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红楼出才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晴了
去吧,训斥两句就是了。高滔滔摘下了鼻梁上的眼镜,微微颔首道。
话音未落,却已然听到了急促的脚步声抵达了殿门之外。娘娘,娘娘陕西路的紧急军报,刚刚送达的
高滔滔陡然一扬眉。进来,拿来给哀家看看
很快,高滔滔就看到了一封厚实得足以当书册用的战报,不禁微微一愣,心说好嘛,紧急军报就不能简略一点吗?
心里边吐着槽,高滔滔还是接过了这份相对于情报而言份量有些过份的军报。
只不过,只是打开了第一页,高滔滔就不由得深深地倒吸了一口凉气,脸色大变,吓得身边的徐得功满脸紧张地关切问道。娘娘,您怎么了,您身子骨不好,可千万不要发急
这,这怎么可能?高滔滔拿着军报已然站起了身来,推了摔鼻梁上的眼镜,有些急迫地走到了殿门口处,迎着那日光,再一次看向手中的军报。
半天,这才有些难以置信地摇了摇头。又是那小子,想不到,居然又是那小子
看到了周围那些一脸关切地看着自己的宫女与宦官们,高滔滔总算是露出了一个轻松地笑容。都紧张什么,苏学士传来的可是好消息,而且还是极其难得的好消息
而这个时候,赵煦与赵佶正好赶到了不远处。
一干人等赶紧参拜下去,而高滔滔抬起了头来,看到了赵煦一脸急匆匆地模样,不禁笑道。官家你这运道还真是好,苏学士的报捷军报前脚刚到,你就后脚赶来。
孙儿见过皇祖母,皇祖母您的意思是说,苏学士他们胜了?赵煦亦不禁喜出望外的道。
高滔滔笑眯眯地摇着头道。可不仅仅只是胜了那么简单,至四日前,共计杀敌一万三千七百余,俘敌四万两千三百余,缴获战马六万五千六百七十余匹,得西夏瘊子甲七千余具,各式铁甲两万皮甲以及各种军事物资无数
什么?!赵煦与赵佶哥俩不约而同的大叫出声来,实在是太让人难以置信了。
别着急,这还没完呢对于官家和端王殿下有些失礼的惊呼声,高滔滔难得的没有絮叨,而是又继续一面看一面读道。
三千西夏铁鹞子重甲骑兵战死近千,余者皆俘,格杀党项八大族之一的野利族族长枢密使野利阿罗,俘获党项八大族之一的费听族的族长费听思迭
这还没完,更俘虏了西夏的国母小梁后
赵煦一副难以置信地呆呆地看着高滔滔,半天才有些结巴地道:您是说,苏学士他们,他们俘,俘虏了那个西夏天子的娘?
正确的说法应该是他们俘虏了夏毅宗第二任皇后梁皇后的亲侄女夏惠宗的皇后,当今西夏国主的母后小梁后。高滔滔看着赵煦那副愣头愣脑的模样,不禁放声大笑起来,声音陡然拔高了一截,她那微微泛红的眼眶,代表着她的内心远远比她所表现出来的更不平静。
大宋列祖列宗保佑,大宋列祖列宗保佑啊我大宋对西夏也终于有了一雪前耻的一天
在场的不论是宫女还是宦官又或者是御前班直,此刻全都激动的拜倒于地。
父皇父皇您听到了吗?我大宋胜了,我大宋大胜!西夏小国,加于我大宋的耻辱,终有雪耻之日赵煦不知何时已然泪流满面,仰脸望向天空,低声呢喃不已。
第560章 一会诸位看老夫的脸色行事(第二更)
第560章
足足过去一刻钟的功夫,赵煦等人的心情这才渐渐地平复下来,然后就是坐在殿中,眼巴巴地看着那高滔滔有啧啧有声,有滋有味的在那里欣赏着那份厚实的军报。
