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自古红楼出才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晴了
    你认得折某?折可适抚着长须,眯起了眼打量着梁佐。

    嵬名当老将军他们,应该已经归降了是吧?若是你们不相信,只管去寻嵬名当老将军过来,或者是米擒顺德将军也行,他们得见娘娘,你们就自然明白。

    王洋转过了头来,这才把此女口中的破布扯住。梁太后你好,很高兴认识你,希望你对于能够成为我大宋的重量级战俘而感到荣幸。




第557章 这是一场前所未有之大胜(第一更)
    第557章

    梁太后愣愣地打量着这个年纪也就不到二十岁的俊朗年轻人,穿戴着一身大宋新制的铠甲,一副嬉皮笑脸,没个正形的说出了那样一番话。

    让被人俘虏之后捆成蚕蛹状,身心俱恐又惧的梁太后瞬间积满了怒气值。呸!哪来的黄口小儿,敢对哀家胡言乱语,哀家再如何,也是大夏国的太后,哪怕是你们宋帝见到哀家,也当以礼待之,还不快快松开,唔?唔!唔!唔!唔!

    梁太后这话还没说完,嘴又再一次被王洋拿那索沾满了口水的破布给塞了回去,梗得这位梁太后都快要气疯了。

    将破布塞回去,确定这玩意不会掉落之后,王洋拍了拍手上莫虚有的浮灰,这才一脸犹如在教育幼儿园小朋友的真挚笑容。

    拜托,既然你已经是我大宋边军的阶下囚,就麻烦你有点身为阶下囚的自觉好不好?都这样的时候你还颐指气使,实在不好意思,王某是大宋的官,不是你西夏的。

    王监军,这样做折可适有些担忧地小声提醒王洋道。

    无妨,折将军您可不要忘记了,我大宋陕西路这数十年来,不知道有多少将士袍泽壮烈于此,更不知道有多少百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这一切,可都是西夏造成的,而他们梁氏一族,身为汉种,却一心一意为异族服务

    王洋冷冷地打量着那扭动挣扎的小梁后,目光冰冷得犹如尖刀一般犀利。那种冰冷得犹如在打量着将死猎物的目光,让小梁后的心脏几乎停跳,恐惧地眨着一双楚楚动人的明眸。

    不得对我家娘娘无礼,唔!唔!唔!旁边的梁佐很是勇敢地张开了嘴,不需要王洋示意,凌纵就很心领神会地抄起了那块方才丢到自己脚边的破布给那梁佐塞住。

    折可适与王洋与马尚三人小声地商议之后,召来了折平,将这四个家伙押到了一个大帐之中严密看押,而王洋则找了人来,赶紧将那些之前推过来的偏厢车挑出了几辆进行改装。

    到时候可就会成为十分标准的囚车,用以押送像小梁后这样的重要囚犯,至少那个臭娘们想要求给予她应有的待遇,那是想也别想,王大老爷自己都与士兵们同吃同睡,怎么可能会给一个敌对势力头目好吃好喝。

    最多是出于绅士风度,允许她单独使用一个囚车罢了。第二天开始,通道扒开,一干垂头丧气的西夏精锐们老老实实地被大宋士卒给押着前行。

    而除了那几辆改造为密闭型囚车的偏厢车之外,其他的偏厢车,则成为了运输那些铁甲与武器的运输工具。

    至于那些死去的西夏精锐们,身上的衣甲自然也被剥了下来,尽数火化。以防出现瘟疫。

    出了通道,便往南而行,朝着防线而去。而这个时候,马岭河与马岭之间的西夏兵马,除去战死的一部份,还有逃遁而去,又或者是乘舟逃走的数千之外,被大宋所俘的西夏士卒,足足有四万三千之众。

