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国之崇祯大帝
时间:2023-05-21 来源: 作者:千骨一蔺
朱由检走后,孙应元等人一阵兴奋,朱由检已经下达勇卫营出征命令,虽然这次只派五千人,可也是勇卫营展现他们实力的时机。
而且朱由检要增加火器在勇卫营内的比例,火器不再属于火器卫独有,而是每卫都配置一个千户火器卫。
火器有多强,孙应元他们最是清楚不过。
太和门前一站,火器卫名震天下,零伤亡歼敌军。
随后的训练之中,火器的恐怖更是深入众多将领心中。
可以说勇卫营内,火器卫实力最强,如果让火器卫防守,其他三卫进攻,在实弹的情况下,胜负真的难料。
现在好了,他们手中也有火器配置,那怕战力不急火器卫,战力也提升许多。
“这次出征,乃勇卫营第一战,不可有失,本都统要亲自领兵!”平静下来后,孙应元摆出一副决心荡然的面孔,要将主将的位子拿下。
“将军,”左副都统黄得功立刻反对道“这次出征只有五千兵马,勇卫营大部任需镇守京师重地,身为勇卫营都统,且可离去,这次出征,还是由属下代劳吧。”
“不可,”右副都统周遇吉当即反对道“皇上说了,这次出征以火器卫为主,本将军都管火器卫,且有不去之理,且勇卫营各卫将增设火器千户,二位将军且能离开。”
“这,,,,,”周遇吉的话让孙应元和黄得功一愣,的确是这个理,都统孙应元主管勇卫营,左副都统黄得功分管骑兵卫和长枪卫,而右副都统周遇吉则分管火器卫和弓弩卫。
现在出征,皇上钦点火器卫为主,怎么也轮不到黄得功领兵,至于孙应元,他倒是想亲自领兵,可正如黄得功所言,勇卫营大部在要镇守京师。
作为皇帝的亲军,保护皇帝的安才是首位,镇守京师之责不可推脱,这点说到孙应元的心口上了。
“罢了,”孙应元无奈摇头,他地区不能领兵出征,皇帝就在京师内,勇卫营动不得。
最终还是脑袋灵光的周遇吉拿下主帅之职。
勇卫营开始热闹起来,火器卫三个火枪千户兵部出动,火炮兵部留下,这是皇帝临走前的安排。
同时,骑兵卫只出动一个百户,用于侦察之用。
弓弩卫和长枪卫各自从动一个千户。
组成一支五千人的出征部队,由勇卫营右副都统周遇吉担任主帅,火器卫指挥使刘元赋担任副帅,骑兵卫由千户陈子平统领,弓弩卫由千户郑立负责统领,长枪卫由千户李虎负责统领。
“参见皇上!”
火器局内,朱由检走在火器研发使司内部,火器局主事孙元化,火器研发使司主事王家彦等人陪同。
“皇上请看,”王家彦兴奋的拿起一支燧发枪道“此乃臣等改进后的燧发枪,射程比零壹式燧发枪远十步,主要是枪膛更严密,使得火药爆发的威力更强,,,,,,”
朱由检满意的点点头,“不错,继续努力,尽快研发出更强的火枪,,,,,,,”
就这点进步,还不足以取代零壹式燧发枪,不可能赋予零贰式的称呼,不过朱由检还是很满意,毕竟有进步。
“你们可以考虑弹药方面的研发,比如如何让燧发枪的装弹速度上去,如何让弹药更加便于携带,这些都是增强军队战力的方法,,,,,,,”
一般参观孙元化、王家彦等研发的各种火器,一边不有意无意的提出一些新怡的建议,让这些研究员们眼睛一亮,突然来了灵感。
“皇上,此乃火药包,”来到另外一个宽大的房间,这里堆放着大小不一的包裹,淡淡的火药味并没有影响朱由检兴奋的心情。
“此乃按照皇上的吩咐,用麻布包裹而成,内置烈性火药,点燃引线,数个呼吸之后,便会爆炸,威力巨大,,,,,,”
朱由检死死盯着这些火药包,这便是后世鼎鼎大名的炸药包啊,这玩意可是攻城略地的神器。
后世那种炮弹弄不出来,还不能造炸药包不成。
“尽快定型,投入生产,朕有大用,传旨火器制造使司,两天内,给朕制造出一百个火药包,孙元化,你亲自监督,必须保证这些火药包的质量,威力要大,要稳定,便于携带,,,,,,,,”
“遵旨!”
