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主宰漫威

时间:2023-05-22  来源:  作者:度方

    擢王轶胜为禁卫军统领执金吾,授一星伯,领镇军将军印。一应其余赏赐不计。

    擢林江生为江南战区右将军,授一星伯,领破虏将军印,不日率部南下,归于周力调遣。一应其余赏赐不计。

    除此之外,各战区两个军级的左右将军皆有提拔,补足了缺额。

    上述等皆在场者。

    不在场者,西战区钱岳任命再作了宣布。又擢周力为江南战区正式都督,授三星伯,领镇南将军印。擢原关中战区今西南战区代都督张石为都督,授两星伯,领镇夷将军印。

    其余如李焕、赵金等功勋卓著者,无论在场与否,皆有拔擢,军职、爵位皆有提升,一应赏赐皆厚。

    再有降将,如吴三桂等,一应皆为部将,领三千人,配给各战区各校尉帐下听令,待观其行。

    军事方面的调整,在平了外患之后,便是如此。宴后,嬴翌又将将军级以上的将官留下,与之针对各大战区的建制做了一番详细的谈论。

    在军队调整过后,嬴翌才着手文官的拔擢升迁之事。

    军队打仗,军功当然清晰可见。但军队打胜仗的前提,是后方的稳定和各项物资的及时供给。这都是文官的功绩。

    何况自嬴翌占领京师以来,牧政院和御法院在建立各地方统治机构、施政方面,都无差池,这些功劳,都是要兑现的。

    于是在召见了军队将官之后的第二天,嬴翌便下王诏,通过人道榜上一目了然的




三三零章 灵感
    宋太祖赵匡胤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彼时的情况,未必尽如赵匡胤自己的意愿。

    他手底下的文武将官,形成的大势,推动着这一切。推着他登上那个位子,为的是什么呢从龙。

    只有赵匡胤做了皇帝,他手下的人才能得到最大的利益,并消除不利。

    他不是一个人,代表的是一个势力上上下下所有的人的利益。只有他的利益至高,手底下才会水涨船高。如果他无法至高,那些人则无法得到保障,甚至有大祸。

    每逢乱世,豪雄英杰觅英主而从龙,因为乱世中一切旧有规则洗牌。只有在乱世之中,才能达成‘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壮举。

    草民亦可为大将军,落魄的书生亦可为国之宰辅。

    当然,这一切都是用身家性命做赌注。赌对了,皆大欢喜。赌错了,烟消云散。

    跟着嬴翌的自然是赌对了。如今大势已成,从龙有功。一个个摇身一晃,年余间便登高位,光耀门庭,收获利益,光宗耀祖,名垂青史不在话下。是要名得名,要利得利。

    打天下的要跟对人,如果跟错了,一家老小,甚至三族九族,都不得好下场。

    嬴翌这一番封赏,说来还算收敛。毕竟尚未立国,如果此时封顶,到立国时便封无可封。因此爵位最高也不过三星伯,军方只有朱炳琨、郑五和周力三人,文官则只郑允芝、孙闻两人而已。

    而官职品阶的话,就算是郑允芝,如今作为牧政院之首,实际上官品也只在三品。牧政院之上的易阁天官,都还空着。军方垂天阁也一样。都空着,等着大夏立国之时,才会兑现。

    随后的一段时间里,军队调动频频,政务也顺风顺水,嬴翌则逐渐沉淀下来。

    在河南的家眷抵达京师之后,嬴翌着手对内宫进行改造。

    陈圆圆和李香君恍若梦中,不知不觉一转眼,竟就入宫了。这不禁让她们想起当初田宏遇从江南把她们带走,也是打着送进宫里的主意,没想到现在还是转回来了。

    但此时不同彼时。此时宫中,与前朝自不类同。一则嬴翌并不讲那么多繁文缛节,二则内宫的构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住在宫里,似乎比在河南时,并没有什么差别。或对嬴翌抚琴歌舞,兴致来了亦可作画写书,要么出宫走走,看看市井红尘,要么做些女红,亦怡然自得。偶尔郑梓娘也进宫来看看,几姐妹倒也融洽。

    在很多繁杂的规矩上,嬴翌并不作要求。不过她们还是不由自主的去遵守或者学习。

    站的位子不同了,眼光就不同了,行为也会产生变化。但只要不那么刻板,嬴翌也就随它去。

    宫里的事,嬴翌只当作寻常家中一样过。

    大抵军务和政务方面,嬴翌交给手底下更多的自主权,只要大方向把握住了,具体的细节,嬴翌只看结果。

    但他不曾忘记自己的根本。对内宫的改造,不是为了大修宫廷以享乐,而是要在内宫中建一个元符、元器的研究、实践场所。

    元符和元器构成的元炁方案,是嬴翌的立国基石。但元炁方案的深奥,决定了要将这个方案实践铺开,需要更多的钻研。王恭厂逐渐建立起来,虽然规模比南阳方城山还要大,但对嬴翌而言,那只是一个工厂,并不是研究场所。

