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好官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飘依雨
张正书还没说完,曾瑾菡就举一反三了:“那郎君也能将这些旧钱融了,再铸造更多的新钱,然后继续把旧钱置换回来”
“……”
张正书沉默了好一会,差点没有泪流满面。人同人真的不一样的,这个道理虽然简单,可对于没有任何经济知识的宋人来说,却能立即领悟到,这是根本不给别人活路啊!
“对,姝儿你太聪明了……”天地良心,张正书绝对没有敷衍的意思,而是极度的感慨。
“可是,郎君你铸造这么多铜钱,意义何在”曾瑾菡又提出了这个她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
张正书笑了笑,说道:“钱多了,你还不乐意了”
“嗯”
曾瑾菡眨着大眼睛,不解地看向张正书。
“这多出来的钱,就是我赚到的钱了啊!当铸币权落在我手中的时候,那才是真正赚大钱的方法!你想啊,铸币权在我手里的时候,是不是别的钱都不受欢迎了呢这样的话,我们就相当于是制定规则的那个人了。铸造多少钱,由我们说了算。通过这样的能量,我们甚至可以影响辽国、夏国、高丽、东瀛、交趾……这些国家的经济,掀起一场经济战!”张正书没有把纸币说出来,那才是对其他国家经济的最大削弱。
想想看,如果只是用一张纸,一张精美的纸,就能把其他国家的物品换来,这其实就是剥削!
纸币能如此,铜钱亦能如此。如果张正书掌握了铸币权,那么操纵铜钱的价值,也是易如反掌的。只需要张正书利用银行宣布,铸币量大量下滑,那么铜钱的价值立马提升一个档次,人为地制造一个通货紧缩局面,大宋境内还好说,毕竟还有银子、金子等贵重金属可以代替一二。可辽国、西夏他们就惨了,做生意的时候,手里的货物不值钱了,铜钱价格上涨了,他们的收入自然也就减少了。
当然了,这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招式,即便是张正书也要谨慎使用。
而且,张正书也不敢随意就教会曾瑾菡,万一她心血来潮呢“嗯,这种事呢,你把我那本《资本论》看完,再等我把《国富论》写完,你就能明白一二了……”
曾瑾菡嘟起嘴说道:“那本什么《资本论》,实在是太枯燥了!”
张正书心中好笑,表面却板起脸来:“好啊,我辛辛苦苦写的书,你居然敢说枯燥!看我不家法伺候!”
“啊,救命啊,有人要打人了……”
只是曾瑾菡这叫声微不可闻,眼眸里还带着春意。
一时间,四轮马车上春意浓浓。
咳咳,接下来的事就不让说了,脑补就好。
一晃几天过去了,张正书完善了建城的图纸,又多绘制了一份,交由皇城司送去给赵煦看,然后张正书又过起了舒适的小
第七百四十一章:分期付款
有了这样的人造天险,最起码对于京都汴梁城来说有了最后的保障。再不济,等狄夷铁骑马踏中原的时候,宋朝君臣还能转移到这样的坚城里去。只是张正书不明白为什么赵煦这般不上心,搞得他都郁闷了,这可是张正书废了好几天功夫才画出来的建设图纸,尽善尽美的,倾注了不少心血的啊!
“算了算了,他不下旨就算了,打不了我先卖地好了……只是,没人会来买啊”
张正书一阵烦恼,思来想去只能先在内黄口那里帮助受灾百姓盖房子了。
“银行再赶赶工,还有半个月就能装修完毕了。再选个黄道吉日开张,立即派业务员去内黄口那里拉业务……”
这个业务员张正书都想好了,其实就是张根富原先手底下的行钱。所谓“行钱”,就是第二放贷人了,还时不时充当暴力催债人。张正书要洗白他们,自然是要给他们安排个职位才行。业务员就是最好不过了,而且提成也不错。正思前想后的时候,门房来禀报,有一个人前来拜访张正书。
“谁啊”张正书倒也纳闷了,他之前的名声都臭大街了,就算有人来投稿,也不会找他的。再说了,来拜访也好,怎么不递上名状、拜帖
门房说道:“前几次来过的秀才……”
“是我!”
张正书还在小楼上坐着,往下一看,果然是勾当皇城司公事王庆。
“你先下去吧。”
门房走了之后,王庆施施然上了小楼,一边看着他,一边感慨地说道:“你还真的挺悠闲的啊”
“我好吃懒做犯法了吗”张正书也不管他,躺在了太师椅上,连直起身都懒得。“要茶自己倒,上好的清明前茶叶。”
王庆撇了撇嘴,说道:“你那炒茶咱家吃不惯!”
“不识货……”张正书嘟哝了一声,这宋人也是矫情,喝个茶都要往茶里放什么葱蒜姜的,好端端一杯茶,愣是弄出了“黑暗料理”的质感。更无语的是,一大票人还非常喜欢。好在,不是所有人的审美都会被带偏的,起码炒茶的市场在慢慢打开。有的宋人也吃“点茶”,但偶尔也会泡一壶茶来当开水喝。
王庆在张正书的对面坐下了,先是观察了一番周围,发现没人的时候,才轻声问道:“你老实说,你到底想做甚么”
“什么我想做什么”张正书一头雾水的,不知道王庆在说什么。
“你给官家送去的图纸!”