火药包生产技术简单,材料也好找,技术含量不高,主要是好用,在这关键时刻,看见这玩意,朱由检又且会不兴奋。
“火药包不许流漏出去,每一个都必须做好记载,技术必须保密,,,,,,”
这玩意可是杀入的重器,要是有心人给他来一个,朱由检恐怕苦都没地方哭去。
“皇上,”朱由检来到火器制造使司,成德急忙献功道“火器制造使司已经按照皇上的吩咐,建成了最新式佛朗机炮的制造线,工匠以到位,随时可开工生产火炮。”
“不错,尽快完善相应技术,培养更多的熟练工匠,多建立几条火炮生产线,,,,,,”
对于现在的铁炮和铜炮,朱由检兴趣不是很大,原因很简单,操作麻烦,威力小,最主要的是运输太麻烦了,那怕是所谓最先进的佛朗机炮比较轻便,可就算如此,也不好运输。
这个时代可没有火车汽车,更没有水泥马路,带着这些笨重的火炮随大军出征,不但会加重大明薄弱的后勤运输力,更会影响军队的行军速度和灵活性。
“孙元化,”想到这里,朱由检回身看向孙元化等道“加大火炮的研究投入,尽量减轻火炮的重量,寻找方便火炮运输的办法,加强火炮的威力和射程,还有火炮的准度,,,,,,,”
“遵旨!”
孙元化等人硬着头皮领命,朱由检提出的这些要求可不是那么好解决的。
炮管薄了,承受不了內膛火药巨爆,,,,,,
朱由检也无奈,大明如今使用的火炮,只适合架在城墙和堡垒上使用,至于野战,还是算了吧。
。
(iishu)是,,,,!
第一百四十章 郑家兄弟
【】(iishu),
“来,我们兄弟干一杯,,,,,,”
嘈杂的声音从一艘高大的船上传出。
这艘船乃大明参将郑一官的帅船,这艘船的周围,漂浮着数百艘大小不一的海船。
这里,正是天津卫,朝廷划给郑一官停靠舰队的港口。
而此时,郑一官正和他的三个兄弟喝酒庆贺。
带着忐忑不安的心,郑一官跟随太监方正化进京面圣。
让郑一官没想到的是,那个看起来比他小很多的大明皇帝,竟然有如此的魄力和野心。
而且这个皇帝的眼光如此毒辣,和皇帝交谈半个时辰,郑一官突然发现,他们子以为荣的海上见解和长远的目光,竟然比不上那个时刻都一脸淡然的小皇帝。
接受皇帝的诏安,成为朝廷将领,按照皇帝的吩咐,剔除小船,解散老弱病残,组建一支战斗力极强的海上舰队。
郑一官带着圣旨回到船队,就立刻开始按照皇帝的意思整顿舰队,在他的三个兄弟和几个心腹的帮助下,今日终于完成船队整改,一支新的大明舰队正式组建完成。
心情舒畅的郑一官召集他的三个兄弟在船舱内喝酒庆贺,只有面对自己的这三个兄弟时,郑一官才如此的放纵自己。
“哈哈哈,现在我等兄弟都是朝廷命官,没想到我也是堂堂的五品守备将军,你们说父亲见了我,会不会抱拳叫一声大人,哈哈哈,,,,,”老四郑芝豹摆出一副自得的架势,手中的酒没停过。
“四弟,”作为郑家四个兄弟中的狗头军师,老三郑宏奎对郑芝豹如此说他们的父亲有点不满,当即放下酒杯道“怎可如此说话,,,,,”
“老三,”同样大大咧咧的郑老二郑芝虎无所谓的道“老四高兴,你就别说他了,还有,你一个海盗出身,学那些酸儒文绉绉的干嘛,咱们兄弟,,,,,,,”
“我等现在是朝廷命官,大哥更是受当今皇上器重,委以重任,我等兄弟万不可有骄纵之心,惹来闲言闲语,对大哥不利。”老三郑宏奎喜欢看书,很多东西他比郑芝虎和郑芝豹看得明白。
他们现在看似深受皇恩,可郑宏奎总觉得他们被人算计了,总有点信不过朝廷,或者信不过皇帝。
“好了,”老大郑一官见几个兄弟话题偏了,开始说一些不该说的话,当即摆手叫停。
郑一官放下酒杯道“父亲一直想让我们为朝廷效力,如今也算是满足了他老人家的愿望,这次回去,我们就去将父亲接过来吧。”
“是该如此,”老二郑芝虎大喜道“到时候让父亲看看咱们几兄弟现在的成就,哈哈哈,,,,,,,”
“大哥,有些话兄弟不得不说,”郑宏奎放下酒杯,满脸担忧的道“皇上让大哥守南边海域,可我等兄弟都知道,南边海域都是些什么人,凭我们手中这些小船,根本拿那些红夷战船没办法,到时候,皇上怪罪下来,我等兄弟恐怕,,,,,,,,,,”
郑宏奎的担忧也不是没根据,历朝历代都发生过这种事,朝廷先诏安那些匪寇,借刀杀人,再罗织罪名干掉。
“三弟莫要多想,”最了解自家兄弟的郑一官又且会不知郑心理在想什么,安抚道“我看当今圣上绝非泛泛之辈,且对我等兄弟有知遇之恩,三弟安心便是,,,,,,,”
比起郑宏奎的小心思,郑一官作为郑家老大,混迹大海之上,勾心斗角,阴谋诡计,对郑一官来说小意思,怎么说郑一官也是经历大风大浪的猛人。
而且郑一官也不是没怀疑过朝廷诏安的用意,也不是没怀疑过皇帝朱由检耍诡计。
不过见识了皇帝的勃勃野心后,郑一官微微安心,这样的君王,又且会如此目光短浅,他郑一官在大海之上是略有薄命,可比起大明皇帝来,根本不是一个层次的存在。
大明皇帝还用不着如此花费心思的算计他一个不入流的海盗头子。
而且郑一官也想为朝廷效力,毕竟他自小深受他那个九品大官的父亲影响,言传身教下,郑一官内心也藏着一颗忠君报国之心。
这也是为何郑一官从来不劫掠大明,而且不许海盗随意劫掠大明,更是干掉不少侵犯大明的海盗。
在皇宫的时候,皇帝给郑一官展现一幅宏大的蓝图,激起了郑一官的雄心,他也想看看,这个比他还小的皇帝,能否让大明战船纵横四海。
“将军,宫里来人了,让将军快上岸接旨!”
