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玄幻灵异

大宋好官人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飘依雨

    王庆叹了一声,可这无心之词听在张正书的耳朵里,却好像晴天霹雳一般。

    “你是说,官家的身体不好!”

    张正书神色凝重,他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前几日官家感染了风寒,要不是你一封信,官家也不会撑着召集群臣的。”王庆也有点沉重地说道。

    “难道历史还是没有改变吗”

    张正书心中有点感伤,对比起不靠谱的昏君赵佶,赵煦要强太多了。不错,赵煦是有这样那样的毛病,比如好大喜功,比如性子急躁。但是,赵煦同样是一个有冲劲,喜欢变革的皇帝。最关键的是,他亲政之后,对待武人上面也有了点起色。以往在宋神宗时,还挺提防西军的。虽然,赵煦现在还是很提防西军,但是权力也慢慢给多了些。

    换来的回报,自然是西军这几年打仗赢了不少,西夏也被西军打怕了。换句话说,如果西夏人不出铁鹞子的话,党项人未必打得过宋朝的西军。就算出了铁鹞子,也要选择地形,铁鹞子才能一战而胜。不然的话,仅凭那几千人的铁鹞子,还是重骑兵,怕也撵不上能翻山越岭如履平地的西军——人家是山地军啊!

    张正书用系统温习了一下历史,知道为何打西夏时神勇非凡的西军,到了打金兵的时候就萎靡了。这里,固然有宋朝的决策失误,后勤跟不上,金兵进击太快的缘故;但是,西军毕竟是一支高原山地军,能千里奔袭已经很不错了。赶到战场时已经筋疲力竭,能打胜仗才怪。

    这是非战之罪,不能怪他们。要怪,就怪赵佶作大死,北宋作大死,这样的军队制度居然还能坚持百余年,已经算奇迹了。

    当然了,有可能的话,张正书是绝对不希望换个皇帝的。

    “官家他……每晚都行房事”

    张正书知道赵煦患的是什么病,换句话就是纵欲过度,在床上暴毙了。




第七百四十五章:无冕之王
    涉及到皇帝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张正书这么肯定说赵煦身体有问题,还说是肾的问题,谁不会心生疑窦看看那些个历史上的医官就知道了,哪怕是医术再好的医官,都没有一个敢对皇帝用虎狼药的。为何就是怕皇帝身子虚,出事。一旦出事了,那可就得追究责任了。

    看看,做皇帝多惨吧

    连身体有病,大夫都不敢轻易用重药。

    束手束脚的,如何能彻底医治是以,往往就落下了病根。

    其实啊,那些个医官是好心,用药到了一定程度,他们就停手了,想要皇帝凭着自身恢复能力恢复过来。可皇帝大家都清楚的,要不是勤政爱民的,要不是就是昏聩流连后、宫的,身子都虚到不行,自愈能力基本为零。这样的身体,碰到这样的大夫,怪不得历史上皇帝寿命长的不多。

    历史上,也有不少医官医治不好皇帝而被拉去砍头的、陪葬的,所以医官都学乖了,都开始推卸责任。你说那些御医,医术不高不见得,但他们医治皇帝,就是不见起色。

    要是让张正书说啊,终归还得微服出宫医治,才能彻底治好。

    可皇帝也怕啊,怕那些“来历不明”的大夫把他害了。两难之下,皇帝也就只能相信御医他们了。

    反正不论在哪个朝代,都非常忌讳民间讨论皇帝的病情。张正书也知道这个忌讳,所以只能语焉不详了。即便是这样,王庆都非常惊愕了:“你是如何知晓官家的病情”

    “额,我嘛,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五行八卦、奇门遁甲、琴棋书画、占卜医术,甚至农田水利、经济兵略等亦无一不晓,无一不精……”张正书顺口把这句话说了出来,但好像说着说着就觉得不对劲了。

