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明帝国之崇祯大帝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千骨一蔺

    而魏国公则一直低着头不言,让人看不起此时他是什么表情。

    朱由检也暗中观察四人的反应,朱纯臣和徐希野心不小,同时也最好对付,才智也就这样。

    英国公张维贤有点意思,似乎不愿和朱纯臣等人同流合污,而且对朱由检也是保持支持态度,没流露出多大的野心,但是不是真的忠心耿耿,就有待考究了。

    至于魏国公,让朱由检最是看不清,貌似什么事都有他的影子,但却什么事都不冒头,好像背后的一只黑手一样,暗中掌控着方向。

    这样的人才是最可怕的,也许四位国公之中,野心最大的恐怕就是这位低调的魏国公徐宏基了。

    魏国公与定国公同出一门,按理来说应该最为亲近才对,可现在看来,貌似定国公也不怎么鸟这位远方亲戚,更愿意和成国公朱纯臣交往。

    “只是,”朱由检收起笑容,无奈的道:“兵部尚书孙承宗今日早晨已经启程,准备从天津卫出海,巡防江东镇,没有孙承宗在,很多事情都很难交接,此事,恐怕要等孙承宗回来才好办啊。。。。。。”

    “什么,孙承宗已经走了。。。。。”

    “这。。。。。。”

    还没高兴多久的朱纯臣和徐希突然听到孙承宗去巡边去了,整个人都愣住了,兵权交接是大事,兵部尚书肯定要参与才行。

    而英国公张维贤则再次瞟了朱由检一眼,随后低下头,而此时张维贤的脸上露出果然如此的模样。

    至于徐宏基,依然低着头,似乎在认真的听着众人讨论,毫无反应。

    “陛下,此时甚为重要,可否传诏,令孙承宗回来。”朱纯臣急忙向朱由检进言,想把这件事定下来。

    “陛下,”还没等朱由检说话,张维贤厉声道:“后金犯边,江东镇最为重要,兵部尚书巡防江东镇此等大事,且能拖迟,臣认为五军都督府之事,当等孙尚书巡边回来之后再说不迟。”

    “你。。。。”朱纯臣对着叛徒张维贤就是一个冷眼。

    朱由检也看了眼张维贤,随后满脸无奈的道:“孙师也是如此说的,巡边为重,天不亮就出城而去,要不,为五军都督府之事,等孙师回来。”

    “朕立刻下旨,令孙师加快行程,这段时间,有劳四位国公,将五军都督府大小事由一一商定,等孙师巡边回来,便让兵部立刻还权五军都督府,好让几位国公重振大明天威!”

    朱由检满脸真诚,如同视四人为大明救世主一般,让朱纯臣等人无话可说。。。。。。

    “徐宏基、张维贤,你们二人是忠是奸。。。。。。”送走了四人,朱由检闭眼回想刚才的会面,唯一看不明白的就是徐宏基和张维贤二人。

    至于朱纯臣和徐希,朱由检心中,他们




第四十三章 英国公张维贤
    “父亲,”英国公张维贤刚回府,其子张之极便来求见。

    张维贤看了眼张之极,微微对头,对自己这个儿子,张维贤还是比较满意的,虽然还有不足之处,但比起其他勋爵子弟,要优秀很多。

    而且张维贤自认为,在自己的细心培养下,张之极一定能保英国公一脉不衰落。

    “父亲,今日面圣结果如何”张之极迫不及待的询问结果,今日四大国公入宫面圣,商议的内容张维贤也提前告诉张之极,好锻炼下张之极的见识。

    张维贤平淡的看了眼张之极,没有回答张之极的问题,而是反问道:“你也认为,我应担任左军左都督”

    “不,”张之极自信的道:“父亲如今已是上直军总督,且能再接左军左都督之职,父亲只能二选一。”

    张维贤脸色毫无变化的追问道:“那么,你认为我应担任那个职位”

    张之极拿不准父亲张维贤心中所想,不过还是大胆的回答道:“若是陛下昏庸,朝堂混乱,父亲当辞去上直军总督之职。”

    张维贤听了张之极的回答,终于露出一丝笑容,淡然道:“当今陛下昏庸吗”

    “不昏庸,”张之极果断回答道:“当今陛下乃万世不出的圣君!”

    “何以见得”张维贤对自己的儿子越来越满意,语气之中不知不觉中放低了姿态。

    张之极满脸恭敬的道:“被困信王府,却不知不觉中收服吴孟明,事情有变之时,当机立断,在魏忠贤没能反应过来之前,以雷霆手段除掉阻碍帝路的魏党!”