    且在内宫之外,距离不近。为了方便自己的研究,最好还是将核心研究的场所,建立在内宫里。

    &nbs



三三一章 培养
    元炁是什么,有什么型态,长什么样子,对元炁最直观的了解,嬴翌说天下第二,绝无人敢说天下第一。

    在元炁方案形成的时候,元炁海洋的真面目就向嬴翌敞开过一次。

    加之元炁方案的一些基磁息,让嬴翌对元炁有了一个最基本最直观的了解。

    修士们说当今天地元炁匮乏,不足修行。然而嬴翌知道,不是天地元炁匮乏,天地元炁是宇宙最基本最浩瀚的大循环,它永远不会匮乏,只会如潮涨潮落一样,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环境中,活跃或非活跃。

    也就是说,天地元炁的大循环,其某一位置的活跃程度与其所处的具体环境和时间细细相关。

    具体来讲,在大范围上,宇宙的元炁循环,会有一个大的规律,潮涨或者潮落。在卸围讲,便是具体位置的具体环境,会对元炁的活跃度,造成一定的影响。

    通过松云真人的叙说,嬴翌恍然大悟。所谓的福地,就是具体位置的具体环境。这些福地,自然形成的某种格局,会对元炁的循环,产生一定的影响,使得元炁循环在这个位置变得更加活跃。

    天地元炁活跃了,其表征就是‘充沛’。

    刘伯温斩龙,便是将这些能够对天地元炁的活跃度造成影响的地形格局毁掉,使之变得寻常。

    破坏掉神州大地上的一个个能够影响天地元炁活跃度的节点,使得神州大地的天地元炁平均活跃度大幅度降低,从根本入手,限制修道士的修行。

    八方塔作为一种主动影响天地元炁活跃度,并吸纳天地元炁的元器,其原理,与福地颇为有些类似。

    松云真人在方城山几个月的时间里,对此做了一番详细的观察。他发现,如果将方城山的格局,按照风水变化的道理,进行一番整改的话,八方塔汇聚元炁的效率,会得到一定的提升。

    在方城山没有实现,因为大家并不知道松云真人提出的建议,是否真的有这样的效果。

    而嬴翌受到启发,觉得可行,于是元炁殿的建造,风水格局方面的问题,嬴翌很果断的交给松云真人操持。

    最后得到的结果极是喜人。

    乙型八方塔本只两倍元炁汇聚效率,在太极两仪的风水格局影响下,直接跨了一大步,提升到三倍以上。

    看到了实际效果,婴了松云真人的理论的正确性。于是嬴翌当机立断,要求修道士们再开一科——对风水格局的研究,也纳入元炁方案之下。

    元炁殿,嬴翌正一边在一块金元合金板上用玉笔铭刻元符,一边分心与环绕周围的十多个修道士解说。

    “元符拥有直接引动天地元炁的神妙。正如各位真人所擅的符箓之道。不过我看过各位真人的符箓典籍,发现多有缺失,且有许多谬误之处。虽然符箓更浅显,更容易研习,但也更难出成果。一旦沿着谬误研习下去,路就歪了。”

    嬴翌道:“元符分五行。五行含万化。因此元符的妙用,无所不包。但元符的使用,要求也更高,更精密,更严格。诸位真人请看这一道最基础的火元符,便是最基础,也蕴含了三层道理。我将之铭刻在金元合金上,必须要用最精微的劲力操控...”

    嬴翌的手很稳,稳的犹如泰山。他笔走龙蛇,眼花缭乱,待得元符刻好,但见其上云纹淡淡,若仔细去看,分明可以看到这些云纹的深浅分为三个层次。

    在神魂层面的观察下,就可以很清晰的看出,这块合金板中,有一道立体元符熠熠生辉。

    “元符不是文字,它比文字更深奥无数倍。它是立体的。要令元符生效,就必须要严格按照元符的铭刻规则,在载体中铭刻出其立体型态。”

    “而要完美的铭刻出元符,对各位就有极高



第1602章 管理司
    人道以人为本,文明的发展,建立在人的基础上。由是人才为重。

    元炁方案的实践,离不开更多人的参与,仅凭嬴翌和李真人、松云真人这十二个修道士,无异于杯水车薪。

    因此教化体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诚哉斯言。

    不过教化需要时间,不能一蹴而就。因此万事开头,须得有权宜之计。在培养十二个修道士的同时,嬴翌为他们每人配置了一队能工巧匠,权当作学徒,跟着修道士们耳濡目染。

    河南方城山两谷中最顶尖的巧匠大部分都迁到了京师,如蒲铁锤等。

    加之据京师以来招募的无数工匠,从中甄选出技艺精湛、手脚灵活,脑子机灵的,合约九百余人,全数配给给十二位修道士。按照修道士各自钻研的方向,划分到元符堂和元器堂下各有司之中。

    再为各有司配备一些吏员,掌管平素日常。

    如此,元炁殿的框架,就搭建起来了。

    自然的,有资格入元炁殿的工匠,手艺至少要达到大匠级的层次。不过这样的人才,京师比河南多的多。要知道,当初建立方城山两谷的时候,有大匠层次手艺的,才不过寥寥几人。京师毕竟是京师。

