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首页  >  都市言情

大明帝国之崇祯大帝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千骨一蔺

    更主要的是,此人很有本事,领兵有方,历史记载,京师失陷之时,恭顺侯吴惟英带领兵马拼死抵抗,当得知崇祯皇帝上吊自杀之后,更是举家殉国。。。。。。

    如此忠君的世代武勋,朱由检没有不重用的理由。

    “从今日开始,你便是侍卫上直军副总督,辅佐英国公掌管上直军。”朱由检也不废话,当即将吴惟英提拔起来。

    “遵旨!”吴惟英也毫无客气,当场就接旨,丝毫没有拖泥带水,让朱由检非常满意。

    “对了,”朱由检叫住就要出去的吴惟英,“府军卫和旗手卫换防,由你负责宫门进出。”

    “遵旨!”

    吴惟英简单利索的接旨而去,让朱由检对这个吴惟英好感倍生,这才是军人该有的职业素养。

    朱由检之所以突然撤换宫门禁军,就是因为负责宫门进出的旗手卫是阳武侯薛濂,而薛濂是英国公张维贤的人。

    当初朱由检带人杀入皇宫,负责宫门进出的旗手卫视而不见,可见薛濂对旗手卫的掌控到了什么地步。

    这样的人,朱由检又怎么放心将自己的家门让给他看管。

    等吴惟英离开后,朱由检继续翻阅手中的一本密报。

    这是张彝宪刚送来的,京师武勋的大体情况。

    上面记载得很清楚,旗手卫指挥使,阳武侯薛濂,与英国公府有来往甚密,其子娶英国公一女。。。。。。

    府军卫指挥使,恭顺




第五十四章 大明火器
    “陛下,这是六部今日一早送来的文书奏折,,,,,,”

    朱由检刚踏入御书房,王承恩便抱着厚厚一叠奏折,摆在朱由检面前。

    看着厚厚一叠奏折,朱由检微微皱眉,这也太多了,什么时候才看得完。

    翻开一本,放入眼前的是密密麻麻的小子,书法不错,可内容就让朱由检无语,看得朱由检头昏眼花之后,就说了一件事,马上冬季了,天气冷了,朝廷要做好救灾准备。

    救哪里的灾,怎么救,有什么防御办法,这些奏折中都没有提及半个字。

    倒是引经据典,好好给朱由检上了一个历史课。

    再翻开一本奏折,依然是长篇大论,想说的事情就那么点篇幅,看得朱由检怒火中烧。。。。。。

    “传诏,谕令各衙门,条奏须简出,毋出千字。如词意未尽,可再奏。所奏需有条理,何事、起因、有何隐患,如何处理,简洁明了,条奏需严谨,不可引经据典,不可用词浮夸。。。。。”

    下完这道圣旨之后,朱由检也没有心思继续查阅这些奏折,每天埋头看这些,真不是人做的事。

    “打回去,让各衙门重新整理之后,再呈上来。”

    朱由检没看到加急奏折,都是些平常之事,由各衙门自行处理,朱由检也懒得一一去看。

    “陛下,工部尚书徐光启求见。”

    “宣,”朱由检刚把奏折打回各京师衙门,徐光启就来,看来其中有徐光启的奏折,朱由检没翻到。

    果然,徐光启手持奏折,大步走了进来,向朱由检行礼之后,大声道:“陛下,臣有本奏。”

    看了眼徐光启手中高抬的奏折,朱由检突然来了兴趣,示意王承恩递上来。

    “起来吧,赐座。”

    朱由检一边翻看奏折,一边让徐光启坐下,朱由检不喜欢这些人老是跪来归去,但这个年代的传统就是如此,也不是朱由检一句话就能改变的。

    翻开徐光启的奏折,朱由检眼睛一亮,这个徐光启总算没有让朱由检失望。

    徐光启的奏折很长,但没有浮夸之词,清晰明了,一看就懂。

    而徐光启所奏之事只有一个,那就是炼制大明火炮,充当边防。。。。。。

    奏折之中,徐光启提了很多意见,而最让朱由检在意的是,徐光启提到西洋火炮。

    “如今边镇兵马都有哪些火器”火器是朱由检最关心的,若非他还没有完全掌控朝政,对地方的掌控还不足,特别是赋税上面非常糟糕,否则的话,朱由检早就着手火器的改进和推广。

    火器的改进和推广最重要的便是钱财投入,而钱财一项,是如今大明最弱的一项。

    本来朱由检想等各地赋税使司建立,改善大明财政,拥有足够的钱财之后,才着手火器的改进。

    可现在徐光启提出来了,这让朱由检非常高兴,因为徐光启对火器非常有研究。

    徐光启听了朱由检的询问,不假思索的道:“种类非常多,有鸟铳、火铳、神铳、铜铳等轻型火器,单人操作,但威力皆有所不足。”

    “威力大点的则有佛朗机炮、碗口炮、小神炮、虎蹲炮、小将军铜炮等,其中佛朗机炮最多,但射程较近。。。。。。”