    “丝毫不顾朝堂混乱,快刀斩乱麻,将魏党除之一空,不留后患,”张之极更加兴奋的道:“除掉魏党之后,没有随意启用东林党,也没有将权利交由有从龙之功的来宗道与周延儒。”

    “陛下最为圣明之处便是,首创试科,选拔朝堂大臣,以才选人,以德治人,此乃开天之创举,试科之后,朝堂之上,当为陛下一言而定。。。。。。”

    “不错,”张维贤满意的点点头,“还有吗”

    张之极听了张维贤的询问,微微迟疑,瞟了眼张维贤,随后大胆的道:“儿认为,陛下圣明之处,还有其二。”

    “说说,”张维贤立刻来了兴趣。

    张之极深吸一口气道:“其一,实行改革,欲除弊政,将地方赋税之权与提邢之权收归六部,明面上是为了改善大明赋税,实乃分权也。。。。。。”

    “其二,”张之极瞟了眼满脸微笑的张维贤,厉声道:“归权五军都督府,启用武勋领兵。”

    “哦”张维贤又有兴趣的问道:“此话怎讲”

    张之极低头道:“归权五军都督府,看似陛下因为当初为获取武勋支持,才应下来的条件,其实此乃陛下早有预谋也。”

    见张维贤没有反对,张之极信心满满的继续道:“文臣掌兵,不符文武分制,且大明如今内忧外患,需识兵之人领兵,方可有所作为,天下卫所秃废,陛下宏图大志,必定整治天下卫所,建强军,以征四方。”

    “很好,”张维贤满意的点点头,“陛下宏图大志,且是朱纯臣之辈可算计的,他们这是作死,我英国公一脉世代忠于大明,忠于陛下,且可与之同流合污。”

    “看来陛下没有答应定国公等要求,”张之极露出果然和他想的一样,一脸的成就感。

    就在此时,张维贤淡然道:“不,陛下答应了。”

    “什么!”张之极听后一愣,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当即皇上绝非泛泛之辈,且会看不出几位国公掌管五



第四十四章 勇卫营
    曹化淳作为朱由检身边的亲信太监,一直伴随朱由检成长。

    按照大明制度,信王朱由检成年之后,朱由检和这些太监宫女将随同信王前往封,继续伺候朱由检。

    说是享福,其实就是圈禁,没有皇帝旨意,王爷也别想离开封地一步,而曹化淳等人最多也就做个王府大总管什么的。

    可现在,信王朱由检称帝,朱由检身边的太监水涨船高,立刻成为大明炙手可热的一群人。

    作为朱由检最信任的人,曹化淳等人理所当然的成为朱由检手中的刀。

    而这个曹化淳,历史上的评价非常高,本事不小,就是有点点贪婪,但对朱由检还是非常忠诚的,至少现在绝对忠于朱由检。

    至于将来,朱由检不会给他放飞自我的机会,既然自称奴才,那就要有奴才的样子。

    “勇卫营组建完成了”见曹化淳献媚一般的模样,朱由检且会看不出这丫的是来献功的。

    果然,曹化淳献媚的道:“陛下圣明,奴才已经按照陛下的旨意,将勇卫营组建完成,如今正在城北校场,等候陛下旨意。”

    朱由检一听,立刻来了兴趣,勇卫营啊,历史上崇祯皇帝手中最强禁军,明末的救火队。

    “摆驾城北校场!”

    京师数十个校场,城内就是十二个之多,城北校场不过是其中较大的一个。

    而京师城外还有更大的校场,那个是给数十万大军准备的。

    皇帝出行,禁军开道,锦衣卫分布四周,密卫营随身保护。

    “传旨,四位国公伴驾!”

    刚出宫门,朱由检便下旨,令四位国公前来伴随他一起去城北校场。

    “拜见皇上!”

    “拜见皇上!”

    “。。。。。。”

    一路上,凡是朱由检龙撵所到之处,百姓皆跪地叩拜,锦衣卫早已封锁街道两旁,一路畅通无阻。

    看到这种情景,朱由检一点也高兴不起来,他何德何能,让百姓跪地叩拜。

    这种跪地之礼必须废除,最底层的老百姓,除了跪天跪地跪父母外,还要跪士绅权贵,虽然跪着跪着就习惯了,可跪久了,又怎么能挺直身板做人呢。

    不过跪拜礼可不是说废除就废除的,已经深入所有人灵魂的礼仪,那怕朱由检是皇帝,也不可能一句话就废除得了。

    “等着吧。。。。。”

    朱由检暗自下定决心,等将来真正一手遮天,掌控整个天下之时,看谁敢反对!

    “拜见陛下!”

