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穿越重生

自古红楼出才子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晴了

    “更重要的是,我王巫山行得正,坐得直,只要咱们奉公守法,不违背大宋律令,那便行了。至于其他人有什么想法,那又如何”

    王洋在那里侃侃而言,柳依依看着王洋,明眸一转,又落在了自己娘亲的身上,然后再落回到了王洋的身上,嘴角轻轻地扬了起来,越发地显得妩媚。

    “娘,您就听了我夫君的话吧,怡红楼可是您辛苦了一辈子的心血,怎么能够说放下就放得下呢”

    “我知道娘您是为了我们着想,但是……夫君的话是对的,这怡红楼可是您操劳了一辈子的心血,怎么能够说放下就放下,您若是真的这么做了,心里也定会很难受,女儿也不希望你这样……”

    看着眼眶泛




第1152章 别叫我老爷,我有那么老吗?(第一更)
    第1152章

    但问题是,诸多的青楼馆阁在转型的途中,遭遇到了大量的困难,其中最为主要的就是,他们缺乏一个成熟的策划团队,也没有足够好的各种原创东西来让他们吸引更多的顾客。

    于是乎,看着那怡红楼与万红商社的事业蒸蒸日上,而怡红楼更是每当有新的节目或者活动时,必定是人满为患,钱赚得手软,都眼红不已。

    想要用手段呵呵,且不说王洋那位在陕西北路连战连捷,声威大显的王洋就是万红商社的股东之一,亦算得上是这怡红楼的后台。

    更别提还有那位端王赵佶、平阴侯赵世勋这些皇家贵胄也都在那万红商社里边掺了一股。

    所以,不论是动那万红商社,又或者是怡红楼,都得先拿脑子好好的考虑一下,能不能承受得住这一股力量的反击或者说是轻而易举的碾压。

    而这个时候,怡红楼业已经连续两年都夺取得金明池歌舞魁首,凡是跟王婆有过交道的那些青楼馆阁的老人们,都纷纷的派出了代表,前去向怡红楼示好。

    亦流露出了希望怡红楼不要独霸资源,发财大家一起的意思。王婆或许也是已经看着自己毕生的志愿居然真的已经成功。

    怡红楼已经成为了东京汴梁,乃至大宋最鼎鼎大名的青楼馆阁,而且影响力还波及到了服装届、首饰届、歌舞届……

    或许是因为被眼前的胜利有些冲昏了头脑,又或者是王婆这位怡红楼的老鸨,真的有一种富足当为天下人的伟大胸怀。

    于是脑子一热,召来了不少相熟的青楼馆阁开始制定起了大宋东京汴梁的演艺圈规则。当然,所有的剧本啥的,由怡红楼来提供,甚至怡红楼还可以派出一些策划人帮助各青楼馆阁。

    当然,王婆直接声明,这是她的好女婿王洋自己的主意。这一举动,的确赢得了东京汴梁诸多青楼馆阁的极大好感,哪怕是其中也有人在暗中讥笑和讽刺王洋王巫山是装好人,显摆自己有能耐什么的。

    但是好在,至少大部份的青楼馆阁都很欢天喜地地接受了这份沉垫垫的好意,之后这一年多以来,东京汴梁的诸多青楼馆阁都因此而受益。

    而王洋这位各种节目的原创者,则被那些因此而受益人们所敬仰,甚至是崇拜。特别是那些剧目,当那些懂得文学艺术的人们欣赏到了王洋所创作的剧目之后,绝大多数人,除了妒忌,更多的则是拜服。