    在建立元炁殿的同时,对于工匠,嬴翌有些思考,并付诸实践。在河南时,对于工匠的安排,显得很粗陋。毕竟那时嬴翌主要的精力放在北方。如今江山已定半壁,自占领京师以来,招募的工匠人数,又已达到一个相当庞大的层次,因此就要求对工匠这一阶层有一个完备的安排。

    于是将其规范化,建立一个归属于墨部之下的工会管理司。并完善工匠等级和福利待遇方面的问题,规定民间工匠的手艺达到大匠层次或者有新的发明,就必须要到工会登记,通过考核,享有大匠的福利待遇并承担相应的责任。自然的,专利管理也归属于墨部之下。

    工匠这个阶层,在前朝时候,可谓苦笔。尤其在前朝进入衰颓阶段以来,无数的工匠是吃不饱穿不暖。别看嬴翌的这个工会管理司有些不讲道理,但工匠们却喜闻乐见。

    因为一旦通过考核,成为工会大匠,就有基本薪俸可拿,并且录入人道榜,自身的权益会得到官府的保障。

    这些事,当然不需要嬴翌亲自去处理。吩咐一声下去,不几天,墨部下工会管理司就成立了。

    第一批在工会管理司进行登记的,就是元炁殿的这九百多位大匠。作为大匠,他们的手艺高超,而且徒子徒孙遍布,通过他们,工会的概念,相应的福利,种种好处迅速传播开来。

    一段时间内,屡屡有厉害的工匠冒出来,到工会管理司考核登记。只半个月,元炁殿的工匠人数,就达到了一千三百人。

    这让嬴翌非常高兴。

    对于嬴翌而言,工匠是越多越好。全天下的大匠都到碗里来,那再好不过。

    进入元炁殿的工匠,自然有相应的别人很难享受到的好处。真灵反馈,就是其一。

    当然,修道士们重点培养,工匠们次之。可即便如此,等到嬴翌将这批工匠培养到体魄、神魂皆到3以上的时候,真灵数已经花掉了四万多。

    要知道,单项在3以上的,军队里几乎全都是部将级的军官。而文官则皆是府级的大员。

    由此可见嬴翌下的本钱之大!也可以看出嬴翌对元炁殿寄予厚望之高。

    不过也正因嬴翌舍得下本钱,使得元炁殿很快进入正轨。在开春半个月之后,第



第1603章 形势变化
    在嬴翌看来,回地和藏地许多年以降,皆不曾真正融入神州王朝,其根本原因,在于信仰。

    绿教和藏地释教其核心理念,不溶于神州。因此这里的人,亦不溶于神州。

    要彻底解决隐患,唯有诛其信仰。而人是信仰的承载,要诛其信仰,先诛其信徒。

    说到底,一切征服,先要看拳头够不够大,刀子够不够利。然后再说其他。

    前朝明廷灭亡太快,而这个时代的信息传递效率又极低下,这就造成了信息的不对等。

    回地与鞑靼人本来是邻居,却也后知后觉,有人怕是以为明廷已灭,他们称王称霸的时候到了,于是蹦跶起来。

    或许这是最初的导火索,等其蹦跶起来了,才得知东虏大败、鞑靼北逐和嬴翌崛起的消息,却已没了退路,或者尝到甜头不甘心。

    至于藏地,恐怕完全是因为不知道。

    这两个地方,在短短数月的时间里,雨后春笋一般,冒出了七八个草头王。

    这些草头王胆子还很大,正向汉人的聚居地进行军事试探——派出一些‘马贼’,行劫掠事。

    他们主意打的不错,但很可惜,一次也没能成功,反倒是损兵折将。对于钱岳而言,在嬴翌尚未下令大举进攻之前,自然不可能与藏地和回地大打出手。但对于‘马贼’,他则没有任何顾忌。正好新兵多,需要靶子来练兵。

    较之于江南、云贵川或者回地、藏地,辽东和漠南草原则是另外一副景象。

    多尔衮倾国之力,一战完败,老巢还被钱岳合同吴应麟与祖大寿里应外合端了一回。数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鞑子的实力一下子降到了冰点。

    不过鞑子的小奴酋福临运气不错,在辽阳鞑子皇宫几乎被一锅端的情况下,小奴酋竟逃了出去。

    并在唯一一个还活着的八旗旗主济尔哈朗的扶持之下,当机立断,率领满清女真向北方迁移,直接让出了‘大清’在辽东的所有领土,避开了朝鲜和汉人包衣对满清可能存在的反噬。

    这一举动,让辽东战区不费一兵一卒的收复了辽东之地。

    却也给鞑子本身赢得了一丝丝喘息之机。

    鞑子退往北方,甚至抛弃了他们的祖地白山黑水,往更北更寒冷的区域迁徙。在一定的时间内,嬴翌是没办法兼顾那么遥远的地区的。
1...497498499500501...548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