    费听家的族长费听思迭成为了大宋的阶下之囚,而那野利阿罗最终被宋军发现了他的尸首。

    只有那位房当诺言侥幸逃离。而这西夏六万精锐之中,两千质子军,三千铁鹞子除了战死的九百八十余,逃散于野不知所踪的七十余人外,剩下的皆成战俘。

    而野利家费听家房当家的勇士们,除了少数逃散而去的之外,不是战死于沙场,便是成为了大宋的战俘。

    此番环州之战,杀敌一万三千余,俘敌四万两千余,缴获战马六万五千余匹,得西夏瘊子甲七千余具,各式铁甲两万皮甲以及各种军事物资无数

    两天之后,西夏的一万五千铁骑,终于赶了过来,只不过,他们这才堪堪抵达了洪德寨附近,便遭遇上了大宋的主力大军。

    看着那些衣甲鲜明的数万大宋军将士严阵以待,往利拓野没有一丝一毫的犹豫,立刻下令大军后撤。

    就在他们堪堪转身的当口,就看到了足足四五千的元祐甲骑,还有大量的西夏瘊子甲装备的宋军骑兵从两翼出现。

    最后,往利拓野断尾求生,扔下了一千余骑死命拦敌,这只疲惫之师这才得以脱身而去。

    梁乙逋得到消息之后,不再犹豫,第一时间收拢兵马退回夏境,而西夏朝野听闻此战之消息,不禁骇然大恐,生怕大宋借此胜势,卷土杀来。

    而野利费听房当三族几乎是家家带孝,这六万大军,逃回夏境的,不过寥寥千余。三位党项大族族长之中唯有房当诺颜得以返回夏境。

    野利阿罗横死异乡,费听思迭则成阶下之囚,而更重要的是,执掌西夏朝政近十载的小梁太后,亦成为了大宋的阶下之囚。

    对于梁乙逋与梁氏而言,后果是极为可怖的,数万精锐的逝去。让西夏的党项贵族们,对于一直执掌着西夏朝政数十载的梁氏,已然充满了仇恨。

    西夏的国都夏州内部已然纷乱成一团,朝堂之上更是吵成了一锅粥,不过,那位年仅九岁的西夏国主李乾顺在大将嵬名阿吴仁多保忠的拥戴之下,开始亲政。

    第一时间,就是下旨,宣梁乙逋回京觐见,而梁乙逋收拢着诸路兵马,缓缓后退至嘉宁军司南部的洪州之后,便以要抵御大宋有可能发生的进攻为由,而率领大军进驻于洪州,不再北归。

    而这一战所带来的影响与后果,这才堪堪开始掀起波澜。

    果然是西夏的梁太后,唉你小子,这功劳简直是惊天大功劳啊。环州州城之内,已然与验过了小梁太后真伪的苏东坡大手重重地拍在了王洋这货的肩膀之上,激动得都快有些语无伦次了。

    说实话,虽然熟读兵书,自打自己被朝庭委派为了陕西路经略安抚使之后,自认文武双全的苏大学士心里边其实还是隐隐有些犯虚。

    最终,苏东坡是抱着一种不求有功,但求无功的心思率领援军前往陕西路的,却怎么也没有想到,居然会获得这样一场酣畅淋漓的大胜。

    可谓是宋夏相争以来,前所未有过的大胜,不但杀敌过万,俘敌四万余,而且还斩杀了西夏野利族的族长,俘虏了费听族的族长,更重要的就是,执掌西夏权柄近十载的小梁后,也成为了大宋的阶下之囚。

    可以算得是是报了昔日宋夏之战时永乐城之辱。



第558章 陛下,来自陕西路的紧急军报(第二更)
    第558章

    还不是因为苏学士您眼界开阔,坐镇后方,运筹帷幄,更有我大宋禁军和陕西边军的各方戳力,我大宋方能够有此惊天胜绩。王洋赶紧朝着这位激动得须发皆张的老司机深施了一礼道。

    你小子,哈哈这嘴皮子吹捧起人来,着实顺溜得紧。

    章楶也是很意气风发地抚着长须笑道。章某久在边军,多年以来与西夏之间互有胜负,却从来没有像今次一般扬眉吐气,可以说,至少十载之内,西夏怕是再无南侵之力矣。

    唉,可惜未能将西夏之主力尽留于我宋地,不然,当可乘胜而击,说不定有一举平夏的机会。种师和抚着长须,一副意犹未尽的模样道。

    身为兄长的种师道白了自家老弟一眼。想要一战而定西夏,那是何其难也,此战我大宋虽获前所未有之大胜,俘获胜多,但是你可别忘记了,西夏实力虽然受损,但是国内未生乱象,想要一举而定,单单是咱们这点人马,怕是难有胜算。