    王洋所贡献出来的无数脚本,无一是庸品,无一不是能够吸引人们眼球的精致之作。哪怕是那些在朝堂内外,对王洋的人品道德大加攻讦的旧党大佬、新党官员。

    在欣赏到了这些令他们触景生情,又或者是代入感无比强烈的戏剧和歌舞之后,都不得不遗憾地承认,王洋这货虽然道德品质败坏,但是他的才华,世间几乎无有可以匹敌之人。

    而苏东坡回到了东京汴梁之后,更是多次的为怡红楼站台,甚至还特别地给怡红楼留下了几首佳作。

    有了这位大宋文坛第一人的加持,怡红楼在大宋青楼馆阁圈子里边的魁首之位更是愈发地稳固了。

    怡红楼的蒸蒸日上,反倒让一开始已经飘了的王婆突然产生了一种惶恐之感。

    就好像是当她站到了山巅之后,俯视众生之时,这才突然意识到自己特么的居然有恐高症一般。

    开始患得患失,忧心忡忡,又开始考虑,如今名声大显的这怡红楼会对自己的爱女,对自己那个不着调的女婿会造成的影响。

    最终,王洋与柳依依的归来,以及看到了外孙女的那一刻,促使她下定了决心。

    &nbs



第1153章 原来我居然已经那么有钱了……(第二更)
    第1153章

    “整个东京汴梁,甚至是整个大宋,谁不知道您可是天下第一的金点子,聪明人,有您的提点,小人若是还做不出成绩,那岂不是要比那猪都要还蠢吗”牛管事嘿嘿地陪着笑脸答道。

    “怎么样,江南那边的事情,操办得如何了”

    “公子放心,此番小的随那万家的掌柜一块去了江南,虽然费了不少的唇舌,但是,却也签出去了不少的订单。”

    “光是那种水力纺织机,足足足签了两千三百余台。另外,咱们在江南的杭州、杨州等地所建设的那些商铺的各种成衣的销量都十分不错,哪怕是当地的那些商贩们纷纷有样学样。”

    “不过嘛,那些顾客还是很愿意为咱们万红的商标买单,毕竟咱们的质量过硬……”

    万红商社,早就已经不再是当初只做一些内衣、丝袜、首饰之内的单一的商社,不论是瓷砖、状元桶,又或者是水泥,早就已经在大宋的各路各州设立了不少的网点。

    每年,万红商社的收益,都达到了近五百万贯之巨,而分到王洋手中的,也有近一百**十万贯。

    这还仅仅只是万红商社那边的合作收益,还没有计算王大官人自己的产业,王洋自己的巫山印书坊与那赵佶的商务印书坊不同。

    赵佶的商务印书坊印刷的都是以四书五经这种学术类专著为主,偶尔还会印刷佛经道经什么的。

    而王洋的巫山印书馆走的则是娱乐路线,什么话本、演义,小说,王洋所写的所构思的,交给青楼馆阁的那些剧目,大多数都取材于他呕(闲)心(得)泣(蛋)血(疼)创作出来的那些经典小说故事……

    可以说,虽然他让那些青楼馆阁们大赚了一笔,可同样,也等于是在为他王洋的文学作品大肆宣传。

    所以,他的那些小说话本的销量,丝毫不逊色于商务印书坊的那些学术类专著,甚至还有超出。

    更别提还有王洋之前随手置办的那些各种产业,如今也都是兴旺发展当中,越做越大。

    而这一切,既得益于王婆这位丈母娘的帮助照看,但主要还是牛管事和他儿子小牛管事一直以来的兢兢业业,诚实苦干。

    这让王洋很满意,能够有这样诚实肯干的下属的确很难得。

    #####

    很快,小牛管事也来了,而随同小牛管事一同到来的,则是两名壮汉,抬着一口巨大的箱子,来到了王洋的跟前。

    “这里边,是公子您名下各个产业的帐册,不计算万红商社那边,单单是您名下的产业,这几年除了发展所必须的资金之外,留存下来的,大约有这个数……”牛管事显得有些鬼鬼崇崇地打量了下四周之后,朝着王洋伸出了两只手,比划了一个二,一个五。

    “我说牛管事,你这啥意思”王洋一脸黑线地看着这位老脸上的皱纹都快要赶上龙爪菊的干瘪老汉,你特么的以为自己是萌妹子不成居然敢冲性取向十分正常的本公子比划这种暧昧手势。

