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宰漫威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度方
伴随着一个煌煌王朝的落幕,他们追随而去了。
站在乾清宫外阶梯之上,嬴翌负手,蔚然叹息。
郑允芝、孙秀才,到了。
“拜见君上!”
两人领着百余官员吏员,拾级而上,至于前,齐齐躬身作揖。
嬴翌大袖一拂:“不必多礼,入内说话。”
转身上殿。
郑允芝、孙秀才亦步亦趋,缓缓走入这恢弘的乾清宫,一时间心潮澎湃。
一年之前,他们一个是一县之尊,一个只是区区落魄秀才,谁又能料到今日竟登上天子堂
北方既定,崇祯退位,大明在法理上已宣告灭亡,新朝将如那海天之间的骄阳,就要冉冉升起,作为从龙之臣,他们的未来可以预见。
眼前这伟岸的人,就将是这个民族的族长,统御神州,混一寰宇,威服四方。而他们,就在这里,位于这高塔的最顶层,呼风唤雨的人!
心中的激荡,难以言表。
郑允芝、孙秀才、刘一黔、赵怀准,四人列在殿中,面目激红,精神亢奋。
在他们身后,百余各司吏员官员,亦皆难以自已。
嬴翌登上陛阶,转身在龙椅畔的凳子上坐下,道:“都坐。”
“谢君上。”
待皆入座,嬴翌才笑道:“河南眼下怎样南边战况可有新消息”
郑允芝微微作揖道:“君上挂心了,河南一切皆好。君上均旨抵达之后,微臣与孙大人很快做好安排,留郑怀、蒋锡坐镇河南,便快马加鞭赶至京师。”
孙秀才道:“南边战事顺利。湖广战事业已收尾,秦良玉战败,已退回四川。中都战事亦将落定,江南、运河沿线明廷兵马多已战殁,不日将取中都。”
中都凤阳方面,以校尉周力为首,围点打援,明廷大军来一波灭一波,就运河沿线诸州府的明廷军队,如添油一般,一股股或灭或俘,皆殁于凤阳城外。
而襄阳更是不堪——虽有良将秦良玉出川,白杆兵亦是精兵,但一则人少,二则也要看与谁对比。很快战败于张石之手,残兵退回了四川。
“如此...长江以北皆已在掌握之中。”嬴翌微微颔首:“那么关中呢”
郑允芝道:“李焕部将遵君上之意,以威慑关中,剿灭关中贼匪为主。影响力扩散极快,只是不曾占了关中。”
嬴翌颔首。
 
二七零章 中央机构
在明廷内阁的基础上,设易阁,职权与之相当。更换一个称谓,一则为了有别于前朝,二则也有一些寓意在其中。
嬴翌新朝的文明发展方向,定然是与此前大不类同的。人道和元炁方案是基础,而元炁方案基于易经而成。
再则易,表示变化。易阁天官亦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每一届易阁天官的任职时间,是十年,至时更易。同时也表示事物的发展,是遵循永恒变化、求新求变的道理的意思。
易阁之下,设牧政、御法两院。一主政,一主法。设左右郎官司为两院直属秘书行走机构。牧政院之长为总理天下政务掌院大臣,御法院之长为总理天下法务掌院大臣。
牧政院下,设九部。为民部、商部、农部、文部、墨部、税部、工部、兵部、礼部。
各部之首为部臣。
民部掌财政,人口户籍、国籍管理,社会福利,官员俸禄,土地清查丈量配给等诸务。根据职能划分设有司。
商部掌国家钱币发行,调整经济政策,制定平抑物价,对外贸易等。相应设立有司。
农部掌天下种植、畜牧、林业、水产、农垦及相关农业技术研究改良,相应设有司。
文部掌百姓教化、学子考举,及相关文化产业等。相应设有司。
墨部以钻研技术为本,研究元符、元器等,革新技术及专利管理,推进国家发展,相应设有司。
税部掌天下百业税务的定制、革新、收取、调整等,相应设有司。
工部掌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桥梁、水利、宫室、官衙等设施建设,奴工营归于工部,相应设有司。
兵部掌天下武装力量的基础建设,军队的征募、编制、初训、兵书及军事战争技术的研究和军人的薪俸、福利。相应设有司。
礼部掌礼仪,国家大节、祭祀及民间礼仪宣传教化、德行宣传教化,并掌握驿站、塘报等,作为国家的口舌,面向百姓、及对外。相应设有司。
御法院下,设三部,为研法、立法、执法。
研法部以钻研、查找、完善律法漏洞为职能。立法、执法则不必多说。相应设立有巡捕、治安、监狱、行刑等有司。