    现如今已经清点完了收获,老夫也该向朝庭上奏,为诸君表功了。苏东坡此言一出,原本还很是热闹的大厅之内便静寂了下来。

    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在了那苏东坡的身上,毕竟,这样的一场大胜,足以让大宋西军之中的无数将校由此而获得封妻荫子的机会。

    之前因为战果未定,而那梁乙逋尚未退走,所以,本官这才一直按下战报未发,而今,梁乙逋退回夏境,而我大宋边镇诸寨诸堡皆得解围,也是到了该向朝庭报喜的时候了

    相信太皇太后和陛下,都已经等不及了吧,此番之胜绩,正好作为我大宋边军虎贲朝贺陛下大婚之喜。

    已经是深秋了,再过几日,就是我大婚的日子了,父皇过世,皇祖母扶我登基的日子,仿佛这才刚刚过去大宋天子赵煦此刻正呆在端王赵佶的府邸之中,端着一杯佳酿,眺望着萧瑟的秋景,感慨万千地道。

    父皇当年对我的教导,仿佛还在眼前,就好像父皇昨日才离开一般

    看到自家九哥眼睛都红了,赵佶也不禁两眼发涩地道。九哥,都快要到您大喜的日子了,应该高高兴兴的才是。

    对,是该高兴高兴,对了,现在你在那军器监呆得如何?赵煦点了点头,目光落在了赵佶的身上笑问道。

    挺不错的,跟那些能工巧匠呆在一块,着实教给了小弟不少的知识。另外,巫山先生留给小弟的那些学识,实在是小弟至今也只能自学得一些皮毛,其他的,怕是只有等先生从边塞回来,再向他请教。说到了这,赵佶不禁满脸崇拜之色地道。

    王洋留下来的那些知识之新颖,实在是让赵佶如获至宝,让赵佶感觉自己简直就特么的跟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边一般。

    越发地觉得王洋的知识之渊博,同时更令赵佶深深地感到自己的见识短浅。特别是王洋所留下的那些奇怪的公式,不少物理公式与数学公式,经过了赵佶之尝试之后,亦让他认识到了知识的海洋果然是无穷无尽一般,有着数不清的秘密等待着你去探索。

    可惜巫山先生去了陕西去了,不然,我还真想好好的跟先生聊一聊,让他解一解朕心中的烦忧。赵煦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道。

    赵煦之前也曾听过赵佶的报怨,出于好奇心,亦让那赵佶将王洋所留下的那些知识过来欣赏一二。

    结果,很快就觉得自己的脑容量不够用了,特别是在看到了赵佶在自己府里边特别制作的那种六轮滑轮组,看着自家老弟,洋洋得意的将装着一头重达千斤的成年黄牛的巨筐给提起来的时候。

    赵煦彻底的震惊住了,而赵佶又解释了一番,王洋之前就是在考虑着将这种滑轮组安装到大宋最牛叉的远程武器床弩之上,争取将过去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畜力才能够上弦的床弩改变成只需要一人之力便能够轻松上弦。

    这才骇然发现,王洋那货所留给赵佶的那些知识,绝对是于国于民皆有大用之物。甚至有一种后悔为什么要让王洋到边塞之地去的念头闪过。

    九哥,先生此去,已经过去了两月有余了吧,不知陕西那边情形如何?赵佶忍不住问到。虽说事涉军国大事,臣弟这么问着实有些不太妥当,只是

    无妨,你我兄弟之间,不必太讲究那么些,半个月之前,还曾经收到一封苏学士的奏报,说是西夏国果然贪婪,攻取了绥德城后,尚贼心不死,已然兵分两路,来取环庆路

    而且是出兵三十万,几乎是举一国之力而至,当时朕与皇祖母亦不得不庆幸,幸好已经调派京师三万禁军和六万厢军前往增援,不然,单凭陕西路边镇之驻军抵御的话,那就太危险了。

    所以那时候朕才会特地寻了军器监,将加紧打造出来的元祐甲与元祐弩尽数加急送往陕西路,就是希望多了这些坚甲和远程利器,能够对苏学士他们以及大宋边军守备环庆路之地带来帮助。