    朱由检刚到城北校场门口,四卫国公已经在此等候,没看见四人的轿子,看来他们为了赶时间,是骑马而来,所以才赶在朱由检到达前赶到这里。

    “起来吧,随朕查验勇卫营!”

    朱由检观四人形色不一,魏国公徐宏基依然低头不语,英国公张维贤欲言欲止,好像有什么话要说,却碍于周围的人,而定国公徐希一脸不解之色,成国公朱纯臣则微微皱眉,不知心中所想。

    要知道所谓的勇卫营,可是有四卫营和勇士营改编而来,而四卫营一直属于内廷,由皇帝最信任的太监执掌。

    那怕是武勋也无权干预内廷兵马的指挥权,查验勇卫营根本没必要让四卫国公相随,皇帝倒地是什么意思,四人猜测各一。

    “跪!”

    朱由检带着四位国公,在密卫的拥护下走入校场,一声厉喝传便整个校场。

    “参见皇上!!!”

    声音整齐洪亮,数万人齐华华跪地,向朱由检行礼。

    “平身!”

    朱由检满意的点点



第四十五章 勇卫四卫
    随着时间慢慢过去,四位国公已经不能静立,开始左右摆动,满头细汗,可皇帝还站着,他们也不敢坐下,只能咬牙坚持。

    朱由检也发现四人的情况,不过他自己也不好过,而且对四人心有不满,让他们受点罪也好。

    再说了,四人可是大明武勋的代表,没点本事,且能让人信服,朱由检这是给他展现自我的机会。

    随着时间慢慢推移,朱由检额头上细汗也越来越多,身体也微微颤抖,一旁的曹化淳想上前搀扶,被朱由检给瞪了回去。

    而校场上的两万多人依然静立不动,不过那些战马却开始有点躁动迹象。

    “不错!”

    差不多一个时辰,朱由检自己也坚持不住了,而四位国公可谓是原形毕露,根本没有什么武力底子,难当大任,朱由检对几位国公非常失望。

    至于曹化淳这个太监,站立一个时辰对他来说就是小儿科,就这么站个小半天,对曹化淳来说都是小意思,从小练过。

    “拿名册来。”

    朱由检没有继续下去了,否则出丑的可就不止四位国公,他这个皇帝也要自噬恶果。

    结果勇卫营名册,朱由检开始点名,“孙应元、黄得功、周遇吉!”

    “末将孙应元!”

    “末将黄得功!”

    “末将周遇吉!”

    “参见陛下!”

    无独有偶,或者是历史的轨道效应,这三人依然被曹化淳挑选出来,成为勇卫营的统领。

    三人和勇卫营一样,在历史上都是赫赫有名之辈,勇卫营在他们三人的率领下,南征北战,凡是他们的敌人,都被打得丢盔弃甲。

    可惜勇卫营人数太少,友军无能,独木难支,最终落了个战死沙场的悲凉结果。

    三人也先后战死沙场,无一苟全,可谓是忠勇之士,由三人统领勇卫营,朱由检非常放心。

    孙应元瘦高、黄得功微胖、周遇吉面目清秀,若同儒将,朱由检看着三人,满意的点点头,“今后,勇卫营便交由你等三人,莫要让朕失望!”

    “末将等定遵从帝令,忠君报国,不负皇恩!”

    朱由检示意三人退到一旁,然后拿起名册,“孙维伍、刘元赋、卢九德、黄文光!”

    身披战甲的四人快步跑上点将台,跪地行礼。

    “真乃忠勇之士也。。。。。。”

    看着勇卫营四卫指挥使,朱由检称赞不易,一看四人就是久经沙场的老将,绝对不是那些靠着祖辈余阴混日子的武勋。

    特别是高达威猛,一身肌肉的卢九德,脸色更是留着一道獠牙的疤痕,或许这道疤痕之中,有着一个热血的故事。

    随后,朱由检又见了四卫的指挥同知和指挥佥事,然后是二十个千户和两百个百户。。。。。。

    “传旨!”

    “从今以后,勇卫营为朕之亲军。。。。。。”

    “孙应元勇卫营都统,黄得功为勇卫营左副都统,周遇吉为勇卫营右副都统。。。。。。”

    “勇卫营前卫指挥使,孙维伍!”

    “勇卫营后卫指挥使,刘元赋!”

    “勇卫营左卫指挥使,卢九德!”

    “勇卫营右卫指挥使,黄文光!”

    “。。。。。。”

    朱由检亲自将勇卫营各级将领全部当众任命一遍,也就是说,从现在开始,勇卫营所有将领,只听从朱由检的命令,属于朱由检的亲军,任何人都没权利插手其中。
1...910111213...7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