就在郑一官回忆在皇宫见皇帝的画面时,他的手下前俩禀报,圣旨到了。
郑一官不敢怠慢,带着他的三个兄弟和一众大小将领上岸接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郑一官忠君爱国,忧心天下,功不可没,,,,,,,特封郑一官为大明南海海军左都督,组建大明南海海军舰队,直属大明海军衙门,,,,,,,,”
郑一官愣住了,其他将领也愣住了。
左都督,大明一共才几个都督,虽然都督之职只是虚名,郑一官的官衔还是正四品参将。
可左都督不简单啊,这可是掌控一军的职务,这也表明,皇帝这是要让郑一官独立掌控南海海军舰队,等于封疆大史般的存在。
这也难怪郑一官等人惊讶,要知道在大明,能称一声都督的,都是顶级大员,以前大明五军都督府的都督,不是国公就是侯伯担任。
他郑一官区区一个海盗头子罢了,如何能匹配得了都督之职。
其实朱由检也无奈,本来想过几年,才将这个职务放下去。
可谁想到,大明局势突变,大明四面烽火连天。
朱由检怕在这个时候,海上再发生什么不可预计的意外,使得大明沿海陷入战火泥潭,那么朱由检费尽心思的不觉就乱了。
索信朱由检直接将南海舰队大权交给郑一官,朱由检的要求不高,只要郑一官能拖住那些野心勃勃的红夷,只要给朱由检数年时间就够了。
。
(iishu)是,,,,!
第一百四十一章 毕业季
【】(iishu),
“拜见方公!”
接了圣旨没多久的郑一官又火急缭绕的接待一位贵客,来人正是负责诏安,并且将他带入京师的方正化,方大太监。
“都督不必客气。”方正化见到郑一官也是眼睛一亮,满脸笑容。
方正化将郑一官和这支船队带回来,受到皇帝的大加赞赏,甚至升了方正化的官,使得方正化在宫内的地位急速提升。
虽然比不上随时伴驾的王承恩,也比不上执掌东厂的张彝宪,可也差不了多少。
而且懂事的郑一官给方正化的孝敬,让方正化对这个郑一官好感倍增。
同样,郑一官也对方正化非常感激,郑一官一直以为,要不是方正化招抚他,并且将其带入京师,他郑一官就没有今日的地位和荣誉。
反正两人都相互感激,认为地方是自己的贵人。
“不知方公此来,有何指教。”郑一官知道这个方正化是皇帝身边的人,没有皇帝的旨意,是不可以随便离开皇宫的,而且是来见他这个一方大将,绝对带着使命而来。
方正化也收起笑容,示意郑一官退去左右。
“方公请讲,”郑一官让所有人都出去,一脸严肃的看向方正化。
“皇上密旨,,,,,,,,”
原来方正化是带着朱由检的密旨而来,郑一官接旨后,立刻行动起来。
方正化也没有离开,而是一直跟在郑一官身旁,俨然成为一名监军般的存在。
不过郑一官没说什么,毕竟皇帝的密旨说的很明白,此次行动绝密,绝对不许走漏风声。
“跟紧了,不许说话,不许东张西望,不许掉队,更不许离队,,,,,,,”
一群人正穿过太和门,领队之人正是大明学府总管孙良弼,埋头碎步快速向前的同时,不断小声提醒他身后的三十二人。
孙良弼也无奈,对这群人,他是打不得骂不得,又不能太接近他们,更不能乱说话,要保持一定距离。
猜你喜欢