    “公子,我爹的意思是,您名下的那些产业所赚到的钱,已经有了二百六十多万贯的积蓄。”

    “二百六十多万贯,这还不包括万红商社那边的收益”王洋听得这话,真的有些懵了。

    “是啊,而万红商社那边,这三年来的积蓄,也有五百七十三万贯之数。”牛管事的声音越发的低沉,只是那副兴奋得两眼快要冒出红光的模样,简直就像是特么的一个贪婪的暴徒。

    王洋砸了砸嘴,感觉自己的嘴皮子有些发干。“居然有这么多钱了”

    王洋可是记得很清楚,陕西北路的银行,带给自己



第1154章 玻璃这东西的用途多得数不清(第一更)
    第1154章

    王洋定了定神,虽然钱只是数字,可并不代表他不喜欢钱,相反,王大官人是永远不会嫌自己钱多的。

    但是,仅仅是自己的财富这么增值,搁在库房里边,这样不好,钱必须得流动起来,才能够生出更多的财富。

    “对了,之前王某让老牛你办的那间玻璃工坊,现如今怎么样了记得今春的时候,你来信告诉我,说是已经能够制作出我所需要的样品了”

    “正是,今日,小的还特地带来了一块,还请公子您看看……”牛管事点了点头之后,又冲自家儿子小牛管事摆了摆脑袋,小牛管事从旁边拿来了一个用厚实的棉布包裹起来的包裹,而包裹里边则是一个大约一尺见方的木盒子。

    盒子显得有些厚实,打开了盒子之后,露出来的还是洁白的棉花,当那小牛管事小心翼翼地将表面的棉花都给拿开之后。

    王洋终于看到了一块完全透明、纯净的,而且十分方正并且也十分平整的平板玻璃……

    “自打公子您临走之前交待了此事之后,小老儿就一直都不敢懈怠,跟前老王师傅他们几位信得过的工匠,就一直在鼓捣此物。”

    “前前后后弄了一年多,小老儿跟那些老师傅都快没信心了,若不是公子您一直坚持,而且还一直安抚小的们,怕是……”

    牛管事看着那块反射着灯火的平板玻璃,目光显得那样的怜爱与珍视。这东西,可以算得上是他这辈子付出最多的心血。

    从无到有,他们最初得到的样品,就是王洋从一名胡商的手中拿到的几块玻璃碎片,而且还都是有色彩的那种。

    而且那个时候,王洋因为天子的旨意,奉命前往陕西北路而去,在临去之前,王洋就特地交待了牛管事。

    让他从自家的水泥作坊里边,找几个技术过硬,而且还要人品过硬的老匠师,然后开始了研制玻璃的艰难之路,而这条路,一走就是数年的光阴。

    中途不知道遇上了多少的困难,但是每一次向王洋的诉苦,却总是能够收到回音与鼓励。

    并且,王洋对于这间一直没有任何产出,只有投入的小小作坊,每年的投入都在十万贯左右。

    十万贯,那可是可以在这寸土寸金的汴梁城里边买下一座舒适的宅院的巨款。

    在优厚的薪水,还有王洋的鼓励之下,所有人都坚持了下来,每一次的技术改良,每一次出炉的玻璃水都会越来越接近王洋的要求。

    就这么耗费了数载的光景,直到今年春末,当第一片透明度与纯净度完全合乎要求的玻璃被生产出来之时,牛管事可是记得,当时的自己,还有在场的那几位老工匠,都哭得像是一群才五六岁的孩子一般。