如此一来,新朝的中央统治主体的三级构架,就成型了。一阁、两院、十二部。
易阁阁臣十四位,以牧政院总理大臣为天官宰辅,御法院总理大臣为地官次辅,十二部部臣为成员。
一应国家大事,皆自易阁出,由两院十二部施行。
十二部之下,各级有司,根据具体情况,酌情建立。
在易阁两院十二部之外,设人道监、国安部。只对嬴翌负责。
人道监主掌官员提拔、任命、贬谪等人事事务。类似于此前的吏部职权。根据人道榜上相应官员一定时间内的人道功绩的增减,结合实际,予以相应判处。礼部只有考举、推荐官员的职权,决定官员命运的,是人道监。
而国安部,则是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的职权归纳。其下设内外中三司,一对内,一对外,一监督,对内行监控、保护官员之责,对外行探查、窃取机密之事。是嬴翌的耳目和刀子。
在拟定统治构架的同时,官员的分级也新鲜出炉。从九品至超品,共十品二十级,分正副。超品只两位,便是
二七一章 军事调整
嬴翌的统治构架,是基于人道方案形成的体系,看似与前朝区别不大,但本质上,相距甚远。
历来作为帝王,第一要懂得帝王术,也就是把持权柄的能力。在令国家有序的存在的前提下,握住权柄,而不至于权力失控。这样的帝王,才是成功的帝王。
因此历代帝王除了不理朝政的昏庸之辈,余者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放在了与朝臣的权力平衡和争夺之上。
站在文明发展的角度上来看,这是一种浪费。帝王、大臣的大部分精力都被牵扯在权柄争夺之中,剩下的,才能用来推进文明发展。
而基于人道方案形成的统治构架,则可以有效的避免精力的浪费。因为很多事,能够直接在人道榜上一目了然的体现出来,而不必嬴翌绞尽脑汁去猜,去与臣子暗斗。通过人道榜的钳制,将所有在册上榜的官员,从实际层面掌握在手中,随时可以拔擢、贬谪。
他可以将权力完全下放,却不用担心被人架空。他可以做甩手掌柜,而整个国家的一切,都逃不脱他的眼睛。
对于嬴翌而言,在政务方面,可以极大的放权。相对的,在军事上,则会专注更多精力。
军队是一切的保障。虽说同样有人道榜为限制,但嬴翌对军队的把控,他认为,必须要更强。
将一应政务甩手给郑允芝等人,翌日,嬴翌便下诏召集军中大将觐见。
除开南线战场上周力和张石两个校尉,位于北方的军队,部将级以上的军官,皆受诏而来。
包括山海关的白广恩、广宁前屯卫的马科、登莱水师刘德义。
在嬴翌入京之前,关宁一线的战事,就已告落。王轶胜当初押解四万颗人头至山海关,便与林部将合兵一处,挥兵出关与图尔格战了一场。
不一个时辰大败图尔格,致其狼狈撤退。
随后便于山海关外筑京观,以慑东虏。
图尔格见京观,那京观之上一根长杆吊着干草一样的阿巴泰,那如山一般的人头,让人毛骨悚然,一瞬间打掉了图尔格所有的勇气,将败而不甘的图尔格吓走。
随后王轶胜与林部将直接归队,随嬴翌一道入京。而山海关、前屯卫,则暂时交由白广恩、马科驻守。
有那四万颗人头,东虏至少在没有完全了解关内的情况变化之前,绝对不敢动弹。
东虏看似强横,实则极弱。人口不过百万之数,精兵不过十万而已。阿巴泰一战折了两万精兵,占了满鞑子所有精兵的五分之一,这是伤筋动骨的祸患。
以黄台吉、多尔衮等人的狡诈谨慎,决然是不敢再贸然出兵的。
何况就算黄台吉倾国之力立马来攻,嬴翌又何惧之
若他敢来,顺手灭了就是,也不必等稳定一切局面之后了。
又一日,诸部将领皆至。嬴翌于乾清宫设宴,宴后商讨接下来的军事行动及新朝的军事构架问题。
就新的军事构架,嬴翌心中早有腹案。
设垂天阁,阁下两司,一为军法司,一为后勤司。嬴翌亲自指派阁臣一位,直接向嬴翌负责。
于垂天阁外设军机府,设天下兵马都督横陆大将军一位、平海伏波大将军一位,其下各有前后左右四将军四位,共十位大将。议论军机,商讨战略。府下有参赞司、军情司、装备司等各有司。
这是军队在中央的统御机构。
在地方,设战区。战区的具体划分,根据具体情况构架。暂时设辽东战区、江南战区、关中战区、西北战区四大陆地战区及山东海军战区,共五大战区。日后根据实际变化或增或减。
战区以集团军为单位,首脑为都督。集团军下设军级,军级之下是校尉。
如此一来,从下往上,自一个兵卒开