    “威力最大的当为红夷大炮、大铜佛朗机炮、大将军铁炮、大将军铜炮等,不过这些火炮皆笨重,操作不易,难以运送,只能固定在城墙、关卡之上。。。。。。”



第五十五章 火器局
    高启潜听了朱由检的问话,急忙回道,“有掌印太监及兵仗局设掌印太监一人,提督军器库太监一人,管理、佥书、掌司、监工共二十三人,在册工匠三百二十六人。兵仗局掌造刀、枪、剑、戟、鞭、斧、盔、甲、弓、矢等军用器械和宫中零用的铁锁、针剪及法事所用钟鼓等。

    所属火药司负责火器制造,监管王恭厂。。。。。。”

    负责的事还真不少,朱由检淡淡道:“从今日起,兵仗局只负责宫中零用铁锁、针剪、钟鼓等事务,其余诸多之事,交由工部负责。”

    “同时,”朱由检毫不客气的道:“将相应的工匠划归工部,各种器具资料一并交于工部。”

    高启潜听了朱由检的话,打了个冷颤,他不知道自己的主子为什么这么做,是不是他贪墨之事被朱由检发现了,还是有人告发他。

    想到这里,高启潜不敢怠慢,急忙领旨:“臣遵旨。。。。。。”

    “去办吧。”朱由检看见高启潜满头大汗的样子,微微皱眉,不就是撤掉兵仗局的一些事务吗,这个高启潜至于流这么多汗。

    “徐光启,”安排还兵仗局的事情后,朱由检看向一旁等候的徐光启道,“虞衡清吏司管辖军器局一并撤掉,将所有与火器研制和制造的衙门全部集中起来,组建大明火器局,地址就选在京师郊区。”

    “臣,遵旨。”徐光启急忙领旨,他怎么也没想到朱由检如此重视火器,竟然直接专门建立火器局。

    朱由检沉声道:“新的火器局分为火器研发使司和火器制造使司,选派熟知火器的官员管理。”

    “臣推崇工部郎中孙元化,此人乃万历四十年举人,熟知火器与西学,曾向朝廷条呈《备京》、《防边》两策,深受朝廷重视,曾在边关负责炮台建造。。。。。。”徐光启急忙向朱由检推崇火器专家孙元化。

    孙元化的确是个火器方面的人才,就算徐光启不推崇,朱由检也会重用此人。

    如今的大明,没有人比孙元化更懂得火器的制造与运用,大明边军能有如此多的炮台,孙元化功不可没。

    “传旨,”朱由检当即传旨道:“工部出面组建大明火器局,直属工部,工部郎中孙元化颇有才干,主持火器局事务。。。。。。”

    “遵旨!”

    徐光启突然觉得朱由检这个皇帝实在是太圣明了,简直就是圣君啊,徐光启坚信,只要火器局建立起来,研发和制造大量火器,必定能够改变大明当前的局势。

    “火器局的选址和建设有几点你要记住,”朱由检见徐光启如此毫不遮掩的激动模样,怕徐光启为了着急弄出成果,将火器局搞得一团糟。

    “其一,”朱由检沉声道:“火器局所在地必须远离百姓聚集地,修建护墙,严禁无关人员靠近。”

    “其二,火器局内,火器研发使司和火器制造使司相隔离,两司需要建立相应的仓库,原料各自分开保存,火药等爆炸之物,必须存放在阴暗、干燥、通风的仓库内,需专人看管。”

    “其三,火器局所有研制的火器需有编号,不得流落出去。。。。。。”

    朱由检也很老火,安全生产管理这种专业名词,说了徐光启也不懂,还是告诉他具体该怎么做,等大明走上正轨后,朱由检再让人慢慢完善这方面的东西吧。

    “陛下,臣还有事要奏,”本来以为徐光启领旨后便离开,没想到他再次开口道:“建立火器局,修建仓库,购买各种材料,征召工匠。。。。。。”

    朱由检狠狠瞪了眼徐光启,这丫的这是在要钱。

    “行了,”朱由检摆摆手道:“你先去将火器局的相应官员召集起来,而后拿出个合理



第五十六章 一夜暴富
    “一百一十三万石!”王象乾也豁出去了,反正拿钱的是皇帝,这可是皇帝当着满朝文武的面应下来的。

    朱由检瞪着王象乾和陈新甲,一百多万石,换算成银两也就差不多近两百万两银子啊!