    王洋的嘴皮子也都有些哆嗦起来,玻璃,终于出现了,终于在自己来到了这个时代数年之后出现了。

    小心翼翼地拿了起来,打量着这片平整而又光滑的玻璃,看清了玻璃对面的小牛管事那张激动得发红的脸庞,还能够看清楚案头那盏在摇曳的明烛。

    足以证明了,这真是一块透明而又纯净的玻璃。

    小牛管事也在旁边说道。“最早弄出来的这玻璃,就跟那五颜六色的石头疙瘩似的,跟这一块平板玻璃相比起来,简直就是不忍目睹啊。”

    “因为公子您一直交待,以研发为主,想办法研发出相关的各种玻璃产品。而且为了保密的原因,只有我们父子还有那几位老匠人知晓。

    正是因为人手不足的原因,所以现如今,做得最大的平板玻璃,就是这一块。”

    最早用的是铁板,可惜铁板散热太快,热玻璃浆根本就没来得及进行加工就已经固化,而木板又经不了这样的高温。

    &n



第1155章 东家你这份奖励也太厚了吧(第二更)
    第1155章

    第二天清晨时分,王洋在那早早就已经赶来等候的牛管事父子的亲自陪同之下,赶到了那隐蔽地玻璃作坊处。

    就是在王洋的巫山印书坊的隔壁,他早早的就花了大价钱,将巫山印书坊左右的那几十亩河滩地都买了下来。

    王洋等一行人赶到了这里之时,玻璃作坊内的火窑此刻正冉冉地冒着淡淡的青烟。

    但是牛管事并没有把王洋直接带到正在做事的作坊去,而是先领着王洋来到了一间库房之中。

    “这里边所陈列的,都是这几年来,咱们玻璃作坊的工匠们研制玻璃所生产出来的各种样品……”

    “从最早期所烧出来的这种石头疙瘩,到现如今能够烧制出来的平板玻璃都有,还有这些是照公子您说的吹制法所制作出来的玻璃器皿……”推开了库房门之后,牛管事满面红光的充当起了大宋玻璃历史博物陈列馆的解说员。

    王洋走在最前方,兴致盎然地打量着这些被摆在一排排的木架子上的各种玻璃制品。

    从最初那种都快分不出颜色的玻璃疙瘩,到那些色泽古怪的玻璃器皿,并且,每一件样品的下方。

    都有一张纸片,上面记录着烧制时所使用的是哪个地方的石英石,用了多少的纯碱等等……

    王洋足足在里边呆了近一个时辰,在每一件样品跟前都久久的驻足,详细地阅读了那些纸片上的内容。

    记录得十分的详尽,看着这些记录纸,还有上面的玻璃制品,王洋仿佛看到了这些工匠们没日没夜的辛苦劳作,才能够在这短短的数年时间里,烧制出了现在这种显得十分纯净的玻璃。

    #####

    离开了这间样品库房之后,王洋这才在牛管事的引领之下,朝着玻璃作坊的后方走去,来到了那冉冉青烟直冒的玻璃窑前。

    此刻,那些工匠们正在忙碌着,王洋看一名工匠用一根长柄铁勺从那些发红的玻璃溶液里边舀出了一大勺的玻璃溶液,然后倒在了那张油亮平整的石板之上。

    然后两名工匠则将一根粗而又浑圆的石棒开始在上面碾压,很快,时不时窜起火苗的玻璃溶液渐渐地被碾压平整。

    等到了热度渐渐地降下来之后,这才小心翼翼地用东西将这块平板玻璃夹起来,此时,这块玻璃虽然显得十分的平整,但是,周边却呈现着不规则的形状。

    然后,便开始用金刚石制作的工具小心的进行切割之后,又一块光滑的平板玻璃显露在了王洋等人的眼前。

    旁边,则还有工匠正在用一根长管插入了玻璃溶液里边,搅起了一坨拳头大小的玻璃溶液之后,就一面旋转一面用嘴鼓起往这根金属长管里边使劲的吹气。

    很快,这根长管前方的玻璃溶液便开始膨胀起来,随着他的鼓吹,很快,一个圆形的玻璃器皿便渐渐地呈现了出来。
1...453454455456457...553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