二七二章 调动
新征十万大军,这是嬴翌经过深思熟虑的。北伐前夕,他麾下军队扩充至六个校尉,计七万两千人,加上亲卫部,正兵总数七万五。
七万五千大军,于河南一地而言,显得多了。但如今局面铺开,统御的区域急速扩张,军队数量的需求由此暴增。
五大战区,按照嬴翌的计划,每个战区暂时设两个军级,合为一个集团军。一个军级单位之下,为两个校尉,也就是两万四千人。这样一个战区集团军的人数,就是四万八千人。
暂不说海军,单四大陆地战区,就要十九万两千人。十万人的征兵计划,实际上还差了不少。
好在本来有许多俘虏,加之作战过程中还会继续俘获,可以甄选出一部分合格的,大抵算来,应该够了。
至于海军建设,先以一个校尉的兵力为基准。也就是一万两千人。不过即便如此,也显得困难。海军不只是要人数,还要相应的装备,尤其是战船,这一点才是最大的障碍。
“江南有长江天堑,本王要混一寰宇,海军必不可少。”嬴翌道:“本王取代前朝,前朝一应遗产接收已在有序进行当中。造船厂划归墨部,海军先行征兵事,待朝政理顺妥当,与墨部沟通,定造战船。”
墨部在嬴翌的心目中,地位极高。在嬴翌而言,元炁方案实践的重任,落在墨部头上。本来军备的研发、制造,按理应该归属于兵部,或者归属于垂天阁后勤司甚至军机府装备司,但出于对元炁方案的重视,被嬴翌划归到了墨部。
“如今百事初起,一切都才起个头,需要很多的时间才能厘清。各部将领只管做好自己的事,其他的你们不必考虑。”
又道:“征兵事大,然于征兵同时,对河北大地的清洗,也不能丝毫落下。北伐灭明神速,但沿途遗留下的小患不在少数。各县府之间,土皇帝、山贼匪徒,都是清剿的对象,县兵、民团都是收编的目标。我给军队半年时间,半年后我要看到河北大地玉宇澄清。”
“此事军机府与牧政院、御法院协调跟进,不能脱节。军队清剿到哪里,地方执政执法机构便铺开到哪里。”
军机府有十位大将名额,而如今只六位而已。也就是嬴翌麾下的六个校尉,与牧政院、御法院一样,暂代职权。军机府以朱炳琨代天下兵马都督横陆大将军,郑五代平海伏波大将军,余者四位皆代陆军下四方将军,海军一个也无。
当然,俱是暂代。虽说按照新朝的情况,扶正他们是自然而然的事。但嬴翌混一寰宇至少还要两三年的时间,这段时间里什么事都可能发生,也许有更强更有能力的后来居上也说不定。
而一干将领的实职,在灭明之后,也各有升迁。六位校尉皆升任将军,其下部将按照军功各有拔擢,或升实职,或升爵位,不一而足。
实职的拔擢,是在扩军十万的基础上进行的。四大陆军战区,十六个校尉部,也就是有十六人自部将升为校尉,并担负构架该校尉部的职责。
军队的基础建设,比如征兵,是由兵部负责。而兵部在征兵并进行初训之后,如何编制、配给,就是各校尉实职军官的责任了。
对军队的调整,不单单在于军队本身的构架。一应许多调整,比如要从军队里调拨一批人手至兵部。对军队的初训,文官是玩不转的,必须要军人。
关于军队的整合,相关各项事宜,无论是整体构架的调整、人员的调拨、装备方面的需求、粮草物资
二七三章 反应
朱由检下诏退位宣布明灭,嬴翌平定河北击灭东虏入寇,端居紫禁进位夏王,此间犹如惊雷,震动天下。
然而震动归震动,无论是辽东的满子鞑虏,还是应天的前朝旧臣,此时却都哑然无声。
非是不愿发声。于江南的前朝旧臣,此时是无力发声。除了在舆论方面借助读书人的口舌大肆抨击嬴翌为逆国乱臣,放放嘴炮之外,其余一概皆无作为。
不是不想有作为,而是已经没有能力。前朝明廷在江南已经没有多少军事力量——周力围困凤阳,凤阳总督马士英、监军卢九德屁滚尿流的召集四方大军救援,如黄得功、刘良佐、刘泽清等各路总兵,乃至于漕运总督史可法,几万几万的大军前来解围,却皆被周力硬吃在凤阳城下。
这等震动,令应天的前朝旧臣心惊胆战!
周力只一个校尉部一万两千人,却在不到一月的时间力,在凤阳城下连吃了近十万明廷大军。这等以多胜少,全然没有半点计策阴谋,皆是实打实硬碰硬。这样的强军,怎能不让人心惊!
原本南京五军都督府还打算调遣南京仅剩的兵马攻打周力,在诸部总兵战败之后,就再也不敢提了。
南京那点老爷兵毫无战斗力,而崇祯帝退位宣布明灭,无论从法理上还是实际上,南京的旧臣都是无力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