王庆苦笑不已,“朝廷里已经闹翻天了……”
张正书倒是好整以暇,继续倒在太师椅上:“那关我啥事我是觉得那地方地势不错,可以给汴京城增加一个人为的天险罢了……”
“可你知晓,建一个城池需要多少人力、财力么!”
王庆严肃了起来,“如今西军陷入攻夏的泥沼里,国库的钱银好像流水一样花出去了,朝中本就有说三道四的,如今又要建城,国库哪有余钱!再说了,若是要建成天险,必然会成为官家的行宫所在。那么,建设行宫,需要钱银吧这钱银,谁来出”
“我不是把建城计划写在里面了吗,你们没看”
张正书倒是不急了,既然引起了重视,那就足够了。
现在距离正史上的“靖康耻”还有二十八年的时候,就算满打满算,也还有二十七年。这么长的时间,还建不起一座城
王庆却苦笑着摇了摇头:“即便是只建城墙,只挖护城河,只建护城桥,附带盘旋上山的甚么水泥路,估摸着也要花费数百万贯罢”
&n
第七百四十二章:疯子
要是在后世,这么一把上好紫砂泥制成的紫砂壶,分分钟要卖过几百万的。
但是嘛,在这年头就没啥价值了。毕竟泡茶还没真正占领市场,大头还是“点茶”。自然的,紫砂壶的妙用就体现不出来了。也正是因为这样,张正书钻了个空子,一下子订做了三十多把紫砂壶,好像宝贝一样供了起来。没办法,紫砂泥是有限的,特别是上好的紫砂泥。
所以,别看只有三十几把紫砂壶,要是紫砂壶的概念被炒起来了,这些就是天价紫砂壶了,可以当传家宝的。
现在嘛,也就张正书当做宝而已。
世界上的东西就是这样的,没有炒作起来的时候,一文不值,炒作起来了就值钱了。
比如钻石,事实上地球上的钻石矿不知道有多少,而且钻石除了硬之外,能切割玻璃之外就没啥用处了。哪怕是在宋朝这里,张正书也找到了不少小型的钻石,就是拿来切割玻璃的。而经过无良钻石商的炒作,刻意少量开采钻石,才把钻石的价格给炒上去。
后来钻石矿多到捂不住了,比如在非洲不知道发现了多少钻石矿,这些钻石商又炒作切割钻石的概念,什么黄金比例切割,完美六面、八面……反正就是一句话:我们的钻石是最厉害的,其他钻石都是渣渣!这些钻石商还成立了鉴定协会,经过他们认证的钻石才是天然钻石。这种又做裁判又做运动员的事情,这些钻石商做起来一点都不脸红。
到了二十一世纪,这些钻石商就编不下去了。因为人工合成钻石来了,从外形上说,人工钻石的卖相比天然钻石的更好更完美!看看,这就是炒作的力量!
不过嘛,好东西是不用炒作的,它一样值这个价钱。
就拿这个紫砂壶来说,等炒茶兴起之后,它一样会被人发现用来泡茶的好处。那么,紫砂壶的价钱也会一路走高。等上好的紫砂泥用完了之后,这些个上好紫砂泥制成的紫砂壶自然也就值钱了。
钻石则不同,钻石商那摆明了炒作和欺骗,但偏生女人就吃这一招。
说实话,钻石可能就比水晶值钱那么一点点罢了。这还是在宋朝而言,等去到二十一世纪,可以通过高温高压合成人工钻石了,那钻石真的是比什么都便宜了。当然了,那些钻石商肯定不会坐以待毙的,他们的花样多的是。比如,鼓吹天然钻石比人工钻石好(事实上什么仪器都检测不出来人工钻石和天然钻石的区别);比如制定行业标准,自己却充当裁判;比如以切割工艺复杂标榜自己的做工,却丝毫不提材料二字……
而张正书自然不屑于去做这种事,他也没炒作紫砂壶——而实际上也就只有他才明白紫砂壶的好处而已。
一旁的王庆看着张正书悠哉游哉的模样,气就不打一处来。要不是他们是盟友关系,王庆早就翻脸了:“你倒是出个主意啊,好歹也让咱家回去交差不是”
张正书瞥了他一眼,说道:“倒是有个法子,就看官家想不想用了。”
“你且说说看,咱家斟酌一下……”王庆也有心理准备,张正书每次出的主意,都是骇人听闻的,差点没把他的小心肝给吓坏了。
张正书好整以暇地说道:“利用报纸的力量。”
“报纸的力量怎么个说法”
王庆不太明白,这报纸有啥力量难道,还能叫那些文官松口吗
“你掌管皇城司也那么久了,朝中大小官员的把柄,你也掌握了不少吧”
张正书嘿嘿地笑道,十分不怀好意。
&n
第七百四十三章:皇帝急了
王庆“你”了半天,却没吐出一个字来,可见他的心中到底有多震撼了。
事实上,在宋朝玩这一手已经不算新鲜了,早在春秋战国时、秦汉时的朝堂上,这样是手段就屡见不鲜。