难怪哀家之前还疑心一份军报而已,为何苏卿家偏要弄得这么厚,现在方才知晓,若是他不将作战历程尽述于这份军报之中的话,少不得哀家还得遣人往陕西路去追问详情
皇祖母,您看完了吗?一直在旁边急不可耐,可又不好意思去抢自家皇祖母捧着的那军报的赵煦忍不住追问道。
你呀,都快要成亲的人了,怎么还这么跳脱,行了,哀家给你高滔滔意犹未尽地抬起了头来,看到都快要抓耳挠腮的学猴子的大宋天子,哭笑不得的把那份堪堪看完的军报递了过去。
多谢皇祖母,孙儿一定会变得沉稳起来的,您就放心好了嘶,咱们大宋的虎贲到底为啥一下子变得这么厉害了?自己居然才损失了不到三千,就取得了这样前所未有之大胜,这实在是
高滔滔则是笑眯眯地看着凑在一起一面看军报,一面还不停的开口评论不已的这对皇族兄弟。
果然跟王巫山有关,乖乖,居然还真是当看到了围剿西夏军队的谋略正是出自于那王洋与折可适之手后,赵煦不由得两眼放光,一脸的深以为然。
看罢之后,赵煦心满意足地拍了拍自己的这份军报,递给了身边探头探脑的赵佶之后,走到了高滔滔跟前深施了一礼。看来呀,多亏了皇祖母您,若不是您开口相劝,孙儿怕是不会愿意将王巫山派到那边塞之地去的。
行了,莫说好听话了,这些日子,怕是咱们的官家早就憋了一肚子的牢骚话了吧?高滔滔似笑非笑地道。
赵煦的脸不禁有些微微发烫,赫然一笑,这些日子,赵煦倒还真是在心底报怨过皇祖母干什么非要劝自己允许王巫山离开来着。
如今看来,还是皇祖母您高瞻远瞩。孙儿觉得,我大宋能赢下这样前所未有之大胜,应该祭拜太庙,以告慰诸位先祖在天之灵,不知皇祖母以为如何?
嗯,是应该拜祭一番,可惜现在已近深夜了,不然,哀家倒想与满朝文武一同分享一下这个好消息,看样子,只有等明日朝会之时再行宣告了。
第二天清晨,早朝一干朝庭重臣入得大殿,乘着天子与太皇太后还未抵达,已然在互相的交头结耳,窃窃私语。
虽然军报的内容尚未传出去,但是,消息灵通都却也知道了一些大概的消息。
现在只是知道我大宋胜了一仗,只是具体情形如何,王某也不太清楚枢密院直学士签书院事王岩叟一脸无奈地双手摊开,朝着那些围拢于身边的旧党大员们解释道。
胜了一仗苏学士什么时候也懂得兵事了?朱光庭砸了砸嘴,一脸的疑惑,就像是看到了一头地下行走的家畜,居然多了一双翅膀,可以在天空飞翔。
想来应该与他苏某无干才是,毕竟韩忠彥乃是知兵之人,而那环庆经略安抚使章楶更是一位久驻边塞的干才,有这二位在,又多了朝庭派去的近十万援军,想要不胜上一仗怕是都难
话不能这么说吧,半月之前,传来的消息可是说西夏出动了至少三十万大军,杀气腾腾,一副意欲要夺我大宋环庆的架势。
西夏虽小,但是却兵精将悍,常年扰我大宋西北之地,使我边民不得安宁,我大宋自西夏立国以来,数次兴兵伐夏,无一不是折戟而还
此番我大宋虽有防备,但是,西夏却几乎是举国而伐,这场胜利,怕也就是他苏某人担心朝庭觉得他到了陕西路之后毫无建树,故以小胜而充大胜,以慰娘娘和陛下之心吧。贾易不阴不阳地分析道。
一干旧党大员听到了贾易的分析,可谓是纷纷深以为然。
等一会诸位看老夫眼色行事,若是他苏东坡真的敢慌报军报,我等定然要站出来申张正义,让半点不懂事军的苏东坡领军,倒还真不如让那韩忠彥主持军务。刘挚抚着长须沉稳地道。
朱光庭眨巴眨巴眼,忍不住道。那样一来,岂不是又等于让他回到朝中捣乱,坏我等之团结?