    一百多万石,其实和大明的财政比起来,也不算什么。

    大明的兵马粮饷,骑兵是一月二石,步兵总旗月一石五,普通步兵一月也才一石,而且大明实行的是军户制,闲时为民,战时为兵。

    也就是说,很大一部分兵马是不用朝廷出钱来养的,他们有自己的土地耕作。

    只有京师兵马和边军需要朝廷全额发放粮饷,其他的地方卫所,大都只发放一部分,甚至直接不发放。

    以如今大明的赋税收入,养活这点兵马完全没问题才对。

    可实际情况呢,军户制名存实亡,很多军户的田地被将领兼并,还有不少土地落入地方官员士林手中。

    大明的军户成为佃农,卫所指挥使已经成为一方地主老财,不断吸食军户的血。

    而如今的大明因为各种原因,很多地方兵马都需要大明发放粮饷,特别是边关,官员贪墨不说,到了他们手中,还要被将领克扣一点。

    要知道那些将士的粮饷可不是只给他们一人吃,而是他的一家人一共才这么点。

    而且军户不许做其它事,成为军户,世世代代都是军户,如今的大明军户可谓是苦不堪言。

    “都有那些兵马拖欠粮饷”朱由检叹了口气,大明这个烂摊子,真不好弄。

    陈新甲急忙回道:“永平、蓟州,辖马松、大石、曹墙、固原等兵马皆有拖欠粮饷之事,其中,永平、蓟州、固原为最,已经拖欠粮饷半年至三月不等。。。。。。”

    “还有陕北卫所,因为年年大旱,军户不能自给,只能有朝廷发放粮饷,但都没有发放。。。。。。”王象乾再给朱由检来了一个大招。

    朱由检听后脸色难堪,难怪历史上崇祯皇帝登基后,不但陕北农民起义不断,其他各地卫所也时不时的发生兵变。

    不造反就要饿死,他们能怎么办,只能造反,去抢大户,抢官员,抢朝廷。

    “知道了,”朱由检无力的挥挥手,让王象乾和陈新甲离去,欠饷之事的严重性远超朱由检的预料。

    等王象乾和陈新甲离开后,朱由检立刻派人去叫王应朝。

    “如今内库有多少钱粮”

    王应朝听到朱由检召唤,风风火火的跑来,还没来得及行礼,就被朱由检拦住询问内库情况。

    “回陛下,”王应朝轻轻擦了擦额头的汗珠,平复了下剧烈跳动的心脏,熟练的道:“内库原来有二十八万两银子,八万匹绸缎,五万石茶叶。。。。。。。”

    “臣奉旨,抄了八十三户逆党的家,后,得白银一百八十九万两,粮食一百零六万石,大小府邸一百三十八座,田地四千八百六十五倾,各种瓷器字画若干,价值无法估量。。。。。。”

    “还有五十三户逆党还没来得及抄没,臣与锦衣卫指挥使吴孟明正准备派人赶往京师之外抄没逆党其余家产。。。。。”

    听完王应朝的话后,朱由检久久无语,八十三户,就抄出近两百万两白银,百多万石粮食,四千多倾田地。。。。。

    什么叫一夜暴富,什么叫富可敌国,而且还有五十三户没有抄。

    “抄家的速度要加快,你也不用每家每户都跟着,从内廷派一些人随同也可以。”朱由检感觉王应朝的速度实在太慢了,那可都是钱啊,要



第五十七章 东厂提督
    今年的冬天似乎比以前要冷很多,刚入十月,京师的空气寒冷而刺骨。

    刚刚入夜,京师街道上已经看不见多少行人,比起永乐盛世时的灯火通明,如今的京师更多的是一种凄凉。

    也许因为兵荒马乱,也许因为灾荒连连,京师的街头角落偶尔很看见一个个裹成一坨,瑟瑟发抖的黑影。

    没人在意他们的是饿了还是冷了,第二天,五城兵马司会派收尸人前来将这些冻僵的身躯拉走,京师的白天依然一片清明。

    子时三刻,京师已经陷入一片死寂,除了朱门豪宅门口还挂着大红灯笼,其余地方一片黑暗。

    而此时,成国公府的侧门传来嘎嘎的开门声,在寂静的黑夜中传得很远。

    一阵稀稀疏疏的声音之后,三辆马车依此而出,很快消失在黑夜之中。

    直到天亮前一个时辰,三辆马车才悄无声息的回到成国公府,那道比无数百姓正门还要宽大的国公府侧门依然紧紧关闭着,谁也不知这道门昨夜曾经打开过。

    “身份确认了吗”

    天边刚露出微白,京师城内的绝大多数百姓还在沉睡之中,而此时,恶名昭彰,百官规避的东厂却灯火通明。

    身披一件雪白色大棉袄的东厂提督张彝宪坐在宽大的座椅上,大厅中央摆着一个巨大的暖炉,使得整个大厅感觉不到丝毫寒气。

    “回厂公,身份已经确认,都是成国公身边的亲信,八名护卫,两名管事,还有两名侍女,这是这些人的名册。”

    原来,昨夜成国公府侧门发生的一切都在东厂暗探的监视之下,而那三辆马车上,拉的是一具具尸体,天还没亮,这些尸体的身份已经摆在东厂提督张彝宪面前。

    “定国公和成国公这些天派了不少人出京,都跟上了吗”张彝宪随意翻看这名册,淡淡的询问着相关的情报。
1...1213141516...72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