张正书只不过是求助了一下系统,然后把这个计谋说出来罢了。这就是阳谋,赵煦摆明了车马,告诉那些反对的文官:我就杀鸡儆猴了,怎么样你们有把柄在我手中,你们是想贬官呢,还是想赞成这件事呢
那些文官之所以敢屡屡触犯天颜,把皇帝骂个狗血淋头,不外乎自身好像是一个道德完人,正直的君子,所以能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喷得为所欲为。然而,一旦身份被揭穿,原来他是一个贪官,那他还有什么名声,有什么脸面敢骂出这样的话来
不管是哪个官,都要掂量掂量这里面的分量吧到底是阻拦皇帝建城好,还是顺从皇帝的意思
毕竟宋朝的官,要是全都拉出去砍头,那肯定有冤枉的;要是隔一个砍一个,那肯定有漏网的。不知道多少官员是内心有鬼的,怕皇城司捉到自己的把柄。万一惹怒了皇帝,再来一个杀鸡儆猴到自己身上,惹火烧身那就惨了。
洞察人性之后,这个阳谋是最好的。
只要赵煦演技过关,那么震慑朝臣一段时间根本不是问题。甚至,赵煦还能利用帝王手段,通过这方法慢慢地掌控朝堂,只留下一些真正有能力的臣子。至于那些贪官,全都丢到穷山僻壤那里,叫他们去喂蚊子。
不过,张正书并不认为赵煦有如此魄力。能顺利达成建城的目的,张正书都觉得是赵煦超常发挥了。
“怎么了,很惊讶”
张正书觉得好笑,这样的情报头子,还真的不太适合去参与政治斗争。这一点点小伎俩就惊慌失措了,要是张正书再用什么狠招,王庆岂不是要晕过去了
“小官人,你知道这意味着甚么”良久,王庆才缓缓地,表情严肃地说道:“这是在瓦解文官啊!”
张正书无所谓地摊了摊手:“那关我何事我只是出主意罢了,至于后果,我也用不着去想,对吧毕竟用不用这个主意,是官家的事。”
王庆苦笑道:“还有其他法子吗”
“有,让官家找带头的人谈话,许以利益,他就肯转投阵营了。”张正书很无赖地说道。这绝对是一个主意,但赵煦绝不会用就是了。在历朝历代,皇帝和臣子的关系大多紧张,特别是自命不凡的大臣,那更是认为皇帝也不过尔尔。嘴上虽然不说,但心中就是这么想的。哪怕是皇帝再强势都好,臣子内心也是大多不服气的。这样的君臣,还能坐下来谈利益别说臣子了,皇帝都拉不下脸!
果然,王庆听完之后直接甩白眼了:“得,问你也白搭,你这人就是满嘴馊主意……”
张正书爱理不理的模样:“知道你还过来问我我的办法很简单啊,直截了当,看谁不顺眼就撸掉。要是做个皇帝都没这等霸气,那做皇帝还有个甚么意思!”
“嘘!!!!”
王庆被吓了一跳,“噤声!!!!你这人,不要命了啊”
张正书才想起,卧槽,眼前这人可是皇帝的耳目,是大宋的情报头子来的!
幸好,王庆早就和张正书结成了秘密联盟,张正书也不用太担
第七百四十四章:赵煦病倒
王庆满脸疑惑,这还跟皇帝的钱袋子扯上关系了
没办法,王庆也不知道银行的事,他只是奉命把冶炼工匠交给张正书而已。至于张正书和赵煦在做什么,他完全是不知情的。
把这个疑惑放在脑后,王庆也不想去了解。要知道,对于皇帝的事,知道得越少越安全。这个真理,在王庆做情报头子的第一天就奉行了。知道得越多,就越是容易丧命。文官还好说,起码宋朝还不杀文官。可王庆算是武将编制了啊,还是皇帝的亲兵,你说皇帝下手的时候,会顾及你的死活吗
换句话说,皇城司就是皇帝养的耳目,换一些人根本就是吃饭喝水那么简单。
可对于王庆来说,那就是灭顶之灾了。王庆之所以不敢做得过火了,就是因为这样——两面为难啊!要是皇城司有明朝锦衣卫的权势,王庆还怕个毛啊
深深地看了一眼张正书,王庆的直觉告诉他,张正书好像这一把玩得很大:“小官人,你到底想做些甚么”
张正书一愣,然后笑了:“我说我就想好好活下去,你信吗”
面对这么真诚的回到,王庆果断地摇了摇头,说道:“不信。”
“这不就结了嘛,反正我说什么你都不信,那我还能说什么”张正书觉得很没趣,这样的盟友,有和没有基本没多大区别。额,或许在阴一把贪官上面,皇城司还是有用的。指望皇城司通风报信啥的,张正书还不如相信自己的“黑客”。
“你……还是悠着点好,如今朝局动荡,而且官家的身子也不是很好……”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