    不过至今已过去半月了,按理说,哪怕是战事胶着,也该有军报呈来了才是赵煦紧了紧眉头道。

    看到九哥满脸愁云的模样,赵佶赶紧劝道。有苏学士这样的大才,亦有韩相这样知兵之人,更有与西夏交战多年的章大人等在,相信环庆路定然不会有事,何况我大宋如今又多了元祐甲与元祐弩这等坚甲和守御利器,对付西夏,当可无忧。

    嗯,希望吧,唉当年父皇在时,亦曾想一举平夏,奈何天意弄人,致有永乐城之败,父皇也因此而郁郁染疾,最终仙去

    可惜现如今,朕尚年少,而巫山先生尚未成为朝中柱石,不然,又岂会任由那些西夏宵小如此嚣张跋扈,屡起边衅。

    而朝中多是一些无能之辈,成日只知道叽叽歪歪的争权夺利,趴在国家的身上吸血,为了自己的官位,无所不极其

    赵煦的急脾气这一刻又开始暴发了起来,赵佶这位深知兄长脾气的端王殿下只能翻着白眼苦劝。

    就在这个时候,突然听到了十分急促的奔跑声传了过来,就看到一名禁军狂奔入内,看到了赵煦之后刹住了脚步一礼。陛下,陕西路的紧急军报,刚刚经由西门入城,现在怕是已经快要入宫了



第559章 我大宋胜了,我大宋大胜!(第一更)
    第559章

    好,朕这就回宫赵煦顿时拔身而起就想要离开,不过抬头看了一眼天色之后朝着赵佶点了点头。现在时间尚早,你就随我同去,或许能够有什么好消息也说不定

    赵佶当然不会反对,屁颠颠地跟着赵煦出了府,上了马车之后,便朝着宫城而去。

    坐在马车之中,赵佶不禁有些好奇地朝着赵煦问道。九哥,怎么会是禁军的人过来给您送消息,不应该是宫里的宦官吗?

    哦,为兄这不是担心陕西路那边的军情吗?这段时间经常出宫到你府中饮酒,又担心错过军报,所以特别知会了守城禁军那边,但凡来有陕西路的军报传来,第一时间来禀报于朕。赵煦为自己的急智很是洋洋得意。

    而赵佶也是不得不服,不过话说回来,他也很希望能够在第一时间得知陕西路的军报,到底大宋是胜了还是继续在跟西夏胶着。

    希望能够给朕带来一个好消息,这样,朕的大婚,也能够多几分的喜庆吉祥之意坐在马车内的赵煦忍不住搓着手,颇有些忐忑不安地道。

    九哥您就放心好了,臣弟到觉得,有了巫山先生这位我大宋的福星在,相信肯定不会是坏消息才对。赵佶反倒显得很是信心十足地道。

    哈哈,你小子,比为兄的信心还足。听得此言,赵煦不禁放声大笑了起来,哪怕这话是带着安慰人的意思,但是他还是很爱听的。你倒是对巫山先生很有信心嘛。

    当然,臣弟一直觉得,这天底下,似乎是还真没有遇上过让巫山先生为难之事,不论是最初为了让怡红楼能够一鸣惊人,而编排的那些歌舞,设计的那些服饰,还是他所创作的那些诗词

    听着跟前的赵佶侃侃而言,赵煦也不禁眉飞色舞起来,似乎还真是,不论是设计服装,又或者是玩蹴鞠,要到发明新事物,还是作诗词参加科举,就好像天底下你就根本找不出能够难为得到王巫山的。

    只要他出现,仿佛一切难题都能够迎刃而解。想想吧,那条刚刚完工没有多久,已经投入使用中的御街,还有那种被老百姓们称为状元桶的马桶

    乖乖,听你这么一说起来,朕突然才惊觉过来,好像这天底下,似乎是真的没有什么可以难得到他的事情,重要的是,他每做一件事,都必然会做得完美到令人瞠目结舌。

    兄弟二人不知不觉间,话题又转移到了王洋的身上,不大会的功夫,马车便驰进了皇宫。

    戴着王洋所献的眼镜,正在处理着未完事务的高滔滔突然听到了外面传来的喧哗声,不禁有些不悦地皱了皱眉头。

    而身边的徐得功自然心领神会的朝着高滔滔一礼。娘娘,老奴去看看是哪个不懂事的家伙在此大声喧闹。
1...222223224225226...55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