    “少来,当咱家没看过《射雕英雄传》这是你写的黄药师,不是你!”王庆没好气地说道。

    张正书笑了笑,没有反驳。其实,拥有系统的他,还真的和黄药师没啥区别了,除了黄药师武功卓绝,而他是战五渣之外。

    世界上就是这样的,你说真话的时候,别人反而不相信你。

    就算有人相信你,也往往是陌生人。

    为什么会这样张正书想来想去,可能也是因为熟人对你太了解了,所以下意识认为你不可能做到。但实际上,人是会进步,是会变化的。怎么可能用老眼光去看待旧事物可没办法,人性如此。

    就好像张正书这样,因为“以往”的形象不佳,至今汴梁城中仍有不少关于他的“传说”,王庆对他也“知之甚深”,所以下意识不会去相信张正书这种话。

    毕竟张正书从未拜过师父,也不成学医,怎么可能会看病

    “反正爱信不信。”张正书无所谓地继续躺倒在太师椅上,抱着那紫砂壶,美滋滋地又嘬了一口茶水。

    王庆无奈地摇了摇,不知道心中是不是后悔找了张正书当盟友。“也罢,那咱家就回去复旨了。你可得小心点,朝中最近对你颇有怨言……”

    对那些文官的小心眼,张正书早有预料的。凭什么一介屁民,居然也能做大事,甚至比当官的文人做得还好这还有天理吗,这还有王法吗张正书的存在,简直是对文官们的一种侮辱!

    以后但凡是文官们无法处理的事,都会被拿来和张正书做比较。无意中,张正书已经成了众矢之的了。得



第七百四十六章:无官不贪
    汴京城,皇宫大内中,福宁殿里。

    赵煦正躺在床上,全身都没有半点力气。

    没办法,他本来就身子虚弱,前几天淋了一点雨,就开始感冒发烧了。因此,不知道鞭笞了几个宫女、宦官。要是皇帝因为这样驾崩了,这些个宫女、宦官怕是要砍头的。宋朝看似公平的律法下面,其实有着不为人知血淋淋的事件。这才是皇帝制度的真面目,平日里再温和,那也不过是另一幅面孔罢了。

    对于这个,恐怕没几个宋人清楚的,甚至是那些文官,都自以为占据了上风。

    而最清楚的那个人,是张正书。

    赵煦现在,就听着张正书的“馊主意”。

    “那小子是说,治一治那些个文官”

    赵煦的语气有点虚弱,但话里的疑惑,也不少。

    王庆被赵煦的语气吓了一跳,连忙垂下头去说道:“官家,那张正书不曾做官,不知晓这朝堂里的规矩,还望官家网开一面!”不得不说,王庆这人虽然阴狠了些,但对朋友,对盟友还算不错的。要知道,赵煦想要干掉的人,绝对是要达到目的的。现在王庆居然敢求情,已经很讲义气了。

    “哼,你与他,可有什么瓜葛,敢这般为他说话”赵煦的语气里透着冷意。

    这番话,吓得王庆立马跪倒在地,战战兢兢地说道:“陛下,臣有一千个胆子,也不敢与那张正书有甚么瓜葛啊!只不过……只不过臣觉得那张正书虽然口无遮拦,但说的也有些道理。他有一片拳拳之心,全意为大宋着想,这样的臣子都找不到几个,更何况他是一介白身而已臣……觉得因此责罚他,会苛刻了些……”

    吞吞吐吐说完之后,赵煦倒也打消了疑虑。

    “嗯,你说得倒是有点道理……咳咳咳咳咳咳……”赵煦一阵咳嗽之后,才又继续说道:“他这主意看似胡闹,但也不是没有用处的。朕知晓,你手中握有不少朝中重臣的把柄,对吧”

    王庆害怕了,但也有种兴奋的感觉,小心翼翼地说道:“回禀陛下,是有不少朝中大臣受贿贪污的证据……”

    “嗯……”