当然不会,到时候我等当可举茬他往成都府路去经略安抚,前段时间,那些西夏诸蛮不刚好闹过事吗?刘挚意有所指地道。他苏某人向来不服输,相信就算是娘娘不太愿意,他也会亲自说服娘娘同意。
而就在这个时候,宦官匆匆入内,高声大喝,太皇太后与大宋天子驾临。诸多臣工这才各自归位。
而天子亲自搀扶着那太皇太后来到了她垂帘后的位置之上,这才回到自己的御案后边坐定。
看到了这一幕,满朝文武皆不禁有些错愕的面面相窥,心说这太皇太后与天子之间的关系可真是越来越显得亲密了,大家都是知道,可是今天这一幕,绝对是高滔滔与赵煦第一次当着满朝文武在这朝会上第一次这么展示他们亲密无间的关系。
少年天子,乃是支持其父皇变法的顽固份子和死硬份子,而太皇太后,却是坚决的反对变法派。
可是这小半年以来,似乎变法派不再那么的显得死硬,而娘娘这位保守派似乎也不再显得那样的坚决。
这样的变化,还有两人脸上洋溢着的那种几乎是不加掩饰的欢快,让满朝的旧党大员们都隐隐地查觉到了一丝危机。
众卿平身,今日,哀家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诸位,乃是事关于陕西边路与西夏之战事。
刘安世呵呵一笑,站出了列班一礼之后很是虚伪地问道。娘娘,莫非是咱们的苏学士小胜了一仗?若是如此,倒也理所当然
理所当然?高滔滔听得此言,不禁两眼微微一眯,意味深长地问道。刘卿的意思是,苏卿若是能小胜,自是不会出乎于刘卿的意料之外喽?
第561章 打脸果然很让人念头通达(第一更)
第561章
不错,臣的确是这么想的。刘安世看了一眼自己的战友们那鼓励的目光,昂起了头来,大声地答道。
西夏乃是我大宋这藩属,却屡屡兴兵伐我大宋,是为不忠不义也,而今,绥德城破,西夏杀我边军,掳掠我大宋百姓,激起我大宋朝野之愤慨,致我大宋边军虎贲尽成哀兵
之后,娘娘更是派遣了近十万虎贲之师,随苏学士援助陕西路,凭借着环庆诸堡寨守御之利,与我大宋边军一同抗击西夏贼寇。所以,能有一两场小胜,当算不得什么。
看着这位侃侃而言的刘安世,那边,赵煦阴沉着脸冷笑连连,这些家伙的嘴脸是如此之丑陋,不禁心里边对那苏东坡也多了几分的怜惜之意,这位大宋第一文豪,新党恶之,旧党不容。
真可谓是典型的姥姥不疼,舅舅不爱。而今,统兵在陕西路干出了一件难得的大功绩,可还没等宣布,就已经有跟苏东坡不对付的这些家伙窜出来,先行打压一番,似乎不如此,就不能显示他们与苏东坡的誓不两立一般。
不过,已然先行得知到了那场陕西路胜绩结果的赵煦也如高滔滔一般,也不急着跳出来反驳,而是一副乐滋滋看戏的模样。
对了,昔日那王巫山是怎么说的来着,对,打脸,等到对方自以为是到洋洋得意的时候,再狠狠的抽回去。
想到了这,赵煦的脸上,不禁又多了几分兴灾乐祸的笑意。
刘卿的意思,哀家已经明白了,嗯,若是那苏学士与西夏之间,只是相持,不胜不负呢?高滔滔眯起了双眸,淡然地问道。
那娘娘就应该治他苏轼懈怠军国大事之罪。刘安世一副很理所当然的模样道。
休得胡言,刘安世,苏学士与你有何仇怨,而今学士正在前线,为我大宋西北边陲之安宁呕心泣血,你倒好,拿着朝庭的俸禄,不思自己之专职,却一心一意攻讦于学士,实在是居心叵测。这个时候,李格非终于忍耐不住,涨红着脸跳了出来,指着刘安世的鼻子喝道。
李大人你休得血口喷人,本官方才之言,皆是为国为民,焉有半点私人怨愤掺杂。倒是你,视苏学士为师,自认公正耿直之人,却见不得别人指责苏学士半点不是,本官倒觉得,你那公正耿直
够了!这里乃是朝堂之上,不得喧哗吵闹。徐得功得到了高滔滔的示意之后,站了出来尖着嗓子喝道。
李格非与那刘安世互瞪了一眼,这才各自愤愤地回到了列班之中。
