三十个都,换装上了这种精良而又轻使的大宋元祐甲。

    另外,副指挥使以上级别的将军们也都满足了愿望,换装上了这种优秀坚固的大宋元祐甲。

    而王洋这位文官监军,以及苏东坡这位名义上的统帅,就连那位小马公公,也都各自得到了一套精良的大宋元祐甲作为他们上战场时的护具。至于他们会不会上战场,那又另说了。

    而在王洋即将要离开的头一天夜里,王洋身边的狐朋狗友们全窜了过来,在宅院里边大吃大喝,大呼小叫不已。

    这一天,就连王婆也难得的没有去怡红楼,而是在家里边主持大局,让那些人布菜,取酒。
1...202203204205206...55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