    其实历代宋朝皇帝对于臣子贪腐,都是知道的。只不过他们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认为没多大事情,也就算了。就算是要惩治,也不过是贬官流放而已,不痛不痒的。要知道,有家族势力的官员,还怕什么贬官流放有钱的话,在哪里都生活得异常逍遥。也就是苏轼那种死脑筋,才会穷困潦倒,在流放中不止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但是嘛,世上又有几个像苏轼这种洁身自好的官

    不说苏轼的施政如何,为官能力如何,但起码在道德方面,苏轼确实是完美无缺的。

    和司马光一样,苏轼自身品德无暇可击。

    但是,这种官未必对国家就是好了。历代宋朝皇帝也清楚,有的官能力强,但管不住自己的手。皇帝最怕的不是贪官,而是庸官。所以在定罪名上面,最让皇帝讨厌的不是贪腐,而是尸位素餐,占着茅坑不拉屎那种官。贪官,在皇帝眼中确实不算什么重罪。因为皇帝的钱,在于税赋里的赋税,和农税、商税是分开的。看似绕口令,其实里面大有乾坤。

    这么说吧,皇帝的钱袋子是内帑,也就是收上来的“赋”,是指田赋及各种捐税的总称。这笔钱,进入皇帝的荷包,和国库是分开的。而官员,拿的是国库里的钱,和皇帝没有一文钱关系,皇帝不着急也在情理之中。

    你试试动一下皇帝的钱袋子看看



第七百四十七章:敲山震虎?
    看到了没,抄家赚不赚钱肯定是赚钱的。

    但是嘛,宋朝和东汉不一样啊!而且汉桓帝那会,都算是东汉末年了,用儒家的话讲那是“礼崩乐坏”,秩序全都乱了。“跋扈将军”那还没啥,后面还有董卓,有黄巾之乱,有四世三公袁家,有曹操呢!宋朝这会,虽然国际形势不太妙,可国内还是挺稳定的。万一抄家引起了动荡,地主阶级不干了,起来造反。文官又离心离德,那大宋的动荡就可以预见了。

    彭元量担忧地看着赵煦,生怕他一个脑袋发热,一拍屁股就决定要抄家了。

    好在赵煦虽然感冒发烧了,却没有一时头脑发热。

    抄家一事实在太震撼了,放在其他朝代或许还没啥,但是在宋朝里抄一个文官的家,那不亚于官场发生了大地震。也就是说,宋朝培养了近百年的、皇帝和文官之间的默契被打破了。

    这个默契被打破了,意味着啥呢

    意味着文官再也没有豁免权了,说话也得负责任了,这就要了文官们的亲命!

    但是嘛,这也就等于堵住了言路,毕竟宋朝一直是要“广开言路”的,欢迎文官尽情喷朝廷。要是惩治了文官,这就和宋朝一贯形象不符合了。

    朝廷嘛,总该是要装装样子的,要不然怎么去忽悠百姓呢看看那登闻鼓,有多久没有被敲响了不是没人有冤情,不是没人上京告御状,而是登闻鼓敲响了,也是官官相护的。末了,“告御状”的百姓往往都会被整得死去活来。这样的“言路”,百姓也就不稀罕了。可朝廷怎么也要装下去啊,不装的话,怕是连面子都没了。

    “彭元量,你去看着点,莫要闹出大事来!”

    赵煦斟酌了半天,还是觉得不宜乱动为好。

    其实赵煦自个也知道,对于贪官,民间早就民怨沸腾了。

    只不过此时的宋朝,还没有到贪官遍地的地步,百姓也还能忍。但是,如果赵煦有预知未来的能力,他就会发现仅仅在七年后,就有一个大贪官蔡薿考中了状元。这个蔡薿升官很快,因为他舍得下脸面去溜须拍马,还大肆贪污。最终,成功在他开始做官的十四年后逼反了方腊。

    方腊的起义军对贪官有多恨看看他们怎么对待宋朝官吏就知道了:凡是抓住宋的官吏,定要割其肉,断其体,取其肺肠,或者熬成膏油,乱箭穿身,用各种办法折磨他们,讨还血债,以解心头恨。

    瞧瞧,不惩治贪官的后果,就是这般!