哀家倒没有想到,刘卿居然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来,那么哀家还真得再询问一番朝中诸卿,你们都与那刘卿一般想法吗?高滔滔很满意地微微颔首,继续在帘后问道。
臣附意刘大人之进言。朱光庭当先跳了出来,然后陆陆续续站出来十余名大臣都如此表示。
哀家明白你们的意思了,好了,都退下吧,徐得功,你来替哀家好好的宣读一番苏学士奏来的捷报
老奴遵命。徐得功恭敬地朝着高滔滔一礼,恭敬地从那张案几上拿起了那份厚实的军报,走到了帘前站定,目光扫过了满殿的文武大臣,这才开始宣读起来。
一开始,满朝文武都还只是一副不为所动的表情,可是,当听到了那捷报之中的内容之后,都不由得表情骤变。
心里边就跟吡了狗似的,特别是方才的刘安世朱光庭等人的脸色更是震惊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特么的还是那与大宋相持百余年来,胜多败少的西夏吗?怎么特么的突然之间就那么萎了。
说好的铁鹞子天下几无敌手,怎么一下子全军覆灭于洪德寨前了?被大宋击杀万余,被俘四万有余。
要知道,那场令神宗皇一撅不振,一病不起的永乐城之败,宋军一万多士卒阵亡,得免者十无一二。
而这环州洪德寨一战,单单是杀敌数,就与永乐城之败的宋军阵亡将士数量相若,这还不算,还特么的俘虏了有西夏御林军之称的质子军一千七百余,别有三百战死。
以及号称百战不死的铁鹞子阵亡近千,被俘近两千。也就是说,西夏国那令北辽与大宋都视之为极大威胁的重甲骑兵铁鹞子,在洪德寨一战后,已经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更干掉了西夏的枢密使野利阿罗,俘获得西夏的谟宁令费听思迭,枢密副使嵬名当。阵亡的西夏都统军副统军达七人,被俘的有十余人。
最最令所有人惊掉下巴的是,秉持西夏国政近十载的西夏皇太后梁氏,亦成为了大宋的阶下之囚。
久久,朱光庭等人这才从难以置信的震惊之中回过了神来,面面相窥,却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你还敢跳出去说不过如此吗?嗯,谁要是敢这么说,那很有可能会成为迎接太皇太后皇帝陛下涛天怒火的倒霉鬼。
毕竟永乐城之败这才过去十数年的光景,更何况,过去他们这帮子旧党重臣们可是一直向娘娘灌输,西夏虽小,但是兵精将悍。
大宋与其为敌实为不智之举,当以和为贵来着,现如今,却被一场酣畅淋漓到令人兴奋得差点尖叫的胜利,狠狠地啪得一干旧党重臣觉得自己的老脸都火辣辣的。
王巫山居然又是这小子。朱光庭咬牙切齿地道,一脸的气极败坏。怎么也没有想到,居然是苏东坡采用了王巫山谋划的策略,最终才获得了这样一才前所未有之大胜。
此刻,当那徐得功宣读完之后,早就有心怀激动澎湃的大臣们纷纷越班而出,朝贺不已。而他们这帮子旧党大员也只能硬着头皮站了出来,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也凑在人堆里边贺喜娘娘,贺喜陛下。
看到这些旧党重臣们那一张张尴尬的嘴脸,想到他们之前那副模样,前后巨大的反差与对比,实在是让赵煦觉得心情是无比的畅快与愉悦。
就像那巫山先生所说,简直就是念头通达,比三伏天喝冰镇酸梅汤还让人觉得痛快。巫山先生诚不欺我
赵煦忍不住放声大笑起来。
第562章 万万不可与西夏握手言和才是(第二更)
第562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