    可惜赵煦没有预知世事的能力,不然他拼着破坏言路的后果,也要将贪官狠狠整饬一番。

    彭元量也松了口气,他太知道那些贪官的能量了。“遵旨!”

    此刻的王庆,浑浑噩噩地出了皇宫大内。

    他也没想到,为什么赵煦会同意张正书的“馊主意”。即便是不点名道姓,可事迹说出去后,自然会有人对号入座的。

    含沙射影之下,打蛇不死,必将会把那些贪官逼急了。

    “官家这会,果真是走了一步臭棋啊!”

    王庆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来到“京华报社”的,也不等门房禀报,他就径直找到了还躺在太师椅上的张正书。可惜的是,张正书已经入睡了,还微微有鼾声。

    “大祸临头了,你还睡!”

    王庆阴冷的声音传来,仿佛一柄利剑刺入张正书的肌肤,寒气逼得张正书都打了一个冷颤。

    没办法,王庆身上是有功夫,即便比不上彭元量,也起码比张正书厉害多了。

    张正书睁开眼后,吓了一跳:“你啥时候来的”

    然后,张正书极度埋怨起系统来:“卧槽,你还是智能系统吗,



第七百四十八章:奔走相告
    那些文官的报复手段有多龌龊,没人比王庆更清楚了。

    比如查税,这是最常见的报复方式了。宋朝的苛捐杂税多,有时候你交得不及时,都能被官府揪住小辫子,狠狠讹上一笔钱银。更别说得罪了文官后,会有多少税务官吏前来查税了。

    除了查税之外,文官的报复手段还不包括利用商业间谍窃取商业机密、叫来游手地痞闹事、故意散布谣言……这些龌龊的手段,每一个都匪夷所思。在开封府里,已经不知道多少商贾被整治过了,王庆是心知肚明的。

    当王庆把这些事和张正书一说,张正书却不以为意地笑了:“这算什么”

    是啊,前一世生活在网络时代,对于这种社会黑暗,张正书见得还少吗

    在前一世网络发达的时代都有各种黑暗和游离在黑白中间的灰色,更别说宋朝了。

    宋朝的手段对比起前一世来,还是弱了些。最起码,没有狠到实处。

    张正书的不在意,王庆只能说他是不知天高地厚了。

    “反正,你自个小心吧!”

    王庆嘱咐了一番,又暗示会派多几个亲事官保护张正书在汴梁城的产业,才匆匆离去。

    张正书却不以为意,事实上,张家的家丁们早就接受过军事训练了。哪怕是暴力打砸,汴梁城中的那些游手地痞都未必讨得了便宜去。毕竟有着“花面兽”刘忠和枪棒高手史陌的教导,即便资质很差,寻常一对一还是不虚的。哪怕是张正书这等身子,居然也学会了几套拳法。额,好吧,虽然打不过别人,但抵挡几下拳脚是没问题的。

    “难道要把刘忠带在身边才行”

    张正书做事向来要求稳妥,更别说是有关生命安全的事了。“就怕他遇到什么泼皮,上演刀杀泼皮的戏码。那时候,他想不落草也不行了。”

    两难之下,张正书还是决定把史陌带上,这样一来,可能会耽误史斌学习枪棒,不过张正书不认为史斌还能去做一个反贼。

    翌日,汴梁城中好像地震了一样,百姓奔走相告。

    “你看到今日的《京华报》了吗”

    “怎么了,是《射雕英雄传》完结了”

    “哪有这般快,才说到铁枪庙中,杨康身死……”
1...162163164165166...211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